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家致富考科举 第67章 中式进士
热门推荐:
四合院:众禽作死,我享福
电梯带我给祖国找物资
不当校霸后,校花女主开始死缠烂打
要悔婚我同意,我成医圣你们又发疯?
江湖枭雄
逍遥魔君
穿越兽世,小雌性每天都在修罗场
我在武侠世界送快递
失踪两月,归来已成仙帝!
会试按照南北中三卷录取。每一百人中,南卷取五十五人。因此谢凡作为南榜第一百六十五名,刚好是南榜最后一名。
但是因为南榜包括:浙江、湖广、江西、福建、广东,以及南直隶应天、松江、苏州、常州、徽州、池州、扬州、镇江、太平、淮安、宁国和广德州。
南榜基本涵盖了大明全境两京十三省中最富裕繁华之地。毫不夸张地说,南榜地区举子的整体实力确实超过了其余两榜举子。
谢凡在南榜是最末一名,但是在己未科会试全部三百名中式举子中,谢凡则是第二百八十三名。
二月二十八日辰时正式放榜,一般来说参考举子天不亮便会早早起来,去礼部门口等候放榜。但是谢凡却没打算如此,因为他觉得结果既然已经定下,无论自己早去晚去,结果都是一样。
北京城春天老是刮大风,去礼部衙门门口等着,吹着风傻站着实在没意思。
“春眠不觉晓”。这几日正是春困,谢凡心想:“不如睡饱了再去看榜,精神状态好一点,才能更好地接受现实。”
他心里对于会试中式并未抱着太大希望。谢凡心中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如果能在乙榜榜上有名,便是名副其实了。
谢凡已经开始盘算着要去做个县学教谕。若是能去浙江或者江西,这样文风昌盛之地最好,实在不行去广东也是很好。
此时读书人,尤其是出身江南富庶之地的读书人,往往嫌弃岭南遥远偏僻,不愿远赴广东为官。而谢凡因为前世观念,将广东视为“沿海发达地区”,心中并无反感。
更加之前日又听房师孙大人介绍家乡风俗。此时广东已有西洋夷人乘船前来贸易,带来不少稀奇玩意儿。更要紧此时岭南地区相对北方和江南,实在“不甚开化”。当地女子往往不裹小脚,甚至常常抛头露面,男女婚嫁也颇有几分自由。
谢凡听后,不禁心向往之。想着自己若是去了广东任职,说不定能邂逅一位身体健康、外向活泼的岭南佳人,美美完成终身大事。
这样一番畅想,谢凡对于会试落第的失望之情,便以消减了大半。于是二月二十七日晚上,谢凡睡前照例躺着畅想了一番未来,便安心闭眼睡觉。
正当谢凡睡得香甜,忽然听得福顺大呼小叫将他吵醒:“少爷中了,中了。少爷中了贡士!”
谢凡听了却是不曾起来,只翻过身去,继续睡觉。
他心中暗想:“今儿怎么做梦了,梦里福顺还是这么咋呼。”
接着便被福顺摇晃醒了,谢凡睡眼惺忪,颇为不悦,正想发作。却见顾三郎也在床边,手里拿着一盏油灯。
福顺与顾三郎两人皆是笑容灿烂,冲自己一个劲儿傻笑,连声说:“恭喜少爷!少爷中了,中了!”
谢凡有些愣神,喃喃问道:“真的么?”
顾三郎说道:“比珍珠还真,四合院门口已有礼部书办报子来报喜信了。”
原来在正式放榜之前,早已有报子得了消息,先一步吹吹唱唱找到中式举子报喜信,讨喜钱了。
谢凡侧耳一听,果然门外有吹打奏乐之声,连忙起床穿衣出门。掏出五钱银子打赏报信人。
那报信人得了丰厚赏钱,喜不自盛,忙不迭说道:“恭喜中式进士老爷,取中会试第二百八十三名。”
会试取中者称“贡士”,又因为贡士参加殿试之后便统统成为进士,故也称为“中式进士”。
谢凡听了自己名次,简直喜出望外。悄悄在自己手上掐了几把,感到疼痛,方才确认自己不在梦中。
接着尤厨子也来道喜,直说自己要赶早去买肉,让进士老爷吃顿好的。
片刻之后,张世贤与陆才明也来向谢凡道喜。只是陆平友昨日出门会友,留宿在朋友家中,不曾回到四合院歇息。
谢凡虽然提前得了喜讯,次日辰时放榜还是带着福顺和顾三郎两人一同去礼部衙门看榜。
榜前自然人山人海,几家欢喜几家愁。
谢凡身量单薄,当然挤不到近前。因此还是顾三郎将自家贡士架在肩上,谢凡方才看到榜上赫然写着:“第二百八十三名,谢凡,南直隶应天府溧水县人。”
至此谢凡一颗心才真正雀跃起来。接着他又将榜上其余贡士姓名、籍贯统统浏览一遍,只是没寻到南直隶解元常幸。甚至金陵会馆中面熟几人似乎都不在榜上。
“怎么没有常解元,莫非是他在号房里把砚台烤裂了?今年应天府举子是不是都不太适应北京天气?”谢凡心中颇为奇怪。
但他正在顾三郎肩头,此处不宜久留,否则顾三郎会体力不支。虽然心中疑惑,谢凡也未曾多想。一行人欢欢喜喜回家去了。
因为三月初一便是为殿试日,本科会试所录取“贡士”均须参加殿试。所以谢凡也来不及如何庆祝,只吃了尤厨子所准备一个炖肘子。便开始收拾,准备着入宫参加殿试。
三月初一当日大早,便有礼部吏员将谢凡带入宫中,并细细嘱咐了一番宫中礼节规矩。谢凡怀着紧张激动心情,一一用心记下。
来到宫中,一众贡士们便依次在紫禁城奉天殿前丹墀内分东西两列面北站立,文武百官则身着公服侍立殿内殿外。
前世谢凡也曾去北京故宫观光游览。但是此时此刻,见紫禁城内一片肃穆隆重气氛,自己更是亲身参与其中。与前世作为游客,在景点中闲庭信步,还时不时拍照留念,感受可谓天差地别。
谢凡只觉胸中心脏狂跳,手心中也微微渗出冷汗。他忍不住悄悄抬眼观察四周众人。只见其余贡士皆是如自己一般低头垂目,但也都掩饰不住激动紧张之情。
片刻后有官员请皇帝升殿,又鸣放鞭炮。殿内外侍立百官皆对天子行叩头大礼。一众贡士也按照提前嘱咐,朝着天子叩拜行礼。
礼毕便是皇帝颁赐策题,内侍将策题交付礼官,又置于案上。执事官举着策题案由左阶而下,置于御道中。
接着官员又带着一众贡士跪拜,朝案行五拜三叩头大礼,然后分东西侍立。执事官再将策题案举到丹墀东,鸿胪寺官奏告仪式结束,再放鞭炮。鞭炮声中,皇帝退殿,文武百官也依次退出。
接下来才是分发试卷与考生入座答卷。
军校将试桌在丹墀东西两侧面北排列放好,礼部官吏分发试卷,贡士们列班跪接试卷,接着又是叩头,方才就座,终于开始答卷。
这一番繁复仪式,又是叩拜又是鞭炮,只把谢凡搞得晕头转向。万幸随着旁人亦步亦趋,他不曾出了乱子,闹出个殿前失仪。
殿试为露天答卷,今日天公作美,晴空万里,偶尔有几阵春风拂过,也算不得寒冷。
殿试只考“时务策”一道,对策要求为“惟务直陈”,须得一千字以上。
大明立国之初,太祖洪武爷曾御制策问。但此后多翰林院学士、内阁大学士等拟定几道试题,再上呈皇帝圈定一道。
偏偏今科殿试,年轻天子不曾用翰林阁老所拟题目。亲自出题,是为: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谢凡会试之后本不曾奢求能够中式,只想着自己能被朝廷收拢为“遗才”,成为副榜举人,便心满意足了。所以二月十六日会试完卷出得贡院,谢凡便心安理得在四合院中休养,一页书都不曾翻开过。
二月二十七日晚间得知自己中式,谢凡一来喜出望外,二来忙于准备。也不曾有时间临时抱一抱佛脚,参加殿试算得上是赶鸭子上架。
因此见了这年轻天子亲自拟定殿试试题,谢凡少不得有些慌了手脚,冥思苦想却想不出个所以然。
于是忍不住疯狂吐槽起来:“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这种东西是我可以随便乱说的吗?
要是说实话,我可真觉得封建帝王就是封建头子,是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大坏蛋。全世界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应该联合起来,推翻封建统治。实现社会主义、解放全人类才是唯一正确道路。”
可是殿试为天子亲为主考,实在马虎不得,若是胡言乱语,恐有抄家灭族之危险。谢凡不光不敢写出心里话,还须得打起十二万分小心答题。
万幸谢凡为了准备会试,前日里已经预备下许多素材。现在距离会试,只过去短短十多日,谢凡记忆尚存,并未忘记原先素材。
此时情况紧急,也只好将脑海中现成论点与论据排列组合一番。
于是谢凡眉头紧锁,开始落笔成文:
“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 错综万机,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实心,而后可以淬励百工, 振刷庶务,有以臻郅隆之理。
后世语精明者,首推汉宣,彼其吏称民安,可为效矣!而专意于检察,则检察之所不及者,必遗漏焉,故伪增受赏所从来也;语玄默者,首推汉文,彼其简节疏目,可谓阔矣!而注精于修持,则修持之所默化者,必洋溢焉,故四海平安所由然也。”
先照例写了一番帝王应当治国务实,历代贤明君主以德治国,统率文武百官与天下臣民,天下太平等等。
可是殿试策论,光写陈词滥调、空话套话,也是万万不能够。
谢凡想起前番国子监监生们所说天子意欲重修九边重镇,国库空虚,朝臣反对;守边所耗甚众,卫所腐败崩溃,军户逃亡流民四起;民间隐瞒田地人口,朝廷收税困难等等。
于是谢凡落笔写下:
“今天下大患在于贫,吏贫则黩,民贫则为盗,军贫则无以战。军须为战,兴屯足食,耕战兼资。四海之穷民,十室九空,非不颁赈恤也,而颠连无告者,则德意未宣。
仁厚守家法,忠良报国恩,通经为世用,明道守儒珍。
一法之置立,曰吾为天守制,而不私议兴革;一钱之出纳,曰吾为天守财,而不私为盈缩;一官之设,曰吾为天命有德;一奸之锄,曰吾为天讨有罪。
虽然,欲禁其贪而不先有以养其廉,恐亦类于救火扬沸之为耳。夫杀一贼不如使民少增一贼之为功多也,求一良将,不如选一良吏为力易也。
盖实心先立,实政继举,雍熙之化不难致矣,何言汉宣哉!臣不识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
中途兵士为众位贡士送来餐食:每人馒头两个、汤一碗。
谢凡忙着苦思冥想,落笔如飞,也不曾吃上一口。万幸昨日吃了尤厨子精心烹饪软烂大肘子一个。纵然耗费心神,谢凡也不曾觉得饥饿。
一番苦战,谢凡终于写满一千字。他放笔抬眼一望,天上金乌已有几分西垂。旁边已陆续有贡士完卷,可他只写完了初稿。
殿考只考一日,当日下午便是结束,而且殿试并无朱笔誊录这一流程。皆是考生原卷径直上呈天子,字体须得工整,卷面须得干净。
于是谢凡只好抓紧检查避讳,修改誊抄。终于在落日余晖之中,誊写完成。
诸位贡士对策完毕,皆诣东角门纳卷而出。
谢凡出得宫门,仍然感到心跳如鼓、脚步虚浮。从昨日意外得知会试中式,再到今日参加殿试,繁文缛节,叩头放炮,策对中针砭时弊,高谈阔论。
一切种种,皆如梦似幻。
直到回到小四合院里,谢凡方才感到饥饿。于是也不多言语,只找尤厨子要吃食。
尤厨子端来饭食,他也不多吃旁的菜肴,只喝白粥。一碗不够,又要了一碗。
一口气喝下两大碗温热白粥之后,谢凡也不洗漱收拾换衣裳,上床倒头便睡。一睡便是一天,次日傍晚方才醒来。
注释:殿试题目为明代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殿试题目。文章为笔者结合明清殿试策论原文胡编乱造,请勿当真。
但是因为南榜包括:浙江、湖广、江西、福建、广东,以及南直隶应天、松江、苏州、常州、徽州、池州、扬州、镇江、太平、淮安、宁国和广德州。
南榜基本涵盖了大明全境两京十三省中最富裕繁华之地。毫不夸张地说,南榜地区举子的整体实力确实超过了其余两榜举子。
谢凡在南榜是最末一名,但是在己未科会试全部三百名中式举子中,谢凡则是第二百八十三名。
二月二十八日辰时正式放榜,一般来说参考举子天不亮便会早早起来,去礼部门口等候放榜。但是谢凡却没打算如此,因为他觉得结果既然已经定下,无论自己早去晚去,结果都是一样。
北京城春天老是刮大风,去礼部衙门门口等着,吹着风傻站着实在没意思。
“春眠不觉晓”。这几日正是春困,谢凡心想:“不如睡饱了再去看榜,精神状态好一点,才能更好地接受现实。”
他心里对于会试中式并未抱着太大希望。谢凡心中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如果能在乙榜榜上有名,便是名副其实了。
谢凡已经开始盘算着要去做个县学教谕。若是能去浙江或者江西,这样文风昌盛之地最好,实在不行去广东也是很好。
此时读书人,尤其是出身江南富庶之地的读书人,往往嫌弃岭南遥远偏僻,不愿远赴广东为官。而谢凡因为前世观念,将广东视为“沿海发达地区”,心中并无反感。
更加之前日又听房师孙大人介绍家乡风俗。此时广东已有西洋夷人乘船前来贸易,带来不少稀奇玩意儿。更要紧此时岭南地区相对北方和江南,实在“不甚开化”。当地女子往往不裹小脚,甚至常常抛头露面,男女婚嫁也颇有几分自由。
谢凡听后,不禁心向往之。想着自己若是去了广东任职,说不定能邂逅一位身体健康、外向活泼的岭南佳人,美美完成终身大事。
这样一番畅想,谢凡对于会试落第的失望之情,便以消减了大半。于是二月二十七日晚上,谢凡睡前照例躺着畅想了一番未来,便安心闭眼睡觉。
正当谢凡睡得香甜,忽然听得福顺大呼小叫将他吵醒:“少爷中了,中了。少爷中了贡士!”
谢凡听了却是不曾起来,只翻过身去,继续睡觉。
他心中暗想:“今儿怎么做梦了,梦里福顺还是这么咋呼。”
接着便被福顺摇晃醒了,谢凡睡眼惺忪,颇为不悦,正想发作。却见顾三郎也在床边,手里拿着一盏油灯。
福顺与顾三郎两人皆是笑容灿烂,冲自己一个劲儿傻笑,连声说:“恭喜少爷!少爷中了,中了!”
谢凡有些愣神,喃喃问道:“真的么?”
顾三郎说道:“比珍珠还真,四合院门口已有礼部书办报子来报喜信了。”
原来在正式放榜之前,早已有报子得了消息,先一步吹吹唱唱找到中式举子报喜信,讨喜钱了。
谢凡侧耳一听,果然门外有吹打奏乐之声,连忙起床穿衣出门。掏出五钱银子打赏报信人。
那报信人得了丰厚赏钱,喜不自盛,忙不迭说道:“恭喜中式进士老爷,取中会试第二百八十三名。”
会试取中者称“贡士”,又因为贡士参加殿试之后便统统成为进士,故也称为“中式进士”。
谢凡听了自己名次,简直喜出望外。悄悄在自己手上掐了几把,感到疼痛,方才确认自己不在梦中。
接着尤厨子也来道喜,直说自己要赶早去买肉,让进士老爷吃顿好的。
片刻之后,张世贤与陆才明也来向谢凡道喜。只是陆平友昨日出门会友,留宿在朋友家中,不曾回到四合院歇息。
谢凡虽然提前得了喜讯,次日辰时放榜还是带着福顺和顾三郎两人一同去礼部衙门看榜。
榜前自然人山人海,几家欢喜几家愁。
谢凡身量单薄,当然挤不到近前。因此还是顾三郎将自家贡士架在肩上,谢凡方才看到榜上赫然写着:“第二百八十三名,谢凡,南直隶应天府溧水县人。”
至此谢凡一颗心才真正雀跃起来。接着他又将榜上其余贡士姓名、籍贯统统浏览一遍,只是没寻到南直隶解元常幸。甚至金陵会馆中面熟几人似乎都不在榜上。
“怎么没有常解元,莫非是他在号房里把砚台烤裂了?今年应天府举子是不是都不太适应北京天气?”谢凡心中颇为奇怪。
但他正在顾三郎肩头,此处不宜久留,否则顾三郎会体力不支。虽然心中疑惑,谢凡也未曾多想。一行人欢欢喜喜回家去了。
因为三月初一便是为殿试日,本科会试所录取“贡士”均须参加殿试。所以谢凡也来不及如何庆祝,只吃了尤厨子所准备一个炖肘子。便开始收拾,准备着入宫参加殿试。
三月初一当日大早,便有礼部吏员将谢凡带入宫中,并细细嘱咐了一番宫中礼节规矩。谢凡怀着紧张激动心情,一一用心记下。
来到宫中,一众贡士们便依次在紫禁城奉天殿前丹墀内分东西两列面北站立,文武百官则身着公服侍立殿内殿外。
前世谢凡也曾去北京故宫观光游览。但是此时此刻,见紫禁城内一片肃穆隆重气氛,自己更是亲身参与其中。与前世作为游客,在景点中闲庭信步,还时不时拍照留念,感受可谓天差地别。
谢凡只觉胸中心脏狂跳,手心中也微微渗出冷汗。他忍不住悄悄抬眼观察四周众人。只见其余贡士皆是如自己一般低头垂目,但也都掩饰不住激动紧张之情。
片刻后有官员请皇帝升殿,又鸣放鞭炮。殿内外侍立百官皆对天子行叩头大礼。一众贡士也按照提前嘱咐,朝着天子叩拜行礼。
礼毕便是皇帝颁赐策题,内侍将策题交付礼官,又置于案上。执事官举着策题案由左阶而下,置于御道中。
接着官员又带着一众贡士跪拜,朝案行五拜三叩头大礼,然后分东西侍立。执事官再将策题案举到丹墀东,鸿胪寺官奏告仪式结束,再放鞭炮。鞭炮声中,皇帝退殿,文武百官也依次退出。
接下来才是分发试卷与考生入座答卷。
军校将试桌在丹墀东西两侧面北排列放好,礼部官吏分发试卷,贡士们列班跪接试卷,接着又是叩头,方才就座,终于开始答卷。
这一番繁复仪式,又是叩拜又是鞭炮,只把谢凡搞得晕头转向。万幸随着旁人亦步亦趋,他不曾出了乱子,闹出个殿前失仪。
殿试为露天答卷,今日天公作美,晴空万里,偶尔有几阵春风拂过,也算不得寒冷。
殿试只考“时务策”一道,对策要求为“惟务直陈”,须得一千字以上。
大明立国之初,太祖洪武爷曾御制策问。但此后多翰林院学士、内阁大学士等拟定几道试题,再上呈皇帝圈定一道。
偏偏今科殿试,年轻天子不曾用翰林阁老所拟题目。亲自出题,是为: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谢凡会试之后本不曾奢求能够中式,只想着自己能被朝廷收拢为“遗才”,成为副榜举人,便心满意足了。所以二月十六日会试完卷出得贡院,谢凡便心安理得在四合院中休养,一页书都不曾翻开过。
二月二十七日晚间得知自己中式,谢凡一来喜出望外,二来忙于准备。也不曾有时间临时抱一抱佛脚,参加殿试算得上是赶鸭子上架。
因此见了这年轻天子亲自拟定殿试试题,谢凡少不得有些慌了手脚,冥思苦想却想不出个所以然。
于是忍不住疯狂吐槽起来:“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这种东西是我可以随便乱说的吗?
要是说实话,我可真觉得封建帝王就是封建头子,是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大坏蛋。全世界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应该联合起来,推翻封建统治。实现社会主义、解放全人类才是唯一正确道路。”
可是殿试为天子亲为主考,实在马虎不得,若是胡言乱语,恐有抄家灭族之危险。谢凡不光不敢写出心里话,还须得打起十二万分小心答题。
万幸谢凡为了准备会试,前日里已经预备下许多素材。现在距离会试,只过去短短十多日,谢凡记忆尚存,并未忘记原先素材。
此时情况紧急,也只好将脑海中现成论点与论据排列组合一番。
于是谢凡眉头紧锁,开始落笔成文:
“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群, 错综万机,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实心,而后可以淬励百工, 振刷庶务,有以臻郅隆之理。
后世语精明者,首推汉宣,彼其吏称民安,可为效矣!而专意于检察,则检察之所不及者,必遗漏焉,故伪增受赏所从来也;语玄默者,首推汉文,彼其简节疏目,可谓阔矣!而注精于修持,则修持之所默化者,必洋溢焉,故四海平安所由然也。”
先照例写了一番帝王应当治国务实,历代贤明君主以德治国,统率文武百官与天下臣民,天下太平等等。
可是殿试策论,光写陈词滥调、空话套话,也是万万不能够。
谢凡想起前番国子监监生们所说天子意欲重修九边重镇,国库空虚,朝臣反对;守边所耗甚众,卫所腐败崩溃,军户逃亡流民四起;民间隐瞒田地人口,朝廷收税困难等等。
于是谢凡落笔写下:
“今天下大患在于贫,吏贫则黩,民贫则为盗,军贫则无以战。军须为战,兴屯足食,耕战兼资。四海之穷民,十室九空,非不颁赈恤也,而颠连无告者,则德意未宣。
仁厚守家法,忠良报国恩,通经为世用,明道守儒珍。
一法之置立,曰吾为天守制,而不私议兴革;一钱之出纳,曰吾为天守财,而不私为盈缩;一官之设,曰吾为天命有德;一奸之锄,曰吾为天讨有罪。
虽然,欲禁其贪而不先有以养其廉,恐亦类于救火扬沸之为耳。夫杀一贼不如使民少增一贼之为功多也,求一良将,不如选一良吏为力易也。
盖实心先立,实政继举,雍熙之化不难致矣,何言汉宣哉!臣不识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
中途兵士为众位贡士送来餐食:每人馒头两个、汤一碗。
谢凡忙着苦思冥想,落笔如飞,也不曾吃上一口。万幸昨日吃了尤厨子精心烹饪软烂大肘子一个。纵然耗费心神,谢凡也不曾觉得饥饿。
一番苦战,谢凡终于写满一千字。他放笔抬眼一望,天上金乌已有几分西垂。旁边已陆续有贡士完卷,可他只写完了初稿。
殿考只考一日,当日下午便是结束,而且殿试并无朱笔誊录这一流程。皆是考生原卷径直上呈天子,字体须得工整,卷面须得干净。
于是谢凡只好抓紧检查避讳,修改誊抄。终于在落日余晖之中,誊写完成。
诸位贡士对策完毕,皆诣东角门纳卷而出。
谢凡出得宫门,仍然感到心跳如鼓、脚步虚浮。从昨日意外得知会试中式,再到今日参加殿试,繁文缛节,叩头放炮,策对中针砭时弊,高谈阔论。
一切种种,皆如梦似幻。
直到回到小四合院里,谢凡方才感到饥饿。于是也不多言语,只找尤厨子要吃食。
尤厨子端来饭食,他也不多吃旁的菜肴,只喝白粥。一碗不够,又要了一碗。
一口气喝下两大碗温热白粥之后,谢凡也不洗漱收拾换衣裳,上床倒头便睡。一睡便是一天,次日傍晚方才醒来。
注释:殿试题目为明代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殿试题目。文章为笔者结合明清殿试策论原文胡编乱造,请勿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