下书看 > 一觉醒来,穿越七十年代小知青 > 第135章 准备工作

一觉醒来,穿越七十年代小知青 第135章 准备工作

    洗完手,宋颂又先回了房间换衣服。换下了因为干活沾了一身泥土的外衣外裤,简单用湿毛巾擦了擦脖子和后背的汗,套上了家居服。

    她接受不了穿着脏兮兮的衣服上桌吃饭,怕土扬到盘子里。

    等所有人都坐齐,刘正南开始认真给大家做起了介绍。

    “这三位是我和月华的家人,这次过来主要是为了我们的婚礼做个见证。”

    然后指着离他最近的男人,说:“这位是我亲大哥刘正西,今年刚退役,现在在政府工作。”

    男人长得跟刘正南很像,只是眉宇间多了一份独属于军人才有的刚毅。

    众人:“正西大哥好。”

    又指着坐在刘正西旁边的那位女同志,说:“这是我大嫂,田心,也是在政府单位工作的。”

    刘正南大嫂长相大气,是标准的端庄美人。

    众人也跟着打招呼:“大嫂好。”

    他们都统一跟了刘正南的称呼去叫人。

    接下来是介绍坐在白月华身边的那个男人。

    他的长相就让人很意外了,意外的精致漂亮,就算是穿着一身男装,要是有人说他是个女孩子,也不会被人怀疑的那种精致漂亮。

    如果是在后世,大概会被网友们评论一句男生女相,大概是投错胎了。

    白月华说:“这是我堂哥,我大伯家的哥哥,比你们年纪都大几岁,就跟着一起叫堂哥好了,他叫白与清。”

    大家也都跟着叫了一声堂哥。

    三个哥哥姐姐也都热情的跟大家打了招呼。

    刘正西:“正南和月华平时多亏了大家照顾了,我这个做大哥离得远有什么事情都帮不上什么忙,今天就以茶代酒谢谢大家。”

    看得出来,大哥是个不怎么擅长言辞的,才说两句话就想着干杯。

    宋颂笑了笑,说:“大哥太客气了,平时大家都是相互照顾的,能到同一个地方下乡,又住在一个家里,缘分让我们成为一家人,说谢谢就外道了。”

    宋颂是越来越把其他五个人当作是亲人了,当然是不喜欢听这些客气的话。

    大嫂拍了拍大哥的手臂,说:“你们的缘分我们懂,我们就是做哥哥嫂嫂的,隔得远了,平时有什么事儿都不能马上知道。你们大哥就是心里挂念着,所以才这么说。”

    “今天看到大家,就知道你们相处的好,亲眼看见你们过的好,我们这些在老家的亲人才更放心些。”

    白与清点点头,白月华是家里为数不多的女孩子,受宠的也多一点,这次不顾家里人的想法跟着刘家小子下乡当知青,山高水远的,家里别提多担心了。

    家书是一封一封的寄,但也缓解不了白月华父母和爷爷奶奶的思念。

    这次也是刚好借着这个机会过来亲眼看看,看看白月华到底过的好不好。

    白月华爸妈来不了,爷爷奶奶又年老体弱吃不了长途火车的累,第三代里,只有白与清合适,就让他来了。

    大家又跟着客气了几句,你来我往都说着好话。

    李桃实在是饿的肚子都快叫了,才说:“大家也别客气了,赶紧吃饭吧,哥哥嫂嫂们远道来也够累了,一会儿吃完饭好好洗洗澡,今天早点睡,咱们有什么客套话,明天再说也来得及。”

    宋颂也跟着说:“对,明天再聊也来得及,饭菜要趁热吃才行。”

    全场就刘正西大哥年纪最大,所以他也不客气,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儿排骨到碗里,打趣说:“这要不是亲眼看见,我都快以为这肉是国营饭店大厨做的了,闻着就香。”

    排骨是宋颂空间里拿出来的,后世人腌制用料比现在丰富,着腊味做出来的菜也比现在腊出来的肉香的多。

    白月华说:“这是宋颂家的秘方腊出来的肉,比咱们供销社买的香的多,年初我和正南寄回去的就是从宋颂这儿换的。”

    田心大嫂惊讶:“宋颂同志还有这个好手艺呢?你们上次寄回来的,咱妈当天就做了给大家吃,你侄子平时多挑嘴的一个人,那天伴着蒸腊肉破天荒吃了两碗饭。”

    白与清也说:“那我可得好好尝尝,上次你寄回来的时候,我刚好不在家,爷爷奶奶,小姑和小叔三家一分就没有了,我回家以后奶奶还说好吃,说我运气不好吃不上好东西。”

    白与清也是真好奇,好奇这肉得有多好吃,才让奶奶后来还念叨着。

    他跟着夹了块儿排骨,带着两条香干往嘴里一送,独属于腊味的咸香直接在嘴里炸开。

    排骨肉质紧实,就连软骨的部分,也没有寻常排骨的硬,一咬就碎,越嚼越香。

    一口大肉还是有点咸了,拨了一筷子磨盘放进嘴里,一下子咸淡刚刚好。伴着这样的味道,他感觉自己能多吃两碗饭。

    白与清:“果然奶奶说的没错,嫂子说的也对,宋颂妹子这手艺是真的好。”

    宋颂被两个人夸的脸都红了,天知道她根本不会做腊肉,这些都是空间囤货。

    就为了这份夸奖,宋颂都觉得自己真该好好学学怎么做腊肉。

    宋颂:“还好还好,这是我爸妈跟别人学的,不是咱们丽城本地的做法,哥哥嫂嫂们要是喜欢,等走的时候多装一点带走,我去年在我哥家做的还有不少呢。”

    是的,年后回来整理空间物资的时候,因为换了一个牌子的腊肉,宋颂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味道的改变,直接说用这些是自己做的,跟别人的房子不一样这个借口混过去了。

    刘正西说:“那太麻烦你了,肉也不便宜的,我们能吃上一两顿就很好了。”

    刘正西还保留着一些军人的习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倒是田心白了她丈夫一眼,她知道这人又要犯轴了,平时也偶尔会这样,因为不是什么坏事儿,所以她也不会多说什么。

    田心说:“回头嫂子给你拿点钱票,就当是跟你换的,也别让你亏到了。”

    宋颂心想,可亏不到我,我多着呢。想是这么想,但也不能直接说,只说:“嫂子还是客气啦,之后再说吧,现在咱们还是先吃饭吧,先把这顿吃完先。”

    刘正南和白月华也跟着招呼大家快吃,他们客气的够久了,还是先吃饭再说其他的吧。

    吃完饭,先烧了水让刘家大哥大嫂还有白堂哥洗了澡,又安排他们住下,其他人才排着队陆续洗漱去睡了觉。

    今晚是白月华和刘家大嫂田心一起睡的,刘家大哥刘正西跟刘正南睡一个屋,白与清则是跟赵军住一间房。

    第二天大家都起了个大早,宋颂他们还是得照常上工的,所以五点多就起床了,白月华和刘正南因为请了接下来几天的假,全力操办婚礼酒席,所以不用早起。

    四个要上工的人,轻手轻脚洗漱收拾好自己,做了早饭吃完就出门了。

    等白月华他们陆续起床的时候,才发现锅里也有给他们留好的鸡丝粥还有玉米面馒头。

    鸡丝是昨天吃剩的板栗炖鸡里的鸡,宋颂早上起来以后,先去厨房把里头的鸡肉撕成肉丝,又把鸡汤撇干净汤底的渣子,焖了一大锅肉粥。

    配菜是简单的炒青菜和一小碟咸菜。

    接下来几天,宋颂他们四个还是正常上工下工。

    刘家和白家来的哥哥嫂嫂们,跟着刘正南和白月华一起操办所有事情,酒席要请谁来吃,盘子碗筷找谁家借,喜糖喜饼要买什么款式的。

    一样样都得尽快落实,所以他们那边也并不比宋颂他们下地干活来的轻松。

    酒席前一天开始,宋颂他们也请了假在家帮忙。

    该买的东西都已经买齐全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所有东西都放到该放的位置。

    还有喜字窗花,之前忘记请人做,只能今天临时赶工。

    除了宋颂他们几个,就连知青院那边几个关系比较好的知青们,下工后也都纷纷过来帮忙。

    有帮忙抬水缸的,有帮忙打扫院子的,还有帮忙包喜糖喜饼的。

    下午下工铃响了,刘家大嫂田心就带着几个人在村里挨家挨户的去送喜糖喜饼去了。

    因为都是一个村子里住的,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不管对方明天会不会来上礼吃席,他们这边也都是要送一份喜气过去的。

    每家送的不多,一块喜饼和一小包糖果,一包里面有六颗。

    他们预备的是明天上门来吃酒的人,走的时候再拿一份。

    等田心大嫂他们在村里走一圈回来的时候,天都已经黑透了。

    等她回来,院子里都已经布置完毕了,宋颂他们已经在厨房里忙着做午饭了。

    今天来帮忙的人不少,临时炒菜焖饭已经来不及了,宋颂和李桃直接双开两个灶锅,做起了快手的菜饭。

    腊肉腊肠下锅炒出香味,再加土豆山药稍微煎了一会儿,调料一加,满屋子香味就飘开了。

    翻炒差不多的时候,把泡好的米倒进锅里,加水微微没过米饭的程度,大火烧开的同时加入青菜叶子,然后转小火焖煮一会儿,等出锅的时候饭也是熟的,肉也是熟的,绿叶菜也熟的刚刚好。

    简简单单半个小时不到,两锅香喷喷的菜饭就出了锅。

    一院子的人也不讲究,有什么用什么,不拘是碗还是盘子,盛的满满的,蹲在院子里就开吃。

    宋颂也抱着一个饭盒坐在厨房外的小凳子上吃饭。

    这几天以来,宋颂感慨颇多。

    这个年代的人情往来,一次次刷新宋颂的认知。

    作为外来知青,刘正南和白月华要办酒席婚礼,没有简简单单走个流程。

    这会儿没有网购,所有要用到的东西,要么自己去买,要么自己动手做。

    自从他们领证以后,前前后后跑公社买东西都不知道跑了几趟。

    有些能买到,有些买不到。

    他们还算有钱,能花钱的都花钱解决了。

    更多的还是请人帮忙做。

    因为没买到合心意的红色婚服,刘正南直接从黑市搞来了两匹红布,在村里找了做衣服手艺最好的大娘,量身定做两套婚服。

    大娘家是村里唯一有缝纫机的,所以家家户户做衣服都愿意找她。

    而大娘明明手上已经有好几家单子没做完,还是愿意给他们插队先做。那些被插队的村民也没有不高兴,遇到了也都高兴的说着百年好合之类的好话。

    还有他们院子里现在订上墙的那些红布红花,也都是金花婶子和秀兰婶子指导他们挂的。

    他们这些小年轻,没一个人会的。

    甚至最开始都不知道红布该怎么挂。

    今天已经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都是村里的大叔婶子们。

    有些是路过进来看看需不需要帮忙的,有些是过来送刘正南他们定好的菜和肉的。

    送完也不着急走,会留下来看看,如果看到需要帮忙的,不用招呼就会上手。

    对于这些,宋颂表示真的没想到。

    但是一看到其他人都接受良好,她就明白,自己还是没有完全融入到这个时代。

    她还带着后世的一些思想。

    见惯了婚庆公司的包办,和亲戚们只要到场吃席的简单流程,她都忘记了,在这个要什么什么没有的年代,远亲不如近邻,一家有事八方相助。

    这一点,在金花婶子和秀兰婶子的嘴里,宋颂了解到了不少。

    往常村里要是有谁家办红事白事,周边邻居不管是出人还是出力,都不会看着不管。

    哪怕这家人在村里不太讨喜,在这种时候也不会孤立无援。

    宋颂他们虽然是外来知青,但是因为平时会做人,也不作妖,大部分人还是愿意过来搭把手的。

    金花婶子还开玩笑说,要是换成钱小雪,估计才不会有人愿意帮忙。

    现在村里可看不上这种到处给人拖后腿的女知青。

    吃完饭,王秀带着白月华回了知青院住。

    明天要从知青院出门的,晚上就不能还睡在这边。

    宋颂他们没跟着一起,不过宋颂明天要去给新娘子化妆,中午还要在厨房帮忙,所以必须早早起床,晚上也就没有参与其他活动,早早回房间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