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中国各地风土人情收录 > 第22章 中国通号688009的前世今生

中国各地风土人情收录 第22章 中国通号688009的前世今生

    起源:历史的厚重奠基

    中国通号的故事,始于 1953 年那个百废待兴却又充满希望的时代。彼时,铁道部设立了通信信号工程公司,这便是中国通号的前身 ,它如同一颗种子,在新中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土壤中悄然种下。

    成立之初,国内的轨道交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匮乏、经验不足是面临的主要难题。但中国通号的先辈们凭借着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开始了艰难的探索。在早期的铁路建设中,从最基础的通信线路铺设,到信号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他们的心血与汗水。

    在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没有先进的设备,就用最原始的工具一点点测量、施工;没有成熟的技术,就不断摸索、试验,从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为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事业奠定了最初的基础,让中国轨道交通在蹒跚学步中逐渐站稳了脚跟,开启了中国铁路通信信号技术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崭新篇章。

    发展历程:一步步走向辉煌

    (一)关键发展节点

    1981 年,铁道部正式组建通信信号公司,这是中国通号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关键里程碑,标志着公司在组织架构和业务体系上的进一步完善与壮大 ,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此后,中国通号不断整合资源,提升自身实力,在铁路通信信号领域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2010 年,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一改制举措是中国通号迈向现代化企业的重要一步。通过股份制改造,公司建立了更加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股份制改革使得公司能够更广泛地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后续的上市之路铺平了道路。

    2015 年,中国通号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公司发展的又一高光时刻。登陆港交所,使中国通号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拓宽了融资渠道,提升了公司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国际资本的助力下,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投入,加速了国际化进程。

    2019 年,中国通号作为首个中央企业和首个 A+h 股公司首批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这一举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科创板上市为公司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升级。借助科创板的政策优势和资本力量,中国通号在轨道交通控制系统领域持续深耕,不断巩固和提升行业领先地位。

    (二)技术突破与创新

    多年来,中国通号始终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坚定不移地走自主研发之路。在列车运行控制核心技术领域,公司投入大量资源,组织顶尖科研团队进行攻关。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实现了列车运行控制核心技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产品 100% 国产化 ,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

    在高铁领域,中国通号的技术成果斐然。其研发的列控系统等核心技术和装备,广泛应用于我国众多高铁线路,为高铁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在京沪高铁、武广高铁等重大高铁项目中,中国通号的技术和产品经受住了严格考验,确保了列车以 350 公里的时速高速、稳定运行。这些技术不仅实现了列车的自动控制、精准定位和安全防护,还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

    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国通号同样成绩卓着。将高铁控制系统技术成功应用于城市地铁项目,推出了一系列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实现了列车的全自动运行,包括自动唤醒、自动发车、自动运行、自动停车、自动开关门等功能,大幅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在通信系统方面,研发出高速、稳定的通信技术,确保了列车与控制中心之间的实时、可靠通信,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

    截至 2023 年 6 月底,公司在中国拥有 3901 项注册专利,其中授权发明专利 1902 项。公司至少拥有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列车自动无人驾驶技术等 32 项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均为自主研发所得。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丰富的专利成果,使中国通号在轨道交通控制系统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潮流。

    (三)市场拓展与业务布局

    在国内市场,中国通号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卓越的产品质量,进行了深度的耕耘。在高铁领域,中国通号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为我国 95% 以上已开通运营的高铁提供核心列控技术和装备 。无论是新建高铁线路的控制系统建设,还是既有线路的技术升级改造,中国通号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国通号也占据了重要地位,市场占有率达到 40% 左右 。参与了北京、上海、深圳等 50 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设计、集成、产品、施工项目,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在这些城市的地铁建设中,中国通号的技术和产品确保了线路的顺利开通和稳定运营,满足了城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在积极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中国通号也大力推进海外市场的开发。作为中国高铁 “走出去” 联盟的重要一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将中国先进的轨道交通控制技术和产品推向世界。在 “一带一路” 倡议的引领下,中国通号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业务布局取得了显着成效。参与了印尼雅万高铁、中泰铁路、匈塞铁路等多个重大项目 ,为当地的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系统解决方案。

    在印尼雅万高铁项目中,中国通号承担了通信信号系统的设计、集成和施工任务。克服了当地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技术标准差异等诸多困难,成功打造了一套先进、可靠的通信信号系统,确保了雅万高铁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营。这一项目不仅是中国通号技术实力的体现,也为中国高铁技术在海外的推广树立了良好的典范。通过这些海外项目的实施,中国通号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也为中国轨道交通技术和装备的出口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当下现状:稳固的行业地位

    (一)市场表现

    在当下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市场中,中国通号稳坐行业龙头的宝座,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在高铁列控系统装备市场,其占有率超过 90%,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为我国高铁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领域,中国通号同样成绩斐然,占据了 40% 左右的市场份额 。

    2024 年,中国通号在市场上持续发力,中标项目不断。2024 年 11 月至 12 月,公司在轨道交通市场共中标十六个重要项目,其中铁路市场九个,城市轨道交通市场七个,中标金额总计约为人民币 45.67 亿元 ,约占公司 2023 年经审计营业收入的 12.34%。2024 年 9 月至 10 月,在轨道交通市场共中标十个重要项目,中标金额总计约为人民币 31.07 亿元,约占本公司中国会计准则下 2023 年经审计营业收入的 8.40% 。这些中标项目涵盖了新建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升级改造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中国通号在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和广泛认可度。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为公司带来持续的营收增长。

    (二)财务状况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3 年中国通号实现营业收入 370.87 亿元,同比下降 7.79% ,归母净利润 34.77 亿元,同比下降 4.30% ,扣非净利润 32.66 亿元,同比下降 4.4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0.58 亿元,同比下降 1.16% 。资产总额为 1189.90 亿元,应收账款为 228.76 亿元 。资产负债率较高,2019 - 2022 年分别为 50.18%、52.68%、53.06% 和 58.93% ,不过 2023 年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为 58.81%,相比上年末下降 0.71 个百分点 。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较高,2019 - 2022 年存货周转率分别为 10.44 次、10.08 次、9.84 次和 9.84 次,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 0.37 次、0.36 次、0.31 次和 0.31 次 。营业利润率和毛利率较高,2019 - 2022 年营业利润率分别为 12.87%、12.38%、11.96% 和 11.96%,毛利率分别为 23.41%、22.40%、23.75% 和 25.76% 。虽然营收和净利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但公司整体财务状况依然稳健,在行业中保持着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

    (三)技术研发与创新持续

    在技术研发方面,中国通号始终保持着高强度的投入。2020 - 2024 年前三季度,其研发费用分别为 14.34 亿元、16.38 亿元、16.9 亿元、18.62 亿元、11.61 亿元,近五年累计投入超过 77.8 亿元 。截至目前,公司在中国拥有授权专利 4838 项注册专利,其中授权发明专利 2647 项 ,实现了列车运行控制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产品的 100% 自主化 。持续的技术研发与创新,使中国通号能够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保持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创新的技术成果成为中国通号巩固市场份额、拓展业务领域的有力武器。

    未来展望:新征程的无限可能

    展望未来,中国通号在轨道交通控制系统领域前景广阔,充满无限可能。

    在国内,随着 “交通强国” 战略的深入推进,轨道交通建设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根据国家相关规划,未来铁路建设将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延伸,进一步完善全国铁路网布局,提高铁路覆盖范围和通达深度。城市轨道交通也将在各大城市持续扩张,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中国通号作为行业龙头,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将在国内市场中持续受益。在新建项目中,公司有望凭借领先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获得更多的订单,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在既有线路的升级改造中,中国通号也将发挥重要作用,为提升既有线路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提供技术支持。

    在海外市场,“一带一路” 倡议为中国通号带来了重大机遇。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轨道交通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领域,市场潜力巨大。中国通号将继续依托自身的技术和全产业链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市场。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深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标准。通过参与更多的海外项目,中国通号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还将为中国轨道交通技术和装备的出口做出更大贡献,推动中国高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进一步拓展。

    除了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深耕,中国通号还积极布局低空经济这一新兴领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中国通号凭借在轨道交通控制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将相关技术优势外延至低空领域,致力于构建智能化、安全化、高效化的低空空管系统。通过与各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如与雄安新区的战略合作、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签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等。未来,随着低空经济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中国通号有望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快速发展,为公司的业绩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通号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紧跟全球轨道交通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应用。在列车运行控制技术方面,公司将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更高效的列车运行调度和更精准的控制,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在通信技术方面,将持续推进 5G、物联网等新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实现列车与地面设备之间的高速、稳定通信,为轨道交通的智能化运营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将不断完善和优化自动驾驶系统,提高列车自动驾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推动轨道交通自动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中国通号还将积极开展跨领域技术融合创新,如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轨道交通控制技术相结合,为轨道交通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解决方案,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潮流。

    在企业发展战略上,中国通号将继续坚持 “创新驱动、市场导向、质量为本、协同发展” 的战略方针,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将进一步聚焦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核心业务,加大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巩固和提升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同时,积极拓展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业务,加强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协同合作,打造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实现互利共赢。在管理创新方面,中国通号将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优化业务流程,加强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决策科学性和执行力,确保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健发展。

    凭借在技术、市场、创新等多方面的优势,中国通号将在未来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领域持续发光发热,不仅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也将在国际市场上展现中国企业的实力与风采,向着成为全球卓越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