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二世而亡?我征蛮夷开科举 第209章 步入大殿
热门推荐:
穿越改造男女的身高体重
【综英美】都给我撒手!
十日终焉凡尘领域
综影视之魅魔在小世界搅风弄雨
法医重生,先生不要欺负我!
那些往事并不如烟
双穿,我掌控了游戏世界
四合院:我当兵回来了
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沙沙……”一阵清晰的脚步声打破了殿内的低语。接着,太子杨昭步入大殿。此时的杨昭,与平日并无二致,温文尔雅,举止间透着亲和力,这一直是他对外展现的形象。
“诸位爱卿,父皇外出期间,孤暂理朝政,望各位鼎力支持。”杨昭坐在特设于龙椅旁的案桌前,微笑道。
“殿下言重,辅佐殿下,乃臣等分内之事。”文官队列中,须发斑白的老臣苏威上前一步。苏威虽官职非顶尖,但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堪称三朝元老。
“陛下不在,臣等自当竭尽全力辅佐太子!”苏威之后,耿直的赵才亦发声表态。其余官员则暂时按兵不动。
“既然如此,我们开始吧。”杨昭保持着温和的笑容。
“是。”众人应声。
“殿下,因陛下远行,有一紧急事务需立即处理。”赵才直言不讳。
“何事?”杨昭询问。
“陛下筹备远征已久,装备与粮草皆已完备。”赵才回答。
“若此时取消远征,这些物资如何处置?”他提出疑问。
“并非取消,只是暂时搁浅。”杨昭纠正道。众人静待他的进一步指示。
“存于幽州,待父皇归来,若再议远征,即可直接启用。”杨昭稍作思考后答道。
“遵命。”赵才领命。杨昭的安排并无不妥,幽州储存物资,原本也是杨广计划的一部分。若无意外,一旦杨广大帝归来决定远征,即刻迅速行动。
接下来,是一系列国事的讨论,包括各地民生状况及近期发生的各项事宜。杨昭处理这些问题游刃有余,提出的方案也让苏威等老臣连连点头。
“诸位,还有何事需要上奏?”汇报接近尾声,杨昭环视四周。文武百官,无人再出列。
“既然如此,今日议程到此为止。”杨昭见状,起身宣布。朝会随之结束。
随着杨昭起身,群臣也纷纷退下。
“苏大人,您认为太子如何?”群臣散去时,苏威被一位同僚拦住。与此同时,宇文述的目光也投向这边。
“还能怎样,中规中矩。”苏威略作思考后答道。太子的表现并不突出,只能说是稳重。
宇文述闻言,轻轻点头,显然对此评价表示同意。
“太子能有此表现,已属难得。”苏威淡淡地说。
“是啊,毕竟这国家的状况,连陛下都头疼。”宇文述接口道。
“确实,看来未来一段时间,朝局将趋于平静。”苏威感叹。
“不知陛下何时能归来。”宇文述随声附和。
正当几人交谈之际,感到有一道目光正注视着他们。众人下意识回头,只见杨昭正从大殿正门走出,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无人知晓,杨昭心中自有盘算。首日的表现,只为让父皇安心。见宇文述等人望来,杨昭收回目光,转身走向自己的寝宫。
宇文述、苏威等人并未多想,离开后立即着手执行命令,将远征的物资全部送往幽州。
至于杨广,离开京城后,改乘马车继续行程。此时,马车已远离京城,一路向南行进。考虑到萧皇后不宜过于劳累,杨广计划途中适当休息,缓缓前往扬州。
天色渐暗,杨广选择了一座城池作为歇脚点。为了不引人注目,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杨广一行人的装扮十分朴素,入住城中的客栈。
杨广为萧皇后服药后,便前往另一间客房。房内,一壶热茶已备好。杨广坐下,为自己斟了一杯。
“陛下。”茶未入口,门外传来呼唤。
“进来。”杨广沉声回应。
门扉开启,一名身着黑袍,头戴鬼面面具的神秘人物步入。面具遮住了他的真实面貌,周身散发出一种阴冷的气息,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参见陛下。”鬼面人行礼后,递上一块令牌。令牌上,刻有一个“鹰”字。来者,正是杨广的密探,人称鹰使。
“说吧。”杨广饮了一口茶。
“陛下,太子的首次朝会进行得颇为顺利。”鹰使的声音低沉而沙哑。
“详细情况。”杨广点头示意。
“首次朝会上,太子决定将远征物资暂存于幽州。”鹰使继续报告。
“还算不错,这样也省去了朕的许多麻烦。”杨广露出满意的笑容。对于杨昭的表现,他感到颇为满意,心中的那份不祥预感也随之减轻了许多。
“还有别的吗?”杨广又问。
“太子处理国事极为干练,诸位大臣均表示满意。”鹰使继续汇报。
“嗯。”杨广应了一声。鹰使后续的汇报并无特别之处。
“好了。”杨广打断了鹰使,缓缓站起身。
“是。”鹰使连忙行礼。
“既然昭儿能妥善处理朝政,朕也就放心了。”杨广背对着鹰使,侧目而视。
“如此,朕也能专心陪伴皇后治疗。”他长舒了一口气。
“陛下,还有何吩咐?”鹰使小心翼翼地问。
“勿再来打扰朕,朕要专心陪伴皇后散心。”杨广直言不讳。
“这……”鹰使神情微变。
“只有这样,才能让皇后真正放松心情,不明白吗?”杨广皱眉。
“臣明白。”鹰使点头。
“你们现在只需确保朕与皇后的人身安全即可。”杨广吩咐道。
“遵命!”鹰使应声。
这一日,紫宸殿外,阳光斜洒,光影斑驳。一名侍卫引领着宇文智及缓缓步入,行至殿门前,宇文智及不禁微微一顿,目光所及,苏明和余庆基等重臣已立于门槛之外,同样一脸困惑地回望着他。
“看样子,殿下今日不仅邀我一人。”宇文智及语气平和,心中却已有了计较。
苏明等人面色微沉,原以为是单独召见,以为杨昭欲私下咨询国事,未料还有其他重臣在场,心中难免生疑。
“既来之,则安之,一同进去吧。”余庆基率先迈步,跨过门槛,其余人也紧跟其后,步入大殿之内。
一入殿,只见杨昭正低头专注,案前堆积的奏折仿佛是他此刻唯一的伴侣。听见脚步声,他缓缓抬眸,目光逐一扫过众人。
“诸位爱卿,父皇外出期间,孤暂理朝政,望各位鼎力支持。”杨昭坐在特设于龙椅旁的案桌前,微笑道。
“殿下言重,辅佐殿下,乃臣等分内之事。”文官队列中,须发斑白的老臣苏威上前一步。苏威虽官职非顶尖,但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堪称三朝元老。
“陛下不在,臣等自当竭尽全力辅佐太子!”苏威之后,耿直的赵才亦发声表态。其余官员则暂时按兵不动。
“既然如此,我们开始吧。”杨昭保持着温和的笑容。
“是。”众人应声。
“殿下,因陛下远行,有一紧急事务需立即处理。”赵才直言不讳。
“何事?”杨昭询问。
“陛下筹备远征已久,装备与粮草皆已完备。”赵才回答。
“若此时取消远征,这些物资如何处置?”他提出疑问。
“并非取消,只是暂时搁浅。”杨昭纠正道。众人静待他的进一步指示。
“存于幽州,待父皇归来,若再议远征,即可直接启用。”杨昭稍作思考后答道。
“遵命。”赵才领命。杨昭的安排并无不妥,幽州储存物资,原本也是杨广计划的一部分。若无意外,一旦杨广大帝归来决定远征,即刻迅速行动。
接下来,是一系列国事的讨论,包括各地民生状况及近期发生的各项事宜。杨昭处理这些问题游刃有余,提出的方案也让苏威等老臣连连点头。
“诸位,还有何事需要上奏?”汇报接近尾声,杨昭环视四周。文武百官,无人再出列。
“既然如此,今日议程到此为止。”杨昭见状,起身宣布。朝会随之结束。
随着杨昭起身,群臣也纷纷退下。
“苏大人,您认为太子如何?”群臣散去时,苏威被一位同僚拦住。与此同时,宇文述的目光也投向这边。
“还能怎样,中规中矩。”苏威略作思考后答道。太子的表现并不突出,只能说是稳重。
宇文述闻言,轻轻点头,显然对此评价表示同意。
“太子能有此表现,已属难得。”苏威淡淡地说。
“是啊,毕竟这国家的状况,连陛下都头疼。”宇文述接口道。
“确实,看来未来一段时间,朝局将趋于平静。”苏威感叹。
“不知陛下何时能归来。”宇文述随声附和。
正当几人交谈之际,感到有一道目光正注视着他们。众人下意识回头,只见杨昭正从大殿正门走出,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无人知晓,杨昭心中自有盘算。首日的表现,只为让父皇安心。见宇文述等人望来,杨昭收回目光,转身走向自己的寝宫。
宇文述、苏威等人并未多想,离开后立即着手执行命令,将远征的物资全部送往幽州。
至于杨广,离开京城后,改乘马车继续行程。此时,马车已远离京城,一路向南行进。考虑到萧皇后不宜过于劳累,杨广计划途中适当休息,缓缓前往扬州。
天色渐暗,杨广选择了一座城池作为歇脚点。为了不引人注目,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杨广一行人的装扮十分朴素,入住城中的客栈。
杨广为萧皇后服药后,便前往另一间客房。房内,一壶热茶已备好。杨广坐下,为自己斟了一杯。
“陛下。”茶未入口,门外传来呼唤。
“进来。”杨广沉声回应。
门扉开启,一名身着黑袍,头戴鬼面面具的神秘人物步入。面具遮住了他的真实面貌,周身散发出一种阴冷的气息,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参见陛下。”鬼面人行礼后,递上一块令牌。令牌上,刻有一个“鹰”字。来者,正是杨广的密探,人称鹰使。
“说吧。”杨广饮了一口茶。
“陛下,太子的首次朝会进行得颇为顺利。”鹰使的声音低沉而沙哑。
“详细情况。”杨广点头示意。
“首次朝会上,太子决定将远征物资暂存于幽州。”鹰使继续报告。
“还算不错,这样也省去了朕的许多麻烦。”杨广露出满意的笑容。对于杨昭的表现,他感到颇为满意,心中的那份不祥预感也随之减轻了许多。
“还有别的吗?”杨广又问。
“太子处理国事极为干练,诸位大臣均表示满意。”鹰使继续汇报。
“嗯。”杨广应了一声。鹰使后续的汇报并无特别之处。
“好了。”杨广打断了鹰使,缓缓站起身。
“是。”鹰使连忙行礼。
“既然昭儿能妥善处理朝政,朕也就放心了。”杨广背对着鹰使,侧目而视。
“如此,朕也能专心陪伴皇后治疗。”他长舒了一口气。
“陛下,还有何吩咐?”鹰使小心翼翼地问。
“勿再来打扰朕,朕要专心陪伴皇后散心。”杨广直言不讳。
“这……”鹰使神情微变。
“只有这样,才能让皇后真正放松心情,不明白吗?”杨广皱眉。
“臣明白。”鹰使点头。
“你们现在只需确保朕与皇后的人身安全即可。”杨广吩咐道。
“遵命!”鹰使应声。
这一日,紫宸殿外,阳光斜洒,光影斑驳。一名侍卫引领着宇文智及缓缓步入,行至殿门前,宇文智及不禁微微一顿,目光所及,苏明和余庆基等重臣已立于门槛之外,同样一脸困惑地回望着他。
“看样子,殿下今日不仅邀我一人。”宇文智及语气平和,心中却已有了计较。
苏明等人面色微沉,原以为是单独召见,以为杨昭欲私下咨询国事,未料还有其他重臣在场,心中难免生疑。
“既来之,则安之,一同进去吧。”余庆基率先迈步,跨过门槛,其余人也紧跟其后,步入大殿之内。
一入殿,只见杨昭正低头专注,案前堆积的奏折仿佛是他此刻唯一的伴侣。听见脚步声,他缓缓抬眸,目光逐一扫过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