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 > 第192章 政治游戏是需要技巧的

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 第192章 政治游戏是需要技巧的

    好家伙!

    李彦心中直呼好家伙。

    曹谦德主导报社一年多,看来进步很大啊!

    对宣导的领悟居然已经到了这一步。

    李彦又问道:“我们与晋国结盟,现在又与魏国议和,是否会有问题?”

    “并无问题。”曹谦德心领神会,“与晋国结盟,是我们不攻打进攻,且晋国在被攻打的时候,我们提供帮助,这叫结盟。而不是与晋国结盟了,就不允许和魏国议和了。”

    “晋国可不会这么想。”

    “晋国如何想不重要,因为晋国不敢轻易跟我们翻脸。”

    果然还是擅长见风使舵的人更懂博弈中风险评估。

    “可是,魏人狼子野心,他们真的愿意跟我们议和?”李彦明知故问道。

    曹谦德说道:“至少目前议和对我们有利。”

    李彦看起来还在犹豫,但其实心中已经狂喜。

    他的确想跟魏崇延停战。

    因为接下来的一系列新政都需要内部大力整顿。

    另外,最重要的纸钞与经济体系,是需要稳定的商业环境的。

    如果频繁打仗,百姓会失去对纸钞的信心,转而去银行兑换白银这种硬通货存储起来。

    所以,接下来局部的小冲突可以,但大仗得想办法避免。

    可是议和这种事的确不是一句话就搞定,它是一种政治转向。

    而且从长远考虑,以后肯定还要对魏国动手,并且是打大仗。

    所以这一次的议和,不能皇帝出来主导,否则以后再转向,就是回旋镖打到皇帝这里来,对威信或多或少有些影响。

    既然如此,就需要有人站出来去推动议和。

    李彦正在忧愁这个人选。

    这个人选的标配应该是职位高,有手段,但不能是新政派。

    刚好这个时候,曹谦德就主动跳了出来。

    看皇帝还在犹豫,曹谦德心里有些急了,那魏人可是许诺了只要能议和,还有重金的!

    “陛下,百姓苦啊,不能再打了!”

    “可是……”

    “只要陛下同意,这件事臣可以去说服他们。”

    “你?”

    “是的,臣可以!”

    “这太为难你了!不行!”

    “陛下!臣为了百姓,愿意担起这个责任!”曹谦德一脸严肃认真地说道。

    这一刻,他仿佛正义的化身。

    “让朕想想,你先下去。”

    “臣告退。”

    曹谦德转身离去,但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刚才在转身的那一瞬间,好像在皇帝脸上看到了一种和善的微笑。

    看来皇帝陛下本质上是一个温和的人呀!

    接下来几天,重头戏还是在欧阳烨身上。

    在李彦的授意下,赵禹带着欧阳烨在江宁见了不少大臣,包括宰相宋濂和户部尚书公孙赞。

    甚至还带着欧阳烨见了江宁几个比较有名的原料供应商。

    这一系列的操作,都还是在告诉晋国朝堂姬清颜的人在江宁是多么受欢迎。

    直到十月十五日,待了半个月的欧阳烨才离开江宁。

    倒是刘文静汇报了这段时间京师的情况,曹谦德在各个场合开始有意无意地传达一些结束战争的消息。

    甚至在十月十三日的《江宁日报》上一处不太显眼的地方,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保家卫国的人们。

    这篇文章用一种抒情的方式,阐述了这两年,三镇百姓在以皇帝陛下为核心的领导下,英勇奋战的故事。

    经历了重重困难,三镇百姓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了侵略者,保卫了自己的家园。

    但在最后的篇幅中,主笔者不着痕迹地转移了一下重点:战争带给人们的只有伤痛,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止戈,而不是盲目发动战争。

    当然,这是曹谦德推动这场议和的开始。

    李彦都看在眼里,但他不表态,既不支持曹谦德,又不反对。

    这件事需要时间,需要有一批人站出来去推动。

    在这件事被推起来之前,为了将来在议和桌上能有更多筹码,李彦决定再做两件事。

    一是加快推动通过海线与辽国的联络。

    二是减少对魏国丝绸和布匹的供给。

    为什么做这两件事可以增加谈判筹码?

    据天枢司提供的最新情报,魏国已经开始了与辽国的互市,魏国对辽国输出的丝绸,就是从大夏买过去的。

    也就是说,魏国现在也在利用大夏来为自己在北线争取政治优势。

    李彦要从中破坏这种政治优势。

    为什么要减少丝绸的供给?

    因为魏国已经通过这样的贸易,尝到了经济收入和政治的好处。

    这个时候断掉,可以威慑住魏国的主战派,也就是贾政道那些人。

    同时,也可以给魏合一些政治由头。

    因为到时候魏帝一定会派人想办法恢复,甚至增加贸易量。

    李彦到时候就只接受魏合来处理这件事。

    为了进一步锁定为何,李彦还会派人去将这个计划告知给魏合。

    只要魏合答应,他就有更多把柄在李彦手里,以后魏合就只能一路走到黑。

    所以这两点,其实是目前对大局有推波助澜作用的。

    十月十六日,也就是欧阳烨前脚刚离开江宁,后脚李彦就下令大幅减少对魏国丝绸的输出。

    并且他还叮嘱沈彬亲自叮嘱这件事。

    少府寺的官员快速动员起来,原本已经在江宁城内准备登船的丝绸,当天全部被拦下来。

    民间几家大供应商的东家也被约谈。

    这几家都是江宁府尹公孙弘在李彦的授意下扶持起来的。

    公孙弘和沈彬找他们约谈完后,那些丝绸第二天才再次被运输上船,只不过这一次的去向不是魏国,而是沿着汉江往西,前往晋国。

    在处理了这件事后,李彦又督促赵禹增加船只前往辽国。

    当然,在做了这两件事后,还有一个政治上的漏洞需要填补,才能圆满。

    这个漏洞就是切断魏国货物的名正言顺的一个说法。

    从十月初开始,大理卿、刑部和督察院先后展开了对王儒的审问。

    到十月二十日的时候,王儒以多项罪名被判处死刑。

    王儒的处理结果一时间轰动各州各郡。

    同时,在十月下旬的时候,魏国商人没有等来丝绸,被告知王儒通魏,引发的江宁当局肃查上下,发现有人私下与魏人交易丝绸。

    所以断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