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销售那些事儿 > 第80章 从电影中获取的灵感

销售那些事儿 第80章 从电影中获取的灵感

    不客气的讲,就他这么一通中流击水般喋喋不休的讲话,全程说下来,能听进心里去,或是能从中汲取到一些营养和有所感悟的人,压根儿没几个。

    反倒是以大老粗为主要载体的“沃德家”中层老板及底层员工,听不懂的人明明十居八九,却非要装出一副倍感受用的虚伪姿态。

    好似历经过一番由古代师哲圣贤如沐春风般的思想重塑和精神洗礼,事后就如同变了个人一样。

    原先让自己不开窍的、不理解的、过去悟不透的一些东西,只在眨眼间的功夫,便如尘封已久的智慧之门被开启,亦如淤堵不畅的任督二脉被打通一般,一下子全明白了,成了妥妥的“六边形战士”。

    毋庸置疑,汪总那“伟岸”的形象势必又在这些人眼中高明了不少……

    论文治武功,要胜过秦皇汉武。

    论富国安邦,要远超唐宗宋祖。

    论弯弓射雕,成吉思汗亦不是对手。

    论惩治贪腐,朱元璋也无出其右。

    论殚精竭虑,雍正更是望尘莫及。

    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孔明、鹏举之辈怕是也要颔首退席......

    就算是放到商海沉浮的职场上,那也是拔尖的存在。

    论驭人之道,马云、李嘉诚都得靠边站。

    论经商头脑,电视剧《天道》里边儿的丁元英也得退避三舍。

    论起鸡贼来,十个柳传志跟和珅也不是个儿......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但凡是听过汪总培训的人,那你必须成功,也必然成功。

    这要都不成功,那都没天理啦!

    汪总是谁呀?天纵奇才那是!

    将上述几位企业大亨绑一起,外带着把王健林、马化腾、雷军、钟睒睒、张一鸣等这些个《胡润百富榜》上动辄就身价百亿、千亿的大佬们拢一块儿全算上,也抵不过汪总一次“熏陶”来得有价值。

    若你要问,既然汪总那么牛逼,为什么百度和其他搜索引擎上均查无此人?

    那我只能这样跟你说,越是牛逼的人,就越是低调。

    这就好比是明星躲狗仔一样。

    老底被挖的越深,反而证明不了什么。

    只能说明你保密工作做的不够到位。

    你要真有那百密无一疏的本事,干脆让人连你的出生年月日都调查不到才是真的。

    因此,越是网上查不到有关词条、对应信息及个人简介,越说明当事人的保密工作做的好。

    或是其行事风格极为低调、不爱出风头,属于真正的、名副其实的隐于幕后、操控一切的大咖。

    备不住马云、马化腾、刘强东的公司也都是经他一手操盘,才有今天的蓬勃发展、繁荣昌盛呢。

    道理就这么个道理,爱信不信!

    你要再问东问西、没完没了、抠字眼啥的,那你就是成心抬杠了。

    对于抬杠者,“沃德家”人一般会有两种方式对待:

    一种是群起而攻之。

    用嗓门和少数服从多数的主观思维进行压制,迫使你服从和认可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逻辑。

    对此,“沃德家”内部有一套“颜色论”,类似过去几十年里,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血统论”。

    简单来说就是,你身处在“沃德家”这个体系里工作,就必须接受“沃德家”所传递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沃德家”若是红色,那你也要成为红色,而不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任你选。

    若这家公司是黑色,那你也要放弃你自己的颜色喜好,将自己变成黑的。

    只有同这家公司、这个体系保持同一颜色,你才能一如既往的干下去。

    第二种便是,若不能吸纳你为同党,自然就要把你踢出局了,不然迟早成祸害。

    更不要想着试图去改变公司的“颜色”。

    要知道,一家企业之所以能够实现不断发展和持续维系的制胜砝码和不二门径,就是它的“文化”和“精神”起到的作用。

    这两样东西加一起,便成了这家企业的灵魂和根基。

    你一个初来乍到者,寸功未立、威望全无,就想着对公司的“根儿”进行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打击和取缔,未免有点儿异想天开了。

    招你来是干活儿的,又不是搞改革和拨乱反正来的。

    首先得清楚自己出来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清楚这个,余下的也就好办了。

    本次培训很快便进入到最后一项,即“沃德家”全体员工的自我救赎。

    有关“救赎”的话题,汪总在讲之前,还是习惯性的聊起了近30年前拍摄的那部曾获得过奥斯卡金像奖、长居豆瓣评分第一、至今都为人所津津乐道、被视为全球电影史上经典之作的美国剧情片《肖申克的救赎》。

    说起这部电影对他的影响,几乎可以用“改变人生轨迹”这六个字来形容。

    据汪总回忆称,这部电影从未在内地正式公映过。

    首次登临中国本土,还是在1995年的10月26日,在尚未回归祖国怀抱的东方之珠———香港。

    那年,汪总还不满30岁。

    那时的他,已然从一名由老家河南周口走出来的农村孩子,正式转型为广州某高级中学执教的音乐老师。

    按他的话说,他生命的前18年是在河南老家度过的。

    18岁以后到现在,都是在“羊城”广州度过的。

    在广州读大学、在广州找工作、在广州谈恋爱、在广州买房子、在广州创立自己人生的第一番事业......

    自己人生的大半轨迹,以及余生数十年,也将在广州这座“千年商都”度过。

    他是在1993年年初完婚的,妻子也是搞音乐的,可以说是志同道合。

    他妻子杨俪萍,也就是“沃德家”的董事长,被汪总和体系内的员工亲切的称呼为:杨老师。

    在两口子还未创业,尚在学校执教期间,曾在95年10月下旬,被学校委托带领部分在声乐方面具有一定天赋的学生,去往位于香港九龙城区的喇沙书院作演出和专业交流。

    期间恰好赶上《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在香港上映。

    两口子趁闲暇,特意去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感触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