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正德帝 第104章 甩锅
“杨廷和的乞休疏还是打了自己一个措手不及。”朱厚照如是想,“他怎么会这个时候提出来呢?这时候要是张永在身边就好了,说不定他能分析、分析。”
正在自己想不明白的时候,刘全忠进来说道:“万岁爷,杨少保进宫谢恩来了。”
朱厚照闻言心中想道:“真是瞌睡了送枕头。”于是说道,“传他进来。”
杨一清进来后,便行礼问安。
朱厚照对刘全忠说道:“去,给杨卿搬个暖凳来,我们俩坐着聊。”于是刘全忠便搬进来一个暖凳。
杨一清谢了恩便坐了下来。
朱厚照说道:“你还谢什么恩?外面都是照例鞠一躬便走了。”
杨一清笑道:“臣不比他们,自进了京,差事没有,反而领着俸禄,陛下隔三差五还有赏赐,臣不来失去了礼数,不好。”
朱厚照笑道:“那你还空着手来?”
杨一清道:“臣自己的东西都是陛下所赐,再还给陛下不好看,去外面买,比不了宫里的东西,所以臣空着手来的。但是心里面装着东西,陛下但取无妨。”说着还指着自己的心。
这是朱厚照喜欢杨一清的一点就是这样,保守但不迂腐,性格豁达,能聊的来。
朱厚照笑着说道:“你的心朕知道,朕不取。”
杨一清道:“那腹中的东西呢?”说着又揉了揉腹部。
朱厚照笑道:“那就看你愿不愿意了。”接着端坐了一下,说道:“正好,朕有事请教。”
杨一清道:“不敢赐教,请陛下垂询。”
朱厚照问道:“今儿个议事杨阁老乞休了,你知道吗?”
杨一清想起那日杨廷和所言,若有所思。
朱厚照知道了,杨一清必定是听到了风声的。
杨一清答道:“臣有所闻。”
“为什么杨阁老会辞?”朱厚照不解道,要不是历史上嘉靖皇帝因为大礼仪把杨廷和搞得下不来台,杨廷和也不会辞职。但是自己还是正德皇帝啊,没理由辞职啊?
杨一清道:“臣也不知。大概是真的老了吧。”
朱厚照闻言撇撇嘴,心里压根就不相信杨一清所言,严阁老还干到八十嘞,你杨廷和才多大?
不过杨廷和也没活过严阁老。
朱厚照道:“算了,你不说朕也不问了。”
杨一清见此笑道:“臣真不知,只是听到杨阁老那么随口说了一句,臣当时并未当真。”
朱厚照道:“那你都没想想?”
杨一清道:“臣后来猜测了,只是怕误了陛下。”
朱厚照道:“别那么客套,说说。”
杨一清道:“臣遵旨。去年春,陛下大安,回宫后再无去豹房,朝野皆欣喜非常。后杀钱宁、诛张锐,朝野皆称颂。只是陛下包庇江彬,后又对张雄、张忠等人放任不管,故而对陛下施政心有疑虑。而且自去年至今,朝野有传闻说内阁隔绝中外,操纵内廷。故而.......”
朱厚照闻言心想你还挺聪明啊,还知道回避魏彬、谷大用、陈敬、苏进嘞。不过当听到那个传闻,朱厚照脸不禁一红,但很快又面色如常。
于是说道:“唉,当局者迷,卿认为去年施政如何?”
杨一清道:“陛下施政较以往,好了许多。”
朱厚照道:“那不就行了,你刚刚说的朕觉着不大对。”
杨一清心想:“你整日给你的老师挖坑,想一出是一出,你的老师都被搞得心力交瘁了,要是我我也辞,感谢你没让我入阁。”
但是嘴上说道:“那陛下觉着杨阁老为何呢?”
朱厚照正要张嘴,但很快回过神来,好家伙,你套我话?于是笑道:“朕觉着你没说实话,有所保留。”
杨一清心中腹诽道:“我说实话你听不听?估计立马被拉出砍了。”于是说道:“臣绝无保留。”
朱厚照道:“好吧,权当没有保留。”
说完递给杨一清一个奏本,“你看看。”
杨一清见此强忍着不快,心中暗道:“你也会给我挖坑。”便接了过来。
朱厚照就是要给他挖坑,你不是人缘好?我就通过这种方式,让外朝觉着你是我身边的人。
朱厚照就静静地看着他看完,问道:“你怎么看?”
杨一清道:“京师穷苦的百姓受冻和饥饿每年都有,都察院请求出钱赈灾救济也是理所应当。朝廷本来就设有养济院,用来接济这些人,陛下科下旨领官吏登记在册进行救济即可。”
朱厚照闻言道:“可是如果有敛财或者虚冒的怎么办?”
杨一清闻言心中暗道:“就知道你给我挖坑等着嘞。”于是说道:“可命五城御史查记籍革虚冒及收养未尽者,允许他们告状,同时内官、校尉尽皆罢减。”
“好”朱厚照抚掌说道,“朕再补充一点,光禄寺及宛平、大兴两个县根据时令采购柴火等,支本色,勿令工部折价,勿令军余采办,五城兵马每日巡视道路,使贫苦百姓就食,一切侵耗勒索者,御史要弹劾并定罪,交衙门处罚。”
嗯,恶人你做,好人朕做。
杨一清心中像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朱厚照接着说道:“在京的贫困百姓收入养济院,粮食、蜡烛、幡竿本就有有司衙门供给。这时祖宗设立时的恩典。但是所司往往任意克扣,这些穷困潦倒的百姓不沾实惠,着实可恶!卿的建议非常好,应该让这些人体会到朝廷的德和心意意,如有作奸玩法者,当重治之。”
杨一清恭维道:“万岁圣明!”
朱厚照摆摆手道:“这都是卿的建议好。不是朕圣明。如果大臣都能像卿一样忠心任事,朕怎么会如此劳累国事?杨先生又怎么会力衰而辞,都是这些蛀虫的祸!”
好吧,谈话之间锅就甩出去了。
杨一清不得不再次恭维道:“陛下体谅臣子之心,杨阁老知道必定感激涕零,叩拜圣恩。”
朱厚照点点头,道:“杨卿言过了,这是朕应该做的。”
杨一清此刻有点后悔来了。
但是很快让他更后悔的事来了。朱厚照问道:“卿认为如何刹住投献之风呢?”
好吧,坑在这里呢!
杨一清脑海里忽然想到了朱厚照去年所说的“朕读史书,对汉文帝遗诏感慨颇深,唐太宗天可汗之称号亦非常向往。”
正在自己想不明白的时候,刘全忠进来说道:“万岁爷,杨少保进宫谢恩来了。”
朱厚照闻言心中想道:“真是瞌睡了送枕头。”于是说道,“传他进来。”
杨一清进来后,便行礼问安。
朱厚照对刘全忠说道:“去,给杨卿搬个暖凳来,我们俩坐着聊。”于是刘全忠便搬进来一个暖凳。
杨一清谢了恩便坐了下来。
朱厚照说道:“你还谢什么恩?外面都是照例鞠一躬便走了。”
杨一清笑道:“臣不比他们,自进了京,差事没有,反而领着俸禄,陛下隔三差五还有赏赐,臣不来失去了礼数,不好。”
朱厚照笑道:“那你还空着手来?”
杨一清道:“臣自己的东西都是陛下所赐,再还给陛下不好看,去外面买,比不了宫里的东西,所以臣空着手来的。但是心里面装着东西,陛下但取无妨。”说着还指着自己的心。
这是朱厚照喜欢杨一清的一点就是这样,保守但不迂腐,性格豁达,能聊的来。
朱厚照笑着说道:“你的心朕知道,朕不取。”
杨一清道:“那腹中的东西呢?”说着又揉了揉腹部。
朱厚照笑道:“那就看你愿不愿意了。”接着端坐了一下,说道:“正好,朕有事请教。”
杨一清道:“不敢赐教,请陛下垂询。”
朱厚照问道:“今儿个议事杨阁老乞休了,你知道吗?”
杨一清想起那日杨廷和所言,若有所思。
朱厚照知道了,杨一清必定是听到了风声的。
杨一清答道:“臣有所闻。”
“为什么杨阁老会辞?”朱厚照不解道,要不是历史上嘉靖皇帝因为大礼仪把杨廷和搞得下不来台,杨廷和也不会辞职。但是自己还是正德皇帝啊,没理由辞职啊?
杨一清道:“臣也不知。大概是真的老了吧。”
朱厚照闻言撇撇嘴,心里压根就不相信杨一清所言,严阁老还干到八十嘞,你杨廷和才多大?
不过杨廷和也没活过严阁老。
朱厚照道:“算了,你不说朕也不问了。”
杨一清见此笑道:“臣真不知,只是听到杨阁老那么随口说了一句,臣当时并未当真。”
朱厚照道:“那你都没想想?”
杨一清道:“臣后来猜测了,只是怕误了陛下。”
朱厚照道:“别那么客套,说说。”
杨一清道:“臣遵旨。去年春,陛下大安,回宫后再无去豹房,朝野皆欣喜非常。后杀钱宁、诛张锐,朝野皆称颂。只是陛下包庇江彬,后又对张雄、张忠等人放任不管,故而对陛下施政心有疑虑。而且自去年至今,朝野有传闻说内阁隔绝中外,操纵内廷。故而.......”
朱厚照闻言心想你还挺聪明啊,还知道回避魏彬、谷大用、陈敬、苏进嘞。不过当听到那个传闻,朱厚照脸不禁一红,但很快又面色如常。
于是说道:“唉,当局者迷,卿认为去年施政如何?”
杨一清道:“陛下施政较以往,好了许多。”
朱厚照道:“那不就行了,你刚刚说的朕觉着不大对。”
杨一清心想:“你整日给你的老师挖坑,想一出是一出,你的老师都被搞得心力交瘁了,要是我我也辞,感谢你没让我入阁。”
但是嘴上说道:“那陛下觉着杨阁老为何呢?”
朱厚照正要张嘴,但很快回过神来,好家伙,你套我话?于是笑道:“朕觉着你没说实话,有所保留。”
杨一清心中腹诽道:“我说实话你听不听?估计立马被拉出砍了。”于是说道:“臣绝无保留。”
朱厚照道:“好吧,权当没有保留。”
说完递给杨一清一个奏本,“你看看。”
杨一清见此强忍着不快,心中暗道:“你也会给我挖坑。”便接了过来。
朱厚照就是要给他挖坑,你不是人缘好?我就通过这种方式,让外朝觉着你是我身边的人。
朱厚照就静静地看着他看完,问道:“你怎么看?”
杨一清道:“京师穷苦的百姓受冻和饥饿每年都有,都察院请求出钱赈灾救济也是理所应当。朝廷本来就设有养济院,用来接济这些人,陛下科下旨领官吏登记在册进行救济即可。”
朱厚照闻言道:“可是如果有敛财或者虚冒的怎么办?”
杨一清闻言心中暗道:“就知道你给我挖坑等着嘞。”于是说道:“可命五城御史查记籍革虚冒及收养未尽者,允许他们告状,同时内官、校尉尽皆罢减。”
“好”朱厚照抚掌说道,“朕再补充一点,光禄寺及宛平、大兴两个县根据时令采购柴火等,支本色,勿令工部折价,勿令军余采办,五城兵马每日巡视道路,使贫苦百姓就食,一切侵耗勒索者,御史要弹劾并定罪,交衙门处罚。”
嗯,恶人你做,好人朕做。
杨一清心中像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朱厚照接着说道:“在京的贫困百姓收入养济院,粮食、蜡烛、幡竿本就有有司衙门供给。这时祖宗设立时的恩典。但是所司往往任意克扣,这些穷困潦倒的百姓不沾实惠,着实可恶!卿的建议非常好,应该让这些人体会到朝廷的德和心意意,如有作奸玩法者,当重治之。”
杨一清恭维道:“万岁圣明!”
朱厚照摆摆手道:“这都是卿的建议好。不是朕圣明。如果大臣都能像卿一样忠心任事,朕怎么会如此劳累国事?杨先生又怎么会力衰而辞,都是这些蛀虫的祸!”
好吧,谈话之间锅就甩出去了。
杨一清不得不再次恭维道:“陛下体谅臣子之心,杨阁老知道必定感激涕零,叩拜圣恩。”
朱厚照点点头,道:“杨卿言过了,这是朕应该做的。”
杨一清此刻有点后悔来了。
但是很快让他更后悔的事来了。朱厚照问道:“卿认为如何刹住投献之风呢?”
好吧,坑在这里呢!
杨一清脑海里忽然想到了朱厚照去年所说的“朕读史书,对汉文帝遗诏感慨颇深,唐太宗天可汗之称号亦非常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