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 第138章 杨涟面圣

大明:都是皇帝了,谁还当木匠 第138章 杨涟面圣

    正月十八。

    距离吏部给事中杨涟及大理寺丞左光斗呈奏那封在朝野间引起漫天非议的奏本已是过去了整整三天。

    天色才刚刚大亮,司礼监内官便接到禀报,声称吏部给事中杨涟于宫外求见。

    \"臣吏部给事中杨涟叩见陛下。\"

    \"陛下,圣躬金安。\"文官铿锵有力却又斗志昂扬的声音于张灯结彩的乾清宫内幽幽响起,打破了此间安静祥和的气氛。

    \"爱卿不必多礼。\"一声呼喝过后,身着长袍的朱由校便于案牍后缓缓起身,亲自行至几个月前才刚刚担任了\"顾命大臣\",享有从龙之功的杨涟面前,并将其搀起。

    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还是朱由校自继位以来,第一次与铁骨铮铮的杨涟单独奏对。

    \"谢陛下.\"感受到臂膀处传来的力量,年近六旬的吏部给事中杨涟缓缓起身,略有些沙哑的声音微微有些颤抖。

    因为昔日\"举荐\"辽东经略熊廷弼有功,杨涟由兵部给事中平调至吏部给事中,官职虽是没有升迁,手中职权却是更甚。

    不知是不是近两日被奏本带来的影响所困扰,杨涟此时的精神状态有些疲惫,但眼神却依旧坚毅。

    \"启禀陛下,臣三日前曾上奏宗室事,如今三日已过,陛下仍未朱批..\"缓缓落座之后,身着青色官袍的杨涟便是不假思索的拱手道,全然不顾司礼监掌印微微摇头的\"暗示\"。

    依着大明旧例,凡有臣子上奏,无论中枢同意与否,都要在五日之内做出批示,不过此等\"旧例\"早已被世代所淘汰,无人较真。

    即便是昔日朝野关于辽东经略熊廷弼众说纷纭的时候,也没有人因为朱由校\"留中不发\"而专门觐见。

    眼前的这个杨涟不愧是以\"直谏\"而闻名朝野,行事作风着实独具一格。

    \"事关重大,朕不敢轻举妄动..\"随手朝着身旁的司礼监掌印使了个眼神,待其屏退了周遭的宫娥内侍之后,朱由校便是语重心长的叹息道。

    自秦皇统一六国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室宗亲都是国家大事,稍有些不慎便会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陛下,正因为兹事体大,才要严加处置。\"

    \"时至如今,宗室俸禄早已令朝廷财政不堪重负,若是再不予以整饬,我大明将入不敷出,民不聊生。\"眼见得朱由校迟迟不肯表露态度,且言语间犹豫不定,心直口快的杨涟便是提高了些许声音,意正言辞的激昂道。

    放眼历朝历代,虽说宗室皇亲均是地位超然,但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从未出现过似大明这等令人触目惊心的宗室负担。

    遥望两汉时期,因为发生过吕氏掌权,以及七国之乱等缘故,汉朝刘氏宗室人口并不算庞大,并未对朝廷产生过多负担。

    至于曹魏以及后续的两晋时期,因为战乱不断,政权更迭不休,各个国家存在时日过短等缘故,同样不曾出现宗室俸禄影响国家财政的情况。

    及至唐高祖李渊于长安建国称帝,纷争了数百年的中原大地终是趋于平静,李唐宗室也得以膨胀。

    只是好景不长,随着\"武周代唐\",大量李唐宗室得到诛杀,刚刚萌生宗室快速扩张的萌芽便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两宋交接之际,又发生过骇人听闻的\"靖康耻\",导致赵宋宗室遭遇屠杀,同样未能对朝廷产生负担。

    反观太祖朱元璋建国称帝之后,四子燕王朱棣虽是\"靖难\"成功,承袭了大明皇位,但此后两百余年间大明始终有惊无险,导致国朝初年还算稀少的宗室人口得到了飞速增长。

    到了万历年间,光是在宗室玉牒登记造册的宗室们人口便超过了十万余人,这些宗室光是每年从朝廷领到的俸禄,便足足占据了太仓库三成以上的税收。

    换句话说,曾经巩固大明社稷的宗室们已然沦为了吸血虫,前仆后继的啃食着大明国本。

    许是怕朱由校意识不到宗室的\"危害\",吏部给事中杨涟又紧接着拱手道:\"如今我大明低阶宗室食不果腹,苦不堪言,但各地藩王们却是横征暴敛,欺男霸女,令当地百姓深恶痛绝,乃是国之大害。\"

    \"据臣所知,福王朱常洵远在河南洛阳,却能对数百里外的开封府符祥县令发号施令。\"

    \"藩王如此肆无忌惮,陛下不可轻视呐!\"

    言罢,吏部给事中杨涟便是一撩身上略有些颓色的官袍,跪倒在暖阁中央,眼神真挚的盯着案牍后的朱由校。

    呼。

    深吸了一口气,望着眼前疾言厉色的文官,朱由校内心不由得有些动容,不愧是青史留名的\"东林君子\",此等魄力和决心,胜过朝中那些碌碌无能之辈不知凡几。

    要知晓,弹劾这些宗室藩王不同于弹劾大明天子。

    依着太祖朱元璋定下的\"祖制\",享有风闻奏事之权的御史言官们就算是惹得天子震怒,至多也就是一顿廷仗了事。

    甚至这些遭受了廷仗的言官们,还能为此博得一个\"忠直\"的名声。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少御史言官们都对此趋之若鹜,不惜冒犯皇帝,也要\"青史留名\"。

    但反观弹劾宗室藩王,却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轻则升迁无望,重则家破人亡。

    久而久之,谁也不愿意触这些宗室藩王们的霉头,这也导致了宗室藩王们愈发放肆,桀骜不驯。

    \"宗室乃是我大明根基,不可轻举妄动..\"良久,朱由校不辨喜怒的声音终是于暖阁内响起。

    闻声,跪在暖阁中央的杨涟气势便是一滞,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失望之色,但心中承载的良知及抱负,却不允许他就此放弃。

    \"陛下,\"近乎于下意识的,杨涟便打算做最后的挣扎,只是未等其将话说完,案牍后的朱由校便是轻轻摆手,将其打断。

    \"推恩之策影响深远,不可贸然行事。\"

    \"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宗室爵位不是丹书铁券..\"

    偌大的乾清宫暖阁内,年轻天子声音幽幽,但对于内心忐忑的吏部给事中杨涟而言,却是犹如仙乐,令其心神为之一震。

    无视了眼前呼吸急促的肱骨老臣,案牍后的年轻天子继续自言自语:\"国库入不敷出,宗室俸禄连年拖欠,但朕的皇庄却是免予赋税,朕实在是心中有愧呐。\"

    轰!

    此话一出,杨涟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激动,声音颤抖的叩首道:\"吾皇声明!\"

    天子的这番言论虽是似乎与他上奏的内容毫不相干,但却在另一个角度给予了他答案。

    早在年关之前,紫禁城中便是传出谕旨,从天启元年开始,大明隶属于御马监管辖的皇庄,皇店,马场均要一并课税。

    贵为大明之主的天子尚且如此,各地富可敌国的宗室藩王们焉有置身事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