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边城崛起 > 第79章 奉迎帝君

边城崛起 第79章 奉迎帝君

    礼部侍郎表面恭敬,实则桀骜,对右相施施然一礼道

    “卑职不敢,只不过事有蹊跷,难免令人生疑啊,想必不光是我等做臣子的有这般想法,帝君恐怕也有疑虑吧。”

    “这么说,在场的诸位都觉得此事,岳某也掺杂其中?那么敢问,岳某在这朝堂之上这么多年,何曾有过勾连之举?”

    右相此刻心中愤怒异常,朝中这些人什么时候才能不相互拆台,攻讦?

    什么时候百官才能齐心协力?

    想到这儿,右相冲帝君行礼道

    “陛下,此时,当务之急,应该组织派遣人手,到扬州遍访,查清事情原委,而不是在此地行党争攻讦之事。”

    “若是所言虚假,无非事后处置官员,无端构陷同僚。”

    “可若是事实,我们在此争论不休,不知扬州有多少百姓,有冻饿死难之虞。”

    右相痛心疾首,希望帝君能先以百姓为重。

    不过,显然礼部侍郎不准备将此事略过,他声称,事情可以随时查证都可以,

    但是,若是有人借机滋事,就这般翻篇过去,岂不是纵容恶人栽赃诬陷手段?务必要将右相和此次案情理清。

    若真是与右相无关,正好可以还右相清白。

    众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右相彻底怒了,斥责礼部侍郎,不顾事情轻重缓急,身为朝廷命官,却拿百姓性命视作儿戏。

    只见右相愤怒道

    “那若是按礼部侍郎的意思,左相门生故吏遍布扬州,

    要是有串通一气的说法,也应该是左相和他下面的人才是,毕竟扬州还是左相的门生故吏更多些,若想只手遮天,岂是我与邱存合二人便能做到的。”

    “你……”

    礼部侍郎被右相顶到墙角,一时也说不出话来。

    左相心中叹了口气,垂着的眼睑,此刻终于动了动,

    即便礼部侍郎说错了话,可毕竟也是自己这边的人,该环护还是要环护的。

    左相颤颤巍巍站起来道

    “陛下,老臣有罪。”

    “陛下任用老臣,处理朝政事物,老臣有负重托,引得下面相互拆台攻讦不断,是老臣御下不严,老臣自请处置。”

    帝君道

    “左相言重了,整个帝国官员众多,又岂是你一人能看顾过来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不过,朕倒是想听听,左相对扬州水患贪墨之事如何看?”

    左相略微思索一番道

    “老臣以为,右相之言甚是有理,我等与其在朝堂上争论不休,何不如指派官员,到扬州那边,巡视一番。”

    “若是真如这位顾大人所说,该查查,该抓抓。”

    “拾遗补缺,总之,绝不姑息这等为祸一方的贪官污吏。”

    “民为国之本,绝不能让这些尸位素餐者,败坏辱没朝廷帝君的恩德。”

    “所以,老臣十分赞同彻查此事。”

    此话一出口,别说右相,就连李如璋都震惊了,这左相不应该是奸臣吗?

    这番话下来,义正严辞,哪有半点奸臣的样子?

    这不是妥妥的忠臣吗?

    不光是李如璋震惊,更震惊的反而是左相一派的其他朝臣,众人皆不明白,左相这是何意,

    明知道大家底子都不干净,彼此都有牵连其中,为何还敢支持右相彻查此事,莫非是准备将自己这些人摒弃掉?

    帝君一听左相这般说法,也是放心了不少,既然左相大力支持彻查此案,那就说明左相等人并没有牵扯其中,若是有牵扯,岂会如此全力赞成?

    既然这样,那事情倒是好办了,只要牵扯官员不多,那彻查此案便是。

    即便最后查出来一些人牵扯其中,也不至于引发朝堂动荡。

    想到这儿,帝君道

    “既然,二相都同意彻查此事,那退朝以后,二相商议,拟定巡视查案人员,回头草拟奏章,朕来批红。”

    “臣遵旨。”

    “微臣遵旨。”

    左相和右相纷纷躬身领命,

    李如璋居然没想到,此事竟然这么简单就通过商议,并且提上章程了,属实让他感到意外。

    然而,事情真就这么简单吗?

    不出意外,此事并非李如璋想的那么简单,奸臣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当,

    你若是阿谀谄媚,迎奉上意,也充其量也只能说你是个合格的奸臣。

    而真正的奸臣,应该是大奸似忠,明明全心全意谋取私利,但是在外人看来,反而是一心为朝廷国家着想。

    这才是一个优秀的奸臣。

    帝君见此间事了,心情似乎变得大好。

    提议,今日由他主持宴会,自古以来,“武死战,文死谏。”如今自己武有李如璋这颗武将新星。

    文有顾延武这种微末官员,也敢直面上谏的忠臣。

    如此,何愁帝国不能兴盛?

    朝会进行到现在,已经将近正午时分,

    于是,帝君便将宴会定在午间,意在体恤百官辛苦,下朝稍做休整,便可以直接参加宴饮。

    右相下朝,原本想找左相商议,拟定南下扬州的巡查官员名单。

    但是,却被左相拒了,声称自己年迈体衰,实难支撑,需要稍作歇息,才能继续议事。

    右相一听,便不再强求。

    被底下众人簇拥着回到官厅,

    刚一坐下,便被底下官员七嘴八舌询问,为何左相要同意彻查扬州水患贪墨之事。

    岂不是逼着底下人送死?

    左相面对众人询问,左相陷入沉思,手捧茶盏,如同老僧入定,茶盏热气蒸腾,映衬着左相,居然还有几分仙风道骨之意。

    一众官员见状,也不敢催促打扰,只能在一旁焦急等待。

    半晌,左相才放下茶盏道

    “稍后,尔等与其中有瓜葛者,赶紧修书扬州方面,让那边提早准备。

    此次前去扬州巡视,其中必有右相那边的人,”

    然后,看着一众惊魂未定的下属,淡淡道

    “尔等是否觉得老夫是在将你们往绝路上逼?

    又或是准备不管尔等,任其自生自灭?”

    底下官员,纷纷表示不敢,只不过,实在不解其中道理,求左相解惑。

    面对众人迟疑,左相反问道

    “尔等莫非不懂未雨绸缪的道理?”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左相这话是什么意思。

    眼见众人不懂,左相只得不厌其烦道

    “若是没人将事情捅到帝君面前,那此事便是小事,无非几个灾民受灾。”

    “但是,如今既然有人当堂告状,事情又变得不一样了,莫非你们还以为能咬死不认?”

    “一旦事发,帝君追究起来,牵扯诸位与老夫,又岂能置身事外。”

    “所以说有时候,以退为进,反而比针锋相对要好,

    老夫之所以大力支持彻查此案,难道你们以为是老夫真心想要如此?”

    “对上,不如先应付帝君,使帝君不再起疑,牵扯太多。”

    “然后,再从巡查的人选上做一些手段,尽量提举一些我们自己的人,这样对此次去扬州查访,既是一种方便,也是将事情最大限度放在可控范围之内。”

    “若是下面地方官府做的实在过了,正好可以借着巡视名义,将这些人,提点敲打一番,再将某些事按在州郡里解决,不至于再像今日这般,捅到帝君面前。”

    “我等为人臣属,替君分忧,乃是本分,今日之事,成何体统。”

    “难道今日的当堂告状,诸位觉得脸上有光?”

    左相说到此处,再度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茶,然后继续道

    “再者,若是此事最后真到了最坏的地步,真需要有人担责的时候,届时,推出几人将事情揽下来,帝君再想起今日我等的态度,也不会怀疑诸位有包庇之嫌。

    “如此这般,未雨绸缪,岂不是要比今日在朝堂上,强行开脱要来的好?”

    众人听左相这样一说,这才恍然大悟,纷纷夸赞,果然还是左相考虑事情周到。

    左相不以为意,只让底下人,好生研究此次巡视人选,以便他与右相商议。

    午间,宴会如常。

    让李如璋感叹的是,果然帝王之家,奢靡无度。

    玉石铺地,金作顶,雕梁画栋琉璃门扇,

    丝竹声乐,婉转动人,

    正所谓,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舞姬更是姿色绝艳,长袖善舞,身躯妙曼。

    帝君兴致很好,一开宴,便连举三杯。

    这让一些平时不善应酬的官员,苦不堪言。

    “诸君为国操劳,寡人甚感欣慰。”

    立马有大臣站出来道

    “全靠陛下英明神武,当为帝国万世江山贺。”

    被这一夸,帝君此刻已然志得意满,再度举杯。

    “诸君,饮甚。”

    左相果然是善于揣度人心,已经明白,李如璋在帝君心中的作用和地位,

    左相不知道是为了迎奉上意拍马,还是为何,

    总之,左相将话题扯到了李如璋身上。

    “听闻李将军,不光能征善战,也深谙诗词歌赋之道,今日恰逢帝君设宴,可否吟诗一首,让大家开开眼界?”

    听到左相这样说,李如璋心中有些不悦,倒不是说他不能再剽窃古人诗词,

    而是李如璋一直听周泽和李少严所说,左相是个奸臣,不光溜须拍马厉害,还时常打压防备武将。

    文官派系暂且不说,在李少严的描述中,左相根本就是武将对头,

    这会让李如璋吟诗作赋,在李如璋看来,就是想试试他的水准,想让他出丑。

    所以心中很是不愿,就在他准备出言推辞之时,帝君却开口道

    “嗯……,爱卿此话有理,朕都听陈王说了,当初在宴会上,李卿可是独占鳌头啊。”

    “听说当时,李卿凭一人之力便直接将陈王手底下的一众幕僚,逼到无一人敢应战。”

    “哈哈哈,有趣,实在有趣。”

    “既然今日左相提议,不知李卿可否吟诗一首?

    帝君心情极好,似乎朝会时候顾延武所说的扬州水患问题,已经不复存在。

    李如璋心里怒斥,吟你妈个头啊,老子又不是猴子,专程逗你们开心是吧?

    左相个你老不死的,专为了挑武将麻烦是吧?

    果然是应了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

    其实,这件事李如璋还真就误会左相了,单从左相的出发点而言,他是真没有想让李如璋出丑的想法。

    真就纯粹因为帝君宠幸李如璋,左相又为了迎奉圣意而为之。

    只是他不知道,李如璋已经在心底问候了他祖宗十八代。

    李如璋心中这样想,现实却卑微到了极点,为了把帝君哄得更开心,他强扯着笑意道

    “既然陛下金口玉言,微臣必定遵从,正好微臣之前在监牢里面,偶得一首诗,现在正好献于陛下。”

    “此诗也是微臣对帝君的一片忠心,且让臣道来。”

    “甚好,爱卿当日那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寡人很是喜欢,不知这次又给朕带来什么惊喜。”

    听到李如璋这样说,帝君一下子来了兴趣,当即表示让李如璋快快吟诗,他要听一听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诗。

    事到如今,无非就是跪舔呗,想到这儿,李如璋一口饮尽杯中酒,迈步来到大殿中央。

    此刻歌舞已经撤下,大殿空旷无比,所有人的目光也都落在他一人身上。

    《潼关之战敬赠帝君》

    潼关十月风似刀,

    军将战马冻缩毛。

    征战只为帝君愿,

    败得北虏夜遁逃。

    旌旗翻卷将士归,

    三军不慕朱紫贵。

    希翼永为太平者,

    声震云霄呼万岁。

    李如璋抑扬顿挫,将此诗念出来,

    整个宴席,寂静无声,仿佛空气凝滞了一般,莫非自己这首诗很差?

    就在李如璋四下环顾众人呆愣的神情时,

    突然,帝君一拍桌案,力道之大,震得桌上杯盘碟盏,一阵叮当作响。

    “好啊!”

    “好好好,李卿竟有如此文采,文武双全,真是朕的才子武将,寡人真是福泽齐天,才有卿这等良臣。”

    一想到李如璋这样的人才,也要为自己所用,帝君更是得意洋洋。

    “爱卿,冲着这首诗,朕还得赏你,此诗一出,谁又敢说你是个纯粹武人?”

    “明明就是文人墨客风流尽显。”

    “朕要赐你文配,日后你时常佩戴,便也能以文臣自居。”

    嵩国文武皆佩戴象征权力身份的饰物,且都是朝廷颁发。

    帝君口中所谓的文佩,多为玉器金银所制,和武将所佩戴的鱼符或是行军腰牌一样,都是代表身份一种象征。

    只不过文臣所佩戴的文佩,比之武将更尊贵稀有,

    李如璋听了,内心并没有多少波动,透过事实看本质,这无非是一些收买人心的手段,

    帝君此举,为了笼络一个对他有用的人,千方百计讨好,却对万千黎民百姓苦难,视而不见。

    可谓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左相还是一如既往的善于拍马奉迎。

    “臣恭贺陛下,喜得良臣,正所谓主明而臣忠,如今陛下恰好印证了此话。”

    “这天下,也幸得陛下这等明主,臣为陛下贺。”

    左相一边说,一边举起手中酒杯,向帝君祝酒。

    其他一众大臣也纷纷效仿,为帝君祝贺,就连右相,此刻也无法辩驳。

    帝君则是一副理所应当的得意神色,坦然受之。

    仿佛真当他是一个当世明君一般。

    李如璋强忍着恶心,扯起一副笑脸,一样恭维着帝君,

    心中却不免对帝君失望至极,

    正所谓,人贵有自知之明,

    而没有自知之明的人,面对别人的戏谑之言,他都会奉为圭臬。

    可笑且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