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结同心:白捡的相公会疼人 第三百四十九章:推手
热门推荐:
我在异次元修复地球灵气
傲世神荒
方寸之间,重现华夏千年
三生石上终是你
穿梭诸天从剑雨开始
四合院:我叫曹兴,后台很硬
极境传说
台风末世,我拥有百分百命中率
重生八零,开局破了刑侦一号案
御史顿了顿,环顾四周,最后将目光定格在李成蹊身上,意味深长地说:“李大人,此事由大理寺揭发,你身为大理寺卿,对此有何看法?”
“莫非这其中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李成蹊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早已料到会有人借此机会对他发难,却没想到这位御史如此沉不住气,这么快就跳了出来。
御史却不依不饶,紧追着李成蹊问道:“李大人,高家一事,你真的与此毫无关系吗?”
李成蹊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直视着御史的眼睛,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坚定与坦然:“御史大人,您一直怀疑我,我也可以理解。”
“但凡事都要讲证据,您若是有证据,就请拿出来。若是没有,还请您慎言。”
御史被李成蹊的直视逼得有些不自在,却仍强硬地说:“李大人,若无猫腻,为何高家会突然被揭发?这其中难道没有你的推手?”
李成蹊冷笑一声,反问道:“御史大人,您这般急切地想要将我与高家的事情联系起来,莫非是您与高家有什么关系?”
“我听说,您府中的小妾与高家关系匪浅,这是真的吗?”
此言一出,御史脸色骤变,他没想到李成蹊会如此直接地反击,一时之间竟无言以对。朝堂上的众臣也开始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皇帝坐在龙椅上,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心中早已有数,知道御史是想要借机将李成蹊拉下水。
此刻,他见御史被李成蹊怼得说不出话来,便一拍桌子,厉声说道:“够了!御史,你整天弹劾别人。”
“却连自己的事情都没搞清楚。朕看你是时候该好好反省一下了。”
皇帝话音一落,目光转向了一旁的李慕,沉声命令道:“李慕,朕命你去彻查此事,务必给朕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李慕躬身领命,神色坚定:“臣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望。”
御史此刻如梦初醒,他没想到自己的弹劾最后竟将自己也牵扯了进去。
他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脸色苍白如纸,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朝堂上的太子和众皇子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心中很不是滋味。他们感到不解和嫉妒,为何皇帝总是越过他们,将目光紧紧盯在李成蹊身上。
难道仅仅因为他是皇孙,就能得到如此多的关注和重视?
太子眼中闪过一丝阴鸷,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找机会打压李成蹊。而其他皇子也是各怀鬼胎,对李成蹊心生不满。
“多谢李兄提醒,我会小心的。”李成蹊神色淡然,仿佛早已习惯了朝堂上的风云变幻:“不过这种事情以后会很多,李兄要习惯才好。”
李慕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震惊。他看着李成蹊沉稳的背影,心中不禁暗叹:此人年纪虽轻,却已有如此定力和城府,实在不简单。
他嘴角扯了扯,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也罢,这些皇子中,确实没有一个能担起皇位的重任。”李慕心中暗想:“若他真的能成为皇帝,似乎也不错。”
但这个念头也只是转瞬即逝,李慕深知自己并不想掺和进这朝堂的争斗中。
他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记录者,记录着这朝堂上的一切风云变幻。
与此同时,皇后也得到了朝堂上的消息。她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后,派人去与太后说了此事。
她知道,太后一直对皇帝偏爱有加,此事若能得到太后的支持,那李成蹊在朝堂上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不出皇后所料,下朝后,皇帝就被请去了慈宁宫。
皇帝踏入慈宁宫,一股淡雅的檀香味扑鼻而来,只见太后靠在软榻上,脸色略显苍白,身形也比以往消瘦了不少。
皇帝看在眼里,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叹。
“母后,您怎的消瘦至此?”皇帝关切地问道,语气中满是担忧。
太后微微一笑,却难掩疲惫:“皇帝来了,哀家这几日身子不适,让你担心了。”
皇帝在太后榻前坐下,轻声安慰:“母后,您好生休养,不要让儿臣担心。”
太后苦笑一声,缓缓道:“这几日,夜夜噩梦缠身,总觉得有些不祥之兆。”
皇帝闻言,眉头微皱:“母后何出此言?”
“唉,或许是哀家年纪大了,总会想起一些过往的事情。”太后叹息道:“皇帝,哀家想请位法师进宫作法,一为驱邪避害,二也为之前的一些事情做个忏悔。”
皇帝心中一动,明白太后话中的深意。他沉默了片刻,终于点了点头:“既然母后如此说,那便依您吧。”
太后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她话题一转,提起了李成蹊:“皇帝,你对那李成蹊,似乎颇为看重。”
皇帝没有否认,坦言道:“李成蹊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儿臣认为他能为我朝所用。”
太后轻轻摇头:“皇帝,你对他的宠爱,只怕会给他引来不必要的风雨。再说,礼不可废,你如此偏爱他,恐怕会让其他大臣心生不满。”
皇帝听后,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太后的话不无道理,自己确实对李成蹊有些偏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因此而忽视朝堂上的平衡。
“母后教诲的是,儿臣会注意的。”皇帝缓缓开口,语气中透露出几分坚定。
太后见状,也就不再多言。她深知皇帝的性子,一旦做了决定,便不会轻易改变。
“皇帝,你有事便去忙吧,哀家想休息了。”太后挥了挥手,示意皇帝可以离开了。
皇帝站起身来,恭敬地行礼告退。
离开慈宁宫后,皇帝眉头紧锁,沉思片刻,他召来了王公公,低声吩咐:“你让德公公的干儿子去查一查,这两天都有谁来过慈宁宫。”
“是,陛下。”王公公恭敬地应着,随即转身去办。
不久,消息便传了回来。王公公小心翼翼地禀报:“陛下,查清楚了,是皇后宫中的一位嬷嬷这两日曾频繁出入慈宁宫。”
皇帝听后,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但并未多言,只是挥了挥手让王公公退下。
“莫非这其中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李成蹊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早已料到会有人借此机会对他发难,却没想到这位御史如此沉不住气,这么快就跳了出来。
御史却不依不饶,紧追着李成蹊问道:“李大人,高家一事,你真的与此毫无关系吗?”
李成蹊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直视着御史的眼睛,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坚定与坦然:“御史大人,您一直怀疑我,我也可以理解。”
“但凡事都要讲证据,您若是有证据,就请拿出来。若是没有,还请您慎言。”
御史被李成蹊的直视逼得有些不自在,却仍强硬地说:“李大人,若无猫腻,为何高家会突然被揭发?这其中难道没有你的推手?”
李成蹊冷笑一声,反问道:“御史大人,您这般急切地想要将我与高家的事情联系起来,莫非是您与高家有什么关系?”
“我听说,您府中的小妾与高家关系匪浅,这是真的吗?”
此言一出,御史脸色骤变,他没想到李成蹊会如此直接地反击,一时之间竟无言以对。朝堂上的众臣也开始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皇帝坐在龙椅上,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心中早已有数,知道御史是想要借机将李成蹊拉下水。
此刻,他见御史被李成蹊怼得说不出话来,便一拍桌子,厉声说道:“够了!御史,你整天弹劾别人。”
“却连自己的事情都没搞清楚。朕看你是时候该好好反省一下了。”
皇帝话音一落,目光转向了一旁的李慕,沉声命令道:“李慕,朕命你去彻查此事,务必给朕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
李慕躬身领命,神色坚定:“臣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望。”
御史此刻如梦初醒,他没想到自己的弹劾最后竟将自己也牵扯了进去。
他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脸色苍白如纸,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朝堂上的太子和众皇子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心中很不是滋味。他们感到不解和嫉妒,为何皇帝总是越过他们,将目光紧紧盯在李成蹊身上。
难道仅仅因为他是皇孙,就能得到如此多的关注和重视?
太子眼中闪过一丝阴鸷,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找机会打压李成蹊。而其他皇子也是各怀鬼胎,对李成蹊心生不满。
“多谢李兄提醒,我会小心的。”李成蹊神色淡然,仿佛早已习惯了朝堂上的风云变幻:“不过这种事情以后会很多,李兄要习惯才好。”
李慕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震惊。他看着李成蹊沉稳的背影,心中不禁暗叹:此人年纪虽轻,却已有如此定力和城府,实在不简单。
他嘴角扯了扯,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也罢,这些皇子中,确实没有一个能担起皇位的重任。”李慕心中暗想:“若他真的能成为皇帝,似乎也不错。”
但这个念头也只是转瞬即逝,李慕深知自己并不想掺和进这朝堂的争斗中。
他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记录者,记录着这朝堂上的一切风云变幻。
与此同时,皇后也得到了朝堂上的消息。她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后,派人去与太后说了此事。
她知道,太后一直对皇帝偏爱有加,此事若能得到太后的支持,那李成蹊在朝堂上的地位将更加稳固。
不出皇后所料,下朝后,皇帝就被请去了慈宁宫。
皇帝踏入慈宁宫,一股淡雅的檀香味扑鼻而来,只见太后靠在软榻上,脸色略显苍白,身形也比以往消瘦了不少。
皇帝看在眼里,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叹。
“母后,您怎的消瘦至此?”皇帝关切地问道,语气中满是担忧。
太后微微一笑,却难掩疲惫:“皇帝来了,哀家这几日身子不适,让你担心了。”
皇帝在太后榻前坐下,轻声安慰:“母后,您好生休养,不要让儿臣担心。”
太后苦笑一声,缓缓道:“这几日,夜夜噩梦缠身,总觉得有些不祥之兆。”
皇帝闻言,眉头微皱:“母后何出此言?”
“唉,或许是哀家年纪大了,总会想起一些过往的事情。”太后叹息道:“皇帝,哀家想请位法师进宫作法,一为驱邪避害,二也为之前的一些事情做个忏悔。”
皇帝心中一动,明白太后话中的深意。他沉默了片刻,终于点了点头:“既然母后如此说,那便依您吧。”
太后闻言,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她话题一转,提起了李成蹊:“皇帝,你对那李成蹊,似乎颇为看重。”
皇帝没有否认,坦言道:“李成蹊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儿臣认为他能为我朝所用。”
太后轻轻摇头:“皇帝,你对他的宠爱,只怕会给他引来不必要的风雨。再说,礼不可废,你如此偏爱他,恐怕会让其他大臣心生不满。”
皇帝听后,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太后的话不无道理,自己确实对李成蹊有些偏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因此而忽视朝堂上的平衡。
“母后教诲的是,儿臣会注意的。”皇帝缓缓开口,语气中透露出几分坚定。
太后见状,也就不再多言。她深知皇帝的性子,一旦做了决定,便不会轻易改变。
“皇帝,你有事便去忙吧,哀家想休息了。”太后挥了挥手,示意皇帝可以离开了。
皇帝站起身来,恭敬地行礼告退。
离开慈宁宫后,皇帝眉头紧锁,沉思片刻,他召来了王公公,低声吩咐:“你让德公公的干儿子去查一查,这两天都有谁来过慈宁宫。”
“是,陛下。”王公公恭敬地应着,随即转身去办。
不久,消息便传了回来。王公公小心翼翼地禀报:“陛下,查清楚了,是皇后宫中的一位嬷嬷这两日曾频繁出入慈宁宫。”
皇帝听后,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但并未多言,只是挥了挥手让王公公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