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猛将:从乱世流民到君临天下 第145章 何为新学
热门推荐:
农场通古今:我一包辣条骗走了王爷
被挖骨换血!废材大小姐杀成绝世女帝
穿书了,谁还稀罕当平妻
咬色
穿书就被调包,我靠异能嘎嘎乱杀
修改超神
鸿蒙塔
外室媚眼如丝,诱哄禁欲侍郎竞折腰
我废柴真千金,会亿点玄学怎么了
萧梁也是不慌不忙:“承圣公,请问如今儒学,可否还是圣人当年一家学派?”
对于沈亮的问题,萧梁喜欢用反问句来回答。
这也是避免落入对方的语言陷阱之中。
沈亮摇头道:“自然不是,从上古至今,儒学门人弟子众多,大大小小的学派,恐怕不下十几。
其中最为闻名天下的,也有五六种之多。”
萧梁点点头:
“那请问承圣公,如此多的儒家学派之中,可否有一家学派做到了完美无缺,能顺利解决天下所有问题,做到我这汉府学院门前那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四句,很热血,但本质而言,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宣言。
能做到这四句中任何一句的,在历史长河之中,已经是璀璨无比、流芳千古的人物。
但真正能同时做到这四句的,在这个世界萧梁能毫不客气的说,一个人也没有!
果然,这句话问出后,仿佛萧梁瞬间施展了一记大沉默术。
不但沈亮苦思冥想,一言不发,台下围观者,也是绞尽脑汁,却想不出半个人。
二楼高台之上,姜雨满脸敬佩道:
“王爷辩才无碍,似乎连这承圣公也难以招架!”
一旁郗月仰着脸笑眯眯道:“那是自然,这天下英杰,无一人能与王爷比肩。”
而在辩论台最边缘的沈扬,却是心中震撼无比。
他们还是低估了萧梁这厮,这汉王不仅仅是个军略天才,而且对于儒家也无比了解。
这种了解,甚至可以说达到了很多人都无法触及的境界。
实际上,不是这个世界的土着愚蠢,而是萧梁有着领先于时代的见识。
半晌,承圣公沈亮也只能摇头道:“汉府学院这四句话,能做到一句半句的人已是凤毛麟角,能全部做到的,古往今来,并无一人!”
即便是当年号称“三教圣人”的沈无我,至少也没能做到让万世开太平。
甚至沈无我本身所处的世界,就是混乱不堪的乱世,直到其逝世之后多年,乱世也仍然没有被终结。
萧梁此刻也站起身,对着沈亮拱了拱手:
“承圣公言辞坦荡,本王敬佩;
既然儒学发展至今,即便学派众多、门人弟子无数,却也无法平定乱世。
这就说明,儒学虽好,但却并非完美。
否则为何这天下仍然纷乱不休,为何这百姓仍然饱受蹂躏苦难?
既然如此,诸位儒门弟子,为何不能容新学问世?
本王自问所创办的新学,也是希望兼容并蓄,采纳百家之长,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而已。
从一开始,新学就无意与儒学一争高低!
为的只是让百姓生活富足,因此要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如何改进衣食住行。
为的是让天下长治久安,因此要研究克敌制胜之军械,让士卒少流鲜血。
为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让天下子民,不再受限于四业恒定之说,能够各展所长,施展抱负!
但凡是富国强民之法,无论是否儒家学说,本王一概采纳,这就是所谓新学!!!”
其实从一开始,萧梁就没有想过贬低儒学,或者打压儒学。
实际上儒学也并非很多人想象中那么不堪,反而有许多其他文明学说无法企及的闪光点。
正是这些闪光点,才能让华夏文明一次次重新恢复繁荣。
然而一旦有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抱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思想时,就会吃大亏。
萧梁所表达的态度,就是无意与儒教为敌,而是希望能携手共进,一起为天下和百姓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汉王殿下,不愧是当今天下第一英雄!”
沈亮此时也缓缓起身,郑重其事的对着萧梁行了一个大礼,吓得萧梁连忙还礼。
随后沈亮缓缓道:
“此次辩论,老夫已经明白殿下乃是心存大志的当世英杰!
儒教自从先祖开创以来,到如今已近乎七百年时光。
乱世之中,不少典籍流失,学说存世之精华,十不存一。
但在我圣人世家之中,还有着一些并未流传于世的微言大义之说。
殿下今日在领地之中所作所为,却隐隐暗合圣人当年的初衷。
反倒是儒家某些学派,早已误入歧途,以至于天下腐儒横行,百姓民不聊生。
此次大辩论,并非老夫初衷,为的只是让天下人知晓——
汉王萧梁所开创之新学,绝非妖言惑众的异端邪说!
而是实实在在,让百姓安居乐业、富国强民之学说!
这些时日,老夫一路来到辰州,所见所闻,耳目一新。
若人人如汉王殿下这般,天下为公!
于高位之上,所思所想皆为天下太平、百姓富足。
这才是天下之福、百姓之福!!!”
这一番话,让沈扬和魏国、吴国臣子都大惊失色。
没想到他们辛辛苦苦请来试图打压萧梁的承圣公沈亮,此时居然一反常态,直接大肆夸赞起萧梁。
而看着沈亮掷地有声的论断,萧梁这才心中明了。
从一开始,沈亮在辰州四处考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在辩论上赢过自己。
而是想看看,他的学说以及实践出来的结果,究竟如何。
虽然是受祖辈圣人余荫才得以成为承圣公,但这沈亮,当得起圣人子嗣的称号。
所作所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维护一家学说的地位,而是站在了为天下百姓考量的立场。
想到这里,萧梁大为敬佩,恭恭敬敬的行礼道:
“先生大义,多谢您为我新学正名!”
......
这场大辩论,堪称虎头蛇尾,让魏国朝堂和吴国那边,都是震怒无比。
他们从未想过,沈亮这种圣人子嗣,居然会挖自家墙角,去夸赞萧梁的新学。
这世间怎会有如此蠢人?
但承圣公的位置无比超然,即便是吴国皇室,也不能拿沈亮如何。
这次峰回路转的辩论,让他们对于萧梁的忌惮,不减反增。
而此时,远在凌霄城的鹿摩柯,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随即令人拟定奏章,传至大梁城之中。
首先,希望能前往大梁城任职,镇北公的爵位、凌霄城的归属权,由鹿玄真继承。
其次,自称有能彻底解决萧梁的办法。
鹿摩柯的奏章,很快便放在了大魏内阁和小皇帝的书案之上。
他们并没有怀疑鹿摩柯的诚意,对于这种自愿成为人质的行为,也是非常放心。
当下,魏国封鹿摩柯为太子太保、内阁辅政大臣,入大梁城任职。
鹿玄真则继承镇北公之爵位,坐镇凌霄城。
对于沈亮的问题,萧梁喜欢用反问句来回答。
这也是避免落入对方的语言陷阱之中。
沈亮摇头道:“自然不是,从上古至今,儒学门人弟子众多,大大小小的学派,恐怕不下十几。
其中最为闻名天下的,也有五六种之多。”
萧梁点点头:
“那请问承圣公,如此多的儒家学派之中,可否有一家学派做到了完美无缺,能顺利解决天下所有问题,做到我这汉府学院门前那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四句,很热血,但本质而言,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宣言。
能做到这四句中任何一句的,在历史长河之中,已经是璀璨无比、流芳千古的人物。
但真正能同时做到这四句的,在这个世界萧梁能毫不客气的说,一个人也没有!
果然,这句话问出后,仿佛萧梁瞬间施展了一记大沉默术。
不但沈亮苦思冥想,一言不发,台下围观者,也是绞尽脑汁,却想不出半个人。
二楼高台之上,姜雨满脸敬佩道:
“王爷辩才无碍,似乎连这承圣公也难以招架!”
一旁郗月仰着脸笑眯眯道:“那是自然,这天下英杰,无一人能与王爷比肩。”
而在辩论台最边缘的沈扬,却是心中震撼无比。
他们还是低估了萧梁这厮,这汉王不仅仅是个军略天才,而且对于儒家也无比了解。
这种了解,甚至可以说达到了很多人都无法触及的境界。
实际上,不是这个世界的土着愚蠢,而是萧梁有着领先于时代的见识。
半晌,承圣公沈亮也只能摇头道:“汉府学院这四句话,能做到一句半句的人已是凤毛麟角,能全部做到的,古往今来,并无一人!”
即便是当年号称“三教圣人”的沈无我,至少也没能做到让万世开太平。
甚至沈无我本身所处的世界,就是混乱不堪的乱世,直到其逝世之后多年,乱世也仍然没有被终结。
萧梁此刻也站起身,对着沈亮拱了拱手:
“承圣公言辞坦荡,本王敬佩;
既然儒学发展至今,即便学派众多、门人弟子无数,却也无法平定乱世。
这就说明,儒学虽好,但却并非完美。
否则为何这天下仍然纷乱不休,为何这百姓仍然饱受蹂躏苦难?
既然如此,诸位儒门弟子,为何不能容新学问世?
本王自问所创办的新学,也是希望兼容并蓄,采纳百家之长,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而已。
从一开始,新学就无意与儒学一争高低!
为的只是让百姓生活富足,因此要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如何改进衣食住行。
为的是让天下长治久安,因此要研究克敌制胜之军械,让士卒少流鲜血。
为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让天下子民,不再受限于四业恒定之说,能够各展所长,施展抱负!
但凡是富国强民之法,无论是否儒家学说,本王一概采纳,这就是所谓新学!!!”
其实从一开始,萧梁就没有想过贬低儒学,或者打压儒学。
实际上儒学也并非很多人想象中那么不堪,反而有许多其他文明学说无法企及的闪光点。
正是这些闪光点,才能让华夏文明一次次重新恢复繁荣。
然而一旦有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抱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思想时,就会吃大亏。
萧梁所表达的态度,就是无意与儒教为敌,而是希望能携手共进,一起为天下和百姓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汉王殿下,不愧是当今天下第一英雄!”
沈亮此时也缓缓起身,郑重其事的对着萧梁行了一个大礼,吓得萧梁连忙还礼。
随后沈亮缓缓道:
“此次辩论,老夫已经明白殿下乃是心存大志的当世英杰!
儒教自从先祖开创以来,到如今已近乎七百年时光。
乱世之中,不少典籍流失,学说存世之精华,十不存一。
但在我圣人世家之中,还有着一些并未流传于世的微言大义之说。
殿下今日在领地之中所作所为,却隐隐暗合圣人当年的初衷。
反倒是儒家某些学派,早已误入歧途,以至于天下腐儒横行,百姓民不聊生。
此次大辩论,并非老夫初衷,为的只是让天下人知晓——
汉王萧梁所开创之新学,绝非妖言惑众的异端邪说!
而是实实在在,让百姓安居乐业、富国强民之学说!
这些时日,老夫一路来到辰州,所见所闻,耳目一新。
若人人如汉王殿下这般,天下为公!
于高位之上,所思所想皆为天下太平、百姓富足。
这才是天下之福、百姓之福!!!”
这一番话,让沈扬和魏国、吴国臣子都大惊失色。
没想到他们辛辛苦苦请来试图打压萧梁的承圣公沈亮,此时居然一反常态,直接大肆夸赞起萧梁。
而看着沈亮掷地有声的论断,萧梁这才心中明了。
从一开始,沈亮在辰州四处考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在辩论上赢过自己。
而是想看看,他的学说以及实践出来的结果,究竟如何。
虽然是受祖辈圣人余荫才得以成为承圣公,但这沈亮,当得起圣人子嗣的称号。
所作所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维护一家学说的地位,而是站在了为天下百姓考量的立场。
想到这里,萧梁大为敬佩,恭恭敬敬的行礼道:
“先生大义,多谢您为我新学正名!”
......
这场大辩论,堪称虎头蛇尾,让魏国朝堂和吴国那边,都是震怒无比。
他们从未想过,沈亮这种圣人子嗣,居然会挖自家墙角,去夸赞萧梁的新学。
这世间怎会有如此蠢人?
但承圣公的位置无比超然,即便是吴国皇室,也不能拿沈亮如何。
这次峰回路转的辩论,让他们对于萧梁的忌惮,不减反增。
而此时,远在凌霄城的鹿摩柯,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随即令人拟定奏章,传至大梁城之中。
首先,希望能前往大梁城任职,镇北公的爵位、凌霄城的归属权,由鹿玄真继承。
其次,自称有能彻底解决萧梁的办法。
鹿摩柯的奏章,很快便放在了大魏内阁和小皇帝的书案之上。
他们并没有怀疑鹿摩柯的诚意,对于这种自愿成为人质的行为,也是非常放心。
当下,魏国封鹿摩柯为太子太保、内阁辅政大臣,入大梁城任职。
鹿玄真则继承镇北公之爵位,坐镇凌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