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穿越时空后,我粉丝破亿! 第39章 古今医学(十)
热门推荐:
七零,重生后我被最强军官花样宠
生子系统:惊呆子嗣凋零皇室!
觉醒:这么猛的辅助哪里找!
鬼事铺:让你捉鬼,你养女鬼干嘛
大梦江湖之剑圣再现
洪荒之开局我为先天第一人
人在岛国,不干别的纯霍霍
废柴的逆天修炼
乡村爱情之这村医坏的冒泡
【在古代,乳腺癌甚还有一个恶名——“妒乳”,这个名字好像是在说此病就是源于妇人的妒忌,但是早在金元时期,已有名医认识到了恶劣的家庭环境和公婆丈夫的虐待能够让女性患上乳腺疾病,而非民间偏见所认为的妒忌。
古代的男性很喜欢给女性扣帽子,而他们在对女性产生偏见的同时,也会很容易忽视自己身上的疾病,反过来就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男性很少面对家庭内部的打压,但他们也会被上司打压,会被师长偏心忽视,会多年郁郁不得志,这些事同样会导致胸口发闷,而这就可能是乳腺类疾病或者是心脏类疾病。】
原本还对天幕说法有所不满地人,一听说会忽视自身的健康,立刻紧张起来,暗自回想起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症状。
“糟了,这个什么癌都有什么症状来着?”他本以为这病就与妇人的妒忌和不贤有关,就没认真去看,没想到这居然真的关系到自己!
“完了完了,我也觉得胸口闷,不会是气出病了吧?”他可不就是怀才不遇吗?老师偏心不好好教导他,父母管束的太过严格,总是让他学习,给他管出病了!反正不是他自己的错!
“算了算了,虽然胸口疼,但也不一定就是这个病,没准是心脏病呢!”
“那不是更严重吗!心疾是会死人的吧!”
聪明人已经开始想着附近的大夫哪个更靠谱了,等天幕放完就去找对方看看。
【四大家都有针对乳腺癌的不同治疗手段,刘完素以苦寒泄火,使用积气丹,泻火热,调阴阳;张从正以针刺、艾灸、熏蒸、推拿、导引等汗法扶助正气,调和阴阳;李东垣创立脾胃论;朱丹溪更注重早期治疗】
看着天幕上再次出现的药方,不同时空下的中医疯狂抄书,抄到手腕发抖也不敢停下。
金元以前的朝代,大臣们都能看出这些药方的重要性,也开始帮忙抄书,各个皇帝直接下令一人抄一个医家的理论,这样最后汇总不至于漏下。
【当然,元朝太过短暂,元朝末年,三皇庙建立起来之后缺乏必要的管理与维护,地方上的吏治腐败,也让医学教育无法得到好的引导。
于是,地方上开始庸医横行、假药泛滥,甚至成为了元朝文学作品创作的主要话题。
而庸医泛滥的后果之一,就是百姓对医生失去了信任,很多百姓宁愿捡起曾经的巫术,宁愿看人跳大神,也不再相信医生。】
这事得多差,才能让人信巫啊!
百姓虽然迷信,但涉及到生命大家还是很认真的,除非是大夫实在治不好或者家里没钱看大夫,才会死马当成活马医。
【但是,正经的元朝大夫医术是非常高超的,就连接受了医学教育的蒙古大夫医术也不差。
而且蒙古大夫的兽医技术相当高,成吉思汗大军席卷亚欧大陆时,蒙古大军的随军兽医学习了各国的兽医技术,还招募或者俘虏外国兽医为己用。
这些技术的传授才是蒙古的至宝,即使元朝覆灭,这些技术依然流传在草原上。
由此可见蒙元的医学发展并不差,依然有很多厉害之处。】
蒙元的医者们疯狂点头,对呀对呀,都是那些人的污蔑呀!还好天幕为他们正名了!
【到了明朝,大家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药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女医谈允贤和《女医杂言》,知道的多的人可能会知道朱元璋的第五子周王朱橚和《救荒本草》《普济方》。
那么像这样从皇室到民间,贵族到平民,男性到女性都有医学代表人物的朝代,一定会像前朝一样很重视医学吧?】
朱橚:嘻嘻,我被天幕夸了。
朱元璋:“大明自然也有重视医学,朕也设立了太医院和各地的医学校呢!”
【很遗憾,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到了明清开始没落,当然这里的没落主要指的是官医,医学发展在民间依然向前走。
明朝官医的不作为反向推动了民间的医学发展向前,清朝官医更是拉垮,道光皇帝甚至废除了针灸,搞得后来的针灸要靠民间的大夫来传承。】
朱元璋:“……”大明居然比不过蛮子?还比不过宋?
康熙:“……”他的哪个后代,这!么!天!才!
【明清时期是华夏古代民间医生和民间医疗蓬勃发展的阶段,民医数量不断增加,质量自然就呈鱼龙混杂之势。
当然,明朝的教育也有难得可贵的一面,或许是因为朱元璋出身于底层,所以他的教育推广非常的贴近基层,已经接近我们的现代水平了。
朱元璋设立的社学,建于各州县的乡里之中,是华夏封建社会里最深入基层的地方性教学机构,也是明朝教育体制的重要一环。
社学与州县的儒学直接挂钩,小孩子不问阶层,皆可入读,可以说是第一次全民普及教育的尝试,也让大明的识字率要高出前朝许多。
而在医学机构上,朱元璋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府设立医学正科,州设立医学典科,县设立医学训科。
医学校依然设立十三科,入门教育开设《素问》《难经》《神农本草经》等为必修课程,再根据不同分科加修专业课程。
因为明朝还沿用了元朝的户籍制度,医官或者医生被列为特殊的世袭职业加以管理,因此医户的子弟必须依例入院学习,这位医学的继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样也有限制。】
“朕就说,朕分明很重视医术!”朱元璋贫民出身,他知道看病求医的苦,为了让民间有更多可靠的医者,他明明就在努力地普及基础教育和医学教育。
天幕说到他的优点,朱元璋才好受了点。
【我国古代的医学传承模式包括官办教育和民间教育,官办教育是指由朝廷创办的多种教育机构,比如唐朝的太医署。民间教育指的是民间的医学传承,比如家传,师承。
在明朝以前,各个朝代的医学教育都是以官办为主,民间教育为辅的,但是明清时期官办医学教育的逐步衰落使得民间的医学教育的发展逐步兴盛起来。
朱元璋还取消了出版税,发达的印刷业为民间医学的普及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医学教育也出了许多经典医书。
除了一些经典医书,明朝还有了更多的医学入门书籍,例如刘纯的《医经小学》、徐春甫的《医学捷径》、翟良的《医学启蒙汇编》、高铭的《医学指南》……
而且明清还出现了华夏古代的第一个书院式医学教育机构——侣山堂。
明朝的医户制度让医学得以更好的传承,但也让明朝缺少宗师级的医者。张志聪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便召集同行商议打破现下医学的一潭死水,互相交流以学习新的医学知识,建立了一所书院——侣山堂。】
“这也能被后世铭记?”
“那我们也行啊!”
明朝的医者沸腾起来,互相交流医学,自家的本事给出去,自己也能学到别家的知识,还能被后世记住,有个“第一”的名头,这不是稳赚不赔的大好事吗?
另一边的张志聪也被伙伴们围了起来,“志聪,快,我们先把侣山堂的名给定下来,咱们的荣誉可不能给人抢了!”
“对对对,咱们先定下来,其他的东西慢慢改也来得及!”
【除了书籍和书院,明清时期还出现了华夏医学史上首个医学团体 “一体堂宅仁医会”和首部中医杂《吴医汇讲》。
“一体堂宅仁医会”是徐春甫在直隶顺天府创办的,他在习医过程中,发现古今医书典籍浩瀚,以往印刷术不发达时只能手抄,容易出错,所以对前人医着校正、归纳整理数十年,最终编成医书《古今医统大全》。
这本书概括了明代以前的重要医学典籍和医学成就,影响深远。至今医界仍公认《古今医统大全》是一部“融古通今、博大精深的煌煌巨着”,将它列为华夏医学史上十大医学全书。】
徐春甫没想到自己创办的仁医会会受到这样的赞扬,更没想到自己的书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他现在很高兴,他做的事,他整理的书,能被后人看见,能被后人认可。
【而《吴医汇讲》是乾隆年间唐大烈创办的,“凡属医门佳话,发前人所未发,可以益人学问者,不拘内外女幼各科,无不辑入。”
唐大烈主张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反对门户之见,不同学术观点,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采用刊出。
因此《吴医汇讲》栏目丰富,不仅有内、外、妇、儿各科,还有经典着作的注解阐发、学术理论的争鸣探讨,保守派与革新派的交流更加频繁,整个江浙一带的名医都在积极投稿,带动了当地的医学交流和发展,同时也开创了华夏医学杂志的先驱,非常先进。】
天幕如此夸奖,江浙地区都热闹起来,唐大烈认为自己不负初心,江浙名医也很是欢喜,这不仅是唐大烈的荣誉,也是整个江浙地区的荣誉!
“这个医学杂志不错,我们不缺纸,我们也可以学。” 在不缺纸和名医的唐宋元,统治者们都很是心动,反正他们也不缺纸张和印刷,搞个医学杂志也不费劲。
命令传达下去,朝臣们也是十分积极,又不需要自己钻研,就是动动嘴的事儿。医学发达了,也有助于自己健康长寿,谁会跟自己寿命过不去呢!
可秦汉的帝王大臣们倒是唉声叹气的,好东西太多了,可他们却缺少一样东西——纸!
“纸可真是个好东西,这个印刷术也是好东西。”
这个印刷术一听名字就能大致想明白原理,可这个纸又是怎么制作的?
其实纸张和印刷术研究出来了,在这件事上也没什么帮助,毕竟这个时期的知识都被贵族垄断,民间的识字率不高,医学教育也没有普及,分科不够细致,名医更是没有。
就算有了纸,也得先传播知识,普及教育,而不是搞什么医学杂志。
“慢慢来,大秦还有医家。”大秦的医家还有完整的传承,本来大秦的医术就是七国之中最厉害的,再加上天幕传播的医学知识,他们只会更加进步,这些已经够了,有些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现在对于明朝的灭亡有很多说法,什么亡于党争,什么亡于宗室,什么亡于经济危机,什么亡于气候剧变,什么亡于鼠疫……大明亡于什么争论不休,但是话说回来这些条件聚在一起,想不亡国也很难了,就是朱元璋降世也搞不了啊。】
朱元璋闻言眼前一黑,大明怎么会有这么多问题!
【和医学没关系的我们就不提了,直接说说鼠疫,复旦大学历史教授李玉尚曾经说过:“罗马亡于疟疾,埃及亡于血吸虫病,中国也有金、明两个朝代亡于鼠疫。”
明末开始华夏进入小冰河期,历史学家考证那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冷的时期。
气候的剧变让明朝天灾不断,崇祯年间旱灾、蝗灾基本不断,粮食减产带来了饥荒,饥荒又会带来流民,人畜死亡就会引起瘟疫。瘟疫再随着流民到达其他地区,最后引发了全国性的大型流行性鼠疫。
而古代的“瘟疫学”第一人吴有性就诞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
当瘟疫全国性流行时,许多大夫都使用治疗伤寒的法子去治疗瘟疫,可与以往完全不同,这一次的瘟疫是鼠疫,因此这些治疗方法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效果。
吴有性深入灾区,最后发现了鼠疫与以往瘟疫的不同之处,推翻旧法,称“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书。”
吴有性根据自己在疫区中的治疫经验,着成第一部疫病学专着——《瘟疫论》,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疫病学专着,开创了华夏传染病防治的先河,也开创了世界传染病的伟大创举。
在此书中,吴有性确认疬气经口鼻传播,而且疬气的盛行和地区、气候等有着密切关系。
不仅如此,他还有了了“病毒潜伏期” “种属免疫”这些在现代医学之中是常识,但在当时堪称异类的发现。】
清代的陈修园脸色刷一下就白了,他一直觉得吴有性的《瘟疫论》是哗众取宠,没想到小丑竟是他自己!
想想自己曾经做出的评价,“创异说以欺人,切不可随波逐流”,陈修园的脸色更是差了几分,今日这天幕这般夸奖吴有性,就是在狠狠的打他的巴掌,还不知道日后其他同行会怎么看他。
古代的男性很喜欢给女性扣帽子,而他们在对女性产生偏见的同时,也会很容易忽视自己身上的疾病,反过来就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男性很少面对家庭内部的打压,但他们也会被上司打压,会被师长偏心忽视,会多年郁郁不得志,这些事同样会导致胸口发闷,而这就可能是乳腺类疾病或者是心脏类疾病。】
原本还对天幕说法有所不满地人,一听说会忽视自身的健康,立刻紧张起来,暗自回想起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症状。
“糟了,这个什么癌都有什么症状来着?”他本以为这病就与妇人的妒忌和不贤有关,就没认真去看,没想到这居然真的关系到自己!
“完了完了,我也觉得胸口闷,不会是气出病了吧?”他可不就是怀才不遇吗?老师偏心不好好教导他,父母管束的太过严格,总是让他学习,给他管出病了!反正不是他自己的错!
“算了算了,虽然胸口疼,但也不一定就是这个病,没准是心脏病呢!”
“那不是更严重吗!心疾是会死人的吧!”
聪明人已经开始想着附近的大夫哪个更靠谱了,等天幕放完就去找对方看看。
【四大家都有针对乳腺癌的不同治疗手段,刘完素以苦寒泄火,使用积气丹,泻火热,调阴阳;张从正以针刺、艾灸、熏蒸、推拿、导引等汗法扶助正气,调和阴阳;李东垣创立脾胃论;朱丹溪更注重早期治疗】
看着天幕上再次出现的药方,不同时空下的中医疯狂抄书,抄到手腕发抖也不敢停下。
金元以前的朝代,大臣们都能看出这些药方的重要性,也开始帮忙抄书,各个皇帝直接下令一人抄一个医家的理论,这样最后汇总不至于漏下。
【当然,元朝太过短暂,元朝末年,三皇庙建立起来之后缺乏必要的管理与维护,地方上的吏治腐败,也让医学教育无法得到好的引导。
于是,地方上开始庸医横行、假药泛滥,甚至成为了元朝文学作品创作的主要话题。
而庸医泛滥的后果之一,就是百姓对医生失去了信任,很多百姓宁愿捡起曾经的巫术,宁愿看人跳大神,也不再相信医生。】
这事得多差,才能让人信巫啊!
百姓虽然迷信,但涉及到生命大家还是很认真的,除非是大夫实在治不好或者家里没钱看大夫,才会死马当成活马医。
【但是,正经的元朝大夫医术是非常高超的,就连接受了医学教育的蒙古大夫医术也不差。
而且蒙古大夫的兽医技术相当高,成吉思汗大军席卷亚欧大陆时,蒙古大军的随军兽医学习了各国的兽医技术,还招募或者俘虏外国兽医为己用。
这些技术的传授才是蒙古的至宝,即使元朝覆灭,这些技术依然流传在草原上。
由此可见蒙元的医学发展并不差,依然有很多厉害之处。】
蒙元的医者们疯狂点头,对呀对呀,都是那些人的污蔑呀!还好天幕为他们正名了!
【到了明朝,大家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药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女医谈允贤和《女医杂言》,知道的多的人可能会知道朱元璋的第五子周王朱橚和《救荒本草》《普济方》。
那么像这样从皇室到民间,贵族到平民,男性到女性都有医学代表人物的朝代,一定会像前朝一样很重视医学吧?】
朱橚:嘻嘻,我被天幕夸了。
朱元璋:“大明自然也有重视医学,朕也设立了太医院和各地的医学校呢!”
【很遗憾,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到了明清开始没落,当然这里的没落主要指的是官医,医学发展在民间依然向前走。
明朝官医的不作为反向推动了民间的医学发展向前,清朝官医更是拉垮,道光皇帝甚至废除了针灸,搞得后来的针灸要靠民间的大夫来传承。】
朱元璋:“……”大明居然比不过蛮子?还比不过宋?
康熙:“……”他的哪个后代,这!么!天!才!
【明清时期是华夏古代民间医生和民间医疗蓬勃发展的阶段,民医数量不断增加,质量自然就呈鱼龙混杂之势。
当然,明朝的教育也有难得可贵的一面,或许是因为朱元璋出身于底层,所以他的教育推广非常的贴近基层,已经接近我们的现代水平了。
朱元璋设立的社学,建于各州县的乡里之中,是华夏封建社会里最深入基层的地方性教学机构,也是明朝教育体制的重要一环。
社学与州县的儒学直接挂钩,小孩子不问阶层,皆可入读,可以说是第一次全民普及教育的尝试,也让大明的识字率要高出前朝许多。
而在医学机构上,朱元璋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府设立医学正科,州设立医学典科,县设立医学训科。
医学校依然设立十三科,入门教育开设《素问》《难经》《神农本草经》等为必修课程,再根据不同分科加修专业课程。
因为明朝还沿用了元朝的户籍制度,医官或者医生被列为特殊的世袭职业加以管理,因此医户的子弟必须依例入院学习,这位医学的继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样也有限制。】
“朕就说,朕分明很重视医术!”朱元璋贫民出身,他知道看病求医的苦,为了让民间有更多可靠的医者,他明明就在努力地普及基础教育和医学教育。
天幕说到他的优点,朱元璋才好受了点。
【我国古代的医学传承模式包括官办教育和民间教育,官办教育是指由朝廷创办的多种教育机构,比如唐朝的太医署。民间教育指的是民间的医学传承,比如家传,师承。
在明朝以前,各个朝代的医学教育都是以官办为主,民间教育为辅的,但是明清时期官办医学教育的逐步衰落使得民间的医学教育的发展逐步兴盛起来。
朱元璋还取消了出版税,发达的印刷业为民间医学的普及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医学教育也出了许多经典医书。
除了一些经典医书,明朝还有了更多的医学入门书籍,例如刘纯的《医经小学》、徐春甫的《医学捷径》、翟良的《医学启蒙汇编》、高铭的《医学指南》……
而且明清还出现了华夏古代的第一个书院式医学教育机构——侣山堂。
明朝的医户制度让医学得以更好的传承,但也让明朝缺少宗师级的医者。张志聪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便召集同行商议打破现下医学的一潭死水,互相交流以学习新的医学知识,建立了一所书院——侣山堂。】
“这也能被后世铭记?”
“那我们也行啊!”
明朝的医者沸腾起来,互相交流医学,自家的本事给出去,自己也能学到别家的知识,还能被后世记住,有个“第一”的名头,这不是稳赚不赔的大好事吗?
另一边的张志聪也被伙伴们围了起来,“志聪,快,我们先把侣山堂的名给定下来,咱们的荣誉可不能给人抢了!”
“对对对,咱们先定下来,其他的东西慢慢改也来得及!”
【除了书籍和书院,明清时期还出现了华夏医学史上首个医学团体 “一体堂宅仁医会”和首部中医杂《吴医汇讲》。
“一体堂宅仁医会”是徐春甫在直隶顺天府创办的,他在习医过程中,发现古今医书典籍浩瀚,以往印刷术不发达时只能手抄,容易出错,所以对前人医着校正、归纳整理数十年,最终编成医书《古今医统大全》。
这本书概括了明代以前的重要医学典籍和医学成就,影响深远。至今医界仍公认《古今医统大全》是一部“融古通今、博大精深的煌煌巨着”,将它列为华夏医学史上十大医学全书。】
徐春甫没想到自己创办的仁医会会受到这样的赞扬,更没想到自己的书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他现在很高兴,他做的事,他整理的书,能被后人看见,能被后人认可。
【而《吴医汇讲》是乾隆年间唐大烈创办的,“凡属医门佳话,发前人所未发,可以益人学问者,不拘内外女幼各科,无不辑入。”
唐大烈主张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反对门户之见,不同学术观点,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采用刊出。
因此《吴医汇讲》栏目丰富,不仅有内、外、妇、儿各科,还有经典着作的注解阐发、学术理论的争鸣探讨,保守派与革新派的交流更加频繁,整个江浙一带的名医都在积极投稿,带动了当地的医学交流和发展,同时也开创了华夏医学杂志的先驱,非常先进。】
天幕如此夸奖,江浙地区都热闹起来,唐大烈认为自己不负初心,江浙名医也很是欢喜,这不仅是唐大烈的荣誉,也是整个江浙地区的荣誉!
“这个医学杂志不错,我们不缺纸,我们也可以学。” 在不缺纸和名医的唐宋元,统治者们都很是心动,反正他们也不缺纸张和印刷,搞个医学杂志也不费劲。
命令传达下去,朝臣们也是十分积极,又不需要自己钻研,就是动动嘴的事儿。医学发达了,也有助于自己健康长寿,谁会跟自己寿命过不去呢!
可秦汉的帝王大臣们倒是唉声叹气的,好东西太多了,可他们却缺少一样东西——纸!
“纸可真是个好东西,这个印刷术也是好东西。”
这个印刷术一听名字就能大致想明白原理,可这个纸又是怎么制作的?
其实纸张和印刷术研究出来了,在这件事上也没什么帮助,毕竟这个时期的知识都被贵族垄断,民间的识字率不高,医学教育也没有普及,分科不够细致,名医更是没有。
就算有了纸,也得先传播知识,普及教育,而不是搞什么医学杂志。
“慢慢来,大秦还有医家。”大秦的医家还有完整的传承,本来大秦的医术就是七国之中最厉害的,再加上天幕传播的医学知识,他们只会更加进步,这些已经够了,有些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现在对于明朝的灭亡有很多说法,什么亡于党争,什么亡于宗室,什么亡于经济危机,什么亡于气候剧变,什么亡于鼠疫……大明亡于什么争论不休,但是话说回来这些条件聚在一起,想不亡国也很难了,就是朱元璋降世也搞不了啊。】
朱元璋闻言眼前一黑,大明怎么会有这么多问题!
【和医学没关系的我们就不提了,直接说说鼠疫,复旦大学历史教授李玉尚曾经说过:“罗马亡于疟疾,埃及亡于血吸虫病,中国也有金、明两个朝代亡于鼠疫。”
明末开始华夏进入小冰河期,历史学家考证那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冷的时期。
气候的剧变让明朝天灾不断,崇祯年间旱灾、蝗灾基本不断,粮食减产带来了饥荒,饥荒又会带来流民,人畜死亡就会引起瘟疫。瘟疫再随着流民到达其他地区,最后引发了全国性的大型流行性鼠疫。
而古代的“瘟疫学”第一人吴有性就诞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
当瘟疫全国性流行时,许多大夫都使用治疗伤寒的法子去治疗瘟疫,可与以往完全不同,这一次的瘟疫是鼠疫,因此这些治疗方法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效果。
吴有性深入灾区,最后发现了鼠疫与以往瘟疫的不同之处,推翻旧法,称“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书。”
吴有性根据自己在疫区中的治疫经验,着成第一部疫病学专着——《瘟疫论》,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疫病学专着,开创了华夏传染病防治的先河,也开创了世界传染病的伟大创举。
在此书中,吴有性确认疬气经口鼻传播,而且疬气的盛行和地区、气候等有着密切关系。
不仅如此,他还有了了“病毒潜伏期” “种属免疫”这些在现代医学之中是常识,但在当时堪称异类的发现。】
清代的陈修园脸色刷一下就白了,他一直觉得吴有性的《瘟疫论》是哗众取宠,没想到小丑竟是他自己!
想想自己曾经做出的评价,“创异说以欺人,切不可随波逐流”,陈修园的脸色更是差了几分,今日这天幕这般夸奖吴有性,就是在狠狠的打他的巴掌,还不知道日后其他同行会怎么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