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藩王造反,老朱喜当太上皇! 第222章 谁有钱就干谁!
热门推荐:
跟校花回家,她奶问我要老婆不要
重生1999,我靠赶海发家致富
弹丸论破:黑幕游戏
有个公会叫呜呼
影视:从四合院开始演武
红色特工
妖妃重生,以她为贵
综穿,我成了万人迷
震惊!爱情公寓的铠甲勇士!
“殿下,朝廷是真没钱了!”
朱权眉头微微皱起,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爱卿的意思是,不愿意让朕治理蒙古吗?”
“爱卿可知道,蒙古乃我中原大患,如今有这个好办法,若是能及早施行,不出二十年,咱们大明的国土就能增加数百万公里!”
卓敬叹了口气,拱手道:“陛下,臣并非反对推行这些计划,只是恳请陛下能稍作等待,让臣等有足够的时间筹备。若急于求成,国库难以支撑,最终受害的还是百姓。”
朱权站起身,拍着桌子呵斥道:“朕知道国库紧张,但这些计划关乎我朝的未来。朕不能等,百姓也不能等,户部必须想办法。”
卓敬一愣,眼中露出决然的神情。
他深呼一口气,当即取下自己的官帽,坦然说道:“陛下,臣年事已高,身体日渐衰弱,实在难以继续为陛下效力。恳请陛下恩准,让臣告老还乡,安享晚年。”
朱权一愣,迟疑的询问道:“卓大人啊,您来真的?”
卓敬点点头。
朱权当即露出了笑脸,急忙走到卓敬的面前,拉着他的手,笑道:“卓大人啊,朕不过是和您开个玩笑,您又何必当真呢?”
卓敬叹口气,拱手道:“陛下,臣实在力不从心,恳请陛下恩准。”
“不恩准。行了,朕答应你,在没有筹措到足够的钱粮时,绝对不会施行新的政策,这总成了吧?”
“真的吗?”卓敬的目光中充满怀疑。
“难道你还信不过朕的人品?”
卓敬深以为是的点点头。
朱权当即大怒,但是看着卓敬这一把老骨头,最终还是忍着没有发怒,只是挥了挥袖子,说道:“你先回去吧,朕还有些事情要做。”
“是!”
朱权坐在龙椅上,翻了翻奏章,上面每一项内容,都和大明财政息息相关。
财政是大明的经济命脉。
大明最终灭亡,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财政已经没钱了。
朱权猛地站起身,一拍桌子:“走,去见太上皇!”
朱元璋的寝宫并不奢华,一切从简,在他彻底闲下来后,就如同一个寻常老者般,每日赏赏花,还打算开个菜园子,种些常见蔬菜。
朱权到的时候,朱元璋穿着一件宽松的便服,正躺在院子里的躺椅上晒太阳,手里拿着一把大蒲扇,悠闲地扇着风。
蒋瓛并未佩戴绣春刀,而是面带笑容的站在一旁,低着头,宛如一名管事。
看到朱元璋那悠闲自在的模样,朱权气不打一处来,当即站在他面前,挡住了太阳光。
朱元璋睁开惺忪的眼睛,瞅了一眼朱权,笑呵呵道:“哟,今儿个什么风把皇帝给吹来了?”
朱权不满道:“父皇啊,遇到个难题,想请教请教您。”
“嗐,我一个小老头儿,能有什么想法啊。”
朱元璋随意的摆摆手,又闭上了眼,随口道:“大明朝已经交给你了,所有事情,你一个人看着办吧,不必在乎咱的想法。”
朱权一愣,凑到朱元璋的耳边,大声道:“父皇,大明快亡国了!”
“嗯?”
朱元璋当即直起了腰,无奈的看着朱权,笑道:“是不是国库没银子了?”
朱权愕然问道:“父皇,你怎么知道?”
“废话,朝中有好几个官员来拜见咱,说你好高骛远,还没学会走呢,就想着跑……这样折腾半年,大明指定是没什么银子了!”
“说不准啊,再过三年,大明就该亡国了。到时候咱要是没死啊,说不定还能看看大明是如何亡国的呢,你说对吧,朱权?”
朱权揉了揉鼻子,无奈的看着朱元璋。
“父皇啊,你是不是还有什么小金库?是不是暗中攒了几千万两白银?对啊,您经营大明三十年,抄的家产不计其数,岂能没有银子?”
朱权搓搓手,兴奋的看着朱元璋。
看来自己猜的没错,这当皇帝是越来越妖,以朱元璋这种谨慎性子,岂能没有后手?
“呵!”
朱元璋冷笑一声,无情的打破了朱权的幻想,摇头道:“咱自御极以来,兴水利,重边防,开田地,兴百姓……哪一项不需要钱财?”
“咱没给你留下烂账就不错了,还想让咱给你攒下银子?要不你用秤称称咱,看值多少银子?”
“一千万两总有吧?”
“没有!”
“那一百万两呢?”
“也没有!”
“十万两?”
朱元璋抬起头,看着朱权那不甘心的目光,再次摇摇头,说道:“咱都已经把天下给你了,难道还在乎些许钱财?十万两没有,十两倒是拿得出来!”
“十两有个屁用啊!”
朱权深深叹口气,当了皇帝后,才明白过来,皇帝就像是王朝的管家,看似位高权重,其实各项事务都需要过目。
尤其是每项支出,都要算的一清二楚。
“行了行了,别愁眉苦脸的。你这皇帝当的,咋就比我还难呢?”
“你是掌管万方的皇帝,搞钱这种小事,还不是小事一桩吗?你要明白,这天下都是你的,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
朱权明白了过来。
“父皇的意思,是让朕提高百姓的赋税?”
朱元璋的脸黑了黑,强忍着打人的冲动。
“哈哈,开个玩笑罢了。百姓们如今还是穷鬼,没有油水可榨了……父皇是想让朕对豪绅动手,就像当初的沈万三?”
“嗯,谁有钱就收谁的!”
“可是像沈万三那样的豪绅,在咱大明朝,又能有几人呢?”
在朱元璋的治理下,大明各地可谓是相继上演斗穷的戏码。
商贾不穿丝绸,不乘轿子或马车。
县官不修县衙,不置办衣服。
士绅不敢大吃大喝。
朱元璋眯了眯眼,不满道:“这些都是表象,江南乃鱼米之乡,士绅哪个不是富得流油?你不是想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吗?”
“正好可以杀一批士绅,吓唬吓唬他们!”
“要动江南士绅吗?做到什么程度?”
“不做就不做,既然要做,就要捅破九重天。”
朱元璋的语气坚决。
朱权也听明白了,江南虽然富庶,但是士绅们侵占的田地太多了,还有许多子弟在朝中当官,一个个日子过得滋润得很。
如今江南地区尚且听从朝廷号令。
若是不严加管控,今后田地兼并之风,恐怕会愈发严重。
所以士绅一体纳粮,必须从江南开始推行。
遇到阻力,那就推平阻力。
朱权眉头微微皱起,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爱卿的意思是,不愿意让朕治理蒙古吗?”
“爱卿可知道,蒙古乃我中原大患,如今有这个好办法,若是能及早施行,不出二十年,咱们大明的国土就能增加数百万公里!”
卓敬叹了口气,拱手道:“陛下,臣并非反对推行这些计划,只是恳请陛下能稍作等待,让臣等有足够的时间筹备。若急于求成,国库难以支撑,最终受害的还是百姓。”
朱权站起身,拍着桌子呵斥道:“朕知道国库紧张,但这些计划关乎我朝的未来。朕不能等,百姓也不能等,户部必须想办法。”
卓敬一愣,眼中露出决然的神情。
他深呼一口气,当即取下自己的官帽,坦然说道:“陛下,臣年事已高,身体日渐衰弱,实在难以继续为陛下效力。恳请陛下恩准,让臣告老还乡,安享晚年。”
朱权一愣,迟疑的询问道:“卓大人啊,您来真的?”
卓敬点点头。
朱权当即露出了笑脸,急忙走到卓敬的面前,拉着他的手,笑道:“卓大人啊,朕不过是和您开个玩笑,您又何必当真呢?”
卓敬叹口气,拱手道:“陛下,臣实在力不从心,恳请陛下恩准。”
“不恩准。行了,朕答应你,在没有筹措到足够的钱粮时,绝对不会施行新的政策,这总成了吧?”
“真的吗?”卓敬的目光中充满怀疑。
“难道你还信不过朕的人品?”
卓敬深以为是的点点头。
朱权当即大怒,但是看着卓敬这一把老骨头,最终还是忍着没有发怒,只是挥了挥袖子,说道:“你先回去吧,朕还有些事情要做。”
“是!”
朱权坐在龙椅上,翻了翻奏章,上面每一项内容,都和大明财政息息相关。
财政是大明的经济命脉。
大明最终灭亡,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财政已经没钱了。
朱权猛地站起身,一拍桌子:“走,去见太上皇!”
朱元璋的寝宫并不奢华,一切从简,在他彻底闲下来后,就如同一个寻常老者般,每日赏赏花,还打算开个菜园子,种些常见蔬菜。
朱权到的时候,朱元璋穿着一件宽松的便服,正躺在院子里的躺椅上晒太阳,手里拿着一把大蒲扇,悠闲地扇着风。
蒋瓛并未佩戴绣春刀,而是面带笑容的站在一旁,低着头,宛如一名管事。
看到朱元璋那悠闲自在的模样,朱权气不打一处来,当即站在他面前,挡住了太阳光。
朱元璋睁开惺忪的眼睛,瞅了一眼朱权,笑呵呵道:“哟,今儿个什么风把皇帝给吹来了?”
朱权不满道:“父皇啊,遇到个难题,想请教请教您。”
“嗐,我一个小老头儿,能有什么想法啊。”
朱元璋随意的摆摆手,又闭上了眼,随口道:“大明朝已经交给你了,所有事情,你一个人看着办吧,不必在乎咱的想法。”
朱权一愣,凑到朱元璋的耳边,大声道:“父皇,大明快亡国了!”
“嗯?”
朱元璋当即直起了腰,无奈的看着朱权,笑道:“是不是国库没银子了?”
朱权愕然问道:“父皇,你怎么知道?”
“废话,朝中有好几个官员来拜见咱,说你好高骛远,还没学会走呢,就想着跑……这样折腾半年,大明指定是没什么银子了!”
“说不准啊,再过三年,大明就该亡国了。到时候咱要是没死啊,说不定还能看看大明是如何亡国的呢,你说对吧,朱权?”
朱权揉了揉鼻子,无奈的看着朱元璋。
“父皇啊,你是不是还有什么小金库?是不是暗中攒了几千万两白银?对啊,您经营大明三十年,抄的家产不计其数,岂能没有银子?”
朱权搓搓手,兴奋的看着朱元璋。
看来自己猜的没错,这当皇帝是越来越妖,以朱元璋这种谨慎性子,岂能没有后手?
“呵!”
朱元璋冷笑一声,无情的打破了朱权的幻想,摇头道:“咱自御极以来,兴水利,重边防,开田地,兴百姓……哪一项不需要钱财?”
“咱没给你留下烂账就不错了,还想让咱给你攒下银子?要不你用秤称称咱,看值多少银子?”
“一千万两总有吧?”
“没有!”
“那一百万两呢?”
“也没有!”
“十万两?”
朱元璋抬起头,看着朱权那不甘心的目光,再次摇摇头,说道:“咱都已经把天下给你了,难道还在乎些许钱财?十万两没有,十两倒是拿得出来!”
“十两有个屁用啊!”
朱权深深叹口气,当了皇帝后,才明白过来,皇帝就像是王朝的管家,看似位高权重,其实各项事务都需要过目。
尤其是每项支出,都要算的一清二楚。
“行了行了,别愁眉苦脸的。你这皇帝当的,咋就比我还难呢?”
“你是掌管万方的皇帝,搞钱这种小事,还不是小事一桩吗?你要明白,这天下都是你的,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
朱权明白了过来。
“父皇的意思,是让朕提高百姓的赋税?”
朱元璋的脸黑了黑,强忍着打人的冲动。
“哈哈,开个玩笑罢了。百姓们如今还是穷鬼,没有油水可榨了……父皇是想让朕对豪绅动手,就像当初的沈万三?”
“嗯,谁有钱就收谁的!”
“可是像沈万三那样的豪绅,在咱大明朝,又能有几人呢?”
在朱元璋的治理下,大明各地可谓是相继上演斗穷的戏码。
商贾不穿丝绸,不乘轿子或马车。
县官不修县衙,不置办衣服。
士绅不敢大吃大喝。
朱元璋眯了眯眼,不满道:“这些都是表象,江南乃鱼米之乡,士绅哪个不是富得流油?你不是想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吗?”
“正好可以杀一批士绅,吓唬吓唬他们!”
“要动江南士绅吗?做到什么程度?”
“不做就不做,既然要做,就要捅破九重天。”
朱元璋的语气坚决。
朱权也听明白了,江南虽然富庶,但是士绅们侵占的田地太多了,还有许多子弟在朝中当官,一个个日子过得滋润得很。
如今江南地区尚且听从朝廷号令。
若是不严加管控,今后田地兼并之风,恐怕会愈发严重。
所以士绅一体纳粮,必须从江南开始推行。
遇到阻力,那就推平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