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风土人情收录 第177章 同力股份834599的前世今生
热门推荐:
精灵:开局捡漏玉虫石板
无敌从降妖除魔开始
帝道无疆
无限穿越,只为破界锤作者!
星沉战史
原神,我把归终变成了英灵
末世重生,女主她从不回头看爆炸
策天录乱尘踪
大秦:这秦二世的位子我坐定了!
初创之姿:诞生契机与行业萌芽
2005 年,同力股份在时代浪潮中应运而生,彼时的工程机械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前夕,尤其是非公路宽体自卸车领域,尚是一片待开垦的 “处女地”。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及大宗原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 ,煤矿开采、金属矿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蓬勃兴起,对高效的物料运输设备产生了迫切需求。同力股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空白,怀揣着创新与开拓的决心,勇敢入局,成为非公路宽体自卸车行业的开拓者。
在创立之初,同力股份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上既有的运输设备,如公路自卸车在矿区等非公路场景中适应性不足,安全性欠佳;而国外进口的刚性自卸车虽然性能优异,但价格高昂,一台动辄四五百万元,且维修配件需要 “跨洋” 采购,经济和时间成本巨大 。如何研发出一款既具备刚性自卸车的坚实可靠,又拥有公路自卸车经济实惠特性的产品,成为同力股份亟待解决的难题。同力股份的研发团队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创新性地将国产重卡现成的完整工业体系及上游供应链资源进行 “移植” ,对公路自卸车进行加大、加高、加宽改造,使其适配矿区高强度、高负重作业环境。同时,对传统发动机及变速箱进行大胆革新,将其改造为低速高扭矩运作模式,成功实现油耗下降超 60% 。经过不懈努力,2004 年,中国原创的第一台非公路宽体自卸车 tL3400 在同力股份研发成功,这一突破性成果标志着同力股份在非公路宽体自卸车领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成长之路:发展阶段与关键突破
蹒跚学步(2005 - 2011)
在成功推出首款产品后,同力股份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2008 年,公司对产品进行了全面升级,第二代非公路宽体自卸车问世,此次升级进一步优化了车辆的性能和可靠性,使其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作业环境,在市场上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2009 年,同力股份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 咸阳产业园建成投产。这一产业园的建成,标志着同力股份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从产品研发到生产制造,形成了一套更为完善的体系,为公司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 年,同力股份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建立起更加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了公司治理结构,为后续的资本运作和市场拓展铺平了道路。到了 2011 年,同力股份凭借其卓越的产品和不断扩大的市场份额,成功跻身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 50 强,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创业公司,成长为行业内不可忽视的力量,完成了从 0 到 1 的突破,在非公路宽体自卸车领域站稳了脚跟 。
稳健前行(2012 - 2018)
进入发展期,同力股份深知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12 年,公司成立了工程运输机械技术中心,汇聚了一批行业内的顶尖人才,加大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致力于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在技术中心的推动下,同力股份逐步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在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的动力系统优化、智能化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性能指标持续提升,保持了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 。2015 年,同力股份在新三板挂牌交易,正式开启了资本运作之路。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公司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为企业的研发投入、市场拓展、产能扩张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同时,挂牌新三板也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吸引了更多投资者和客户的关注,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8 年,同力股份成立主函数智能科技公司,将技术研发领域拓展到智能化领域,开始探索自动驾驶、智能车辆管理等前沿技术在非公路运输设备中的应用,积极顺应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为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
大步跨越(2021 - 至今)
2021 年,同力股份迎来了又一个高光时刻,公司成功在北交所上市,这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登陆北交所,使同力股份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资源支持,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的平台,加速企业的发展壮大 。2022 - 2023 年,同力股份西坡基地正式投产,该基地占地约 228 亩,总投资 12 亿元,主要建设总装车间、结构件制造中心、研发中心试制车间、涂装车间等,配套设施完善。投产后,预计年产非公路宽体自卸车 6000 台,年营业额超 50 亿元,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产能,满足了市场对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同期,陕西同力重工新能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同力重工(新加坡)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同力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相继成立,公司在新能源、海外市场拓展、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全面布局。在新能源领域,同力股份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新能源非公路宽体自卸车,顺应了行业绿色发展的潮流;在海外市场,公司通过设立新加坡子公司,搭建国际业务总平台,加速海外市场布局,2023 年上半年海外贸易额已达 4.8 亿元,同比增长 68%,海外市场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西安同力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的成立,助力公司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和智能化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
现状剖析:业务版图与市场地位
业务全景
如今的同力股份已构建起多元且成熟的业务体系,核心业务聚焦于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矿用自卸车等领域 。其中,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作为公司的 “王牌产品”,占据着营收的主导地位。2023 年,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业务收入高达 54.47 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攀升至 92.95% ,且这一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彰显了其在公司业务布局中的核心地位。该系列产品凭借购置和运营成本低、安全性与可靠性高等显着优势,广泛应用于大型化、规模化的露天矿山等物料转运场景,成为矿山开采企业的首选运输设备 。
矿用自卸车业务同样不容小觑,虽然营收占比相对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略低,但也在公司业务版图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主要应用于各大型露天矿山的开采运输,采用刚性车架,具备良好的道路通过性能、强大的载重能力、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高的安全性能,满足了矿山复杂作业环境下对运输设备的严苛要求 。除了整车销售,同力股份还积极拓展配件销售和维修服务等后市场业务,2023 年配件销售收入达到 2.36 亿元 ,同比增长 56.88% 。随着公司产品市场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客户对维修和保养配件的需求持续增长,后市场业务的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
市场角逐
在竞争激烈的非公路自卸车市场中,同力股份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占据着领先的市场地位,市场占有率长期稳定在 30% 左右,位居行业前二 。与竞争对手相比,同力股份在多个维度展现出独特优势。在产品性能方面,同力股份的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巧妙融合了公路自卸车和矿用自卸车的长处,充分考虑了矿山复杂工况,在使用性能和运营成本上显着优于公路自卸车 。以 90t 燃油宽体自卸车为例,同力股份的产品在载重能力、燃油经济性、维护便捷性等关键指标上,与临工重机、徐工集团等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 。在技术创新方面,同力股份高度重视研发投入,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在产品中的应用 。公司拥有省级工程运输机械研发中心,长期致力于非公路用车关键技术研究及大型露天矿山工况适应性应用技术研究,建立了非公路用车设计规范和标准 。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 80 项非公路自卸车技术专利 ,在新能源和无人驾驶等前沿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推出了纯电驱动、混合驱动、氢燃料、甲醇燃料等全动力类型的新能源车型,以及具备实际运营能力的非公路无人驾驶自卸车成组样车 。
然而,同力股份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非公路自卸车市场,市场份额的争夺愈发激烈 。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如钢材价格的大幅上涨,会增加公司的生产成本,压缩利润空间 。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如贸易政策和关税的调整,也可能对公司的海外市场拓展产生不利影响 。面对这些挑战,同力股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成本控制等方式,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拓展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提高海外市场份额,以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 。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展望未来,同力股份所处的行业环境机遇与挑战交织。从机遇层面来看,行业需求增长的趋势较为明显。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国内外矿山开采、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对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的需求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特别是 “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入实施,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涌现,为同力股份的海外市场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同力股份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重点发展海外市场,目标是发展 50 家以上的大规模经销商,利用 “一带一路” 战略,增加海外市场布局 。
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对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的大力扶持,为同力股份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 “双碳” 目标的引领下,新能源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的市场需求逐渐增长,同力股份推出的纯电驱动、混合驱动、氢燃料、甲醇燃料等全动力类型的新能源车型,契合了行业绿色发展的潮流,有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非公路自卸车的智能化、无人化趋势愈发明显,同力股份在自动驾驶、智能车辆管理等领域的研发成果,将使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
然而,同力股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竞争的加剧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非公路自卸车市场,市场份额的争夺愈发激烈 。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如钢材等价格的大幅上涨,会增加公司的生产成本,压缩利润空间 。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如贸易政策和关税的调整,也可能对公司的海外市场拓展产生不利影响 。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影响矿山和工程建设的活跃度,进而影响公司产品的销售 。
面对这些挑战,同力股份需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市场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品的需求 。进一步加强市场开拓,尤其是海外市场的布局,提高市场份额 。同时,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成本控制等措施,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宏观经济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
2005 年,同力股份在时代浪潮中应运而生,彼时的工程机械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前夕,尤其是非公路宽体自卸车领域,尚是一片待开垦的 “处女地”。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及大宗原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 ,煤矿开采、金属矿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蓬勃兴起,对高效的物料运输设备产生了迫切需求。同力股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空白,怀揣着创新与开拓的决心,勇敢入局,成为非公路宽体自卸车行业的开拓者。
在创立之初,同力股份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上既有的运输设备,如公路自卸车在矿区等非公路场景中适应性不足,安全性欠佳;而国外进口的刚性自卸车虽然性能优异,但价格高昂,一台动辄四五百万元,且维修配件需要 “跨洋” 采购,经济和时间成本巨大 。如何研发出一款既具备刚性自卸车的坚实可靠,又拥有公路自卸车经济实惠特性的产品,成为同力股份亟待解决的难题。同力股份的研发团队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创新性地将国产重卡现成的完整工业体系及上游供应链资源进行 “移植” ,对公路自卸车进行加大、加高、加宽改造,使其适配矿区高强度、高负重作业环境。同时,对传统发动机及变速箱进行大胆革新,将其改造为低速高扭矩运作模式,成功实现油耗下降超 60% 。经过不懈努力,2004 年,中国原创的第一台非公路宽体自卸车 tL3400 在同力股份研发成功,这一突破性成果标志着同力股份在非公路宽体自卸车领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成长之路:发展阶段与关键突破
蹒跚学步(2005 - 2011)
在成功推出首款产品后,同力股份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2008 年,公司对产品进行了全面升级,第二代非公路宽体自卸车问世,此次升级进一步优化了车辆的性能和可靠性,使其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作业环境,在市场上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2009 年,同力股份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 咸阳产业园建成投产。这一产业园的建成,标志着同力股份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从产品研发到生产制造,形成了一套更为完善的体系,为公司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 年,同力股份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建立起更加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了公司治理结构,为后续的资本运作和市场拓展铺平了道路。到了 2011 年,同力股份凭借其卓越的产品和不断扩大的市场份额,成功跻身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 50 强,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创业公司,成长为行业内不可忽视的力量,完成了从 0 到 1 的突破,在非公路宽体自卸车领域站稳了脚跟 。
稳健前行(2012 - 2018)
进入发展期,同力股份深知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12 年,公司成立了工程运输机械技术中心,汇聚了一批行业内的顶尖人才,加大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致力于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在技术中心的推动下,同力股份逐步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在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的动力系统优化、智能化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性能指标持续提升,保持了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 。2015 年,同力股份在新三板挂牌交易,正式开启了资本运作之路。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公司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为企业的研发投入、市场拓展、产能扩张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同时,挂牌新三板也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吸引了更多投资者和客户的关注,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8 年,同力股份成立主函数智能科技公司,将技术研发领域拓展到智能化领域,开始探索自动驾驶、智能车辆管理等前沿技术在非公路运输设备中的应用,积极顺应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为产品的智能化升级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
大步跨越(2021 - 至今)
2021 年,同力股份迎来了又一个高光时刻,公司成功在北交所上市,这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登陆北交所,使同力股份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资源支持,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的平台,加速企业的发展壮大 。2022 - 2023 年,同力股份西坡基地正式投产,该基地占地约 228 亩,总投资 12 亿元,主要建设总装车间、结构件制造中心、研发中心试制车间、涂装车间等,配套设施完善。投产后,预计年产非公路宽体自卸车 6000 台,年营业额超 50 亿元,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产能,满足了市场对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同期,陕西同力重工新能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同力重工(新加坡)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同力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相继成立,公司在新能源、海外市场拓展、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全面布局。在新能源领域,同力股份加大研发投入,推出了新能源非公路宽体自卸车,顺应了行业绿色发展的潮流;在海外市场,公司通过设立新加坡子公司,搭建国际业务总平台,加速海外市场布局,2023 年上半年海外贸易额已达 4.8 亿元,同比增长 68%,海外市场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西安同力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的成立,助力公司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和智能化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
现状剖析:业务版图与市场地位
业务全景
如今的同力股份已构建起多元且成熟的业务体系,核心业务聚焦于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矿用自卸车等领域 。其中,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作为公司的 “王牌产品”,占据着营收的主导地位。2023 年,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业务收入高达 54.47 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攀升至 92.95% ,且这一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彰显了其在公司业务布局中的核心地位。该系列产品凭借购置和运营成本低、安全性与可靠性高等显着优势,广泛应用于大型化、规模化的露天矿山等物料转运场景,成为矿山开采企业的首选运输设备 。
矿用自卸车业务同样不容小觑,虽然营收占比相对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略低,但也在公司业务版图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主要应用于各大型露天矿山的开采运输,采用刚性车架,具备良好的道路通过性能、强大的载重能力、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高的安全性能,满足了矿山复杂作业环境下对运输设备的严苛要求 。除了整车销售,同力股份还积极拓展配件销售和维修服务等后市场业务,2023 年配件销售收入达到 2.36 亿元 ,同比增长 56.88% 。随着公司产品市场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客户对维修和保养配件的需求持续增长,后市场业务的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
市场角逐
在竞争激烈的非公路自卸车市场中,同力股份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占据着领先的市场地位,市场占有率长期稳定在 30% 左右,位居行业前二 。与竞争对手相比,同力股份在多个维度展现出独特优势。在产品性能方面,同力股份的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巧妙融合了公路自卸车和矿用自卸车的长处,充分考虑了矿山复杂工况,在使用性能和运营成本上显着优于公路自卸车 。以 90t 燃油宽体自卸车为例,同力股份的产品在载重能力、燃油经济性、维护便捷性等关键指标上,与临工重机、徐工集团等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 。在技术创新方面,同力股份高度重视研发投入,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在产品中的应用 。公司拥有省级工程运输机械研发中心,长期致力于非公路用车关键技术研究及大型露天矿山工况适应性应用技术研究,建立了非公路用车设计规范和标准 。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 80 项非公路自卸车技术专利 ,在新能源和无人驾驶等前沿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推出了纯电驱动、混合驱动、氢燃料、甲醇燃料等全动力类型的新能源车型,以及具备实际运营能力的非公路无人驾驶自卸车成组样车 。
然而,同力股份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非公路自卸车市场,市场份额的争夺愈发激烈 。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如钢材价格的大幅上涨,会增加公司的生产成本,压缩利润空间 。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如贸易政策和关税的调整,也可能对公司的海外市场拓展产生不利影响 。面对这些挑战,同力股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成本控制等方式,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拓展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提高海外市场份额,以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 。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展望未来,同力股份所处的行业环境机遇与挑战交织。从机遇层面来看,行业需求增长的趋势较为明显。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国内外矿山开采、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对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的需求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特别是 “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入实施,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涌现,为同力股份的海外市场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同力股份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重点发展海外市场,目标是发展 50 家以上的大规模经销商,利用 “一带一路” 战略,增加海外市场布局 。
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对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的大力扶持,为同力股份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 “双碳” 目标的引领下,新能源非公路宽体自卸车的市场需求逐渐增长,同力股份推出的纯电驱动、混合驱动、氢燃料、甲醇燃料等全动力类型的新能源车型,契合了行业绿色发展的潮流,有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非公路自卸车的智能化、无人化趋势愈发明显,同力股份在自动驾驶、智能车辆管理等领域的研发成果,将使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
然而,同力股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市场竞争的加剧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非公路自卸车市场,市场份额的争夺愈发激烈 。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如钢材等价格的大幅上涨,会增加公司的生产成本,压缩利润空间 。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如贸易政策和关税的调整,也可能对公司的海外市场拓展产生不利影响 。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影响矿山和工程建设的活跃度,进而影响公司产品的销售 。
面对这些挑战,同力股份需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市场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品的需求 。进一步加强市场开拓,尤其是海外市场的布局,提高市场份额 。同时,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成本控制等措施,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宏观经济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