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很忙,别来沾边 > 第201章 会面(五)

我很忙,别来沾边 第201章 会面(五)

    这魏江,钟夫子也没有接触过,常盛也没有介绍得如何详细。

    钟夫子也就没往心里去,毕竟从这魏江进了学堂门之后,

    一直谦和有礼,平易近人的,没什么让人厌恶的举动,

    又有沈清楠朋友的滤镜。

    钟夫子也是拿出了主人的热情,还给两人都倒上了一杯酒,

    只不过聊天的重点对象就变成了周维将,

    倒是让黄轩狠狠地松了一口气,

    这种场合,他也不过适合喝酒而已,

    可不会聊什么锦绣文章。

    酒过三巡,周维将问道:

    “先生先前说的学堂进行了很多改进,有些观念我是深以为然的。

    就比如这厨艺,我虽然看不太懂,但我在旁观先生炒菜时,

    也是有一些感悟,不过……”

    周维将见钟夫子也是对自己没有了什么戒心,

    这才开始让他给自己解惑:

    “我心里还是有些疑问的。”

    “哦?魏兄弟可说来听听。”

    钟夫子这会儿几杯酒下肚,汹涌的一腔见解需要有人分享,

    听得周维将居然主动开口,心生同道之人的感觉。

    “先生说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业上有所进步,还要求学子要上社会实践课,

    这些实践课,先生不仅要求学生完成,还要求需得有实践报告,

    需知我朝读书,最大的目标就是考学。

    先生如此做,不担心耽误学生的学业吗?”

    钟夫子听周维将一下子就戳到了他的痒处,可是舒服极了:

    “常盛,去把我案上的实践报告随意拿几份给你魏大哥看一下。”

    常盛应了一声好,忙跑去拿,不一会儿就拿了几本薄薄的册子出来。

    “魏兄弟请看。”

    钟夫子示意常盛直接把册子拿给周维将。

    周维将放下筷子,拿起册子挨着看来,脸色却是越看越认真:

    这些报告……怎么有种熟悉的感觉。

    是的,这些实践报告,虽然五花八门,

    都说的是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到江州城里兼职打工的一些经验。

    但从字里行间中,却是让周维将看出了些策论的影子。

    每个人的报告都有着统一的格式,

    从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结束,

    虽然有些学生的文笔还很稚嫩,

    在这些文章里却是看出了学生们对这些实践活动的热情参与和建言献策的积极性。

    特别是有一篇文章,让周维将眼前一亮,

    写的是自己在码头上的所见所闻,

    并提出了一些自己对码头上工具有些落后的一些看法,

    还提出了自己对这些工具的改良意见。

    甚至到了最后,这位学生还把自己对工具的构思用图形给画了出来。

    落款居然是常盛。

    从一开始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码头上有些简易的工具,

    但也不过只是让力夫略有些省力,

    但因为工具太过简易,并不能让力夫更加省力。

    因此,应该从改进工具着手,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搬包的效率。

    然后开始举例,造纸术,让民众结束了用竹简的时代,

    更加方便携带和使用;

    舆图,展示整个中原地区的全貌,

    让中原的商业更加快捷和省时。

    算盘,让计算变得更加容易。

    最后,再提出自己的构想,

    如果能在码头上建立一个人工传送带,

    两边站力夫,中间轮换巡逻,保证传送带的正常运行,

    这样,从一开始,力夫将货物搬上传送带,

    到货物通过传送带到达另一边,再由另一边的力夫将货物卸下。

    常盛甚至还进行了前后比较,

    阐明这安装前后的人力使用的差距。

    后面还附上了一幅草图,上面有两根传送带的设计图,

    一根从码头到船,一根从船到码头。

    最后总结,这个设计可以让货物运输更加快速,

    同时减少了力夫的搬运过程,还极大地保护了力夫的人身安全。

    甚至,常盛还考虑到了增加传送带,

    力夫的工作量减少了,如何向官府献言,

    保证力夫的收入不变。

    周维将看着这篇报告,心里暗赞。

    虽然这篇报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但也可以从中看出,常盛是经过了实地考察,

    从中进行了思考,还在里面引用了一些历代名人名句: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从细微处见知着,不以善小而不为。”

    周维将看得连连点头,看向常盛的眼光也不禁带了些欣赏,

    常盛被看得有些骄傲,又有些心虚。

    这篇报告是他写的没错,但也是他向沈清楠抱怨,

    钟夫子让写的报告有些不好弄时,

    沈清楠就给他出了些主意,包括文章里面的结构,

    沈清楠还专门写了一个结构图给钟夫子,

    钟夫子也是受了沈清楠的指导,照样原搬这实践报告一词

    至于具体如何做,钟夫子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看到沈清楠的结构图,可是高兴得紧。

    钟夫子不仅自己学习了,还进行了一些细小的改动,

    也就发给了学子们,让大家按照这个格式来写报告。

    常盛跟沈清楠说起常远山受伤的事儿,

    沈清楠就启发他,如何能够让力夫更加安全和省力,

    常盛因为有着之前在码头搬包的经历,

    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才写出了这篇报告。

    报告交上去,钟夫子也是赞赏不已。

    还在课上拿出来当范文。

    所以钟夫子让常盛把报告拿些出来,

    出于私心,常盛就把自己的也夹在里面拿了出来。

    果然得到了魏大哥的青睐。

    不过,要是被沈姐姐给知道了,是不是又会笑话他了。

    周维将不知道常盛的内心活动。

    他更在意的是钟夫子,看了这些报告,

    周维将从钟夫子的教育理念里,看出了钟夫子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

    这是一位敢想敢干、有思想的文人,

    假以时日,必定非池中之物。

    能引导自己的学生从这种独特的社会实践中,

    借助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只能说明钟夫子本身就是一位有大智慧的文人。

    周维将在青州也不是没有见过文人,

    绝大多数人没有这样非凡的想法和做法,

    只懂得循规蹈矩,毫无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