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 > 第238章 改革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 第238章 改革

    朝堂之上,气氛愈加压抑,仿佛一块巨石压在每个朝臣的心头。

    “接下来,我要说一件事。”

    “三省六部制,即日起,取消!”

    话音刚落,整个大殿内的空气变得紧绷,众人心中波涛汹涌,却无一人敢发出任何声音。

    大厅里,唯有宫外传来的风声轻轻拂过,仿佛一场即将来临的暴风雨,充满了不祥的预兆。

    朱标的脸色阴沉,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环顾四周,看到那些官员们低头不语,显然都在心中打着自己的算盘,琢磨着朱雄英这一决定背后深藏的含义。

    而那些官员们的动作,也未能逃过朱雄英的眼睛。他见到几位大臣不由自主地在手中摩挲着袖口,甚至有些人在紧张中微微颤抖,似乎对即将发生的局势感到深深的不安。

    此刻的朝堂,已不仅是一个权力博弈的舞台,更像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战场,随时可能爆发出不可预测的动荡。

    有几位心思缜密的老臣,眼神不断闪烁,他们的嘴角微微翘起,似乎是在打量朱雄英的态度,然而却不敢贸然言语。

    若朱雄英决心已定,他们又能说什么?

    “雄英……” 朱标终于开口,打破了这片沉默,声音低沉且凝重。

    “你真的要动三省六部制吗?这可是根深蒂固的历史架构,如果一下子崩塌,整个大明的治理体系会变得混乱不堪,甚至可能引发不可预见的后果。”

    他的话音刚落,朝堂内有几位大臣悄悄交换了眼神,那些曾在权力斗争中屡屡得利的官员,脸上尽管保持着一贯的冷静,但神情中显然带上了些许紧张和不安。

    有人微微低下了头,轻轻咳嗽一声,似乎在试图掩饰心中的慌乱。

    朱雄英的目光冷峻,他的眼神扫过那群官员,脸上没有一丝波动。

    他知道,这些人中许多已经心生怯意,开始怀疑接下来局势的发展。

    于是他稍微挑了挑眉,冷笑道:“父王,三省六部制早已腐化不堪,甚至成了权臣与宦官的温床。”

    “你觉得这些官员还能代表大明的未来吗?他们在权力斗争中争斗不休,哪有一心为国的决心?”

    一个身穿锦袍的中年官员偷偷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神色不自觉地紧张起来。

    朱雄英的话如一把刀,直指朝堂上的腐败,这让他不由自主地开始担心自己的处境。

    作为朝廷中的一员,他自然明白,这一体制的瓦解将意味着自己和其他人所有人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险。

    此时,一位年老的太监低头轻轻咳嗽,似乎是想打破沉默,试图缓解这股压力。

    然而,随着朱雄英的视线再次落在他身上,那太监顿时噤声,连眼睛都不敢抬起来,唯恐一不小心成为权力旋涡的牺牲品。

    “父王,”朱雄英的声音冷峻而坚定,“你为何总是以百姓为由,守着那些已经腐化的权臣??被我押下去的,哪个不是毒瘤?”

    一些官员眼中闪过一丝不安,微微低下头,似乎有些开始动摇,害怕自己也会成为朱雄英所指的“毒瘤”之一。

    而一些忠诚派官员,则显得愈加紧张,不时看看四周,心里默默祈祷着这场风暴能尽早平息。

    “接下来,我宣布,大明即将启用朝廷直管二十六部制!”

    “殿下,何为二十六部?又如何划分出二十六部?”詹徽咬着牙,站出来问道。

    朱雄英的目光如锋利的剑刃般扫向詹徽,顿时使得空气更加沉重。

    詹徽脸上隐隐挂着些许不安,却不敢回避这股来自皇权的威压。

    他知道,今天的局势已经超出了以往任何一次权力博弈的范围。若没有深厚的底气与胆略,恐怕早就被这股气场压垮。

    朱雄英没有立即回答,目光从詹徽身上移开,扫过整个朝堂。那一刻,所有大臣都屏住了呼吸,甚至连几位原本坚定支持三省六部制的老臣,也开始感受到这场政治风暴的汹涌波涛。

    “二十六部,是我根据大明当今国情与治理需求重新划定的行政架构。”朱雄英语气平淡,仿佛这并非一项关乎帝国未来的重大改革,而只是他早已酝酿已久的一项普通政策。

    他停顿了一下,沉声道,“这一体制的核心,是为了打破旧有的权力分割,集中一切必要的资源与力量,直接服务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请问殿下,具体如何划分?”詹徽咬牙再次开口,显然不甘心让局势朝着奇怪的方向发展。

    朱雄英冷冷一笑,“既然你急于知道,那我就简明扼要地说一下。二十六部中,涉及到国政、军务、司法、财政、民生等各个领域,每一部都将直接由我设立的朝廷议事机构与实权官员掌控。”

    “每部的负责人必须是能独当一面的能臣,不容许任何内外勾结或权力松懈,所考察的制度,便是能者上。”

    “这样一来,原本的三省六部,将被一个更为精简而强大的朝廷指挥系统所取代。”

    “同时,锦衣卫变更为大明官员纪律与民意调查部,由我亲自管理。”朱雄英顿了顿,似乎在等待朝堂上的某些反应。

    此言一出,整个大殿几乎瞬间沉默了。许多大臣已经开始心神动摇,内心的恐慌与不安逐渐放大,仿佛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会爆发。

    曾经掌握的权力,已经在朱雄英的言语中悄然被削弱,甚至完全丧失。

    朱标微微皱起眉头,开口道:“雄英,你的意思是要打破原有的体制,但这是否过于急功近利?三省六部制虽有腐化,但毕竟是我们大明历经百年建立的根基,贸然废除,岂不危及大明根本?”

    朱雄英眉头一挑,冷冷地看向父亲,声音不容置疑:“父王,根基?你指的是那早已千疮百孔的根基吗?如果继续让这些腐化的体制继续存在,等到最后,大明能剩下什么?连百姓的基本福祉都保障不了,还谈什么根基?”

    朱标的脸色微变,但他毕竟身为太子,眼中瞬间闪过一抹深沉的光芒。

    作为太子,他并不轻易表露情绪,但这时却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朱雄英已经做好了打破原有格局的准备,而这个准备看似已是铁石心肠,不容动摇。

    就在这时,坐在一旁的几位老臣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

    “殿下,改革固然是必要的,但如此大刀阔斧的改变,恐怕会引发无法控制的风险。”一位年老的大臣语气缓慢而沉重,“大明政权的稳定,不仅仅依赖于制度的精确划分,更在于各部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若过于集中权力,恐怕国家上下将变得更加动荡,恐有失控之患。”

    “失控?”朱雄英目光一冷,“历朝历代,一个王朝的末期都是是该被一群腐化的官员操控,你们觉得一个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会失控?”

    “其二,成立一个朝廷议事部,由各部尚书以及各个州府的布政使共同组成,每一项政策实施都由议事部共同商议得出。”

    他的话语锋利如刀,每一句都刺进了那些官员的心底。

    更有几位原本中立的官员开始在心中动摇,意识到在这场政治风暴中,自己可能成为选择站队的关键时刻。

    “既然各位如此关心这一制度的实施,那我倒不妨再做个解释。”朱雄英面色依旧冷峻,“二十六部将实行直接从朝廷指挥的方式,每一部的职能将划分得更加明确,合并一些冗余职能,简化决策流程,彻底杜绝因权力分散而导致的拖延与腐化。”

    “至于如何选拔与任命负责人,必须依据能力与忠诚,每五年为一考察期,若是考核不通过,直接下放,让有能力的人上来,哪怕是诸位,五年之后,也要进行考核。”

    他顿了顿,环视朝堂上的一众官员,“这才是大明真正的未来,也是我们共同肩负的责任。若真心为国,便应当支持这项变革;若心怀私利,怕是自取灭亡。”

    声音如同雷霆般震撼每一个人的心。

    朝堂上,几位中老年大臣的眼神开始变得复杂,似乎在权衡着利弊,犹豫着是否要直接站出来支持朱雄英。

    只有极少数的几位,依旧保持沉默,眼神里满是深深的忧虑与担忧。

    “臣附议!”常升直接站了出来,拉着常茂,两人单膝跪在地上。

    “臣附议!”数个武将走了出来,跟着跪在了大殿之中。

    随着常升与几位武将下跪,朝堂上的气氛再次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常升的支持,显然为朱雄英的改革注入了更多的力量。武将的支持,无疑让一些原本犹豫的文官开始感到震动,因为他们深知,武将的力量在朝廷中不可小觑,而一旦朝廷的权力发生大规模的调整,军方的态度至关重要。

    然而,尽管有人开始站出来支持,仍有不少官员保持沉默,心中复杂的情绪难以掩饰。

    一些老臣心里忐忑不安,眼看局势已经变得扑朔迷离,担心自己一旦站错队,便会被彻底抛弃。

    更有些聪明的大臣,开始低声窃窃私语,互相交换眼色,试图在这场风暴中找到一个可以左右的立场。

    “臣附议!”陆陆续续的文官站了出来,不过终究是少数。

    “常升,”朱雄英冷静地开口,“未来,我可能还会对军方下手。”

    “殿下明鉴,无论殿下对何方下手,无论怎样改制,一是为了民生百姓,二,这并不耽误我等武将保家卫国,就算我常升只是一个马前卒又如何?难不成殿下剥了我常升的官职,就不让我上战场了不成?”

    “臣等附议!”

    “许观,你一个状元郎,还没封职,跟着凑什么热闹?”朱雄英又看向跪在人群之后的许观,问道。

    “殿下,微臣虽还未正式入职,不过殿下一番话深深打动了微臣,百姓可不管朝廷如何变动,只要一心为民,就是好官,一如常大人所说,无论殿下如何改动,难不成还能影响我去为民办事?”

    “我许观可不是那等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之人,还请殿下将微臣放置偏远艰苦之地,微臣想要去看看殿下口中的疾苦百姓,看看能不能为其谋一条出路。”

    此言一出,整个大殿再次陷入死寂。几位曾在三省六部制下拥有显赫权力的大臣,纷纷开始不自觉地擦拭额头上的汗珠,眉头深深锁起,似乎在不断衡量自己此时此刻的处境。

    朱雄英的冷酷与坚定,让他们意识到,这不仅是一次改革,更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权力斗争。

    就在此时,忽然有一位年老的文官站了出来,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复杂的光芒。

    他身穿长袍,头发花白,脸上已有岁月的痕迹,但依然挺直如松。

    此人名叫魏弘,是朝中久负盛名的重臣,素以治国理政的才干着称,深得朱标的器重。

    “殿下,”魏弘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微臣认为,变法改革是必要的,历史都是在变革中,越来越好。”

    他略微停顿了一下,继续道,“殿下的理想我理解,也不反对,然而,此时此刻,贸然推翻一切,是否会让不少人不适应,微臣看来,若是将这个变法改革,拖延一下,三个月内,或者半年内,会不会更好?”

    朱雄英微微一挑眉,目光依然锐利如刀,“魏大人,您这是在担忧权力的更替引起有心人不满?。”

    他语气清冷,目光炯炯,“三省六部制度早已腐化,犹如一潭死水,不但无法推动国家进步,反而滋生了无数的害虫。大明已到变革的边缘,不能再拖延。”

    魏弘深深叹了一口气,眼神闪过一丝无奈。“殿下所言不错,三省六部制度的确有其弊端,然而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我们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毕竟,国家的根基需要时间去打磨,若太急于推翻,难保不会引发民心动荡,甚至引来外敌窥伺。”

    朱雄英的眼神锐利如刀,“更好的选择?魏大人是否忘了,我大明建立不过二十余载,乃是从那废墟之中建立起来,如今还未成气候,若是以后成了气候,尾大不掉,那才是真正的麻烦。”

    “至于外敌?如今我大明边疆,何人敢犯?”

    话语直击要害,让魏弘豁然开朗:“殿下深谋远虑,是老臣多虑了。”

    说完,他一甩长袍,单膝跪地:“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