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子一梦 菊花种类及其价值~本节取自百度百科(第1/2页)
夏菊:在每年6月和10月各开一次花,现在利用保护设施栽培可在阳历5月及10月各开花一次。
秋菊:早菊花期在9月中、下旬,为中型菊;晚菊花期在10-11月,为大型菊,是栽培最普遍的秋菊。
寒菊:花期从12月到次年1月。菊花生长旺盛,萌发力强,易于制作各种造型,组成菊塔、菊桥等形式精美的造型。
一、菊花的开花时间
菊花品种不同,开花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1、夏菊:又称五九菊,每年6月和10月各开一次花。现今利用保护设施栽培可在阳历5月及10月各开花一次。
2、秋菊:花期有早晚之分。早菊花期为9月中、下旬,为中型菊花;晚菊花期在10-11月,为大型菊花,是种植最普遍的秋菊。
3、寒菊:也称冬菊。花期从12月到次年1月。
二、菊花的主要价值
1、观赏
(1)赏菊,一直是中国民间长期流传的习惯,远从古代的京都帝王宫廷、官宦门第和庶民百姓,近至当今中国各城市的人民群众,每年都在秋天举行菊花会、菊展和菊式等各种形式的赏菊活动。北京植物园每年秋天都会举行菊花观赏活动。广东省中山县小橄榄镇菊花会始于宋代末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延续时代最长、规模最大的菊花会之一,人数最多可达百万。
自古以来各地就有办赏菊宴会的习俗,梅兰菊竹四君子皆为文人所爱,故许多文士都会在赏菊宴上各自题诗以咏菊。
(2)菊花生长旺盛,萌发力强,一株菊花经过多次摘心可以分生成千上万的花蕾,一些品种枝条柔软且多,易于制作各种造型,组成菊塔、菊桥、菊篱、菊亭、菊门、菊球等形式精美的造型。又可培植成大立菊、悬崖菊、十样锦、盆景等,形式多变,蔚为奇观,为每年的菊展增添了无数的观赏艺术品。
2、食用
(1)菊花可以用药治病,长期服用或喝菊花茶可以长寿。宋代诗人苏辙“南阳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
(2)菊花可以做出美丽的菜肴。“菊花肉”是一种经过长期探索制成的菊菜。它是由一块块用蔗糖熬浆炮制的白嫩猪肉加工制成,玲珑剔透,有如白玉。每块之上黏上几丝菊瓣,饱饮油脂糖甜,观其金黄色泽,吃到口里荤中有素,素中有荤,香甜不腻,实为名菜。
(3)此外,还有菊花鱼球、油炸菊叶、菊花鱼片粥、菊花羹、菊酒、菊茶等等,这些菊餐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丰富。北京有名的“菊花锅子”(即在涮羊肉火锅里放些菊花煮汤),清淡味美,更是别有风味。
菊花是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7]原产于中国,[28]被视为日本的国花。[28]由某些野生菊经种间杂交演化而来的;茎多分枝,基部木质化;单叶互生,多卵圆形,边缘具粗大锯齿或深裂;头状花序,外围为舌状花,大小、形状变化很大,有平瓣、匙瓣等多种;中心为筒状花,常稀少或阙如;不同的瓣形,形成不同的花型、颜色、品种。花序下为总苞,舌状花多为雄性花,筒状花为两性花,雌蕊柱头两歧。[20]
菊花原产于中国,唐宋时代,菊花经朝鲜传到日本,十七世纪传到欧洲,然后再传到美洲。菊花可按照花径、花期、花色等区别分类,历史上的菊花品种分类是以色为主的,清朝《广群芳谱》所记载的菊花品种就有300—400种。[20][23][22]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喜阳光,忌荫蔽,怕涝。[21]
菊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花中四君子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在中国古代菊花有许多精神内涵,比如菊花有“花中隐士”的雅称;又被誉为“十二客”中的“寿客”,有吉祥、长寿的含义;诗词中用菊花比喻品行高洁的人,象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菊花观赏价值较高,除盆栽或配植花坛外,常用作切花材料。部分菊花品种可供饮用,称为茶菊;味甘甜的菊苗及部分品种的花瓣,可作蔬菜。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抗菌、抗肿瘤等功能,[20]但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慎用。[21]
中文名
菊花
拉丁学名
chrysanthemum x morifolium Ramat
别名
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日精、女华、延年、隐逸花、家菊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24]
根据经典的记载,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3000多年。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周官》《埠雅》。《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18] 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在秦朝的首都咸阳,曾出现过菊花展销的盛大市场,可见当时栽培菊花之盛了。
菊花
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西京杂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三国时代。“蜀人多种菊,以苗可入菜,花可入药,园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药肆”。从这些记载看来,中国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的。[1]
晋朝陶渊明(355-417年)爱菊成癖,曾广为流传。他写过不少咏菊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摄其英”等名句,今仍脍炙人口。当时上大夫慕其高风亮节,亦多种菊自赏,并夸赞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艳群英”。[1]
南北朝的陶弘景(452-536年)将菊花分为“真菊”和“苦薏”两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菊;青紫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这对菊花的认识又进了一步。[1]
唐朝(618-907年)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栽培技术也进一步提高,采用嫁接法繁殖菊花;并且出现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种。如李商隐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白居易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等就是明证。这时,菊花从中国传到日本,得到日本人民的赞赏。之后他们将菊花与日本若干野菊进行杂交,而形成了日本栽培菊系统。[1]
宋朝栽培菊花更盛,随着培养及选择技术的提高,菊花品种也大量增加,这是从药用而转为园林观赏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的菊谱,对所栽的品种即以花色归类,并对花形也有较详细的记载。刘蒙的《菊谱》(1104年)是最早记载观赏菊花的一本专着,记有菊花品种26个。范成大菊谱(1018)记载有35个品种,其中的“合蝉”、“红二色”是管瓣出现的最早记载。其后,花色又出现了绿色的“绿芙蓉”和黑色的“墨菊”。在栽培上对菊花的整形摘心、养护管理和利用种子繁殖获得新品种等都有了进一步的经验。《致富广集五记》记载:“临安园子,每至重九,各出奇花比胜,谓之开菊会”。《杭州府志》中记载:“临安有花市,菊花时制为花塔”。可见南宋时的首都临安有了花市、花会。流传至今的菊花会是在南宋时杭州开始的
。宋末史铸的《百菊集谱》记载有131个菊花品种。[1]
明朝栽菊技术又进一步提高,菊花品种又有所增加,菊谱也多了起来。如黄省曾、马伯州、周履臣、高濂、乐休园等人都着,有《菊话》。在黄省曾的《菊谱》中记载了220个菊花品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80年)和王象晋的《群芳谱》(1630年)对菊花都有较多记载。《群芳谱》对菊花品种作了综合性研究,记有黄色92个品种,白色73个品种,紫色32个品种,红色35个品种,粉红22个品种,异品17个品种,共6类、271个品种;至少有16种花型。
清朝的菊花专着更多,有陈昊子《花镜》、刘灏《广群芳谱》、许兆熊《东篱中正》、陆延灿《艺菊志》、闽延楷《养菊法》、徐京《艺菊简易》、颜禄《艺菊须知》、计楠《菊说》、陈谋善《艺菊琐言》、吴仪一《徐园秋花谱》等等。《花镜》一书记载当时菊花有黄色的54种,白色的32种,红色的41种,紫色27种,共计154个品种。计楠的《菊说》载有菊花品种233个,其中新培育的品种有100多个,并提出了菊花育种的方法。清朝菊花品种日益增多,在乾隆年间还有人向清帝献各色奇菊,乾隆曾召集当时花卉画家邹一注进宫作画,并装订成册。在文人中画菊题诗,也蔚然成风。
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末清初开始,1688年荷兰商人从中国引种菊花到欧洲栽培,1689年荷兰作家白里尼曾有《伟大的东方名花——菊花》一书。18世纪中叶,法国路易·比尔塔又将中国的大花菊花品种带到法国。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福穷(Fortune)曾先后在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和日本引入菊种,并进行杂交育种,而形成英国菊花各色类型。不久,又由英国传至美国。从此,这一名花遍植于世界各地。中国的栽培菊花也就成为当今西洋菊花的重要亲本。[1]
民国以来,菊花品种大批失散,已无正式文献可查。解放后,随着园艺事业的发展,菊花也经历了曲折历程而日益发展壮大。菊花的栽培历史,是中国花卉园艺发展的一部分。
近年来,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栽培技术,采用杂交育种、辐射诱变、组织培养等新技术,不仅提高了菊花的生产质量,并使品种数量剧增,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达7000个品种以上。大立菊一株可开花5000朵以上,案头菊、盆景菊的发展,更提高了菊花的观赏价值。一些省(市)还选菊花为省(市)花,如北京市。相继召开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或成立菊花协会,出版菊花书刊,每年举办菊花展览会,大大普及了菊花知识和交流了艺菊经验,为中国的菊花栽培、应用,开拓了广阔前景。[1]
形态特征
菊花为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卵形至披针形,长5-15公分,羽状浅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边缘有粗大锯齿或深裂,基部楔形,有柄。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直径2.5-20厘米,大小不一,单个或数个集生於茎枝顶端;因品种不同,差别很大。总苞片多层,外层绿色,条形,边缘膜质,外面被柔毛;舌状花白色、红色、紫色或黄色。花色则有红、黄、白、橙、紫、粉红、暗红等各色,培育的品种极多,头状花序多变化,形色各异,形状因品种而有单瓣、平瓣、匙瓣等多种类型,当中为管状花,常全部特化成各式舌状花;花期9-11月。雄蕊、雌蕊和果实多不发育。[2] [3]
菊花
菊花为多年生宿根亚灌木。繁殖苗的茎,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地上茎高0.2-2米,多分枝。幼茎色嫩绿或带褐色,被灰色柔毛或绒毛。花后茎大都枯死。次年春季由地下茎发生孽芽。 菊花叶系单叶互生,叶柄长1-2厘米,柄下两侧有托叶或退化,叶卵形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叶的形态因品种而异,可分正叶、深刻正叶、长叶、深刻长叶、圆叶、葵叶、蓬叶和船叶等8类。 菊花的花(头状花序),生于枝顶,径约2-30厘米,花序外由绿色范片构成花苞。花序上着两种形式的花:一为筒状花,俗称\"花心\",花冠连成筒状,为两性花,中心生一雌蕊,柱头2裂,子房下位1室,围绕花住主5孜聚药雄蕊;另一为舌状花,生于花序边缘,俗称\"花瓣\",花内雄蕊退化,雌蕊1枚。舌状花多形大色艳,形状分平、匙、管、桂、畸等5类。瘦果(一般称为\"种子\")长1-3毫米,宽0.9-1.2毫米,上端稍尖,呈扁平楔形,表面有纵棱纹,褐色,果内结一粒无胚乳的种子,果实翌年1-2月成熟,千粒重约1克。[4]
菊花品种具有极大多样性,分类工作者们探讨菊花的原祖。或认为野菊是菊花的原始祖先,或认为甘菊是原祖,或认为它的原祖是小红菊,或者开出一系列的可能的原祖名单。中国科学工作者有的还进行过属间杂交实验,在探讨菊花真源方面做了一些推测性和实验性工作。无论推测和实验,都是试图把菊花的来源落实于该属的某一个或某两个种上,并且试图指出,在这些浩瀚的品种中,哪一个品种最为原始,即是说,想找出最原始的菊花品种。[5]
可以肯定,菊花的来源是多方面,是多元而不是单元起源。菊花是异花受粉植物。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运用种间,甚至属间杂交的办法,来获取菊花的新性状,并通过返交、互交等有性过程来获得新性状的分离。这样如此返复的遗传重组合和性状的分离,新性状就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的人工杂交和随机的自然选择都可以同时出现或交替发生。但是,去劣择优的人工选择过程,却永远起着主导作用。菊花染色体极其有限。仅记录到菊花是6倍体,2n=54。菊花新品种产生的另一个可能的途径是体细胞的突变(芽变),用固定芽变的办法来获得新品种。[5]
野菊
野菊(原种):多年生草本,高0.25-1米,有地下长或短匍匐茎。茎枝被稀疏的毛,上部及花序枝上的毛稍多或较多。基生叶和下部叶花期脱落。中部茎叶卵形、长卵形或椭圆状卵形,羽状半裂、浅裂或分裂不明显而边缘有浅锯齿。叶柄柄基无耳或有分裂的叶耳。两面同色或几同色,淡绿色。头状花序直径1.5-2.5厘米,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圆锥花序或少数在茎顶排成伞房花序。总苞片约5层,外层卵形或卵状三角形,中层卵形,内层长椭圆形,长11毫米。全部苞片边缘白色或褐色宽膜质,顶端钝或圆。舌状花黄色,顶端全缘或2-3齿。瘦果长1.5-1.8毫米。花期6-11月。[6]
甘菊
甘菊(原种):多年生草本,高0.3-1.5米,有地下匍匐茎。茎直立,自中部以上多分枝或仅上部伞房状花序分枝。基部和下部叶花期脱落。中部茎叶卵形、宽卵形或椭圆状卵形。二回羽状分裂。全部叶两面同色或几同色。柄基有分裂的叶耳或无耳。头状花序通常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或稍紧密的复伞房花序。总苞碟形,总苞片约5层。中内层卵形、长椭圆形至倒披.针形,全部苞片顶端圆形,边缘白色或浅褐色膜质。舌状花黄色,舌片椭圆形,端全缘或2-3个不明显的齿裂。瘦果长1.2-1.5毫米。花果期5-11月。[7]
小红菊
小红菊(原种):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有地下匍匐根状茎。茎直立或基部弯曲,自基部或中部分枝,但通常仅在茎顶有伞房状花序分枝。中部茎叶肾形、半圆形、近圆形或宽卵形,通常3-5掌状或掌式羽状浅裂或半裂,全部裂片边缘钝齿、尖齿或芒状尖齿。根生叶及下部茎叶与茎中部叶同形,但较小;头状花序少数(约3个)至多数(约12个)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伞房花序,少有头状花序单生茎端的。总苞碟形,;总苞片4-5层。全部苞片边缘白色或褐色膜质。舌状花白色、粉红色或紫色,舌片长顶端2-3齿裂。瘦果长2毫米,顶端斜截,下部收窄,4-6条脉棱。花果期7-10月。[8]
近种区别
菊花
野菊
观赏栽培或药用栽培。
野生植物。
叶裂片顶端圆或钝。
叶裂片顶端尖。
菊花
野菊
生长环境
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下能提早开花。喜阳光,忌荫蔽,较耐旱,怕涝。喜温暖湿润气候,但亦能耐寒,严冬季节根茎能在地下越冬。花能经受微霜,但幼苗生长和分枝孕蕾期需较高的气温。最适生长温度为20c左右。
菊花的适应性很强,喜凉,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c,最高32c,最低10c,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一般为零下10c。花期最低夜温17c,开花期(中、后)可降至15-13c。喜充足阳光,但也稍耐阴。较耐干,最忌积涝。喜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轻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中均能生长,而以ph6.2-6.7较好。忌连作。 秋菊为长夜日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茎叶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c的夜温则适于花芽发育。但品种不同对日照的反应也不同。[4]
分布范围
菊花遍布中国各城镇与农村,尤以北京、南京、上海、杭州、青岛、天津、开封、武汉、成都、长沙、湘潭、西安、沈阳、广州、中山市小榄镇等为盛。8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中国传至日本被推崇为日本国徽的图样。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中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中国菊花遍及全球。[4]
繁殖方法
有营养繁殖与种子繁殖两法。营养繁殖包括杆插、分株、嫁接、压条及组织培养等。通常以扦插繁殖为主,其中又分芽插、嫩枝插、叶芽插。[4]
芽插
合集 菊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养花师傅
第1集 一步步教你如何做菊花扦插,一根枝条就能变成一大盆!省下买花钱
共4集
在秋冬切取植株外部脚芽杆插。选芽的标准是距植株较远,芽头丰满。芽选好后,剥去下部叶片,按株距3-4厘米、行距4-5厘米,插于温室或大棚内的花盆或插床粗砂中,保持7-8c室温,春暖后栽于室外。 嫩枝插:此法应用最广。多于4-5月扦插。截取嫩技8-10厘米作为插穗,插后
善加管理。在18-21c的温度下,多数品种3周左右生根,约4周即可移苗上盆。[4]
地插
介质可用园土配上1\/3的砻糠灰。在高床上搭芦帘棚遮荫。全光照的插床,如有自动喷雾设备,不需遮荫。 叶芽插:从枝条上剪取1张带腋芽的叶片插之。此法仅用于繁殖珍稀品种。 分株:一般在清明前后,把植株掘出,依根的自然形态带根分开,另植盆中。[4]
嫁接
为使菊花生长强健,用以做成\"十样锦\"或大立菊,可用黄蒿Artemisia annuaak 或青蒿A.apiacea作砧木进行嫁接。秋末采蒿种,冬季在温室播种,或3月间在温床育苗,4月下旬苗高3-4厘米时移于盆中或田间,在晴天进行劈接。 压条:仅在繁殖芽变部分时,才用此法。[4]
种子
菊花种子在10c以上缓慢发芽,适温25c,2-4月间稀播,在正常情况下当年多可开花。[19] [4]
组织培养
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菊花,有用材料少,成苗量大,脱毒、去病及能保持品种优良特性等优点。培养基为mS+6bA=(6-苄基嘌呤)1毫克\/升十 NAA(蔡乙酸)0.2毫克\/升,ph5.8。用菊花的茎尖(0.3-0.5毫米)、嫩茎或花蕾(直径9-10毫米),切成0.5厘米的小段,接种。室温摄氏26度士1c,每日加光8小时(1000-1500勒克斯)。经1-2个月后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再过 1-2月,分化出绿色枝芽。再将分化出来的绿 色芽转移到white+NAAI-2毫克\/升培养基 上,约1个月后可诱导生出健壮根系。又培养1 个月,可种于室外。按原来培养液的半量浇灌,这 是试管苗取得成功的关键。[9]
栽培技术
盆土
宜选用肥沃的砂质土壤,先小盆后大盆,经2-3次换盆,7月可定盆;定盆可选用6份腐叶土、3份砂土和1份饼肥渣配制成混合土壤。浇透水后放阴凉处,待植株生长正常后移至向阳处。[10]
浇水
春季菊苗幼小,浇水宜少;夏季菊苗长大,天气炎热,蒸发量大,浇水要充足,可在清晨浇一次,傍晚再补浇一次,并要用喷水壶向菊花枝叶及周围地面喷水,以增加环境湿度;立秋前要适当控水、控肥,以防止植株窜高疯长。立秋后开花前,要加大浇水量并开始施肥,肥水逐渐加浓;冬季花枝基本停止生长,植株水分消耗量明显减少,蒸发量也小,须严格控制浇水。浇水最好用喷水壶缓缓喷洒,不可用猛水冲浇。浇水除要根据季节决定量和次数外,还要根据天气变化而变化。阴雨天要少浇或不浇;气温高蒸发量大时要多浇,反之则要少浇。一般在给花浇水时,要见盆土变干时再浇,不干不浇,浇则浇透。但不要使花盆汪水,否则会造成烂根、叶枯黄,引起植株死亡。[10]
施肥
在菊花植株定植时,盆中要施足底肥。以后可隔10天施一次氮肥。立秋后自菊花孕蕾到现蕾时,可每周施一次稍浓一些的肥水;含苞待放时,再施一次浓肥水后,即暂停施肥。如果此时能给菊花施一次过磷酸钙或0.1%磷酸二氢钾溶液,则花可开得更鲜艳一些。[10]
摘心与疏蕾
当菊花植株长至10多厘米高时,即开始摘心。摘心时只留植株基部4-5片叶,上部叶片全部摘除。待长出5—6片新叶时,再将心摘去,使植株保留4-7个主枝,以后长出的枝、芽要及时摘除。摘心能使植株发生分枝,有效控制植株高度和株型。最后一次摘心时,要对菊花植株进行定型修剪,去掉过多枝、过旺及过弱枝,保留3—5个枝即可。9月现蕾时,要摘去植株下端的花蕾,每个分枝上只留顶端一个花蕾。[10]
病虫防治
病害
斑枯病又名叶枯病。4月中、下旬始发,为害叶片。防治方法:收花后,割去地上都植株,集中烧毁;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交替喷施1∶1∶lbo倍液波尔多液和50%托市津1000倍液。
枯萎病6月上旬至7月上旬始发,开花后发病严重,为害全株并烂根。防治方法:选无病老根留种;轮作;作高畦,开深沟,降低湿度;拔除病株,并在病穴撒石灰粉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11]
虫害
菊花一年四季均有栽植,提供了害虫和害螨充足的养料与栖所。因此,菊花不管是栽培在网室或露天栽培中都逃不过害虫或害蹒的为害。菊花上重要的害虫有蚜虫类、蓟马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番茄夜蛾和二点叶蹒等。次要的害虫有切根虫、拟尺蠖、斑潜蝇、粉虱、毒蛾、粉介壳虫、细蹒等,种类可说相当多。供内销的菊花(切花或盆花),只要不影响花的品质,可容许少量害虫的发生。[11]
杂草
菊花栽培大多属于露地栽培且与水田轮作,一般水、旱轮作田常见之旱田杂草,皆会发生于菊花田中。杂草的竞争危害与菊花的栽培方式、草相、密度、竞争时期和环境因素均有关系,杂草对水分、养分、光线等之竞争可直接造成菊花之生长不良、品质下降,不利于田间之管理作业等。[11]
田区及田的四周围环境所发生的杂草,其非竞争性危害可成为病虫之寄主或栖息所在,而间接造成损失。平地旱田所发生的一年生杂草,发生在高温季节的杂草种类有芒稷、牛筋草、马唐、香附子、马齿苋及野苋;在低温的秋冬季节主要杂草有鹅儿肠、鼠曲舅、小叶灰藋、小叶碎米荠、山芥菜、泥胡菜、早苗蓼。杂草对菊花生长除直接于水分、养分、光线等之竞争,亦不利于菊花田间管理作业或容易滋生其它病虫害,故于菊花栽培过程中必须要予以适当之防治。[11]
品种分类
菊花可按照花径、花期、花色等区别分类,历史上的菊花品种分类是以色为主的,清朝《广群芳谱》所记载的菊花品种就有300—400种(清初153个)。至20世纪,品种已不下数千。南京农业大学收集保存了3000多个菊花品种的5000多份种质资源,成为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22] [23] [20]
花期
夏菊:又名五九菊。在每年农历5月及9月各开花一次。现今利用保护设施栽培可在阳历5月及10月各开花一次。
秋菊:花期有早、晚之分。早菊花期在9月中、下旬为中型菊。晚菊花期在10-11月为大型菊,是栽培最普遍的秋菊。
寒菊:又称冬菊。花期自12月至翌年1月。[12]
花径
大菊:花的直径在10厘米以上,多用作多本菊和标本菊栽培。
中菊:花的直径为6-10厘米,老用作花坛菊及大立菊栽培。
小菊:花的直径在6厘米以下,属满天星型,可作盆菊、悬崖菊、扎菊、盆景菊等,以布置庭园或陈设。[12]
颜色
单色:单色是指一花一色,有黄、白、紫、红、粉、绿、墨、泥金、雪青等。除基本色系外,每个色系又可分成多个色调。这就比较难以描述和准确把握。
复色:复色是指即一花有两种以上的颜色,色彩变化也较丰富。有一朵花两种颜色的如红黄各半的“二乔”、红黄二色的“鸳鸯荷”;有背腹两种颜色的,如背面为黄色腹面为红色的”金背大红”;有花瓣以一色为底色,其上有其他颜色条纹或斑点的,如以粉紫为底色,其上有白色斑点的“梅花鹿”;有以花瓣基部为一色,先端为另一色的,如管瓣为红色,先端为黄色的“赤线金珠”;有心花为一色,边花为另一色,但反差不大的,如“初凤”、“绿水”。[12]
瓣形
平瓣:舌状花呈平面伸展,依瓣的阔狭分为阔瓣(花瓣最阔处2厘米以上)如“帅旗”;中瓣(花瓣最阔处1-2厘米),如“墨荷”;狭瓣(花瓣最阔处1厘米以下)如“梨香菊”。
匙瓣:舌状花为平瓣与管瓣之间的中间型,花冠基部连合部分比平瓣长,花瓣先端展开如匙称为“匙片”。匙瓣又依匙片的长短可分为长匙瓣、中匙瓣和短匙瓣。依形状又有直伸、内曲和反卷之分。
管瓣:舌状花呈管状伸展。依管的先端开口或封闭分开管和闭管。又依管的粗细分粗管(管中部直径在0.6厘米以上)、中管(管中部直径0.3-0.6厘米)和细管(管中部直径0.3厘米以下)。
桂瓣:舌状花为平瓣或匙瓣或管瓣1-3轮。筒状花变为桂瓣状(或称星管状)。
畸瓣:花瓣奇特,可分为毛刺瓣、龙爪瓣和剪绒瓣。[12]
叶形
菊花的叶片形态变化较小,常作为识别菊花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按其形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正叶:叶
全文免费阅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http://www.wxlif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秋菊:早菊花期在9月中、下旬,为中型菊;晚菊花期在10-11月,为大型菊,是栽培最普遍的秋菊。
寒菊:花期从12月到次年1月。菊花生长旺盛,萌发力强,易于制作各种造型,组成菊塔、菊桥等形式精美的造型。
一、菊花的开花时间
菊花品种不同,开花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1、夏菊:又称五九菊,每年6月和10月各开一次花。现今利用保护设施栽培可在阳历5月及10月各开花一次。
2、秋菊:花期有早晚之分。早菊花期为9月中、下旬,为中型菊花;晚菊花期在10-11月,为大型菊花,是种植最普遍的秋菊。
3、寒菊:也称冬菊。花期从12月到次年1月。
二、菊花的主要价值
1、观赏
(1)赏菊,一直是中国民间长期流传的习惯,远从古代的京都帝王宫廷、官宦门第和庶民百姓,近至当今中国各城市的人民群众,每年都在秋天举行菊花会、菊展和菊式等各种形式的赏菊活动。北京植物园每年秋天都会举行菊花观赏活动。广东省中山县小橄榄镇菊花会始于宋代末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延续时代最长、规模最大的菊花会之一,人数最多可达百万。
自古以来各地就有办赏菊宴会的习俗,梅兰菊竹四君子皆为文人所爱,故许多文士都会在赏菊宴上各自题诗以咏菊。
(2)菊花生长旺盛,萌发力强,一株菊花经过多次摘心可以分生成千上万的花蕾,一些品种枝条柔软且多,易于制作各种造型,组成菊塔、菊桥、菊篱、菊亭、菊门、菊球等形式精美的造型。又可培植成大立菊、悬崖菊、十样锦、盆景等,形式多变,蔚为奇观,为每年的菊展增添了无数的观赏艺术品。
2、食用
(1)菊花可以用药治病,长期服用或喝菊花茶可以长寿。宋代诗人苏辙“南阳白菊有奇功,潭上居人多老翁”。
(2)菊花可以做出美丽的菜肴。“菊花肉”是一种经过长期探索制成的菊菜。它是由一块块用蔗糖熬浆炮制的白嫩猪肉加工制成,玲珑剔透,有如白玉。每块之上黏上几丝菊瓣,饱饮油脂糖甜,观其金黄色泽,吃到口里荤中有素,素中有荤,香甜不腻,实为名菜。
(3)此外,还有菊花鱼球、油炸菊叶、菊花鱼片粥、菊花羹、菊酒、菊茶等等,这些菊餐不但色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丰富。北京有名的“菊花锅子”(即在涮羊肉火锅里放些菊花煮汤),清淡味美,更是别有风味。
菊花是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7]原产于中国,[28]被视为日本的国花。[28]由某些野生菊经种间杂交演化而来的;茎多分枝,基部木质化;单叶互生,多卵圆形,边缘具粗大锯齿或深裂;头状花序,外围为舌状花,大小、形状变化很大,有平瓣、匙瓣等多种;中心为筒状花,常稀少或阙如;不同的瓣形,形成不同的花型、颜色、品种。花序下为总苞,舌状花多为雄性花,筒状花为两性花,雌蕊柱头两歧。[20]
菊花原产于中国,唐宋时代,菊花经朝鲜传到日本,十七世纪传到欧洲,然后再传到美洲。菊花可按照花径、花期、花色等区别分类,历史上的菊花品种分类是以色为主的,清朝《广群芳谱》所记载的菊花品种就有300—400种。[20][23][22]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喜阳光,忌荫蔽,怕涝。[21]
菊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花中四君子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在中国古代菊花有许多精神内涵,比如菊花有“花中隐士”的雅称;又被誉为“十二客”中的“寿客”,有吉祥、长寿的含义;诗词中用菊花比喻品行高洁的人,象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菊花观赏价值较高,除盆栽或配植花坛外,常用作切花材料。部分菊花品种可供饮用,称为茶菊;味甘甜的菊苗及部分品种的花瓣,可作蔬菜。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抗菌、抗肿瘤等功能,[20]但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慎用。[21]
中文名
菊花
拉丁学名
chrysanthemum x morifolium Ramat
别名
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日精、女华、延年、隐逸花、家菊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24]
根据经典的记载,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3000多年。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周官》《埠雅》。《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明菊花是秋月开花,当时都是野生种,花是黄色的。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18] 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在秦朝的首都咸阳,曾出现过菊花展销的盛大市场,可见当时栽培菊花之盛了。
菊花
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西京杂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三国时代。“蜀人多种菊,以苗可入菜,花可入药,园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药肆”。从这些记载看来,中国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的。[1]
晋朝陶渊明(355-417年)爱菊成癖,曾广为流传。他写过不少咏菊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摄其英”等名句,今仍脍炙人口。当时上大夫慕其高风亮节,亦多种菊自赏,并夸赞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艳群英”。[1]
南北朝的陶弘景(452-536年)将菊花分为“真菊”和“苦薏”两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菊;青紫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这对菊花的认识又进了一步。[1]
唐朝(618-907年)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栽培技术也进一步提高,采用嫁接法繁殖菊花;并且出现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种。如李商隐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白居易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等就是明证。这时,菊花从中国传到日本,得到日本人民的赞赏。之后他们将菊花与日本若干野菊进行杂交,而形成了日本栽培菊系统。[1]
宋朝栽培菊花更盛,随着培养及选择技术的提高,菊花品种也大量增加,这是从药用而转为园林观赏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的菊谱,对所栽的品种即以花色归类,并对花形也有较详细的记载。刘蒙的《菊谱》(1104年)是最早记载观赏菊花的一本专着,记有菊花品种26个。范成大菊谱(1018)记载有35个品种,其中的“合蝉”、“红二色”是管瓣出现的最早记载。其后,花色又出现了绿色的“绿芙蓉”和黑色的“墨菊”。在栽培上对菊花的整形摘心、养护管理和利用种子繁殖获得新品种等都有了进一步的经验。《致富广集五记》记载:“临安园子,每至重九,各出奇花比胜,谓之开菊会”。《杭州府志》中记载:“临安有花市,菊花时制为花塔”。可见南宋时的首都临安有了花市、花会。流传至今的菊花会是在南宋时杭州开始的
。宋末史铸的《百菊集谱》记载有131个菊花品种。[1]
明朝栽菊技术又进一步提高,菊花品种又有所增加,菊谱也多了起来。如黄省曾、马伯州、周履臣、高濂、乐休园等人都着,有《菊话》。在黄省曾的《菊谱》中记载了220个菊花品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80年)和王象晋的《群芳谱》(1630年)对菊花都有较多记载。《群芳谱》对菊花品种作了综合性研究,记有黄色92个品种,白色73个品种,紫色32个品种,红色35个品种,粉红22个品种,异品17个品种,共6类、271个品种;至少有16种花型。
清朝的菊花专着更多,有陈昊子《花镜》、刘灏《广群芳谱》、许兆熊《东篱中正》、陆延灿《艺菊志》、闽延楷《养菊法》、徐京《艺菊简易》、颜禄《艺菊须知》、计楠《菊说》、陈谋善《艺菊琐言》、吴仪一《徐园秋花谱》等等。《花镜》一书记载当时菊花有黄色的54种,白色的32种,红色的41种,紫色27种,共计154个品种。计楠的《菊说》载有菊花品种233个,其中新培育的品种有100多个,并提出了菊花育种的方法。清朝菊花品种日益增多,在乾隆年间还有人向清帝献各色奇菊,乾隆曾召集当时花卉画家邹一注进宫作画,并装订成册。在文人中画菊题诗,也蔚然成风。
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末清初开始,1688年荷兰商人从中国引种菊花到欧洲栽培,1689年荷兰作家白里尼曾有《伟大的东方名花——菊花》一书。18世纪中叶,法国路易·比尔塔又将中国的大花菊花品种带到法国。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福穷(Fortune)曾先后在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和日本引入菊种,并进行杂交育种,而形成英国菊花各色类型。不久,又由英国传至美国。从此,这一名花遍植于世界各地。中国的栽培菊花也就成为当今西洋菊花的重要亲本。[1]
民国以来,菊花品种大批失散,已无正式文献可查。解放后,随着园艺事业的发展,菊花也经历了曲折历程而日益发展壮大。菊花的栽培历史,是中国花卉园艺发展的一部分。
近年来,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高栽培技术,采用杂交育种、辐射诱变、组织培养等新技术,不仅提高了菊花的生产质量,并使品种数量剧增,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达7000个品种以上。大立菊一株可开花5000朵以上,案头菊、盆景菊的发展,更提高了菊花的观赏价值。一些省(市)还选菊花为省(市)花,如北京市。相继召开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或成立菊花协会,出版菊花书刊,每年举办菊花展览会,大大普及了菊花知识和交流了艺菊经验,为中国的菊花栽培、应用,开拓了广阔前景。[1]
形态特征
菊花为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卵形至披针形,长5-15公分,羽状浅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边缘有粗大锯齿或深裂,基部楔形,有柄。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直径2.5-20厘米,大小不一,单个或数个集生於茎枝顶端;因品种不同,差别很大。总苞片多层,外层绿色,条形,边缘膜质,外面被柔毛;舌状花白色、红色、紫色或黄色。花色则有红、黄、白、橙、紫、粉红、暗红等各色,培育的品种极多,头状花序多变化,形色各异,形状因品种而有单瓣、平瓣、匙瓣等多种类型,当中为管状花,常全部特化成各式舌状花;花期9-11月。雄蕊、雌蕊和果实多不发育。[2] [3]
菊花
菊花为多年生宿根亚灌木。繁殖苗的茎,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地上茎高0.2-2米,多分枝。幼茎色嫩绿或带褐色,被灰色柔毛或绒毛。花后茎大都枯死。次年春季由地下茎发生孽芽。 菊花叶系单叶互生,叶柄长1-2厘米,柄下两侧有托叶或退化,叶卵形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叶的形态因品种而异,可分正叶、深刻正叶、长叶、深刻长叶、圆叶、葵叶、蓬叶和船叶等8类。 菊花的花(头状花序),生于枝顶,径约2-30厘米,花序外由绿色范片构成花苞。花序上着两种形式的花:一为筒状花,俗称\"花心\",花冠连成筒状,为两性花,中心生一雌蕊,柱头2裂,子房下位1室,围绕花住主5孜聚药雄蕊;另一为舌状花,生于花序边缘,俗称\"花瓣\",花内雄蕊退化,雌蕊1枚。舌状花多形大色艳,形状分平、匙、管、桂、畸等5类。瘦果(一般称为\"种子\")长1-3毫米,宽0.9-1.2毫米,上端稍尖,呈扁平楔形,表面有纵棱纹,褐色,果内结一粒无胚乳的种子,果实翌年1-2月成熟,千粒重约1克。[4]
菊花品种具有极大多样性,分类工作者们探讨菊花的原祖。或认为野菊是菊花的原始祖先,或认为甘菊是原祖,或认为它的原祖是小红菊,或者开出一系列的可能的原祖名单。中国科学工作者有的还进行过属间杂交实验,在探讨菊花真源方面做了一些推测性和实验性工作。无论推测和实验,都是试图把菊花的来源落实于该属的某一个或某两个种上,并且试图指出,在这些浩瀚的品种中,哪一个品种最为原始,即是说,想找出最原始的菊花品种。[5]
可以肯定,菊花的来源是多方面,是多元而不是单元起源。菊花是异花受粉植物。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运用种间,甚至属间杂交的办法,来获取菊花的新性状,并通过返交、互交等有性过程来获得新性状的分离。这样如此返复的遗传重组合和性状的分离,新性状就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的人工杂交和随机的自然选择都可以同时出现或交替发生。但是,去劣择优的人工选择过程,却永远起着主导作用。菊花染色体极其有限。仅记录到菊花是6倍体,2n=54。菊花新品种产生的另一个可能的途径是体细胞的突变(芽变),用固定芽变的办法来获得新品种。[5]
野菊
野菊(原种):多年生草本,高0.25-1米,有地下长或短匍匐茎。茎枝被稀疏的毛,上部及花序枝上的毛稍多或较多。基生叶和下部叶花期脱落。中部茎叶卵形、长卵形或椭圆状卵形,羽状半裂、浅裂或分裂不明显而边缘有浅锯齿。叶柄柄基无耳或有分裂的叶耳。两面同色或几同色,淡绿色。头状花序直径1.5-2.5厘米,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圆锥花序或少数在茎顶排成伞房花序。总苞片约5层,外层卵形或卵状三角形,中层卵形,内层长椭圆形,长11毫米。全部苞片边缘白色或褐色宽膜质,顶端钝或圆。舌状花黄色,顶端全缘或2-3齿。瘦果长1.5-1.8毫米。花期6-11月。[6]
甘菊
甘菊(原种):多年生草本,高0.3-1.5米,有地下匍匐茎。茎直立,自中部以上多分枝或仅上部伞房状花序分枝。基部和下部叶花期脱落。中部茎叶卵形、宽卵形或椭圆状卵形。二回羽状分裂。全部叶两面同色或几同色。柄基有分裂的叶耳或无耳。头状花序通常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或稍紧密的复伞房花序。总苞碟形,总苞片约5层。中内层卵形、长椭圆形至倒披.针形,全部苞片顶端圆形,边缘白色或浅褐色膜质。舌状花黄色,舌片椭圆形,端全缘或2-3个不明显的齿裂。瘦果长1.2-1.5毫米。花果期5-11月。[7]
小红菊
小红菊(原种):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有地下匍匐根状茎。茎直立或基部弯曲,自基部或中部分枝,但通常仅在茎顶有伞房状花序分枝。中部茎叶肾形、半圆形、近圆形或宽卵形,通常3-5掌状或掌式羽状浅裂或半裂,全部裂片边缘钝齿、尖齿或芒状尖齿。根生叶及下部茎叶与茎中部叶同形,但较小;头状花序少数(约3个)至多数(约12个)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伞房花序,少有头状花序单生茎端的。总苞碟形,;总苞片4-5层。全部苞片边缘白色或褐色膜质。舌状花白色、粉红色或紫色,舌片长顶端2-3齿裂。瘦果长2毫米,顶端斜截,下部收窄,4-6条脉棱。花果期7-10月。[8]
近种区别
菊花
野菊
观赏栽培或药用栽培。
野生植物。
叶裂片顶端圆或钝。
叶裂片顶端尖。
菊花
野菊
生长环境
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下能提早开花。喜阳光,忌荫蔽,较耐旱,怕涝。喜温暖湿润气候,但亦能耐寒,严冬季节根茎能在地下越冬。花能经受微霜,但幼苗生长和分枝孕蕾期需较高的气温。最适生长温度为20c左右。
菊花的适应性很强,喜凉,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c,最高32c,最低10c,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一般为零下10c。花期最低夜温17c,开花期(中、后)可降至15-13c。喜充足阳光,但也稍耐阴。较耐干,最忌积涝。喜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轻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中均能生长,而以ph6.2-6.7较好。忌连作。 秋菊为长夜日植物,在每天14.5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茎叶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c的夜温则适于花芽发育。但品种不同对日照的反应也不同。[4]
分布范围
菊花遍布中国各城镇与农村,尤以北京、南京、上海、杭州、青岛、天津、开封、武汉、成都、长沙、湘潭、西安、沈阳、广州、中山市小榄镇等为盛。8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中国传至日本被推崇为日本国徽的图样。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中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中国菊花遍及全球。[4]
繁殖方法
有营养繁殖与种子繁殖两法。营养繁殖包括杆插、分株、嫁接、压条及组织培养等。通常以扦插繁殖为主,其中又分芽插、嫩枝插、叶芽插。[4]
芽插
合集 菊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养花师傅
第1集 一步步教你如何做菊花扦插,一根枝条就能变成一大盆!省下买花钱
共4集
在秋冬切取植株外部脚芽杆插。选芽的标准是距植株较远,芽头丰满。芽选好后,剥去下部叶片,按株距3-4厘米、行距4-5厘米,插于温室或大棚内的花盆或插床粗砂中,保持7-8c室温,春暖后栽于室外。 嫩枝插:此法应用最广。多于4-5月扦插。截取嫩技8-10厘米作为插穗,插后
善加管理。在18-21c的温度下,多数品种3周左右生根,约4周即可移苗上盆。[4]
地插
介质可用园土配上1\/3的砻糠灰。在高床上搭芦帘棚遮荫。全光照的插床,如有自动喷雾设备,不需遮荫。 叶芽插:从枝条上剪取1张带腋芽的叶片插之。此法仅用于繁殖珍稀品种。 分株:一般在清明前后,把植株掘出,依根的自然形态带根分开,另植盆中。[4]
嫁接
为使菊花生长强健,用以做成\"十样锦\"或大立菊,可用黄蒿Artemisia annuaak 或青蒿A.apiacea作砧木进行嫁接。秋末采蒿种,冬季在温室播种,或3月间在温床育苗,4月下旬苗高3-4厘米时移于盆中或田间,在晴天进行劈接。 压条:仅在繁殖芽变部分时,才用此法。[4]
种子
菊花种子在10c以上缓慢发芽,适温25c,2-4月间稀播,在正常情况下当年多可开花。[19] [4]
组织培养
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菊花,有用材料少,成苗量大,脱毒、去病及能保持品种优良特性等优点。培养基为mS+6bA=(6-苄基嘌呤)1毫克\/升十 NAA(蔡乙酸)0.2毫克\/升,ph5.8。用菊花的茎尖(0.3-0.5毫米)、嫩茎或花蕾(直径9-10毫米),切成0.5厘米的小段,接种。室温摄氏26度士1c,每日加光8小时(1000-1500勒克斯)。经1-2个月后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再过 1-2月,分化出绿色枝芽。再将分化出来的绿 色芽转移到white+NAAI-2毫克\/升培养基 上,约1个月后可诱导生出健壮根系。又培养1 个月,可种于室外。按原来培养液的半量浇灌,这 是试管苗取得成功的关键。[9]
栽培技术
盆土
宜选用肥沃的砂质土壤,先小盆后大盆,经2-3次换盆,7月可定盆;定盆可选用6份腐叶土、3份砂土和1份饼肥渣配制成混合土壤。浇透水后放阴凉处,待植株生长正常后移至向阳处。[10]
浇水
春季菊苗幼小,浇水宜少;夏季菊苗长大,天气炎热,蒸发量大,浇水要充足,可在清晨浇一次,傍晚再补浇一次,并要用喷水壶向菊花枝叶及周围地面喷水,以增加环境湿度;立秋前要适当控水、控肥,以防止植株窜高疯长。立秋后开花前,要加大浇水量并开始施肥,肥水逐渐加浓;冬季花枝基本停止生长,植株水分消耗量明显减少,蒸发量也小,须严格控制浇水。浇水最好用喷水壶缓缓喷洒,不可用猛水冲浇。浇水除要根据季节决定量和次数外,还要根据天气变化而变化。阴雨天要少浇或不浇;气温高蒸发量大时要多浇,反之则要少浇。一般在给花浇水时,要见盆土变干时再浇,不干不浇,浇则浇透。但不要使花盆汪水,否则会造成烂根、叶枯黄,引起植株死亡。[10]
施肥
在菊花植株定植时,盆中要施足底肥。以后可隔10天施一次氮肥。立秋后自菊花孕蕾到现蕾时,可每周施一次稍浓一些的肥水;含苞待放时,再施一次浓肥水后,即暂停施肥。如果此时能给菊花施一次过磷酸钙或0.1%磷酸二氢钾溶液,则花可开得更鲜艳一些。[10]
摘心与疏蕾
当菊花植株长至10多厘米高时,即开始摘心。摘心时只留植株基部4-5片叶,上部叶片全部摘除。待长出5—6片新叶时,再将心摘去,使植株保留4-7个主枝,以后长出的枝、芽要及时摘除。摘心能使植株发生分枝,有效控制植株高度和株型。最后一次摘心时,要对菊花植株进行定型修剪,去掉过多枝、过旺及过弱枝,保留3—5个枝即可。9月现蕾时,要摘去植株下端的花蕾,每个分枝上只留顶端一个花蕾。[10]
病虫防治
病害
斑枯病又名叶枯病。4月中、下旬始发,为害叶片。防治方法:收花后,割去地上都植株,集中烧毁;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交替喷施1∶1∶lbo倍液波尔多液和50%托市津1000倍液。
枯萎病6月上旬至7月上旬始发,开花后发病严重,为害全株并烂根。防治方法:选无病老根留种;轮作;作高畦,开深沟,降低湿度;拔除病株,并在病穴撒石灰粉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11]
虫害
菊花一年四季均有栽植,提供了害虫和害螨充足的养料与栖所。因此,菊花不管是栽培在网室或露天栽培中都逃不过害虫或害蹒的为害。菊花上重要的害虫有蚜虫类、蓟马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番茄夜蛾和二点叶蹒等。次要的害虫有切根虫、拟尺蠖、斑潜蝇、粉虱、毒蛾、粉介壳虫、细蹒等,种类可说相当多。供内销的菊花(切花或盆花),只要不影响花的品质,可容许少量害虫的发生。[11]
杂草
菊花栽培大多属于露地栽培且与水田轮作,一般水、旱轮作田常见之旱田杂草,皆会发生于菊花田中。杂草的竞争危害与菊花的栽培方式、草相、密度、竞争时期和环境因素均有关系,杂草对水分、养分、光线等之竞争可直接造成菊花之生长不良、品质下降,不利于田间之管理作业等。[11]
田区及田的四周围环境所发生的杂草,其非竞争性危害可成为病虫之寄主或栖息所在,而间接造成损失。平地旱田所发生的一年生杂草,发生在高温季节的杂草种类有芒稷、牛筋草、马唐、香附子、马齿苋及野苋;在低温的秋冬季节主要杂草有鹅儿肠、鼠曲舅、小叶灰藋、小叶碎米荠、山芥菜、泥胡菜、早苗蓼。杂草对菊花生长除直接于水分、养分、光线等之竞争,亦不利于菊花田间管理作业或容易滋生其它病虫害,故于菊花栽培过程中必须要予以适当之防治。[11]
品种分类
菊花可按照花径、花期、花色等区别分类,历史上的菊花品种分类是以色为主的,清朝《广群芳谱》所记载的菊花品种就有300—400种(清初153个)。至20世纪,品种已不下数千。南京农业大学收集保存了3000多个菊花品种的5000多份种质资源,成为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22] [23] [20]
花期
夏菊:又名五九菊。在每年农历5月及9月各开花一次。现今利用保护设施栽培可在阳历5月及10月各开花一次。
秋菊:花期有早、晚之分。早菊花期在9月中、下旬为中型菊。晚菊花期在10-11月为大型菊,是栽培最普遍的秋菊。
寒菊:又称冬菊。花期自12月至翌年1月。[12]
花径
大菊:花的直径在10厘米以上,多用作多本菊和标本菊栽培。
中菊:花的直径为6-10厘米,老用作花坛菊及大立菊栽培。
小菊:花的直径在6厘米以下,属满天星型,可作盆菊、悬崖菊、扎菊、盆景菊等,以布置庭园或陈设。[12]
颜色
单色:单色是指一花一色,有黄、白、紫、红、粉、绿、墨、泥金、雪青等。除基本色系外,每个色系又可分成多个色调。这就比较难以描述和准确把握。
复色:复色是指即一花有两种以上的颜色,色彩变化也较丰富。有一朵花两种颜色的如红黄各半的“二乔”、红黄二色的“鸳鸯荷”;有背腹两种颜色的,如背面为黄色腹面为红色的”金背大红”;有花瓣以一色为底色,其上有其他颜色条纹或斑点的,如以粉紫为底色,其上有白色斑点的“梅花鹿”;有以花瓣基部为一色,先端为另一色的,如管瓣为红色,先端为黄色的“赤线金珠”;有心花为一色,边花为另一色,但反差不大的,如“初凤”、“绿水”。[12]
瓣形
平瓣:舌状花呈平面伸展,依瓣的阔狭分为阔瓣(花瓣最阔处2厘米以上)如“帅旗”;中瓣(花瓣最阔处1-2厘米),如“墨荷”;狭瓣(花瓣最阔处1厘米以下)如“梨香菊”。
匙瓣:舌状花为平瓣与管瓣之间的中间型,花冠基部连合部分比平瓣长,花瓣先端展开如匙称为“匙片”。匙瓣又依匙片的长短可分为长匙瓣、中匙瓣和短匙瓣。依形状又有直伸、内曲和反卷之分。
管瓣:舌状花呈管状伸展。依管的先端开口或封闭分开管和闭管。又依管的粗细分粗管(管中部直径在0.6厘米以上)、中管(管中部直径0.3-0.6厘米)和细管(管中部直径0.3厘米以下)。
桂瓣:舌状花为平瓣或匙瓣或管瓣1-3轮。筒状花变为桂瓣状(或称星管状)。
畸瓣:花瓣奇特,可分为毛刺瓣、龙爪瓣和剪绒瓣。[12]
叶形
菊花的叶片形态变化较小,常作为识别菊花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按其形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正叶:叶
全文免费阅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http://www.wxlif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