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日暮有人家 第23章 古道弯弯
热门推荐:
重生休渣夫,这窝囊后娘我不当了!
让你当好圣孙,你养一群女妖?
傲世狂龙混花都陈南朱可人
神级返现:从刷女神好感度开始
靠咸鱼爆火的玄学女,被迫成卷王
被召唤到异世界开始第二次人生
生存游戏升级日常
同学的二手手机,竟让我成为股神
傲世英侠传
第二日是初一,一家人起来做了元宵吃,然后就是全村拜年。
倩倩和柏崽跟以前一样拿个草兜子,跟着一群小孩一起挨家挨户喊拜年,然后把甜槠、瓜子、橘子、果子一把收进来,放在草兜里,一个上午下来也可得一兜,这便是后面几天的零嘴。
但真正闲的只有这一天。下午时她便跟伯崽一起围着桌子练字,又读了几遍禹寿选出来的文章,直到会背为止,就到了晚饭时间,便起来煮饭、煮菜。
正月里,除了来客时吃干饭,剩下的就与闲时一样,一天变成两餐稀的了。后面几天又是给亲戚去拜年。
到了初六的立春日,一家人吃了生萝卜,跟着下村一起打了春牛。村子里春牛相对衙门里的简单多了,里子用稻草扎成,外面沫上淤泥,打完了后一把火将草芯烧了,把捡来的泥与里长从街上取回的春牛土一起碾碎了撒到自家田地里。
尽管之后碰到人还在说拜年的话,年味却淡了许多。
初八日是人日,各人吃一片生白菜叶子。这天倩倩跟着禹寿给桑树刮蟥,又去北门外的那片荒地里种了几棵小杉枝。
原来她出生的后,天开便叫禹寿在北门外的那小片只剩下大树山地里种上杉苗,这样十几年后等她出嫁时正好有木材打嫁妆。因此她从小便跟着天开和禹寿春天时每年在那里见缝插针地插上几十棵杉苗。
目前已活了一片有一百多棵了。天开甚至开玩笑说等她出嫁时不怕没木头做陪嫁了。
这天用过晚饭后,天开编着麻鞋时对禹寿说:“元宵后我想去趟梧州看下,想把倩倩带去走一趟。”禹寿和何氏不敢说什么。
张氏听了不满道:“还是个小孩子,就带着去那么远的地方,也不怕路上染病了。”
“这有什么,不能像你们这样,天天困在村子里,出门连个方位都找不到,傻不兮兮的。我这是带她见世面。就这们定了,你们先做路菜和粑粑,备几双草鞋,到时候扮个男仔,涂点锅底灰不那么显白也看不出是女仔。盐厂那边听说小孩老人家可以进去扫脚盐,再说小孩子背一背篓盐也不会被征税。”
“那我去不是更好?”伯崽问。
“你?你才好大,背得了好多?长大点再去,这时去,事不太多,路上也不是太冷,人又多不怕,来回半个月,也算是开眼界。”天开坚持已见。
“既然要背盐回来,不晓得那边的绢布和棉布价格是哪们的,不如也背几匹去探探路?”禹寿心思活络。
倩倩听说可以出远门,何况还是去逛个大地方,很是期待地看着父母。她才不怕走路呢,甚至有点跃跃欲试了。
“梧州好歹也是两广总督府所在,有盐厂,又临江,顺江而下到广州,广西那边的货大多是到梧州再转顺江而下到广州,可以带布去。”天开想了下说道。
既然决定在元宵节后去,现在的各项物事就要准备。
于外出而言,除了平时穿的布鞋、草鞋、平底木屐外还要加上双高脚泥屐以防下雨下雪路不好走,或者若是时间来得及,可以做双雨鞋,在布鞋上内外涂桐油。
若是条件再充裕,也可以在普通的布鞋底下钉木头的前掌、后掌,甚至是钉铁钉做钉鞋。蓑衣、油布、铺盖被子,外加一条用豺狼皮做的铺在地上防潮的褥子都是要的。
天天嘀嘀咕咕,将备好的东西放在一堆,数来数去的怕少了。
倩倩觉得公公有些好笑:“公公,备这么多东西,怕不是比油都重?来回背到苦不苦的。”
“你没出过远门,不晓得,什么叫穷家富路?”天开不乐意,胡子翘了起来。
“公公不是讲,古道旁边都有村子人家么?现在又没打仗。”
“天有不测风云,出门就要都想到了,不然到个山旮旯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只能找地方过夜,要不运气好睡到岩洞、树洞里,要不运气差点睡到树子底下,或者是树子上,这些事我都是碰到过的。”
倩倩不说话了,公公吃过的盐比她走过的路多,还是听老人言吧。
路菜是必需的,酸咸萝卜、大头菜、酸豆角炒焟肉、夫子肉都可以带。米要舂好做成糍粑,面要磨成粉,以便发酵一天多后蒸成馒头。还要炒熟米以备不时之需。总之是忙了好几日,全部备好后已到十四日。
初十到十七日是灯节,这段时间各村各户有灯笼的人家都在门前挂灯笼。
上村的大多数人家挂的都是白纸灯,只有少数几家挂红灯笼,且多是普通的圆形,少数方形灯,鱼、鹤、兔、仙人这些形状的灯是少之又少。
谁家有一盏那必然是好好保管,点了大蜡挂在大门前炫耀,让众人点评围观的。
十五晚上自是各村舞火龙、火狮。上村虽只有少狮,也由几个年轻人舞动玩耍,在各家门前作揖添喜。
好在下村有龙,附近几个稍大的村中也有鱼虾狮象的。一晚上这些龙狮排成排在各个村子巡演,配上唢呐锣鼓鞭炮彻夜响,加上舞动时闪亮的太平花,几可与朦胧月色相媲美,也是乐事一桩。
听说街上的灯市好看,是与端午龙舟竞渡齐名的盛事。只是赏灯在晚上,要在亲戚家或客栈里住一晚。
她家在街上的亲戚算起来就是大伯了,但两人家关系不好,天开和禹寿都不想去讨人嫌,所以一家人并没有像有些人家一样到街上观灯。
以至于倩倩长这么大都不晓得晚上的灯市是什么样的。至于白天的,她倒是有幸看过,似乎比起听来的差远了。
十五日一大早一家人用米粉做了元宵放点糖,各人都吃了。
天开出门看了会天,对禹寿说:“俗话讲元宵节‘雨打残灯碗,早禾一把旱’,今年正月初一吹的是北风,天色明,为晴天多,看来今年雨水不错,要先把肥挑到田边堆成堆,桑麻果树都要下肥,我每去几天就回。”禹寿自是应下。
十八日炒好路菜,蒸好馒头,跟糍粑、粽子一起放在内外糊桐油的小篓子里,晚上又检查了要带的东西。
十九日五更时分就起来,天开和倩倩两人吃了热了的馒头和稀饭。
一个担着油和铺盖衣鞋。一个作男孩子打扮,把脸脖子弄得黑黑的,背个装着二匹绢四匹布的背篓,里面还放着一小袋米。肩上背着一张弓、一壶箭,一只支梭镖挑着装满路菜和吃食的篓子。两人俱系着砍刀、牛角号,装水的葫芦、竹筒。
禹寿和何氏打着火把送到南门。倩倩取了个火把,跟父母道别。看何氏红着眼睛,就有些紧张,劝慰了一番,才跟着天开和其他几个同行的往永明走。
从小路绕到官道。路边是马尾松和油茶树,以马尾松为多,蓊郁绵密。
他们所走的这段潇贺古道建在山地丘陵间的小盆地上,全程俱是平地,少有起伏,只是路不宽,大约三尺,不能行车,只能骑马、挑担、推独轮车。
大部分是青石板铺成,一部分是钉子路。每隔五六里就有砖墙黑瓦或木柱茅草顶的风雨亭供行人休息。
倩倩一边走,一边听天开给她讲当初秦始皇为攻打南越和西瓯修建的这些千年古道。那时开凿的灵渠,现在都在走船。
又想起以前听父亲说的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建秦直道,连接万里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开凿灵渠,沟通长江和西江,使中原之物产沿水路可直下南粤,是个实实在在的千古一帝。
可惜秦法残暴苛刻,到后来便有了陈胜吴广的反抗,二世而亡。而斩白蛇的汉高祖刘邦则打败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建立了统一的汉。
这两个英雄都是楚人呢,“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听得耳朵都起茧了。
她听过的东周列国的故事挺多的,于是问道:“那灵渠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么长一条河,要很多人才挖得起吧?”
在行的人却都不知道灵渠是什么样子的,只是听说而无缘一见。
“那灵渠是将海洋河和大溶江相连,海洋河是湘江源头,大溶江是桂江源头,两个连起来后,从桂林产的稻子就可以顺着湘江下来,过大江到江南。从江南来的货也可以沿着湘江而上,过灵渠,顺桂江过柳江沿黔江而下,到广东布政使司的省城广州府,整条路下来顺水运得多还快。”说这话的是下村的一个中年汉子。
“那渠是怎么建的呢?”倩倩许多时候觉得古人比今人聪明多了。你看,她就不知道运河是怎么建的。
“这个就不晓得喽,听说是从海洋河中间分开,三分渠,七分湘,引水过来后因为地平水流不动还修了很多徒坝闸蓄水,每个徒坝闸还有专门的守军呢。船到一个闸前就关门等到,等水涨高了就把两边的闸门打开,船就顺水下了。就跟大运河上的闸门是一样的。”一个同行的老汉将听到的都说出来。
原来大运河上也有许多水闸,不晓得是怎么样的,倩倩想。全大明有那么多河流,水急的地方有泷,水缓的地方有闸,蓄水的还有坝徒,不晓得要修多少这样的东西才行。
“那走灵渠快么?”
“这个就难讲了,听说那灵渠修了好多次,水少,船多,一次要等半个月到几个月呢,走路才七八天。那些盐商不想等就请挑盐脚夫走小路。”
众人渐渐地从水文谈到了沿途的风俗和传闻,这样说着倒也不闷,很快到了午田铺的风雨桥。路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大多是挑担和推着鸡公车的。
倩倩知道姑姑家就在这里,何氏还特地包了一包馒头叫她路过时给姑姑家送去。只是大家忙着赶路,不知道会不会待久点。
没想到正好碰到姑姑花荣带着表姐顺英在风雨桥边卖荞麦粑粑、麻圆泡、熟菱角这些小食,看到他们极为开心。
“这是去挑盐呢。”姑姑过来给他们撒荞麦粑粑和麻圆泡。倩倩把放在蒌子里的那一包馒头给了花荣。花荣接过却要留饭,叫顺英看摊自己急吼吼就要回去做饭。
天开忙拦着:“不要忙,我们今天要到永明的白水过夜,不可错过宿头,吃饭来不及了,你做你的事。”坚决叫她不要回去。
花荣不听,又拿了把用竹签串的麻圆泡分给众人,尤其倩倩被塞得手上拿着几串,嘴里还塞得鼓鼓的。
但到底被天开拒绝了,众人吃了些麻圆泡、荞麦粑粑就急急告辞赶路。花荣又在倩倩的蒌子里放了一大捧煮菱角。
官路经过风雨桥的门洞,进入一条曲折的街道,两边是各种铺子,本地叫这些铺子为桥上铺。
有箍桶的、打铁的、磨米磨面的,还有豆腐铺、饭铺、酒铺,也有油铺、伙铺、布铺、线铺。柜台在铺子外面,用砖头砌成,很窄,跟人差不多高。
过新车铺后向南即进入永明境内。
过桐口铺,旁边有桐口村,是个卢氏聚族而居有上百户人家的聚落。道边有几排各种店铺。
从道上透过开在村墙上的门朝里望去,可见里面房屋错落。有高高的旗杆、高大的门楼和马头墙,甚至还有上马石、马槽子。一些三合院比她以前见过的都高大,墙上还有以前没有见过的各种装饰和雕刻。外面竖着许多刻字的石碑。
听说刻字碑是中过秀才、举人或贡生、进士才有的,旗杆呢只有举人以上才能立,可见这个村子竟然是以科举为重的。
村外面有座三层高的青砖黑瓦的鸣凤阁。倩倩在众人于风雨亭里歇息时到里面逛了一圈,竟还碰到几拨游人。在她从楼梯上往下跳得噔噔响时面露鄙夷,甚至怒目而视。她撇撇嘴装作没看见。
回来从守桥老人那里讨了热水喝,就靠在公公旁边歇息。同时听行人们刮白。
一个同歇的老人说:“听说这里古时树多林子大,有个老虎窝,那卢家先祖不晓得被咬死几个人呢。后来搬走了,后来不晓得哪们又搬回这里。现在有时候也有,要过夜的话要不到前面的白水村,要不早早在这里进村里找好地方。”
“想来是这里地势好。这一大片平地,怕不得有几千亩,有水有河,种田方便,在旁边可不好找。”另一个人也说。他们说完就挑起担子走了,没多久,倩倩这一队人也重新启程。
向前走了好几里才到了白水村的风雨亭,这时已是申牌时分,天有些阴沉沉的。
众人从村子南门进去,找了个相熟伙铺,是这里的小客栈。这边的伙铺都是两层,上寝下店。伙铺提供当垫子的稻草,住店的客人都是自带铺盖。
住客休息时将稻草往铺上一铺,把铺盖往身上一盖就行了。或者将被子的一半当垫被,一半当被盖。
有的伙铺只提供住宿,有的也供饭,但大多住店的客人还是借用店里的锅盆自己煮饭。
天开因为带着倩倩,认为跟一群大男人挤大通铺不方便,传出去也不好听。在那条街后面的民居里找了好几家,才找到一家有一间小房子待客用,说好了价钱,住了进去。
祖孙两人又从那家人处借了锅煮了饭,热了菜吃了。倩倩还吃了几瓣房主送的柚子,极为香甜。她另讨了几片柚子皮放在房间里当熏香用。
倩倩和柏崽跟以前一样拿个草兜子,跟着一群小孩一起挨家挨户喊拜年,然后把甜槠、瓜子、橘子、果子一把收进来,放在草兜里,一个上午下来也可得一兜,这便是后面几天的零嘴。
但真正闲的只有这一天。下午时她便跟伯崽一起围着桌子练字,又读了几遍禹寿选出来的文章,直到会背为止,就到了晚饭时间,便起来煮饭、煮菜。
正月里,除了来客时吃干饭,剩下的就与闲时一样,一天变成两餐稀的了。后面几天又是给亲戚去拜年。
到了初六的立春日,一家人吃了生萝卜,跟着下村一起打了春牛。村子里春牛相对衙门里的简单多了,里子用稻草扎成,外面沫上淤泥,打完了后一把火将草芯烧了,把捡来的泥与里长从街上取回的春牛土一起碾碎了撒到自家田地里。
尽管之后碰到人还在说拜年的话,年味却淡了许多。
初八日是人日,各人吃一片生白菜叶子。这天倩倩跟着禹寿给桑树刮蟥,又去北门外的那片荒地里种了几棵小杉枝。
原来她出生的后,天开便叫禹寿在北门外的那小片只剩下大树山地里种上杉苗,这样十几年后等她出嫁时正好有木材打嫁妆。因此她从小便跟着天开和禹寿春天时每年在那里见缝插针地插上几十棵杉苗。
目前已活了一片有一百多棵了。天开甚至开玩笑说等她出嫁时不怕没木头做陪嫁了。
这天用过晚饭后,天开编着麻鞋时对禹寿说:“元宵后我想去趟梧州看下,想把倩倩带去走一趟。”禹寿和何氏不敢说什么。
张氏听了不满道:“还是个小孩子,就带着去那么远的地方,也不怕路上染病了。”
“这有什么,不能像你们这样,天天困在村子里,出门连个方位都找不到,傻不兮兮的。我这是带她见世面。就这们定了,你们先做路菜和粑粑,备几双草鞋,到时候扮个男仔,涂点锅底灰不那么显白也看不出是女仔。盐厂那边听说小孩老人家可以进去扫脚盐,再说小孩子背一背篓盐也不会被征税。”
“那我去不是更好?”伯崽问。
“你?你才好大,背得了好多?长大点再去,这时去,事不太多,路上也不是太冷,人又多不怕,来回半个月,也算是开眼界。”天开坚持已见。
“既然要背盐回来,不晓得那边的绢布和棉布价格是哪们的,不如也背几匹去探探路?”禹寿心思活络。
倩倩听说可以出远门,何况还是去逛个大地方,很是期待地看着父母。她才不怕走路呢,甚至有点跃跃欲试了。
“梧州好歹也是两广总督府所在,有盐厂,又临江,顺江而下到广州,广西那边的货大多是到梧州再转顺江而下到广州,可以带布去。”天开想了下说道。
既然决定在元宵节后去,现在的各项物事就要准备。
于外出而言,除了平时穿的布鞋、草鞋、平底木屐外还要加上双高脚泥屐以防下雨下雪路不好走,或者若是时间来得及,可以做双雨鞋,在布鞋上内外涂桐油。
若是条件再充裕,也可以在普通的布鞋底下钉木头的前掌、后掌,甚至是钉铁钉做钉鞋。蓑衣、油布、铺盖被子,外加一条用豺狼皮做的铺在地上防潮的褥子都是要的。
天天嘀嘀咕咕,将备好的东西放在一堆,数来数去的怕少了。
倩倩觉得公公有些好笑:“公公,备这么多东西,怕不是比油都重?来回背到苦不苦的。”
“你没出过远门,不晓得,什么叫穷家富路?”天开不乐意,胡子翘了起来。
“公公不是讲,古道旁边都有村子人家么?现在又没打仗。”
“天有不测风云,出门就要都想到了,不然到个山旮旯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只能找地方过夜,要不运气好睡到岩洞、树洞里,要不运气差点睡到树子底下,或者是树子上,这些事我都是碰到过的。”
倩倩不说话了,公公吃过的盐比她走过的路多,还是听老人言吧。
路菜是必需的,酸咸萝卜、大头菜、酸豆角炒焟肉、夫子肉都可以带。米要舂好做成糍粑,面要磨成粉,以便发酵一天多后蒸成馒头。还要炒熟米以备不时之需。总之是忙了好几日,全部备好后已到十四日。
初十到十七日是灯节,这段时间各村各户有灯笼的人家都在门前挂灯笼。
上村的大多数人家挂的都是白纸灯,只有少数几家挂红灯笼,且多是普通的圆形,少数方形灯,鱼、鹤、兔、仙人这些形状的灯是少之又少。
谁家有一盏那必然是好好保管,点了大蜡挂在大门前炫耀,让众人点评围观的。
十五晚上自是各村舞火龙、火狮。上村虽只有少狮,也由几个年轻人舞动玩耍,在各家门前作揖添喜。
好在下村有龙,附近几个稍大的村中也有鱼虾狮象的。一晚上这些龙狮排成排在各个村子巡演,配上唢呐锣鼓鞭炮彻夜响,加上舞动时闪亮的太平花,几可与朦胧月色相媲美,也是乐事一桩。
听说街上的灯市好看,是与端午龙舟竞渡齐名的盛事。只是赏灯在晚上,要在亲戚家或客栈里住一晚。
她家在街上的亲戚算起来就是大伯了,但两人家关系不好,天开和禹寿都不想去讨人嫌,所以一家人并没有像有些人家一样到街上观灯。
以至于倩倩长这么大都不晓得晚上的灯市是什么样的。至于白天的,她倒是有幸看过,似乎比起听来的差远了。
十五日一大早一家人用米粉做了元宵放点糖,各人都吃了。
天开出门看了会天,对禹寿说:“俗话讲元宵节‘雨打残灯碗,早禾一把旱’,今年正月初一吹的是北风,天色明,为晴天多,看来今年雨水不错,要先把肥挑到田边堆成堆,桑麻果树都要下肥,我每去几天就回。”禹寿自是应下。
十八日炒好路菜,蒸好馒头,跟糍粑、粽子一起放在内外糊桐油的小篓子里,晚上又检查了要带的东西。
十九日五更时分就起来,天开和倩倩两人吃了热了的馒头和稀饭。
一个担着油和铺盖衣鞋。一个作男孩子打扮,把脸脖子弄得黑黑的,背个装着二匹绢四匹布的背篓,里面还放着一小袋米。肩上背着一张弓、一壶箭,一只支梭镖挑着装满路菜和吃食的篓子。两人俱系着砍刀、牛角号,装水的葫芦、竹筒。
禹寿和何氏打着火把送到南门。倩倩取了个火把,跟父母道别。看何氏红着眼睛,就有些紧张,劝慰了一番,才跟着天开和其他几个同行的往永明走。
从小路绕到官道。路边是马尾松和油茶树,以马尾松为多,蓊郁绵密。
他们所走的这段潇贺古道建在山地丘陵间的小盆地上,全程俱是平地,少有起伏,只是路不宽,大约三尺,不能行车,只能骑马、挑担、推独轮车。
大部分是青石板铺成,一部分是钉子路。每隔五六里就有砖墙黑瓦或木柱茅草顶的风雨亭供行人休息。
倩倩一边走,一边听天开给她讲当初秦始皇为攻打南越和西瓯修建的这些千年古道。那时开凿的灵渠,现在都在走船。
又想起以前听父亲说的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建秦直道,连接万里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开凿灵渠,沟通长江和西江,使中原之物产沿水路可直下南粤,是个实实在在的千古一帝。
可惜秦法残暴苛刻,到后来便有了陈胜吴广的反抗,二世而亡。而斩白蛇的汉高祖刘邦则打败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建立了统一的汉。
这两个英雄都是楚人呢,“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听得耳朵都起茧了。
她听过的东周列国的故事挺多的,于是问道:“那灵渠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么长一条河,要很多人才挖得起吧?”
在行的人却都不知道灵渠是什么样子的,只是听说而无缘一见。
“那灵渠是将海洋河和大溶江相连,海洋河是湘江源头,大溶江是桂江源头,两个连起来后,从桂林产的稻子就可以顺着湘江下来,过大江到江南。从江南来的货也可以沿着湘江而上,过灵渠,顺桂江过柳江沿黔江而下,到广东布政使司的省城广州府,整条路下来顺水运得多还快。”说这话的是下村的一个中年汉子。
“那渠是怎么建的呢?”倩倩许多时候觉得古人比今人聪明多了。你看,她就不知道运河是怎么建的。
“这个就不晓得喽,听说是从海洋河中间分开,三分渠,七分湘,引水过来后因为地平水流不动还修了很多徒坝闸蓄水,每个徒坝闸还有专门的守军呢。船到一个闸前就关门等到,等水涨高了就把两边的闸门打开,船就顺水下了。就跟大运河上的闸门是一样的。”一个同行的老汉将听到的都说出来。
原来大运河上也有许多水闸,不晓得是怎么样的,倩倩想。全大明有那么多河流,水急的地方有泷,水缓的地方有闸,蓄水的还有坝徒,不晓得要修多少这样的东西才行。
“那走灵渠快么?”
“这个就难讲了,听说那灵渠修了好多次,水少,船多,一次要等半个月到几个月呢,走路才七八天。那些盐商不想等就请挑盐脚夫走小路。”
众人渐渐地从水文谈到了沿途的风俗和传闻,这样说着倒也不闷,很快到了午田铺的风雨桥。路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大多是挑担和推着鸡公车的。
倩倩知道姑姑家就在这里,何氏还特地包了一包馒头叫她路过时给姑姑家送去。只是大家忙着赶路,不知道会不会待久点。
没想到正好碰到姑姑花荣带着表姐顺英在风雨桥边卖荞麦粑粑、麻圆泡、熟菱角这些小食,看到他们极为开心。
“这是去挑盐呢。”姑姑过来给他们撒荞麦粑粑和麻圆泡。倩倩把放在蒌子里的那一包馒头给了花荣。花荣接过却要留饭,叫顺英看摊自己急吼吼就要回去做饭。
天开忙拦着:“不要忙,我们今天要到永明的白水过夜,不可错过宿头,吃饭来不及了,你做你的事。”坚决叫她不要回去。
花荣不听,又拿了把用竹签串的麻圆泡分给众人,尤其倩倩被塞得手上拿着几串,嘴里还塞得鼓鼓的。
但到底被天开拒绝了,众人吃了些麻圆泡、荞麦粑粑就急急告辞赶路。花荣又在倩倩的蒌子里放了一大捧煮菱角。
官路经过风雨桥的门洞,进入一条曲折的街道,两边是各种铺子,本地叫这些铺子为桥上铺。
有箍桶的、打铁的、磨米磨面的,还有豆腐铺、饭铺、酒铺,也有油铺、伙铺、布铺、线铺。柜台在铺子外面,用砖头砌成,很窄,跟人差不多高。
过新车铺后向南即进入永明境内。
过桐口铺,旁边有桐口村,是个卢氏聚族而居有上百户人家的聚落。道边有几排各种店铺。
从道上透过开在村墙上的门朝里望去,可见里面房屋错落。有高高的旗杆、高大的门楼和马头墙,甚至还有上马石、马槽子。一些三合院比她以前见过的都高大,墙上还有以前没有见过的各种装饰和雕刻。外面竖着许多刻字的石碑。
听说刻字碑是中过秀才、举人或贡生、进士才有的,旗杆呢只有举人以上才能立,可见这个村子竟然是以科举为重的。
村外面有座三层高的青砖黑瓦的鸣凤阁。倩倩在众人于风雨亭里歇息时到里面逛了一圈,竟还碰到几拨游人。在她从楼梯上往下跳得噔噔响时面露鄙夷,甚至怒目而视。她撇撇嘴装作没看见。
回来从守桥老人那里讨了热水喝,就靠在公公旁边歇息。同时听行人们刮白。
一个同歇的老人说:“听说这里古时树多林子大,有个老虎窝,那卢家先祖不晓得被咬死几个人呢。后来搬走了,后来不晓得哪们又搬回这里。现在有时候也有,要过夜的话要不到前面的白水村,要不早早在这里进村里找好地方。”
“想来是这里地势好。这一大片平地,怕不得有几千亩,有水有河,种田方便,在旁边可不好找。”另一个人也说。他们说完就挑起担子走了,没多久,倩倩这一队人也重新启程。
向前走了好几里才到了白水村的风雨亭,这时已是申牌时分,天有些阴沉沉的。
众人从村子南门进去,找了个相熟伙铺,是这里的小客栈。这边的伙铺都是两层,上寝下店。伙铺提供当垫子的稻草,住店的客人都是自带铺盖。
住客休息时将稻草往铺上一铺,把铺盖往身上一盖就行了。或者将被子的一半当垫被,一半当被盖。
有的伙铺只提供住宿,有的也供饭,但大多住店的客人还是借用店里的锅盆自己煮饭。
天开因为带着倩倩,认为跟一群大男人挤大通铺不方便,传出去也不好听。在那条街后面的民居里找了好几家,才找到一家有一间小房子待客用,说好了价钱,住了进去。
祖孙两人又从那家人处借了锅煮了饭,热了菜吃了。倩倩还吃了几瓣房主送的柚子,极为香甜。她另讨了几片柚子皮放在房间里当熏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