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 > 第128章 万民城招生

重生之在古代翻云覆雨 第128章 万民城招生

    说来说去,那百分之十的成功率……

    低得让人心里直发怵。

    换句话说,十个学生里头,也就一个能学到东西。

    不过考虑到眼下这近乎奇迹的全民识字运动,许牧倒也觉得这事挺合理。

    毕竟学时就一个月,多招几轮学生,老百姓的识字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和王通敲定了学生的薪酬和奖励机制后,许牧又找上了老杨,确认学校的工程进度。

    “快收尾了,再有三天,就能开课。”

    杨广对此事颇为上心,他本就是个热衷于教育事业的人。

    登基之后,他在全国重建了好几千所学校,目的就是要让那些家境贫寒的孩子们,也能通过科举改变命运。

    以此来打破豪门望族对学问的垄断。

    在他的亲自督工下,学校仅仅半个月就差不多竣工了。

    两座大楼拔地而起,一个是食堂,一个是教学楼,能同时容下一千多人上课。

    “干得漂亮!”

    许牧拍拍老杨的肩,赞许道。

    受到鼓励的老杨心中五味杂陈,一时半会儿说不出话来。“对了,往后万民城内所有建筑,都要注明竣工日期、建造者和施工负责人。”许牧忽然说道。

    杨广愣了愣,随即明白了许牧的意思。

    想起了年初那场暴雨后,许牧帮他市政部门宣传的好事。

    全城百姓对他感激不尽,还为他立了生祠。

    “臣……明白了。”杨广暗自感叹,对许牧的胸襟感到惊讶。

    这可是民心啊,历来帝王最为看重之物!

    但许牧对他竟毫无戒备之心。

    而许牧心中所想的是:“这样一来,将来如果出现豆腐渣工程,就能立刻追溯责任了。”

    幸好杨广不知道许牧的真实想法……

    ……

    当天。

    由主公府颁布的政令,经过各级官吏的广泛宣传,传入了每一个百姓的耳朵里。

    许牧在城外的各个居住点设置了政令公示亭,并命房玄龄组织小吏,务必让不识字的百姓了解主公府的每一项政令。

    这是针对当前百姓普遍不识字的无奈之举。

    至于在报纸上刊登政令之类的,还得等到将来识字率大大提高再说。

    城外,一座座政令公示亭前。主公府的小吏正耐心地向百姓解释最新的政令。

    “三天后,万民城夜校将对全城百姓开放招生,入学即可获三百文钱,成绩优异者,前三名更能获得一千文!”

    听到这个消息,百姓们一个个瞠目结舌,面面相觑。

    有些人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甚至有人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小伙子,这主公府的政令……是说要给我们钱吗?”有几个胆大的百姓鼓足勇气问道。

    刚设立政令公示亭时,万民城的百姓对这些小吏多少有些畏惧。

    毕竟小吏也算是半个官,而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百姓。

    但许牧非常重视行政团队的建设,三令五申之下,这些从洛阳国子监来的书生,哪敢摆架子。

    对于百姓的任何疑问,他们都必须无条件解答。

    否则……一旦有百姓投诉查实,他们会受到极为严厉的惩罚。

    在几个不听话的家伙以身试法之后,剩下的国子监学生几乎把百姓当作祖宗一样供着了。

    毕竟……这里是反贼的大本营。

    就算他们被反贼头领砍了,全城百姓也只会拍手称快。

    “老伯您误会了,不是直接给钱,而是鼓励大家去上学,学习认字。”梁子秋轻声细语地说。他是国子监学生中少数出身寒门的学子之一。

    因此,他对这些百姓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这段时间,他也是最受百姓好评的小吏。

    “上学?我都六十好几了,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还怎么上学?”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站了出来,不大不小的声音嘟囔着。

    梁子秋连忙上前扶住,笑着答道:“主公说过,有教无类,无论老少,都能入学的。”

    老人拄着拐杖顿了顿,板着脸说:“你这年轻人,又来这套!动不动就讲些我们听不懂的话,你刚刚说的一大堆,我一个字也没听懂,还读什么书呢?”

    说着,他一边摇头,一边准备离开。

    梁子秋赶紧让出路来,同时道歉道:“是晚辈冒失了,主公的意思是,五岁到七十岁的百姓都能入学,包吃,只要完成学业并通过考核,就能得到三百文钱,其中表现最好的三人,还可以额外得到一千文。”

    他这么一解释,围在周围的百姓才渐渐明白了政令的意思。

    刚才想要离开的老人也停下了脚步,和大家一起,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

    “入学就有三百文?”有年轻百姓眼睛一亮。

    “扯淡!还要啥考核!我看没几个人能拿到!”有精明的百姓已经开始盘算。

    “即便拿不到,管饭也值啊,反正就一个月,不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