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你好1978 > 第234章 《雪国列车》在香江彻底火了?

你好1978 第234章 《雪国列车》在香江彻底火了?

    蒋明春的话让荀教授有些意外。本以为对方是跟儿子穿一条裤子的,可眼下这个样子貌似又不像。

    不过这小子一贯能说会道的,说不定又在打什么主意。

    “我刚才都跟人打听了,您不就是个贫血嘛?现在贫血的人多了去了,也没见有几个得需要住院的。”

    “是吧!我就说没事儿,还非得让我住院。这不是白耽误功夫嘛!小蒋,快!你现在去帮我办出院。咱们现在就走。”

    荀教授不给对方忽悠自己的机会,拔腿就要往外走。

    蒋明春见状赶忙拉住对方的一只胳膊:

    “荀教授您别急呀!外面还有领导没走呢!好歹也得给人家领导一点面子啊!

    再说了,让您住院的事情,是咱校领导亲自定的。人家前脚离开,您后脚就出院。

    您是教授,别人可能不会去说您。可荀大哥就不一样了。”

    荀教授没好气道:“我出院,跟我儿子有什么关系?你小子就会蛊惑人!”

    蒋明春大呼冤枉:

    “您看您还不相信了呢!我这么跟您说吧,您要求出院,别人会说您是不想浪费医疗资源是高尚。

    可到了荀大哥这里呢?就成了不照顾老人,不孝敬,不关心父亲。您让荀大哥以后怎么抬得起头?”

    荀教授甩开蒋明春的胳膊:

    “胡扯!你这是哪来的歪理!”

    虽然对方嘴上喊着不相信,可身子却又重新坐回了床上。

    蒋明春一看有门儿,顿时更换了一种策略:

    “您要是不信,您就去办出院吧。说到底这是您的家事儿,跟我八竿子打不着,爱咋咋地。

    您也不想想,今天出了这种事情,别人回去还不得议论?嘴长在别人身上说什么的也有,到时候您就等着听吧!”

    说完蒋明春头也不回的走出了病房。

    等在外面的荀士儒立刻迎上来:“怎么样?我爸他...”

    蒋明春朝他微微点头,然后故意提高声音:

    “算了,荀大哥。你们家的事儿还是你们自己解决吧。以后多照顾照顾老人,别总忙着工作。”

    荀士儒呆呆的捏着衣角,一时间没搞懂蒋明春是个什么意思。

    刚刚推开病房门,就见自己的父亲正站在门口,还保持着偷听的姿势。

    荀教授可能没有料到两人只聊了一句就结束了,被儿子抓到自己偷听,荀教授略微有些尴尬,随后故意伸了伸胳膊,假装自己是在病房里遛弯。

    荀士儒一瞬间感觉自己明白了些什么。于是试探性的问了一句:

    “爸,一会儿想吃点什么吗?我给您去买。”

    荀教授停下动作,又恢复了父亲的威严:

    “别折腾了,医院有什么就吃点什么。我告诉你,最多在这儿住三天。对了,你回去把我那个黑色的笔记本拿过来。”

    “欸!好!我这就去拿。”

    ......

    [香江]

    正在整理工作的曾锦寿,被一阵敲门声打断。

    “请进!”

    来人正是他的朋友陈骁。

    “阿骁,今天找我什么事?”

    曾锦寿放下手中的笔,给他端来一杯水。

    陈骁一眼就扫到放在桌角上的报纸:

    “今天的报纸看过了?”

    曾锦寿点头:

    “看过了!我用四个字来评价,出乎意料。”

    陈骁也对这四个字表示认同:

    “看来,咱们这边与大陆的友好趋势已经开始走向快车道了。”

    曾锦寿意味深长的注视着窗外,低声道:

    “我更希望这片土地,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大陆发布改开之后,今年香江首次提出取消‘抵垒政策’,在对待大陆方面释放出了相对友好的态度。

    引起了香江各界人士的关注。

    随着两边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两地的学者和高校都在积极推动这一局面的发展。

    陈骁正是看中了这股强劲的风向。所以才把目标对准了大陆这边的文学作品。

    现在的香江,知名作家根本不会跟自己这么一个小咖位合作。而且香江的文学现在,似乎已经走进一个死胡同。

    一切都朝着娱乐化进军,反倒是真正讲文学的没有几个。

    之前他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好友曾锦寿的推荐下,转载了《雪国列车》这部作品。

    没想到,现在已经达到了五万册。

    最让他感到兴奋的是,直到最近一个月开始,这部作品的销量才开始真正的发力。

    从刊发《雪国列车》到今天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前几个月累积只售出四万册,但光是最近一个月就卖出一万册。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自己创办的刊物没有什么知名度。再加上,这本书的作者在香江也一样不是很有名。

    一部分大学生觉得新颖就随便买来读一读,结果读完之后,这些人就成了这本书的第一批宣传者。

    随着这部作品在香江高校内流传开来,一些教授、和文学界的人也关注到了《雪国列车》。

    这段时间香江的各大报纸上已经出现了关于这部作品的评论。

    尤其是上周,《文汇报》刊登了一篇叶评论家的文章。

    文章中提到:‘《雪国列车》是一篇富有戏剧性冲突,且带有斗争主义思想的作品。毫无疑问它是不可多得一部作品!’

    春明是大陆作家,不存在找香江的评论家来捧自己。

    无论是评论家还是读者发表的读后感,都是大家自发而来的。

    陈骁可以预见,这部作品在今年至少会达到十万册。

    有了第一部作品开路,“春明”这两个字在香江也有了一定的名气。

    如果能够继续合作第二部,第三部,这种销量的势头一定不会差。

    “曾哥,前段时间你给春明作家写的信,他有没有回复?”

    曾锦寿已经猜出了对方的来意,因为陈骁已经不止一次的跟他提出,想要在香江发表春明作家的《活着》。

    “已经收到了,不过他拒绝了关于《活着》的合作。”

    陈骁听完很是失望:

    “难道没有一点谈的余地吗?我可以出价高一些。就算千字一百也不是不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