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极品丐帝 > 第140章 李重俊兵变

极品丐帝 第140章 李重俊兵变

    沐浴毕,公主裹着浴袍,被轩辕勃抱回洞房。婢女放下金黄色的鸳鸯绣帐。美丽的公主就躺在身边,饱满的胸脯因为呼吸急促而起伏。她微微闭着眼眸,等待心仪小夫君的野蛮入侵。

    轩辕勃虽是乞丐出身,骨子里却甚是清高,对自嘎沦为女人掌中玩物十分不满。当中憋屈,提心吊胆,外人难以理解。身为唐门之主,他不能完全掌握自嘎命运。瞾君实力太强,他无法抗衡。瞾君死后,他的危险处境,仍然没有解除。有熊氏内心愤懑,使出吃奶的力气,将太平公主折磨得死去活来。

    太平公主香汗淋漓,欲仙欲死,全无顾忌,声音浪得阖府上下都能听到。四个婢女站在床榻之侧,垂手肃立,一声不吭。只要主人不招呼,伊们就是哑巴。新郎浑没想到太平公主平素清高,床第之间却浪的没个边儿,全不顾忌婢女们就在帐外。兴许在太平眼里,这些婢女就是私人物品,算不得是人。

    功课终于做完。轩辕勃气喘吁吁,接过婢女递来的汗巾和茶水。许久许久。屋外传来更漏。几近虚脱的公主,发出均匀舒畅的鼾声。

    他过去是瞾君的宠物,现今是太平公主的政治工具。他们之间可有平凡男女的真爱?轩辕勃不无悲哀地想。他们眼前的利益是一致的。这便足够勒。

    这门婚姻,让有熊氏晋升为皇亲国戚,还获得太平的人脉资源,避免树大招风,受到迫害打击。

    敬晖和桓彦范等,诛杀张易之兄弟后,洛州长史薛季昶就对敬晖说:“二凶虽除,但吕产吕禄那样的人物,依然存在。大人们应该借着兵势,诛杀武三思等人,匡正王室,以安天下。”

    敬晖深以为然,多次向张柬之提起。

    张柬之颇是踌躇,倘或真的杀掉武三思,其子驸马武崇训杀不杀?安乐公主如何处置?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日后向皇帝进谗言,大家有几个脑袋?张柬之权衡再三,坚决不同意敬晖的主张,他解释说:“这是皇帝的家事,我等臣子不宜刀兵相逼。皇上还是英王的时候,以勇烈闻名,留下武家子弟,是希望皇帝能够亲自锄奸立威。”

    敬晖孤掌难鸣,也就没有坚持。薛季昶流着泪,长叹道:“我不知道,日后会死在甚麽地方勒。”

    武三思连日来一夕数惊。瞾君去后,武家表面上通过联姻,控制朝政,实则面临灭顶之灾。他们父子锤定决心,只要李显有动手的迹象,武家立即轼君立幼。大唐历来有父子猜忌,兄弟相残,母子对诛,李武盟誓就能避开杀身之祸?

    李显多年来,远离京都,在外地苟活煎熬。如今拥有皇帝的名分和威望,朝中却没有自己的人手。他带着家眷,回到京城当皇帝,近乎是光杆司令。通过跟武三思结为儿女亲家,暂时稳住局面。可局势波诡云谲,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他想提拔亲信,却又不敢作为。上次当皇帝时,急着提拔老岳丈,两个月不到,就被拉下宝座,赶出京城。这个血的教训太深刻勒。韬光养晦,保命要紧。

    李显不会冒险扳倒武三思,为了女儿,为了自己,他都没有勇气,他压根输不起。能过上今天的日子,已很知足。“既然武李已经盟誓,就应遵守神之契约。吾是天子,岂能背叛誓言,伤害亲家?”

    武氏家族及其党羽,仍旧把持权柄,在朝执事,为天下人所患。

    杨元琰发现武三思夺取大权,随时面临杀身之祸,便上表朝廷,请求削发为僧,但被中宗拒绝。

    杨元琰胡须浓密,貌似胡人。敬晖便以此取笑他道:“我若早知道的话,一定劝皇帝同意。剃去胡人的头发,岂不妙哉!”

    杨元琰毫无不悦,劝道:“功成名就,再不隐退,就会有危险。这是我由衷的请求,不仅仅作个样子。”

    敬晖也知道武三思掌握大权的后果,却不舍得放弃权位。后来,敬晖等人相继遇害,只有杨元琰得以幸免。

    五月,敬晖上表道:“现今唐室中兴,武氏诸王并无功勋,理应降爵。”

    唐中宗于是将武氏诸王降为公爵。武三思为此非常恼怒,在中宗面前不断进谗,称敬晖等人恃功专权。

    韦后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从兄韦温掌握实权,形成以韦后为首的韦武专政集团。为了全面夺权,必须要有很多的钱帛拉拢朝臣。韦后母女于是恣意妄为,卖官鬻爵,收取贿赂,大肆提拔亲信,势倾朝野。而张柬之等功臣元老,反倒成了绊脚石。韦后私下就劝说中宗,“唐门势力坐大,若不处理,后果不堪。”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常常假传李显的诏令,干了许多匪夷所思之事。中宗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又大肆修建寺庙道观,奢侈无度。

    这样下去,大唐不是走向崛起,而是必然衰败。轩辕勃看到中宗昏庸,韦后勾结武三思,母女二人扰乱朝纲,肆意挥霍,不免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

    韦后对唐门十分忌惮,多次劝说中宗。李显怯懦,害怕打击唐门不成,自己反成刀下之鬼。武三思就提出明升暗降的计策。

    李显听信谗言,罢免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五人宰相之职,加封他们为郡王,只能在每月初一与十五,上朝面君。其中,张柬之被封为汉阳郡王,敬晖被封为平阳郡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郡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郡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郡王,时称“五大郡王”。故神龙政变又被后世,称为“五王政变”。

    武三思与韦皇后,互相需求,于是勾结起来,狼狈为奸。武三思“内行相事,反易国政”。

    敬晖等人被罢相后,封为郡王,然大权旁落,从此受制于武三思。敬晖非常后悔,经常拍床嗟叹,有时甚至激愤吐血。

    当时,轩辕勃正在闭关修练期,无法与武三思抗衡。眼睁睁看着局势,在武三思和韦皇后的主持下,走向混乱。“李显懦弱无能,优柔寡断,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听信妇人奸臣,过河拆桥,打击唐门,当真看错他勒。”

    神龙二年,敬晖被贬出朝廷,外放为滑州刺史,后又贬为朗州刺史。不久,驸马都尉王同皎,谋诛武三思,事泄被杀。

    武三思趁机诬陷敬晖等人,与王同皎同谋,暗中指使许州司功参军郑愔,向朝廷告发。中宗于是将敬晖,贬为崖州司马,并剥夺封爵。

    七月,武三思暗中命人,将韦皇后淫乱之事,大肆宣扬,请求废黜皇后。中宗震怒,命御史大夫李承嘉调查。

    李承嘉接受武三思贿赂,上奏道:“此事是敬晖,桓彦范,张柬之,袁恕己,崔玄暐暗中派人所为。他们托言废黜皇后,实则谋反。”

    中宗便命法司议罪,将敬晖流放崖州,禁锢终身。

    神龙二年,武三思以五王诬陷韦后为由,通过中宗颁布诏令,将张柬之等五王全部贬官,流放边疆。敬晖失掉权柄,受制于武三思,每每捶床嗟叹惋惜,直至弹指出血。

    武三思又怂恿太子李重俊上表,请求夷灭敬晖三族,被中宗拒绝。因担心敬晖等会复起,便采用崔湜的计策,命周利贞假传圣旨,将其谋害。周利贞到达崖州,用藤条将敬晖活活勒死。他临死前,向北痛哭流泪,说道“来生不想再做好人!”

    桓彦范,袁恕己二人,则被李显派遣的使者杀害。张柬之在新州忧愤病死。崔玄暐在岭南,被虐待致死。

    太子李重俊聪明善辩,而又果敢有谋。武三思跟韦后结为死党,对太子最为忌恨,密谋策划废除太子李重俊。

    因李重俊不是韦后所生,武三思指使儿子武崇训,利用安乐公主,在李显及韦后面前,谗害李重俊,图谋废掉李重俊的太子封号。

    安乐公主跟太子李重俊关系不好,倘或李重俊当了皇帝,韦武两家难以保全。公主自恃李显及韦后钟爱有加,也就无所顾忌。她自行草拟好诏书,将所写文字掩盖着,要求李显在上面盖玺印。

    李显对安乐公主有亏欠,总想弥补,也就乐呵呵照办,在诏书上签字盖章,有时甚至不看诏书内容。他是一个标准好父亲,但绝不是一个好皇帝。

    安乐公主自认为是皇后嫡生,比太子李重俊要高一等。虽然李重俊为太子,仍旧瞧他不起。

    武三思父子便想出毒计,阴谋挑唆安乐公主激怒太子。“太子不除,武家必遭覆灭。”

    安乐公主深以为然,有时当着文武朝臣的面,当面凌辱太子,呼他为“狗奴儿”。只要李重俊应对失策,口出不逊之言,就有法子,让他一步步走向毁灭之地。

    侮辱太子,不仅能打击太子的威望,扭转人心期待,还能借此察看朝臣的反映。有胆敢为太子说话的,不出两个月,都被贬官,甚至诬陷下狱处死。

    武三思父子又想出几个妙招,不断刺激李重俊。

    太子回到府邸,吃不下,也睡不着。眼看在朝中的亲信大臣,一个个被贬被杀。若不果断行动,只怕就来不及勒。

    武三思以衰暮之身,又纳享一个徐姓美妾,享受温柔富贵的生活。但他仍旧睡不安实,李重俊是个心腹大患。想办法搞掉太子,让安乐公主继位,天下就是武家的勒。

    武崇训为了能当皇帝,拼命讨好安乐公主,晓以利害,鼓动她当皇太女。

    武三思又通过武崇训,怂恿安乐公主,在李显面前要求被册立为皇太女,将来好继承皇位。若真是安乐公主被立为皇太女,将来继承皇位,而武崇训为丈夫,天下岂不落入武三思的手中?

    李显虽然昏庸,将仇人当作亲家,对这一点的利害关系还是知道的。

    宰相魏元忠劝谏说:“公主若为皇太女,驸马又称为甚麽;安甚麽名号?太子无罪被废,会动摇社稷,于国家不利。”

    李显拒绝安乐公主的无理要求。就武三思来说,则为其篡逆的手段。

    太子李重俊本来就对武三思淫乱后宫,欺蒙李显,专权擅政,勾结上官婉儿,每下诏令,推尊武氏,阴怀篡立极其不满。

    武崇训指使安乐公主请求李显废黜他,另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就更愤恨不平。

    轩辕勃等正直大臣,对武三思的胡作非为,危害社稷也极为不满。李重俊便暗中拉拢,对武三思不满的朝中官员。

    景龙元年七月,李重俊联合左金吾大将军李千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以及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人,假传李显圣旨,率领羽林军骑兵一千三百余人发动兵变。

    他命令羽林军包围梁王府邸,独孤祎之李承况等看守诸门,不令放走一个。自己带着李多祚李思冲,及沙吒忠义等将士,冲入武三思的府邸。

    杀死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及其党羽十余人。

    而后又命令左右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率军闯入肃章门,在皇城内搜寻韦皇后,安乐公主与昭容上官婉儿。

    韦皇后正与宫女下双陆,惊闻变故,簇拥着中宗奔向玄武门。李显慌忙召左羽林将军刘仁景前来护驾,让他率领留军飞骑百余人在楼下列守。

    随后,李多祚等率羽林军赶至,想冲上玄武门楼,结果被宿卫士兵阻住。

    眼看就要攻下玄武门楼,形势十万危急。

    李显臂中羽箭,夫妇二人瘫坐在门楼上抱头痛哭,没想到千辛万苦,熬了多年做成皇帝,没死在母后手里,反死在太子手里。

    中宗李显趴在楼槛上,对千骑士卒喊话道:“尔等都是朕的卫士,缘何要作乱?若能归顺,斩杀李多祚等,将长保富贵。”

    “皇帝昏庸,将家事和国事混为一谈,宠信武三思,纵容皇后和安乐公主。怎不叫人叹息?”

    轩辕勃发现时机成熟,急忙率唐门铁甲武士,赶至玄武门。太监见状大喜,呼道:“皇上,轩辕门主带救兵前来护驾啦。”

    李显不顾伤痛,让皇后扶他爬起来,冒头大呼:“轩辕门主,速与朕斩杀逆贼!天下与汝均分!”

    轩辕勃大声道:“本将军命令你们停止进攻。”

    千骑军在上司面前,停止了攻击。

    不过是一顿饭功夫,玄武门前已经横死两百多个禁军将士。

    轩辕勃亲自斩杀李多祚和李承况,沙吒忠义等。千骑军官王欢喜,看到势头不对,当即倒戈,合力杀死独孤祎之。“给我杀!”乱军顿时溃散逃命。

    李重俊兵变失败,率领百余骑兵,奔出肃章门,逃往终南山。中宗令长上果毅赵思慎,率轻骑追赶太子。李重俊到抵达雩县西十余里处,麾下仅剩几个家奴跟随。他见天色已晚,便到树林中休息,结果被左右亲信杀害。

    李重俊死后,东宫僚属没有敢接近李重俊的尸体。唯永和县丞宁嘉勖,解下衣服,将太子首级收拾起来,长声痛哭,因此被贬兴平丞。

    太子李重俊政变时,所经过的诸城门守护者,都被连坐流放。韦皇后的党羽上奏,请求将他们杀死,中宗没有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