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 > 第227章 琐碎之事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 第227章 琐碎之事

    东瀛,已经算是北方的名户城,徐达站在城头,看着城下方跪着乌泱泱的倭人,眼睛都没眨一下。

    “老徐,全杀了?”汤和一脸诧异。

    “杀了吧,留着也没啥用。”徐达眼皮抖了抖,转过身,一把取出身后的枪,朝着城下之下,看也没看,就是一枪。

    紧接着,密密麻麻的枪声响起,仅盏茶的功夫,都没多少哀嚎,就只留下了潺潺的血流。

    “来人,给徐膺绪传信,三日内,叫他来接管,全军休整,三日后,继续北伐。”

    “杀!杀!杀!”

    临时搭建的营地里,徐达看着舆图发呆,汤和在一旁也不知神游到了哪里去。

    “老汤,我有个想法。”

    汤和回过神来,饶有兴致的看着徐达:“我也有个想法。”

    “你先说!”

    “你先说!”

    两个人都愣了一瞬,默契一笑。

    “咱俩兵分两路,你觉得呢?”徐达将面前的茶杯推了出去。

    “你走水路,我走陆路,你先去轰炸一番,让他们全部紧张起来,然后我直接带人去收割。”汤和笑着端起茶杯。

    徐达一拍手:“我带着人一路炸到最北方,然后登陆,南下。”

    “最后,咱们……”汤和顿了一顿,两人异口同声道:“包饺砸!”

    “哈哈哈哈哈,你这老匹夫,跟我想一起去了。”

    汤和也一笑:“老子和蓝玉那老贼都没这么默契,这么多年了,也就当时和老常……”

    话说到这,两人皆是沉默了下来。

    “算了,不说他,等着膺绪来了,我就带人上船。”

    徐达和汤和的计划虽然大胆,但并非没有风险。尽管他们对东瀛的军事行动充满信心。

    徐达沉思片刻,缓缓开口:“老汤,我们虽然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但有一件事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

    汤和补充道:“现在为止,打了这么多地方了,当地百姓都知道有银矿,但是谁都不知道银矿在哪。”

    徐达站起身,目光坚定:“所以,我们要尽快结束战斗,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么大个东瀛,找个矿也需要不少时间哩。”

    徐达的担忧不无道理,东瀛的地形复杂,山川交错,若要找到银矿,确实需要时间和周密的计划。

    汤和点头表示同意:“的确,我们不能在无谓的战斗中消耗过多的兵力和时间。”

    徐达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对,我们要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所以,我能杀的全杀了,为了避免最后分散了咱们兵力。”

    汤和犹豫了片刻,问到:“我们不向百姓展示大明的仁义之师形象?这样的话才能赢得民心,为后续的治理打下基础。”

    汤和摇了摇头:“没必要,你我都是军中将领,咱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完成任务,至于那些教化之事,让那些文官头疼去吧,哈哈哈哈哈。”

    徐达的笑声在营帐中回荡,但他的眼神却透露出一丝深思。他深知,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征服,更在于民心的归属。

    他转过身,目光落在了舆图上,手指轻轻划过东瀛的海岸线,沉声说道:“老汤和,你说得对,我们不能只顾眼前,而忽视了长远。民心,是治理的根本。”

    “不过民心,要的是我大明的民心,不是他东瀛的民心,对他们来说,咱们怎么都是入侵者了,就算对他们好一些,也无法抹除仇恨。”

    说着,徐达一指营帐之外,冷笑一声:“你说,那些死去的士兵们,就没有百姓的亲人,没有百姓的兄弟姐妹吗?”

    “北元那些蛮子,杀咱们百姓的时候,可没手软,你妇人之仁了。”

    汤和闻言,眉头微蹙,他明白徐达所言非虚。他沉吟片刻,然后缓缓开口:“那依你看,我们该如何行动?”

    徐达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胸有成竹地回答:“能杀的全杀了,不留后患。”

    徐达的策略虽然残酷,但他的考虑并非没有道理。在东瀛的军事行动中,他深知必须迅速而果断地行动,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

    “行了,不说了,我要去挑人了,三日后,行动开始,老汤,我跟你说,战场之上,只有敌人,切忌妇人之仁。”

    汤和点了点头,徐达朝着屋外走去。

    京师,大朝会,东瀛战报第一次用正规的方式传回朝廷。

    朝野之上一片沸腾。

    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看着百官各种表情,冷哼一声。

    “你们都在想什么?”

    一个官员站了出来:“陛下,咱们打东瀛这件事,于情于理咱们都不符合道义啊。”

    “要什么道义?它倭人,倭寇,水匪,不停侵扰我大明沿海百姓,我作为一国之君,还不能为百姓解决心腹大患?”

    另一名官员也站了出来:“陛下,可是倭寇是倭寇,东瀛是东瀛,咱们不能混为一谈啊。”

    朱元璋一挥手:“倭寇是不是倭人?”

    百官点了点头。

    朱元璋接着道:“那倭人是不是东瀛人?”

    百官又点了点头。

    “那不就行了?”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休要多言,你们都忘了,咱们大明是在怎样的水深火热的情况下建国的了?”

    “如今,咱们是在解救东瀛!你们将战报润色一下,然后昭告天下百姓吧。”

    说完,朱元璋也不等百官回复,直接走了出去。

    百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片刻之后,同时把目光看向了朱标。

    “喂,你们看我干啥,父皇没回来之前,我只是个摄政王,父皇如今都回来了,我只是个太子,我一个太子能干啥?!”

    朱标无奈地摇了摇头,他深知父皇朱元璋的决策是不容置疑的。他站起身来,目光扫过百官,语气坚定地说道:“诸位,父皇的旨意已经明确,我们大明的军队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百姓免受倭寇的侵扰。东瀛之战,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是为了维护我大明的尊严和安全。我们应当全力以赴,支持父皇的决策。”

    朱标接着说道:“至于战报的润色,我们要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同时也要让百姓明白,我们是为了正义而战。我们要让百姓知道,大明的军队是他们的守护者,我们的行动是为了让海疆安宁,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百官们纷纷点头,表示理解和支持。朱标继续说道:“我们还要做好战后的治理准备,确保东瀛的稳定和秩序。我们要让东瀛的百姓知道,大明的统治是公正和仁慈的。我们要通过实际行动,赢得他们的心。”

    朱标停顿了一下,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我们大明的未来,不仅仅在于疆域的扩张,更在于民心的凝聚。我们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大明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更是一个仁爱的国家。我们要让大明的光辉照耀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大明的温暖。”

    朱标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百姓的关怀,让在场的官员们深受感动。他们知道,朱标虽然年轻,但他的胸襟和智慧足以担当起大明的未来。

    朱标最后说道:“诸位,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大明的繁荣昌盛,为了百姓的幸福安康,我们共同奋斗。大明的明天,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付出和奉献。”

    随着朱标的结束语,大朝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官员们纷纷表态,愿意为大明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朱标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力量。他知道,只要君臣一心,大明的未来必将更加辉煌。

    在朱标的领导下,大明的官员们开始积极准备东瀛战后的治理工作。他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旨在确保东瀛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同时,他们也着手准备对大明百姓的宣传工作,让百姓了解东瀛之战的正义性和必要性。

    朱标深知,战争只是手段,和平才是目的。他希望通过这次东瀛之战,不仅能够消除倭寇的威胁,还能够为大明带来长久的和平与繁荣。他相信,只要大明的军队能够赢得战争,大明的文治也能够赢得人心。

    在朱标的精心策划和百官的共同努力下,大明的东征计划逐渐成形。朱标知道,这将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大明帝国走向辉煌的关键一步。他决心将这个计划付诸实践,为大明帝国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

    朱雄英呢?朱雄英在河对岸,忙着和工匠们丈量土地呢。

    “殿下,这个地方常年处于下风口,用来建沼气池可以。”

    “殿下,排水管应该再挖深半米,上面得预留出来电线的管道。”

    “殿下,这边道路不是特别平,应该用来建居民区,地表的排水也能更好一点。”

    朱雄英认真听取了工匠们的建议,他深知这些细节对于新城的建设至关重要。他环顾四周,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朱雄英知道,每一寸土地的规划,每一条道路的铺设,都关系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长远发展。

    “诸位,你们的建议非常宝贵。”朱雄英对工匠们说,“我们不仅要建设一座新城,更要建设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家园。我们要让这座城池成为大明的骄傲,成为后世子孙的福祉。”

    朱雄英继续说道:“我们将会采用最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确保建筑的坚固耐用。同时,我们也会考虑到城市的美观,让新城成为大明的窗口,展示我们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坚定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还要注重城市的绿化和环境保护,让新城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乐土。我们要让每一棵树、每一片绿地都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让自然与城市和谐共存。”

    “你们再想想,我准备在道路边上种树,把道路和居民区隔开,而且,道路我准备设置成单行道,就是咱们在凤阳的时候那个设想。”

    朱雄英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深思熟虑,他明白,新城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前的需求,更是为了给未来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他强调:“我们要让新城成为大明的典范,让百姓在这里感受到安全、舒适和幸福。”

    在朱雄英的领导下,工匠们开始着手实施新城的详细规划。他们按照朱雄英的要求,精心设计每一处建筑,确保每一项工程都符合最高的标准。他们还特别注重城市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市场等,确保这些设施能够满足百姓的需求。

    朱雄英还特别强调了新城的交通规划,他指出:“一个城市的繁荣,离不开便捷的交通。我们要建设宽敞的道路,合理的交通网络,确保百姓出行方便,货物运输畅通无阻。”

    “京师是我大明的重中之重,所以,诸位,咱们把想法都好好的规划出来,把能实现的尽量全部实现出来,咱们正在见证大明的发展,未来,你们的子孙都会为了你们而骄傲。”

    朱雄英的远见不仅体现在对新城建设的规划上,他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那就是在老城城的北边,再打造成一个大明的科技中心。

    “如今你们的实验,都是在我私人宅子里开展的,就算是黄珀他们,也是在我春和宫,这样一来,进宫出宫都很麻烦。”朱雄英对工匠们说,“在这里,我们将鼓励创新,支持研究,让科技的力量为百姓的生活带来便利,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活力。”

    朱雄英的提议立即引起了工匠们的兴趣,他们知道科技的力量是推动一个国家进步的关键。

    朱雄英继续阐述他的计划:“我们将在这里建立一个科技园区,吸引全国的各种学者和发明家前来交流和合作。我们要让这个科技中心成为大明的智慧之源,引领时代的潮流。”

    “火车,铁船,电线,改良的火铳,这些东西大家都是在没有专业地方研究出来的,若是有了专业的实验室,那我大明一定会站在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