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龙困天罗 > 第148章 崔家

龙困天罗 第148章 崔家

    崔家见到左邻右舍尽皆横死,大量房屋田产已成无主之物,立即设宴款待吴襄,给他送上金银珠宝,然后委婉的得提出自己的要求。

    吴襄看在他们为明廷立下大功,那些带不走的田产又没了主人,索性拿出朝廷的官印给其办理过户手序。吴襄不久发现崔家将几个村子整个圈入自家,聪明的他马上想到有人在搞屠杀,将那些个村子杀得一干二净。这还了得,吴襄立即击鼓聚将,派出多路骑兵将庆典中的京兵招回来。经过统计吴襄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问题:自己一时不察纵兵屠城,若被上官知道后果难料。

    崔老太爷对这种事情非常有经验,他早已经总结出一整套应对流程。这套流程绝不是没有脑子的军人所能想出来的。在他的帮助下一个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奏章被创造出来写入史册:

    “孔有德世为平度崔氏家奴,母亲曾是平度名门望族崔家的奶妈。当年生下孔有德后,她为了生计抛下儿子来到崔家。‘想起母亲有奶不给自己吃,却用来哺育崔家的孩子,孔有德就越想越恨,于是从小就发誓,将来发达之时要灭掉崔家。’

    孔有德造反后攻破平度城,杀死知州陈所闻,而后叛军四处奸淫掳掠发泄兽欲。死于叛军蹂躏之下的有姓氏可考的妇女,就达千百名之多。

    孔有德决意杀掉崔家满门,幸运的是崔家事先得到消息,全家连夜从北城墙下的阴沟里逃到城外的白果园村躲过一劫。

    孔有德怒不能发迁连于众,平度百姓立即遭殃,屠杀很快蔓延到城外,一直杀到胶莱河畔一个名叫窝铺村的村庄方才罢手。平度城东南三十里处有一个村庄,村民被杀伤殆尽,只有两名少年男女侥幸存活下来,才得以保证该村“香火”不绝。由此可见其荼毒范围之广,手段之毒。

    自明初以来建设了230多年的平度城,官舍民居大半被烧,此前修建的千佛阁等寺庙也被付之一炬。”

    黄县、召远的山东叛军得闻平度惨状无不大恐,彻底丧失抵抗的勇气,再也没有胆量同明军战斗,因为那会牵连家乡父老,于是争先撤退,吴襄兵不血刃占领数城打到登州。

    史书上关于孔有德的暴行,更多的是指屠平度,而非传闻中的潮水村。

    史书是人写的,它就带有作者的主观意识。

    明庭的史官绝对不会给反贼孔有德说好话,只会无中生有大肆污蔑,将暴行张冠李戴也就顺理成章。

    清朝三代皇帝用80年时间写明史小说,里面的真实性低得吓人。康熙年间汉人王爷吴三桂起兵造反意图将满洲狗赶出关去。孔有德虽然已经死去,他的女儿也忠于清庭,甚至差点成为顺治皇后,但是尚可喜、耿仲明两个番王的军队,还有孔有德大量旧部或多或少参与过反清暴动,相信满口谎言的清朝皇帝们绝不介意照搬明朝史录中关于孔有德记载。

    既然所有修史者都将孔有德当作敌人,那么关于孔有德暴行必定夸张失真,读的时候有些部分得反着读,这才有了我写得平度惨案。

    为找到一些真相我按照这些污蔑的谎言去探索。

    孔有德在史书中被称作辽东人,平度着名“乡官”贾毓祥写给崇祯皇帝的上书中称,孔有德“世为平度崔氏家奴”。由此指证孔有德与平度(山东)有关系。

    据《清史稿·孔有德传》记载,孔有德自称都元帅,李九成为副元帅,耿仲明等为总兵官,四处攻城掠地。这年二月中旬,孔有德率军南下,攻破平度城。

    前面已经说过山东兵变的总设计师是李九成,都元帅也是李九成,孔有德是被手下兄弟挟持,整个兵变期间他都是副元帅。这么简单的错误清史都能犯,可见满清沐猴而冠,喜欢在史书中胡说八道。

    据道光年间的《平度州志》记载,死于叛军蹂躏之下的有姓氏可考的妇女就达数百名之多。而且在一个叫李树的先生看来,这一版本的《平度州志》还“有意讳饰”。

    根据光绪年间的《平度志要》记载:城东南三十里处有一个村庄,村民被杀伤殆尽,只有两名少年男女侥幸存活下来,才得以保证该村“香火”不绝。叛军杀上瘾,一直杀到胶莱河畔一个名叫窝铺村的村庄,“由此可见其荼毒范围之广。”李树先生说。

    自明初以来建设了230多年的平度城,官舍民居大半被烧,此前修建的千佛阁等寺庙也被付之一炬。”李树先生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

    这位李树先生是谁我不知道,但人家能够接受记者采访显然是专家教授。他是怎么考证出来的我也不清楚。依照我的理解关于孔有德暴行的记录应该出现在崇祯年间的《平度州志》。崇祯年没有,顺治年一定有,如果这两个皇帝年间都没有,那就是真没有,就算有也未必是孔有德干的。道光、光绪都已经是清朝后末期,距离登州事变200多年,根本不足信。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是什么原因导致孔有德如此仇恨家乡平度?

    王琳珺先生说,这是因为孔有德的母亲曾是平度名门望族崔家的奶妈。当年生下孔有德后,她为了生计抛下儿子来到崔家。“想起母亲有奶不给自己吃,却用来哺育崔家的孩子,孔有德就越想越恨,于是从小就发誓,将来自己发达之时要灭掉崔家。”

    城破之后,孔有德决意杀掉崔家满门,幸运的是崔家事先得到消息,全家连夜从北城墙下的阴沟里逃到城外的白果园村躲过一劫。王琳珺先生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

    这位王琳珺是干什么的我不知道,应该也是专家教授。不过他考证出的杀人动机令我十分费解。

    婴儿断奶时间通常在两岁左右,古代社会压力沉重肯定更早,一岁多的孩子能记住什么?如果孔母是在孔有德一岁多的时候给他摘奶,已经符合当时的习俗,他没有必要去记恨谁。

    要给人家当奶妈必须要奶水充足,换而言之孔母不能在乳汁减少后再去当奶妈,只能在生育孔有德不久就得去哺育崔家的孩子。几个月大的孔有德根本没有吃固体食物的能力,他是靠吃什么长大的?米汤吗?就算是靠吃米汤长大,那么在他由乳汁换成米汤的时候只有几个月大,他有意识吗?有记忆吗?当孔有德有意识的时候吃米汤已经吃习惯,已经形成进庙拜佛,服从政府那样的潜意识,认为那种方式是理所当然,更加不会去仇恨什么人。

    既然孔有德仇恨崔家的原因不是因为乳汁,那是因为什么?孔有德在幼年就随父母逃难到关外,同崔家结下仇恨只能在他幼年时期。幼年的仇恨令他一生不忘那将是什么样的仇恨?可以肯定不是小孩子打架,只能是他的双亲遭到崔家的迫害,甚至他的父母逃到关外就是为逃避崔家。崔家为什么迫害孔父孔母?又是怎么迫害的呢?

    既然那位王琳珺先生敢于大章其词,我们就按照王琳珺的考证进行推理。他的考证未必完全正确,应该有一丝影子,那丝影子就是孔母。事实藏在谎言当中,这里就用他这一丝影子进行拓展。

    孔有德家没有一寸土地,是纯粹的无产阶级,孔父的工作是给崔家当佃农,孔母在崔家当女佣。崔家是名门望族有钱有势,少不得横行乡里作威作福。黄世仁可以强奸喜儿,崔家的老爷少爷没有理由不敢强奸佃户家的女人。孔母在崔家做佣人,近在咫尺,说不定就被崔家的禽兽糟蹋了。

    二十一世纪的女人被强奸都是件十分羞耻的事情,何况儒家思想为害正烈的明末。

    孔母衣裳不整行尸走肉般回到家中,越想越羞愧,越想越对不起丈夫,最后寻短见上吊,当然她没有死成被人救回来。孔父去找崔家理论,崔家肯定不会向一个狗一般的佃农低头。一个女佣,奸了也就奸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理所当然的将孔父一顿暴打扔出门去。孔父一身伤一身血的挨回家中,孔母就算再想死也得放一放,先照顾好丈夫儿子。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个女人被坏了名节,人们不会同情她的悲惨遭遇,只会对她冷嘲热讽指指点点,质问她为什么不一死了之。孔父孔母出门就被人指点,孔有德也会被人嘲笑,他们哪里还有脸继续住在平度,只能背井离乡闯关东。

    没有想到按照王琳珺的话我居然推理出孔有德一家逃向关外的主要原因。

    母亲寻死觅活,父亲全身鲜血,这一幕把幼小的孔有德吓坏了,在他心中崔家就成为他的心魔,不杀绝不足以消解。

    孔有德造反之后去崔家报仇,王琳珺居然说他找不到人,这显然不合常理。

    既然孔有德从小立下灭掉崔家的志向,那么他破城之后就算不会第一时间去灭门,也会派兵去抓人,最起码派人去监视。

    崔家是地方土豪,不是武林世家,个个都是高来高去的武林高手,老老小小、男男女女百八十号普通人就这么从侦察兵眼中消失显然是不可能的。就算家里有地道也不会太长,不然不用钻阴沟,而是直接出城。

    历史上的孔有德能在残酷战争中存活几十年,多胜少败分疆裂土,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全城都在逃难,崔家百十号人钻阴沟肯定有目击者,尾随者,肯定会留下线索。崔家不是军队,不懂得清除痕迹,更加不敢将跟在他们身后的人流杀光灭口。

    当时叛军造反正处于上升期,孔有德有大把的时间从事追查工作。追踪敌人是军人的基本功,如果这都找不到人未免太废物,这么废物的人怎么可能打下好几个省封王?既然孔有德一定要灭掉崔家,那他为何一击不中不发第二击?不要说孔有德像灭绝师太一样讲究宗师风度?一个连家乡都屠灭的败类有的是时间,他的仇人没有进行周密准备仓皇出逃,肯定跑不远,他理应阴魂不散进行追杀,不灭满门决不罢休。再者,就算当时没有找到崔家,满清入关后孔有德还找不到崔家吗?找到后肯定灭门。明清两朝都敌视孔有德,肯定要把这事写下来令他遗臭万年,可是《平度州志》没有提及此事,显然孔有德屠平度子虚乌有,源于崔家更是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