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位让贤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明第十六行省!大开发!
热门推荐:
媳妇,公司上市了,你养的家呢?
荣耀鹰旗飘扬
大佬重生后放飞自我
浓颜军嫂要离婚,军官老公心慌了
咸鱼木得感情
逃荒路上不缺粮,灵泉空间种田忙
开局85顿顿有肉,前妻一家馋哭
凡人修仙:开局获得一座仙府
文豪觉醒之路:有田笔记创作日志
“那东夷当真是如此富饶之地吗?”
“看报纸上说,那里简直就是金山啊!”
“看得我都心动了,可是家里有老有小,去不了啊!”
“老实说,要不是我家还有几亩薄田,我肯定去东夷岛。”
大明的市井间,百姓议论纷纷,言语间皆流露出对东夷的无尽憧憬与艳羡。
然而,谈及迁徙之事,多数人却还是连连摇头。
尽管太孙殿下颁布了移民令,大明境内,所有人皆可移民东夷。
可他们心中那份“叶落归根,人离乡贱”的古老情怀,如同根深蒂固的藤蔓,难以轻易割舍。
当然,这是对有家有业的人来说。
对于穷得一无所有的佃户,流民,那就不一样了。
正怕谓“族旺留原籍,家贫走四方”。
福建等地有许多穷人,此前可是敢上午拜妈祖,下午就出发去南洋的。
风险比前往东夷大一百倍。
如今,海面上的倭寇强盗被太孙殿下所率领的大明海军清除。
太孙殿下又发布了移民令,对于这些渴望新生的穷光蛋而言,无疑是春风化雨,让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熊熊燃烧,跃跃欲试。
一大早,泉州港的码头上,便挤满了准备前往东夷的福建贫苦百姓。
以前出海是违反朝廷禁令的,只能偷偷摸摸趁夜离开。
现在光明正大的移民,倒是没有了这些顾虑。
“不要挤,排好队!”
港口里的官员大声吆喝着:“谁不排队,就休想踏上去东夷的船。”
现场的秩序渐渐恢复。
“都听好了,上船之前,要签生死状。”
“海波凶险,生死难测。”
“愿意去的,过来按手印。”
“不愿意的,现在即刻打道回府。”
官员令人搬来一张桌子,上面摆着一叠叠早就写好的生死状。
“我愿意!”
“我愿意!”
……
若是在江浙等地,恐怕绝大多数百姓都要当场打起退堂鼓。
但对素来便有去海外讨生活的传统习俗的福建百姓来说,上船之前签生死状,这是历来的规矩,他们并不会因此而害怕。
何况此次坐的还是朝廷的官船,并且是免船费的。
当下一个个人有序上前,按好手印,再依次上船。
官吏旁边,一名差役在其耳旁小声,道:“大人,小的们一大早出来当差也不容易。”
“这些人既然抢着要上船,不如每人收二两银子。”
“交了钱的,先上船。”
“没钱的,到后面去排队。”
“收的银子,大人得七成,剩下的三成,归小的们平分了。”
“如此一来,既不算违反朝廷的移民令,大人和弟兄们也能赚点辛苦费。”
官吏啪地一掌,重重击打在桌子上。
横眉怒目瞪着向他提建议的差役:“糊涂!”
“你难道不知道,太孙殿下如今就在东夷岛上吗?”
“移民之事,是太孙殿下一力主持。”
“这些人去了东夷岛,弄不好太孙殿下还会见一见他们。”
“现在收了他们的钱,若是他们见到太孙殿下的时候,告上咱们一状,你我这脖子上的脑袋还要不要啊?”
差役挨了骂,小声痒痒道:“也没有这么严重吧,咱们收的是排队费,不是船费。”
“你以为换个名目,就能蒙混过关吗?”官吏怒骂道:“你当太孙殿下傻吗?”
见差役仍有些不甘的样子,他轻叹了口气,道:“现在不是以前了。”
“朝廷免费派船送他们去东夷岛的消息,可都在大明日报上面,白纸黑字刊登着呢。”
“来这里的人,谁不知道啊?”
“骗不了人的。”
官吏语重心长,道:“告诉弟兄们,心里再想捞钱,也要给本官忍住。”
“太孙殿下亲自坐镇,你们去捋老虎须,那就是活得不耐烦了。”
“但只要将差事办好了,到时候,太孙殿下必定会重重有赏的。”
差役眼光顿时放亮,道:“当真?”
官吏压低声音道:“太孙殿下可不是原来的皇帝陛下。”
“太孙殿下素来出手大方,从不亏待给朝廷办事的人。”
差役这才眉开眼笑:“大人说得极是们,小的一定谨守规矩,将差事办好。”
……
东夷。
将澎湖列岛的倭寇全部清除之后,朱允熥才转道回程,登上东夷岛。
不得不说,这里确实是一块宝地,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对于如何开发此地,他心中也已经有了通盘的计划。
移民是必然的步骤。
按照大明历来的传统,新移民开发的荒地,即归自己所有。
但朱允熥偏偏不按常理出牌。
他的做法是,先宣布东夷所有的土地,皆归朝廷所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是主权宣示,并无多大的实际意义。
但接下来的操作,就不一样了。
原来土著部落的领地,自然是全部不动,仍由土著自行管理。
并发布对土著的保护令,禁止移民侵占土著的土地。
可实际上,因为文明落后的缘故,土著部落所占据的地方很少。
宝岛上绝大多数地方,都是未开发的处女地。
朱允熥下令,所有新移民上岸之后,要开发荒地,都必须先向朝廷购买,由朝廷划定区域进行开发。
土地出售价格,统一为一两银子一百亩地。
别看这个价格低得离谱,但要知道,在此之前,大明开发荒地,朝廷从来没有收过钱。
毕竟,朝廷历来都是鼓励垦荒的。
谁开荒,田地即自动归谁所有。
甚至还有奖励。
连荒地都要卖钱,自大明成立以来,还是头一遭。
准确点地说,历朝历代,都没有这样的事。
无主荒地,历朝历代都是谁垦荒就归谁所有。
朱允熥之所以这样做,有三个原因。
第一:越是需要钱购买,百姓们越会认为东夷的土地肥沃,因而更加心生向往之情。
反之,若是宣布谁垦荒即归谁所有,则他们都会认为东夷肯定是贫瘠之地。
第二:谁垦荒归谁所有,看似是一种福利,实际上因为地权归属不明,弱者很容易守不住自己垦荒出来的土地。
为什么没有地的流民,贫苦百姓不去垦荒,关键原因正在这里。
贫民辛辛苦苦的开垦一块荒地,别人有钱有势,说地是他垦的,从贫民手中强抢费尽千辛万苦才开垦出来的土地。
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各地每天都在上演。
简而言之,恰恰就因为垦荒免费获得土地,因为谁开垦归谁所有,反而造成了无权无势的贫民在事实上丧失了垦荒权。
垦荒成了地主和豪绅的专属。
无权无势,守不住地,便不能进行开荒。
否则,开垦出来,也是给别人作嫁衣裳。
贫民只能去租种地主的田地,而不能通过垦荒获得属于自己的田地。
可如果荒地本身就是从朝廷手中购买的呢?
地契明确,权利归属明确,那便谁也抢不走了!
朱允熥还设置了购买上限,一名壮年男子,最多只能购买一千亩的荒地,且购买之后,必须在三年内完成垦荒。
否则,荒地又要收归朝廷。
至于连一两银子都拿不出来的穷光蛋,看似他们无法购地,但其实有很简单的解决办法。
购得荒地的人,仅靠自己一个人是很难垦荒的,必然需要雇佣人力。
穷光蛋可以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得报酬来获取银子了。
前来东夷拓荒的移民,必定是身强体壮之人,再加上垦荒需求旺盛,劳动力价格还会走高,赚一两银子不困难。
退一万步,官府也会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诸如铺设道路等。
他们也可以通过在官府手中做工,来赚取银子。
第三个原因,则是土地权归属明确,减少移民者彼此之间的纠纷,也减少移民与土著之间的纷争。
若是任由移民去开垦荒地,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必然会去开垦土著部落原来占据的土地,由此引发矛盾和冲突。
由朝廷划定荒地,移民再购买,便能避免这个大麻烦。
除此之外,还能使垦荒的规模受到官府的控制,不至于将林地尽毁,将生态环境完全破坏。
当然,垦荒的土地,虽有开垦时限,却未来十年也不用交一分钱的税赋。
至于后续进一步的经商贸易,朱允熥相信,这些都会随着移民的到来,两岸交往变得密切频繁而变成顺理成章之事。
为了加快实现这一目标,他还宣布在东夷和福建之间,开通固定的渡船。
除非遇上大风大浪,不适宜通航的天气,否则,每天人员物资皆往来不息。
对于东夷的管理,姚广孝和杨士奇都提议设府。
然而,朱允熥深思熟虑后,决定采取设立行省。
以此彰显朝廷对该地的无上重视。
并巧妙提升赴任官员的职级,解决一个历史性的难题。
与无家可归的流民和一无所有的贫民不一样,官员们对于远赴边疆任职,素来都是非常抵制的。
这是历朝历代的顽疾,也是人之常情。
强制派遣,非但无法激发其勤勉之心,反可能招致敷衍塞责,不用办差。
宝岛正开发之际,绝不能如此。
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升官加职。
试想,一名原本籍籍无名的县令,一旦受命前往宝岛,便能一跃成为知府。
三年任期届满再归乡,便是身价倍增,官阶显赫。
此等诱惑之下,官员们非但不会再抗拒,反而趋之若鹜,视此为仕途上的“镀金之旅”。
来这里之后,不管条件多艰苦,办事的积极性都会大大提高。
这一提议很快就得到了老朱的同意。
不久,大明第十六行省正式宣告成立,按朱允熥的提议,取名“台湾”!
……
“看报纸上说,那里简直就是金山啊!”
“看得我都心动了,可是家里有老有小,去不了啊!”
“老实说,要不是我家还有几亩薄田,我肯定去东夷岛。”
大明的市井间,百姓议论纷纷,言语间皆流露出对东夷的无尽憧憬与艳羡。
然而,谈及迁徙之事,多数人却还是连连摇头。
尽管太孙殿下颁布了移民令,大明境内,所有人皆可移民东夷。
可他们心中那份“叶落归根,人离乡贱”的古老情怀,如同根深蒂固的藤蔓,难以轻易割舍。
当然,这是对有家有业的人来说。
对于穷得一无所有的佃户,流民,那就不一样了。
正怕谓“族旺留原籍,家贫走四方”。
福建等地有许多穷人,此前可是敢上午拜妈祖,下午就出发去南洋的。
风险比前往东夷大一百倍。
如今,海面上的倭寇强盗被太孙殿下所率领的大明海军清除。
太孙殿下又发布了移民令,对于这些渴望新生的穷光蛋而言,无疑是春风化雨,让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熊熊燃烧,跃跃欲试。
一大早,泉州港的码头上,便挤满了准备前往东夷的福建贫苦百姓。
以前出海是违反朝廷禁令的,只能偷偷摸摸趁夜离开。
现在光明正大的移民,倒是没有了这些顾虑。
“不要挤,排好队!”
港口里的官员大声吆喝着:“谁不排队,就休想踏上去东夷的船。”
现场的秩序渐渐恢复。
“都听好了,上船之前,要签生死状。”
“海波凶险,生死难测。”
“愿意去的,过来按手印。”
“不愿意的,现在即刻打道回府。”
官员令人搬来一张桌子,上面摆着一叠叠早就写好的生死状。
“我愿意!”
“我愿意!”
……
若是在江浙等地,恐怕绝大多数百姓都要当场打起退堂鼓。
但对素来便有去海外讨生活的传统习俗的福建百姓来说,上船之前签生死状,这是历来的规矩,他们并不会因此而害怕。
何况此次坐的还是朝廷的官船,并且是免船费的。
当下一个个人有序上前,按好手印,再依次上船。
官吏旁边,一名差役在其耳旁小声,道:“大人,小的们一大早出来当差也不容易。”
“这些人既然抢着要上船,不如每人收二两银子。”
“交了钱的,先上船。”
“没钱的,到后面去排队。”
“收的银子,大人得七成,剩下的三成,归小的们平分了。”
“如此一来,既不算违反朝廷的移民令,大人和弟兄们也能赚点辛苦费。”
官吏啪地一掌,重重击打在桌子上。
横眉怒目瞪着向他提建议的差役:“糊涂!”
“你难道不知道,太孙殿下如今就在东夷岛上吗?”
“移民之事,是太孙殿下一力主持。”
“这些人去了东夷岛,弄不好太孙殿下还会见一见他们。”
“现在收了他们的钱,若是他们见到太孙殿下的时候,告上咱们一状,你我这脖子上的脑袋还要不要啊?”
差役挨了骂,小声痒痒道:“也没有这么严重吧,咱们收的是排队费,不是船费。”
“你以为换个名目,就能蒙混过关吗?”官吏怒骂道:“你当太孙殿下傻吗?”
见差役仍有些不甘的样子,他轻叹了口气,道:“现在不是以前了。”
“朝廷免费派船送他们去东夷岛的消息,可都在大明日报上面,白纸黑字刊登着呢。”
“来这里的人,谁不知道啊?”
“骗不了人的。”
官吏语重心长,道:“告诉弟兄们,心里再想捞钱,也要给本官忍住。”
“太孙殿下亲自坐镇,你们去捋老虎须,那就是活得不耐烦了。”
“但只要将差事办好了,到时候,太孙殿下必定会重重有赏的。”
差役眼光顿时放亮,道:“当真?”
官吏压低声音道:“太孙殿下可不是原来的皇帝陛下。”
“太孙殿下素来出手大方,从不亏待给朝廷办事的人。”
差役这才眉开眼笑:“大人说得极是们,小的一定谨守规矩,将差事办好。”
……
东夷。
将澎湖列岛的倭寇全部清除之后,朱允熥才转道回程,登上东夷岛。
不得不说,这里确实是一块宝地,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对于如何开发此地,他心中也已经有了通盘的计划。
移民是必然的步骤。
按照大明历来的传统,新移民开发的荒地,即归自己所有。
但朱允熥偏偏不按常理出牌。
他的做法是,先宣布东夷所有的土地,皆归朝廷所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是主权宣示,并无多大的实际意义。
但接下来的操作,就不一样了。
原来土著部落的领地,自然是全部不动,仍由土著自行管理。
并发布对土著的保护令,禁止移民侵占土著的土地。
可实际上,因为文明落后的缘故,土著部落所占据的地方很少。
宝岛上绝大多数地方,都是未开发的处女地。
朱允熥下令,所有新移民上岸之后,要开发荒地,都必须先向朝廷购买,由朝廷划定区域进行开发。
土地出售价格,统一为一两银子一百亩地。
别看这个价格低得离谱,但要知道,在此之前,大明开发荒地,朝廷从来没有收过钱。
毕竟,朝廷历来都是鼓励垦荒的。
谁开荒,田地即自动归谁所有。
甚至还有奖励。
连荒地都要卖钱,自大明成立以来,还是头一遭。
准确点地说,历朝历代,都没有这样的事。
无主荒地,历朝历代都是谁垦荒就归谁所有。
朱允熥之所以这样做,有三个原因。
第一:越是需要钱购买,百姓们越会认为东夷的土地肥沃,因而更加心生向往之情。
反之,若是宣布谁垦荒即归谁所有,则他们都会认为东夷肯定是贫瘠之地。
第二:谁垦荒归谁所有,看似是一种福利,实际上因为地权归属不明,弱者很容易守不住自己垦荒出来的土地。
为什么没有地的流民,贫苦百姓不去垦荒,关键原因正在这里。
贫民辛辛苦苦的开垦一块荒地,别人有钱有势,说地是他垦的,从贫民手中强抢费尽千辛万苦才开垦出来的土地。
这种事情,在这个时代,各地每天都在上演。
简而言之,恰恰就因为垦荒免费获得土地,因为谁开垦归谁所有,反而造成了无权无势的贫民在事实上丧失了垦荒权。
垦荒成了地主和豪绅的专属。
无权无势,守不住地,便不能进行开荒。
否则,开垦出来,也是给别人作嫁衣裳。
贫民只能去租种地主的田地,而不能通过垦荒获得属于自己的田地。
可如果荒地本身就是从朝廷手中购买的呢?
地契明确,权利归属明确,那便谁也抢不走了!
朱允熥还设置了购买上限,一名壮年男子,最多只能购买一千亩的荒地,且购买之后,必须在三年内完成垦荒。
否则,荒地又要收归朝廷。
至于连一两银子都拿不出来的穷光蛋,看似他们无法购地,但其实有很简单的解决办法。
购得荒地的人,仅靠自己一个人是很难垦荒的,必然需要雇佣人力。
穷光蛋可以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得报酬来获取银子了。
前来东夷拓荒的移民,必定是身强体壮之人,再加上垦荒需求旺盛,劳动力价格还会走高,赚一两银子不困难。
退一万步,官府也会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诸如铺设道路等。
他们也可以通过在官府手中做工,来赚取银子。
第三个原因,则是土地权归属明确,减少移民者彼此之间的纠纷,也减少移民与土著之间的纷争。
若是任由移民去开垦荒地,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必然会去开垦土著部落原来占据的土地,由此引发矛盾和冲突。
由朝廷划定荒地,移民再购买,便能避免这个大麻烦。
除此之外,还能使垦荒的规模受到官府的控制,不至于将林地尽毁,将生态环境完全破坏。
当然,垦荒的土地,虽有开垦时限,却未来十年也不用交一分钱的税赋。
至于后续进一步的经商贸易,朱允熥相信,这些都会随着移民的到来,两岸交往变得密切频繁而变成顺理成章之事。
为了加快实现这一目标,他还宣布在东夷和福建之间,开通固定的渡船。
除非遇上大风大浪,不适宜通航的天气,否则,每天人员物资皆往来不息。
对于东夷的管理,姚广孝和杨士奇都提议设府。
然而,朱允熥深思熟虑后,决定采取设立行省。
以此彰显朝廷对该地的无上重视。
并巧妙提升赴任官员的职级,解决一个历史性的难题。
与无家可归的流民和一无所有的贫民不一样,官员们对于远赴边疆任职,素来都是非常抵制的。
这是历朝历代的顽疾,也是人之常情。
强制派遣,非但无法激发其勤勉之心,反可能招致敷衍塞责,不用办差。
宝岛正开发之际,绝不能如此。
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升官加职。
试想,一名原本籍籍无名的县令,一旦受命前往宝岛,便能一跃成为知府。
三年任期届满再归乡,便是身价倍增,官阶显赫。
此等诱惑之下,官员们非但不会再抗拒,反而趋之若鹜,视此为仕途上的“镀金之旅”。
来这里之后,不管条件多艰苦,办事的积极性都会大大提高。
这一提议很快就得到了老朱的同意。
不久,大明第十六行省正式宣告成立,按朱允熥的提议,取名“台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