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后娘难当:我靠暴富养崽洗白了! > 第314章 一碗水端平

后娘难当:我靠暴富养崽洗白了! 第314章 一碗水端平

    这样就更好了。

    招牌打出去,以后他们两河村也能谋条出路。

    “明天大家卖了木炭,肯定是要买些东西的。镇子里有衙门,可是镇子外头却没人管,大家回来的时候最后还是相约着一道,也生得被人惦记。”

    周应淮说的确实有道理,大家点头称是,默默把这些叮嘱记下来。

    隔天傅卿早早就起来了。

    她在家憋了这么久,早盼着能去镇上这一天了。

    去镇上的东西是昨晚就准备好的了,一会儿出门直接带上就行。

    她这会儿正做了早饭,恰好周应淮已经从地里回来。

    他从地上拔了四个萝卜来,那些冬萝卜水灵灵的。

    上面也不见什么土,干净得很,看起来就诱人。

    “他们见我拔了萝卜,也跟着去地上看,但只有我家地里的萝卜长成了。”

    傅卿满意的看着那几个足足有自己小臂这么长的萝卜,心里乐开了花。

    她家的地可是早早就用了地灵根的,收成自然比别人的要早一些,庄稼长势也更好一些。

    “一会儿拿去镇上卖了,看看能不能给少禹跟玉丫头买两身衣服。”

    等真正下了雪那才是真的冷。除了家里几个孩子的衣物,冬天盖的厚被子也得早早备下。

    一抬头,就见少禹跟玉丫头已经站在门口了。

    少禹看着周应淮,欲言又止。

    倒是玉丫头,直接跑到傅卿面前,可怜兮兮的问着:“娘,能不能带我一块儿去?玉儿很乖的。”

    傅卿倒是想带着她一起去,但又不知道镇上是个什么情况。

    “这才刚开集,街上人不少,一不小心孩子就得丢了。”

    周应淮摸了摸玉丫头的小脑袋,“玉儿乖,等过一阵子爹爹再带你去镇上?”

    玉丫头紧紧抿着小嘴,极力强忍着眼泪。之前默不作声的少禹凑到她耳边,跟她说了一句悄悄话。

    说完后,玉丫头先是看眼周应淮,这才勉强点了头。

    正在这时,主屋里传出乐安将醒不醒的哼哼声,傅卿进去抱孩子的时候突然改了注意。

    她原本打算带着乐安去镇上的,到时候卖了木炭再去买那些日用。

    乐安虽然小,什么都不懂,可既然少禹跟玉丫头留在家,她只带乐安去镇上岂不是偏心了。

    她把自己一直藏着的那几文钱翻出来,抱着乐安出去,把少禹喊到跟前。

    把那几文钱递给他之后,傅卿与周应淮说:“今天你带着少禹去吧,多背些木炭,多卖些钱。”

    少禹眼睛亮起来,嘴角也悄悄勾起来。

    她把玉丫头牵到身边来,“今天让你爹跟哥哥先去,他们要背木炭,要使力气。等过几天娘再带着你跟乐安一块儿去镇上好不好?”

    玉丫头顿时高兴起来,一口就应了下来。

    周应淮知道她的用意,可眼下着就是最好的办法了。

    “好,我们先去镇上看看情况,若是没什么特别的,你们明后日再去。”

    一听明后天就能去,玉丫头更开心了,拍着小手直叫好。乐安什么都不懂,只会有样学样。

    少禹看着掌心里的那几文钱,“娘,你想买什么?”

    “你自己看着来。”

    少禹哪儿敢拿这个主意,只回头看着周应淮的意思。

    “那你就自己看着办。”

    周应淮也是这么说的。

    傅卿看了眼他这一脸的络腮胡,抿了抿唇,倒是什么都没说。

    少禹回屋换了双鞋,看着手里那几文钱,想了想,又把自己存下的那些都拿了出来,这才在周应淮的催促里吃了点早饭,之后二人才背着大小箩筐的木炭出门了。

    这一路上少禹心惊胆战,紧紧的跟在周应淮身后,根本不敢掉队,生怕从哪个暗处钻出几个流民,把他的木炭和钱抢了。

    可当到了镇上,早预想了各种可能的少禹还是稍稍愣了一下。

    以前镇子街道两边全是摊位,现在却只剩下一些废弃的木架子,那些吆喝的小贩也没了影子,有的只是行色匆匆的百姓。

    好些铺子都关了门,余下几个开张营业的铺子门口也没什么人。

    外头挂着大.大的牌匾,写着自家货品的价格。

    少禹能识不少字,一一读出声音:“黍米十文一称,黑面八文……”

    周应淮已经走到前头去了,没听见脚步声,又回头催了他一声。

    少禹赶紧追上去,小脸上惊叹不已。

    “爹,现在黍米已经十文一斤了。”

    周应淮刚才就看见了。

    知道粮食价钱会高不少,但没想到会这么高。

    “那就不买黍米。”

    可也总不能一直吃土豆红薯啊……

    “我听李贵叔说,新里长不是说了不准坐地起价吗?他们怎么还敢要这么高的价钱?”

    一称才有多大一点,家里人多的吃几口就没了。

    且十文钱未免也太贵了写,多少人家能拿得出十文钱来。

    又往前走了一段,少禹突然高兴的指着前头。

    “爹,是春生和他爹!”

    才刚说完,春生已经跑了过来。

    “周少禹,你家怎么才来,我家的木炭都卖光了。”

    春生的病早就好了,除了头发还有些短只能戴着帽子之外,他跟寻常的孩子根本没什么差别。

    他跑打到少禹跟前,脸上满是兴奋,一双眼睛亮晶晶的。

    他家一筐炭才刚进镇子就卖光了,一下子就得了将近三百文钱。

    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春生爹脸上的笑都要挂不住了。

    见他们父子身后的一筐木炭,忍不住道:“应淮兄弟,你们怎么才来。大家为了赶早集有些天不亮就出来了,你家怎么这么晚。”

    周应淮一点儿也不慌,“耽误了点时间。”

    春生爹看了看后头,“我见咱们村里不少人都把炭卖出去了,现在镇上出得起价钱还愿意买炭的怕是没多少人家了。”

    “没事,我再去问问。”

    春生爹也不说什么了,喊着春生就先走了。

    周应淮又叮嘱了一道:“你们等着其他人,别自己走。”

    春生爹点头,“我知道的,大家约了在镇口等,到时候一起回去。”

    “爹,咱们也快去把木炭卖了吧。”

    少禹跟春生挥别后立马跑到周应淮身边,“爹,咱们去哪儿卖?”

    周应淮目光径直望向某一处。

    “去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