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文涛武旅 > 第五十五篇 三国刘备 取人和 终成大业

文涛武旅 第五十五篇 三国刘备 取人和 终成大业

    秀才在幼童的年月里,启蒙老师教授认识汉字,有了一些汉字的储备积累之后,便慢慢开始了阅读文章。起初,多为一些现当代散文名家们书写的白话文文章,文字浅显易懂,读起来不会很吃力。其中有很多散文中都引用了这样一句话“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给秀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没有太在意是哪位先贤说的,只是觉得蛮有道理的,估摸着应该是古代的某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说的吧!直到好多年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三国中蜀汉皇帝刘备在弥留之际教给他儿子刘禅的,慢慢的开始学会体会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深刻含义。中国古代的帝王很多,但是有着名的警世格言流传后世的却极少,刘备便是其中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刘备是帝王,自古以来,最是无情帝王家,有什么好谈论的呢!非也,刘备称帝也不过短短数年的时间便驾崩了,在他长达近四十年的奋斗历程中,基本都是在艰难困苦中,在寄人篱下中,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绝对称得上是百战艰难,终成大业的一位雄主。若以现代的眼光来评判刘备的话,他是一位敦毅坚定的创业者,长达四十年坚守一片领域,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深刻的认识一个人,有时候来自顶级竞争对手的评价往往最为深刻、最客观,不偏不倚。百年罕见,文韬武略的曹操在煮酒论英雄之时,天下的英雄具不入法眼,唯有面前的刘备和自己可堪为英雄。什么是英雄?曹操给出的定义要求极高。“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在那时已经将刘备视为自己竞争天下的最强大的潜在竞争对手了,凭此一点,刘备在三国乱世中的真正地位,无与伦比。

    刘备的出身如何呢?不用多说啦,帝王后裔,汉武帝刘彻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借故坐酎金让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刘贞失去了爵位,流落的一个支脉在河北涿州,到刘备这代已经完全失势没落,沦为了织席贩履之徒,名声上是皇室后代,看其处境其实与黎民百姓已经没啥区别了,没有任何官位,没有任何财产,家徒四壁,徒有的虚名,是祖上留给他的唯一“资产”。

    可谓是一手烂牌,烂到了极致。那么他是如何将一手烂牌给彻底翻过来的呢!刘备没有权位和兵马钱粮,但是却有见识、有抱负、有宏大的理想。“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这与他的现实处境相比,又是那么的截然不同,三国一开篇,上来就给他如此高的评价,这里面虽然有罗贯中先生的个人偏爱,但是也并不是肆意无凭据的夸大,刘备一出场便是饱经风霜、坚韧稳重的形象,没有经过乱世现实生活的捶打和历练不可能有这种风格。这种“潜在的成功人士”的特质,刘备具有了,带头大哥的领袖气质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潜龙久困于浅滩,他日若有风雨相助,必然会龙入大海,掀起惊涛骇浪!

    宴桃园三结义,三国乱世末年人数最少的创业团队成立了。刘备是贵族之后,有可能与平民的关羽和张飞结拜为兄弟吗?按照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不太可能,是罗贯中先生的文学艺术包装的需要无疑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刘备与关羽和张飞的感情笃深,这点可以从后来的很多事件中得到印证。在举国文武重臣都建议先伐魏在取吴的大背景下,刘备为了二弟关羽的情义,力排众议,孤注一掷伐吴,最后兵败夷陵山下,病逝于白帝城。若没有刺骨的悲痛和胜败交织的刺激,刘备多活一些年月应当是没啥大问题的。

    身为帝王,却用情至深,举全国之力践行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诺言,为二弟和三弟报仇雪恨。孙权和周瑜说刘备是假仁假义,那是政治对手之间的贬词,刘备绝对是重感情的,否则谁会拿自己的国家和性命冒险呢!是政治家没错,但政治家也是血肉之躯,怎会没有感情,没有软肋呢!

    刘备自身的雄才大略,仁义爱民,非凡的治理能力,再加上两位悍将的辅佐,麾下的兵马日渐增加。但是终究因为实力相差悬殊,有没有自己的地盘,为了生存图变,只能今日依附于这位诸侯,明日依附于那位诸侯,颠沛流离失所,处境十分尴尬。徐州陶谦本想将徐州让与刘备,但是他坚辞不受,后又被吕布和陈宫赚走,他隐忍不发,仁义与冷静,此时展现的淋淋尽致。

    刘备与赵云的相遇,之前秀才有多次述说过,不再赘述。总之,是英雄相惜,刘备不具备雄才大略的气魄和中兴汉室的宏大志向和深入骨髓的仁义之心,是不可能吸引赵云这样的顶级武将加盟的。

    三顾草庐,请得卧龙诸葛亮出山相助,从此三分天下的格局开始显现。刘备如蛟龙得大海,如猛虎添飞翼。为何是三顾?若是袁绍、袁术等财大气粗的主子们会如此吗?“哼,哪里来的小子,沽名钓誉,摆那么大的谱干嘛呢,不用也罢!”刘备却不是如此,他每次拜访之前必然焚香沐浴斋戒,虔诚之心日月可鉴,求贤若渴之心天地可表,最终感化诸葛亮出山相助,从此开启了中国历史长河中浓重的一笔,不仅仅是蜀汉政权的建立,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洗礼和坚守。

    还有那位道号为凤雏的庞统,那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刺头,恃才傲物,为了试探吴候的雅量,居然跑到周瑜的灵前数落他的不是,这犯了国太的大忌,最终被嫌弃,别说重用,压根是不愿意用。最后还是刘备的心胸宽广,礼贤下士,屈尊诚意相邀,被委以重任。庞统加入刘备帐下之后,忠心耿耿,以生命为代价,用计谋将西川合理的纳入麾下,知遇之恩深重,他用生命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上古重义!至此,我们大体上对刘备为何能够成就一番伟业有了感性的认知,希望对诸君有一些启发,阅读历史,可以使人明智,绝非虚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