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华娱:这个肝上长了人! > 第126章 大树村最后的土葬

华娱:这个肝上长了人! 第126章 大树村最后的土葬

    清晨五点,肃穆的送灵队伍自大树村村口绵延至打谷场,张昆等人因辈分尚浅,被遣至孩童一列,负责举花圈、扛白帆。

    抬棺者皆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抬匠,为送老爷子最后一程,他们毅然重出江湖,为争夺为数不多的几个抬棺位置,不惜打得头破血流、六亲不认。

    “一声喊,二好二喜,三元及第,四季发财,五子登科,六位高升,七抬八拉。

    “起、起、起啊……。”

    在低沉凝重的号子声中,这群平均年龄七十余岁的老者们,迈着稳健而坚定的步伐朝后山缓缓行进。

    孝子撒币,抢贡果、“接良米咯!”

    “一撒东方甲乙木,青龙得位福星照;

    二撒南方丙丁火,朱雀展翅贵气来;

    三撒西方庚辛金,白虎献瑞财源广;

    四撒北方壬癸水,玄武镇宅保安康;

    五撒中央戊己土,黄龙献瑞五谷丰。

    一赐天长地久,福泽绵绵;

    二赐地久天长,寿比南山;

    三赐家宅平安,人丁兴旺;

    四赐子孙满堂,代代荣昌;

    五赐金银满屋,富贵双全。

    问你要福还是要贵?福也要,贵也要,福禄双全带回家!”

    在一片庄严肃穆中,最后一块砖头封住了墓穴,老爷子走得安详,此盛世正如他所愿。

    他虽无子嗣,但全村人皆视他如亲人,他亦未曾辜负这片大好河山,青山处处埋忠骨,万家灯火送长安。

    当那位备受尊敬的领导亲自送别老爷子之后,心情沉重地拿起笔,在那份庄重的报告上缓缓写下一行字:“恭送我镇最后一名抗战老兵李水生,入土为安,英魂长存。”

    在如今这个时代,土葬已渐渐受到严格限制甚至明令禁止。然而,面对这位伟大的抗战老兵——李水生,整个镇子却选择了集体沉默,默默地给予了他最后的宁静与尊严。

    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那名戴着老式眼镜、饱经沧桑的阴阳老先生,用低沉而坚定的声音念出了最后的祭辞:“孝子添土!先人安息!后人奋进,不忘先恩……”每一个字都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哀思和敬意。

    随着话音落下,阴阳老先生率先走到新坟前,小心翼翼地捧起一抔黄土,轻轻撒落在墓地上。他并非本村之人,但他深知自己能有今天安稳的生活,全赖于当年像李水生这样英勇无畏的老爷子们舍生忘死的守护。此刻,他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先辈的感激之情。

    央妈摄像组的老师从来没现场见过这么多人自发送葬,直呼“太壮观了!”城里人哪里见过这般场景。

    千人送葬,场面壮观无比!他们纷纷跪地磕头,以表达对逝者深深的敬意和哀思。而那些年迈的长者们,则肩负着抬起沉重棺材的重任,一步步艰难地前行。

    猛然间一回头,四周竟都是身着白色孝服的子孙后代,宛如一片洁白的海洋。山上也挤满了前来送行的人们,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尽头。

    伴随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一路响彻云霄;悠扬激昂的唢呐声与清脆响亮的锣镲声相互交织,仿佛在为逝者奏响最后的挽歌,引领着这庞大的队伍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缓缓而行。

    每走三步,众人便下跪一次;再行五步,又磕头一回,如此反复,庄重肃穆之情溢于言表。

    经过长时间的忙碌,终于到了九时许,才将老爷子安然地送入陵寝之中。

    紧接着,便是紧张有序地筹备正席环节。

    依照乡村的传统风俗,出殡当日正午时分所设的宴席最为丰盛豪华。

    各种新鲜食材早已连夜备好,精心烹制的蒸菜更是早早被放置进蒸笼里,那堆积如山、高达两米有余的笼屉多达十几个之多。

    此时此刻,“人多力量大”这句至理名言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同时,还有另一句俗语:“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大树村的村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并未辜负老爷子生前的关爱与照顾,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这场盛大而庄严的葬礼仪式。

    即使里面有部分人拍了很多条短视频朋友圈发布到网上,动机不太单纯有博取流量关注的嫌疑,张昆知道后也不在意。

    他不可能约束所有人的小动作,君子论迹不论心,至少那些人是三跪九叩披麻戴孝是真的,其他的他管不着。

    互联网发达的当今社会,人类的分享欲被捧到了顶峰,遇事不决先掏出手机拍拍拍,说不上对错,因为很多人在现实不被人关注,只能在网上求取陌生人的点赞互动奉为圭臬,其实也是一种另类的可怜人罢了。

    年初就有个男人,他的孩子溺水淹死了,他还拍照发了条动态,并在下面留言:谢谢各位点赞,我的孩子淹死了。

    当时很多人取笑他都这种时候了还有空发动态,孩子是亲生的嘛?简直不配当父亲,那人直接被骂到退网,没有知道他当初发那条动态时的想法,或许是网友说的那样,亦或许想获得一些情绪上的支持,这种事情不是当事人谁又能够说的清呢。

    “摄像老师,麻烦过来一下,我们继续拍摄舌尖,这一期就叫九大碗吧,”张昆笑着叫过两位到处捕捉素材的老法师过来,准备继续节目的录制,他认为没有比今天的这个席面更契合人文美食这一主题的了。

    两位老法师惊诧询问道:“现在就继续录制吗?会不会影响你的状态,毕竟…”

    张昆摆手调笑:“咱村这是喜事有什么影响的,再说了二位不早就开始拍摄了嘛,怎么,现在我这个主讲人想要继续,影响你们发挥了不成?”

    “嗨,我们这不是没见过世面么,你们村里的人文气息太厚重了,一时手痒,职业病犯了。”两个老法师羞赫不已,偷拍被正主发现了,脸皮薄点的恨不得钻进地心。

    “拍可以,不过我有个要求,希望到时候能在节目中插上几秒老爷子的事迹呼吁一下群众寻找关注身边的孤寡老兵,当年留存下来的老兵越来越少了,不少老人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因为时代的变迁很多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和政策,导致晚年过的凄苦,保家卫国是当时他们的责任,让他们安度晚年是现在我们后辈的义务。”

    张昆的话让摄像师肃然起敬,这个年轻人简直正的发邪,格局太大了,根本不像是乳臭未干的毛小子。

    他拍着胸口给了张昆一个承诺,“那是肯定的,张老师您放一百个心,这些年国家一直在找那些抗战老兵,可是你也知道,茫茫人海,又有历史遗留问题,再加上他们很多不愿意给国家添负担,隐姓埋名卸甲归田,找到的人非常有限,不过我们一直在努力,这个节目有了您的加入,收视率一定不低,到时候说不定有惊喜。”

    “ok,那咱就继续开工咯?”

    “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