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借来僧袍 > 借来53

借来僧袍 借来53

    借来僧袍53

    20170902

    20170915增删

    枝上面,然后捏住片刻,然后慢慢松开手,最后,彻底抽离,哇,藤条没有掉,大功告成。他非常高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像一个贪玩的孩子。站起来,转身,抬头,啊,明德大师在屋里呢,什么时候来的,一点动静都没有。他急忙离开窗口,绕到门口,甜甜地喊了一声大师,他说:你怎么来了,我正要过去看你。

    闪闪发光的脑门,慈祥的目光,春风满面,说:千呼万唤始出来啊,总算是来了,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晚上冷不冷。

    拉凳子,说:大师,你请坐,坐啊。

    撩起长衫,坐下,说:房间不大,将就一下,克服克服吧,按理说,你可以分到大房间,你有资格享受到那待遇。不过呢,那些大房子都在寺外,而且都是竣工不久,目前呢,分配办法还没有出台,都封存了,只能眼巴巴的盯着,你来了,这一摊属于你管,你来拿个主意。

    摇头,摇得像拨浪鼓,说:我初来乍到,寺里外的情况不熟悉,这个主意还得你,寺主和其他高僧来拿,当然主要还是你做主,我呢,执行就可以了。再说,不瞒你说,也许你已经知道了,我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

    大师问:什么重要事情。

    和尚说:筹拍一部电影。

    大师说:我知道,都知道,和尚拍电影的事情传的沸沸扬扬,谁不知道啊。我看,你算是骑虎难下了,这个电影非拍不可啦。听说,你已经成立了一个公司。

    和尚说:嗯,为了拍电影才成立的,方便汇款。说实话,我哪有钱拍电影,靠化缘。

    大师问:你准备怎么化缘。

    和尚说:找企业出钱,个人哪有这么多钱啊。不过,请大师放心,我不会影响本职工作的,也不会公私不分的。寺里的事情不会耽误半点,拍电影的事情也在争取。初步设想是与人合作,我负责拉大部分投资,合作者小部分资金,业务上的事情都由公司的工作人员打理。

    大师问:和谁合作,有没有合作对象了。

    和尚问:没有定下来,大师有没有合适人员和单位?

    大师说:我个人觉得王大鹏不错,王大鹏的公司也不错。你可以考虑一下。

    和尚说:你我想到一块去了。不谋而合。大师,你知道吗,这个故事一直埋在我的心中,多年来,不止一次冲动,想把它拍成电影,始终未能如愿。这次下了决心,大师,你要支持我。

    大师说:那是一定的,不仅仅冲着故事理应支持,而且还有你是我们寺的监院,拍电影,是好事,不单单是你个人的事情,也是我们寺的事情,成功上映的话,不仅仅是你个人的荣光,而且还是寺的荣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故事的观赏性可看性,之所以可看值得观赏,是因为有我们的先辈们,故事里有你,有我,讲的是身边的事情。此外还有,爱国精神值得弘扬,和弘扬佛法是一脉相承的。我定将竭尽全力支持。

    和尚说:太感谢了。谢谢大师。

    大师说:不用谢我,那不是我个人的决定,那是全体高僧在寺高僧扩大会议上的决定,我只有执行的权力。今天来,就是向你宣布这个决定。之前拍电影是你私人的事情,那是因为我没有宣布,现在,我宣布了,拍电影纳入寺庙工作范围,换句话说,拍电影是公事。

    热泪盈眶,脸通红,嘴巴哆嗦,说不出话来,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和尚不知道说什么好。其实,除了寺里支持之外,还有寺外的支持。

    重点不在寻求本寺的支持,大理寺规模大,每年香火钱不是一个小数字,从香火钱中抽资金,不是没有想过,而是没有先例。都是化缘来的,都是企业支持的,但是,此钱非彼钱。用途不一样,目的意义不一样。追根溯源的话,无法交代。不能欺骗香客施主善男信女。不能没有底线。拍电影,不用香火钱。这是底线。

    没有资金,拍电影是一句空话,没有资金,用什么请导演演员,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和寻找合作伙伴。

    啪,窗外的竹竿倒了,从树上掉下。

    回过神来,平静下来,眼眶里像有二杆秤,说:大师,有你的支持,有寺里的支持,我的信心倍增。不过,眼前的困难真的不少,下午,我约了人,本市一家房产公司,老总答应资助一部小汽车。

    大师说:有你的,用上小汽车,活动半径一下子就加大了,速度有了,时间就多了,之前一天只能去一个地方,一家企业,现在,有了小汽车之后,一天就可以跑几个地方,那样的话,化缘成功的机会就大大地增加了。那你准备准备吧,祝你马到成功。我走了。

    送大师到门口,临别,说:晚上回来,我再跟你汇报。

    大师离开。

    答应的事情并不等于马上兑现,要让房地产公司潘总掏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生意人都迷信,愿意跟佛结缘,目的不言而喻。跟寺庙大师这样说,化缘取得的财务用于拍电影。跟生意人那样说,花钱消灾,花钱买保佑,像买保险一样。到底怎么说,还是要看具体情况。走一步看一步。他想。

    那天,一早来到潘总办公室,秘书给他倒水。

    坐在沙发上等潘总出现的他显得轻松,底气非常足,从头顶到脚跟都是信心,计划过的项目扎实推进着,小汽车志在必得,

    在当下小汽车满地都是的年代,作为代步工具也好,作为身份证明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赶上这个时代。都进了这么一个时代了,不好好认识一下这个时代,不好好了解一下时代的特征,不好好把握时代的脉搏,往小里说,那是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大师,对不起大理寺,对不起房地产公司,对不起潘总,往大里说,那是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对不起职能部门,对不起文化艺术。

    不放过每一个人,不放过每一个单位,不放过每一次机会。他想。

    房间分布于走廊两侧,长长的走廊被拦腰截断,平白无故添了一堵墙,像鱼刺卡在喉咙一样。换句话说,来者无法直接进入潘总的办公室,要见潘总,必须先进入左边的小房间,在小房间登记之后,由秘书领着去见潘总,在小房间的他,一边喝咖啡,一边翻报纸。

    无暇顾忌到走廊上的来来往往,一身装扮却引人注目,凡是进出小房间的工作人员都关注了他,

    头顶一青壳脑袋,脑门油光铮亮,身板不宽不窄,貌不惊人,金黄色僧袍略显宽大,即使有人说三道四也不顾,胳肢窝夹一公文包,即使不得体也不放弃,脚上的布鞋是崭新的,一尘不染。说实话,他满意这身打扮,过往人员的异样眼光劈头盖脸,也权当唾面自干,潘总办公室挺大,秘书办公室气派,潘总及潘总公司实力不可小觑。不过,也难说,不排除有这样的人,把所有家当都花在办公室的装修上了,除了一间豪华办公室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

    端起杯子,又放下,嘴角微微一动,问:潘总出来了没有。

    一直保持着微笑,女秘书轻轻地说:应该在路上。你等等吧。

    等,一点不陌生,等,谁不会。都说等,习惯了。当和尚,僧袍是借来的,头也是自己掏钱在街上的理发店剃的,就这么与众不同,一步步走到现在,监院都当上了,难道还怕等吗?之前,那么的有棱有角,不说桀骜不驯,不说按部就班,就说上大学承包食堂,考公务员。现在,想起来都害怕,又要拍电影。是不是又要折腾了。

    都说和尚不能考公务员,都说拍电影难。谁说和尚不能考公务员。谁说和尚不能拍电影。为了考公务员,差一点提起行政诉讼,不为了别的,就想讨个公道。当和尚吃斋念佛没有错,当和尚上佛学院没有错,当和尚拍电影也没有错啊。为了拍电影化缘没有错。来潘总这里化缘,坐在冷板凳上,一等就是半天,不见人影。谁的错?肯定不是自己的错。纠结于错对有卵用啊,得想辙才是啊。怎么办,赌气走人,那潘总开心死了。不能够走,到点吃饭,吃完之后,继续等,脸皮厚一点没有什么不好。厚如城墙,厚到无形,好死不如赖活着,谁让你答应,答应就得给,不给就赖着不走了,不给小汽车,给一套房子也行。什么日程安排,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配秘书的人不止你潘总一个,远的不说,近的,拿大师来说,大师也也秘书,男的,称之为知客,相当于助理。几天前,寺里要给自己配秘书,被自己拒绝了。从配秘书的角度看,自己不比你潘总矮,

    无聊到了极点,干巴巴坐在那里等人的他不知道外面街上的喧嚣,也许堵车吧,只能这样想,尽量往好的地方想。堵车对潘总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情,对和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安慰的理由,毕竟是拿人家的,毕竟是来化缘的。也许潘总有苦衷啊,答应了,想反悔不好意思,只能选择躲猫猫。他想。

    站起来,苦笑,说:不等了,明天这个时候再来。请你转告潘总。

    秘书点点头,拿笔记下。

    他离开办公室。

    刚到门口,风尘仆仆的潘总出现了,两人撞了一个满怀。

    满脸堆笑,调侃说: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刚要走,你却来了,一直说我能掐会算,其实,能掐会算的不是我,而是你。

    偷偷地看了他一眼,低头,瞧自己的脚尖,说:不好意思,有点事耽搁了。好在都是自己人,来,屋里坐。

    一般而言,潘总的一天是安排好的,什么时候吃早饭,什么时候会见或者接见什么人,什么时候参加什么活动,什么时候上厕所,甚至午间休息晚上睡觉都是按部就班的,一切都有日程表的,像饭店的菜谱一样,

    又不像菜谱,菜谱上的项目未必都发生,不是这道而是那道,这菜或者那菜,只能吃一定的量,多了消化不良。

    非说像谁的话,有点像上幼儿园或者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孩子的一天都是老师家长给安排的。

    他的时间是魔鬼给安排的。他喜欢把生意场比喻成魔鬼,说自己是一个和魔鬼打交道的人,见多不怪了,林子大什么鸟都有,见的魔鬼多了,走夜路一点不怕。在生意场久了,弄不清楚自己是人还是鬼了。鬼,让他腻味。想换换口味。虽然和尚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也算是佛的代言人,和尚区别于生意人的地方,佛区别于鬼的地方,真滴不少,把弄一下这些区别,是挺有趣的事情,接触一下和尚,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他看来,和尚像天使,和魔鬼相反。满脑子都是稀奇古怪的想法,在他看来,释迦摩尼,耶稣基督,耶和华,撒旦,圣经,周易,这个学那个学等都是学习研究的对象。不过,从来没有完完整整读过一本书,什么书都读但都不读完,读了也等于没读。什么都看,都看不懂,看不起,不仅仅看不懂书本上的东西,而且还看不懂社会现象。劣币驱逐良币,对称不对称,纳什平衡,机会成本,过时的,新鲜的,等等,都是营养品,都兼收并蓄,难免消化不良。不能新陈代谢,只能吃不了兜着走。坑爹,忽悠,刷存在感,秀肌肉,亲,么么哒,等等,都知道,但是不会用。从书到人,都没有什么感觉,远远地望着那些已经作古的人,只能崇敬。想接触那些还活着的人,只能放弃。张和尚就是想接触的人之一,见张和尚,是早就约好的。在秘书那里都记下了。什么日程安排,这个习惯得改,可是改不了。

    潘总不敢看和尚,不是因为承诺兑现问题,不是因为迟到而不好意思,而是因为个子太矮。一身高档西服,闪闪发光,个子却不足1.6米,平头,脑门特别大,腿短走路却很快,不敢跟和尚走在一起,肩并肩的话,那太不协调了,一高一矮太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