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我灭国无数 第196章 李隆基想反悔
热门推荐:
痞子修真街头成神
京圈公子历练,全汉东疯了
云之羽观影体:珠光远影
嫡公主重生,美男都追着求爱
顾想星辰
我是地府最强关系户
我只想要仙子的心
团宠小哭包,小少爷他软饭硬吃
九世轮回,开局请十四亿道友入幡
随着安西军的到来,李雄再也不能一直窝在自己的府邸了,毕竟这时候在躲着不露面,已经不合适了。
李雄看着坐在御案前正在处理各项事务的李隆基并没有理会自己,李雄也不好出言打断,只能在原地站着。
原来就在刚刚,李隆基的人大太监高力士来到自己的府邸,将自己招入了皇宫,说是李隆基有事找自己。
而是结果等自己来了以后,对方却根本不理自己,也不问任何的事情就让自己这样一直站着。
就在李雄神游天外的时候,突然听到李隆基头也不抬的说道:“你最近这几天日子过的很悠闲啊!”
“我交代给你的事情完成了吗?”
李雄听到李隆基的问话,但是对方头也没抬,所以李雄也不确定是不是跟自己说话。
“陛下是在问微臣吗?”
这时李隆基抬起头,狠狠的瞪了李雄一眼。
“这里除了我们几人,还有别人吗?”
“不是问你还问谁?”
听到李隆基赌气的话音,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捂着嘴悄悄的露出了笑容。
李雄露出尴尬的笑意。
“回禀圣上,微臣的好日子不都是圣上给的吗?”
听到李雄拍自己的马屁,李隆基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笔,抬起了头。
“就你会狡辩。”
“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让你的书左官高适接手你现在的事情。”
“你就真的那么不愿意处理这些政务吗?”
“如果说不出个123,你还是回你的郑国渠去监工去吧!”
“还有你把你身边的高适留下来处理你的事情,但是你又不推荐对方入朝为官,到底是怎么想的?”
“回禀陛下,我本来就是一名武将,现在让我去处理那些繁杂的地方事务,这不是为难我吗?”
“我大唐现在人才济济,有的是人手去处理这些事情,陛下何必为难我呢!”
听到李雄的话,李隆基气不打一处来。
“力士,拟旨……”
李雄看到李隆基生气,也不敢再诉苦,立马解释道:“陛下、陛下,请您听我解释。”
“哼!”
“我把我身边的高适留在郑国渠,处理接下来的事务,也是经过我深思熟虑的。”
“想必以陛下你灵通的消息,肯定也知道了,高适祖上乃是我大唐的有功之臣,只是到了高适这一代没落了而已。
但是通过微臣以对方接触来看,对方也是一名大才,本身有着武将的果断和文臣的细腻。
让他接手郑国渠的事情是最合适不过了,再说了,所有人都知道,高适乃是我的人。
之前郑国渠上的事情让我梳理了一番以后,想必也没有人敢在这时候再跳出来找事情,微臣人可还在长安呢!”
“至于为什么现在没有推荐高适正式入朝为官。
第一,微臣也想考一考高适的能力,看他是否真的有能力执政一方,毕竟微臣从来还没有正式推荐谁入朝为官。
如果真的推荐了高适,那对方算是微臣第一个推荐之人,我总得考考对方,总不能我推荐的人是一个草包,然后祸害朝廷让人一笑大方吧!
其二,毕竟郑国渠的修缮关系着关中的无数百姓,总要有一个强力的人在上面压着,防止那些看不清局势的人再次跳出来捣乱。
而微臣既然领了监督之职,自然会负责到底,而我派出手下高适去处理事情,自然就变得顺理成章。”
“哼!”
“说那么多,我看你就是想偷懒。”
“还拿高适当挡箭牌说事。”
“不过你居然能够舍得放自己身边的人离开,并且能为大唐考虑,这一点寡人倒是很欣慰。
不像其他人那样,发现人才了,总是想着收入自己的麾下,巴不得一直都为自己效力,舍不得推荐到朝廷。
他们也不想想,首先他们是大唐的臣子,是大唐给了他们现在的地位和权力。
如果人人都只顾自己而不顾大唐朝廷,那大唐哪来的人才管理四方?”
“不过寡人都明白,这都是陋习了,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改变的。
不过我提醒你,要知道,为了修缮郑国渠,寡人可是死了一个儿子,如果郑国渠的修缮出了什么问题,我哪你是问?”
说到最后,李隆基几乎用低声的咆哮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毕竟就算自己的儿子再怎么不成器,那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虽然对方的死也有自己的责任。
而自己本意只想敲打敲打对方,没想到对方如此的不堪,居然选择了投河自尽,可以说是将皇室的脸面丢尽了。
这不由得让李隆基怀疑,难道皇室尽出这些不堪打击之辈,这也使得李隆基对李璘越发的失望。
这就是为什么对方死了以后,李隆基都没有恢复对方皇子的身份,而是以平民的身份厚葬。
“这是微臣的失误,让陛下痛失爱子,请陛下责罚。”
“算了,此事与你无关,是小十六自己想不开,与旁人无关。”
“谢陛下谅解!”
“本次招你前来,是想问一问你,对于从各地边疆调回来的这些士兵要如何处置?”
“前几日寡人抽空去了一趟军营,经过寡人一番观察,这些边疆将士不愧是我大唐的勇士,跟常年在中原腹地的将士完全是两种风貌。
难怪你之前会强烈建议我对边疆的将士进行轮换。
说句难听的话,长期在中原腹地的各地士兵,如果真的和边疆这些精锐之士发生战争,那绝对是不堪一击。”
说到这里,李隆基明显露出了兴奋之色。
“寡人也看了那些将士的操练,可以说让寡人看的也是热血沸腾。
当大军集结操练起来,从而凝聚起来的那股气势,让寡人不由得想起了年轻之时,带领着将士们征战四方的场景。
如果我大唐的边疆将士都是如此的勇猛,那何愁周边各国的挑衅,现在寡人都有点舍不得派这些精锐之士前去樱花国驻扎了。”
听到李隆基似乎有反悔之意,李雄赶紧开口制止道:“陛下,万万不可啊,樱花国之事,乃是关系我大唐日后的长久战略,绝不可更改啊!
再说了,这是大唐第一次派出大军出到海外驻扎,如果没有精锐的士兵震慑住那些心思叵测之辈,说不定之前制定好的计划会出现波澜。”
看到李雄着急的模样,李隆基摆了摆手十分不舍的说道:“寡人分得清楚轻重缓急,只是将如此多的精锐浪费在樱花国,也不知是对是错。”
“对于精锐士兵陛下不必操心,只需要将士兵不断的派往边疆进行历练,经过一番战场厮杀以后,必定能够锻炼出一支支强大的军队。”
“好了,既然确定了的事情,寡人也不会私自改变,那剩余士兵寡人也想听听你的意见,看你如何安排他们?”
李雄看着坐在御案前正在处理各项事务的李隆基并没有理会自己,李雄也不好出言打断,只能在原地站着。
原来就在刚刚,李隆基的人大太监高力士来到自己的府邸,将自己招入了皇宫,说是李隆基有事找自己。
而是结果等自己来了以后,对方却根本不理自己,也不问任何的事情就让自己这样一直站着。
就在李雄神游天外的时候,突然听到李隆基头也不抬的说道:“你最近这几天日子过的很悠闲啊!”
“我交代给你的事情完成了吗?”
李雄听到李隆基的问话,但是对方头也没抬,所以李雄也不确定是不是跟自己说话。
“陛下是在问微臣吗?”
这时李隆基抬起头,狠狠的瞪了李雄一眼。
“这里除了我们几人,还有别人吗?”
“不是问你还问谁?”
听到李隆基赌气的话音,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捂着嘴悄悄的露出了笑容。
李雄露出尴尬的笑意。
“回禀圣上,微臣的好日子不都是圣上给的吗?”
听到李雄拍自己的马屁,李隆基终于放下了手中的笔,抬起了头。
“就你会狡辩。”
“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让你的书左官高适接手你现在的事情。”
“你就真的那么不愿意处理这些政务吗?”
“如果说不出个123,你还是回你的郑国渠去监工去吧!”
“还有你把你身边的高适留下来处理你的事情,但是你又不推荐对方入朝为官,到底是怎么想的?”
“回禀陛下,我本来就是一名武将,现在让我去处理那些繁杂的地方事务,这不是为难我吗?”
“我大唐现在人才济济,有的是人手去处理这些事情,陛下何必为难我呢!”
听到李雄的话,李隆基气不打一处来。
“力士,拟旨……”
李雄看到李隆基生气,也不敢再诉苦,立马解释道:“陛下、陛下,请您听我解释。”
“哼!”
“我把我身边的高适留在郑国渠,处理接下来的事务,也是经过我深思熟虑的。”
“想必以陛下你灵通的消息,肯定也知道了,高适祖上乃是我大唐的有功之臣,只是到了高适这一代没落了而已。
但是通过微臣以对方接触来看,对方也是一名大才,本身有着武将的果断和文臣的细腻。
让他接手郑国渠的事情是最合适不过了,再说了,所有人都知道,高适乃是我的人。
之前郑国渠上的事情让我梳理了一番以后,想必也没有人敢在这时候再跳出来找事情,微臣人可还在长安呢!”
“至于为什么现在没有推荐高适正式入朝为官。
第一,微臣也想考一考高适的能力,看他是否真的有能力执政一方,毕竟微臣从来还没有正式推荐谁入朝为官。
如果真的推荐了高适,那对方算是微臣第一个推荐之人,我总得考考对方,总不能我推荐的人是一个草包,然后祸害朝廷让人一笑大方吧!
其二,毕竟郑国渠的修缮关系着关中的无数百姓,总要有一个强力的人在上面压着,防止那些看不清局势的人再次跳出来捣乱。
而微臣既然领了监督之职,自然会负责到底,而我派出手下高适去处理事情,自然就变得顺理成章。”
“哼!”
“说那么多,我看你就是想偷懒。”
“还拿高适当挡箭牌说事。”
“不过你居然能够舍得放自己身边的人离开,并且能为大唐考虑,这一点寡人倒是很欣慰。
不像其他人那样,发现人才了,总是想着收入自己的麾下,巴不得一直都为自己效力,舍不得推荐到朝廷。
他们也不想想,首先他们是大唐的臣子,是大唐给了他们现在的地位和权力。
如果人人都只顾自己而不顾大唐朝廷,那大唐哪来的人才管理四方?”
“不过寡人都明白,这都是陋习了,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改变的。
不过我提醒你,要知道,为了修缮郑国渠,寡人可是死了一个儿子,如果郑国渠的修缮出了什么问题,我哪你是问?”
说到最后,李隆基几乎用低声的咆哮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毕竟就算自己的儿子再怎么不成器,那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虽然对方的死也有自己的责任。
而自己本意只想敲打敲打对方,没想到对方如此的不堪,居然选择了投河自尽,可以说是将皇室的脸面丢尽了。
这不由得让李隆基怀疑,难道皇室尽出这些不堪打击之辈,这也使得李隆基对李璘越发的失望。
这就是为什么对方死了以后,李隆基都没有恢复对方皇子的身份,而是以平民的身份厚葬。
“这是微臣的失误,让陛下痛失爱子,请陛下责罚。”
“算了,此事与你无关,是小十六自己想不开,与旁人无关。”
“谢陛下谅解!”
“本次招你前来,是想问一问你,对于从各地边疆调回来的这些士兵要如何处置?”
“前几日寡人抽空去了一趟军营,经过寡人一番观察,这些边疆将士不愧是我大唐的勇士,跟常年在中原腹地的将士完全是两种风貌。
难怪你之前会强烈建议我对边疆的将士进行轮换。
说句难听的话,长期在中原腹地的各地士兵,如果真的和边疆这些精锐之士发生战争,那绝对是不堪一击。”
说到这里,李隆基明显露出了兴奋之色。
“寡人也看了那些将士的操练,可以说让寡人看的也是热血沸腾。
当大军集结操练起来,从而凝聚起来的那股气势,让寡人不由得想起了年轻之时,带领着将士们征战四方的场景。
如果我大唐的边疆将士都是如此的勇猛,那何愁周边各国的挑衅,现在寡人都有点舍不得派这些精锐之士前去樱花国驻扎了。”
听到李隆基似乎有反悔之意,李雄赶紧开口制止道:“陛下,万万不可啊,樱花国之事,乃是关系我大唐日后的长久战略,绝不可更改啊!
再说了,这是大唐第一次派出大军出到海外驻扎,如果没有精锐的士兵震慑住那些心思叵测之辈,说不定之前制定好的计划会出现波澜。”
看到李雄着急的模样,李隆基摆了摆手十分不舍的说道:“寡人分得清楚轻重缓急,只是将如此多的精锐浪费在樱花国,也不知是对是错。”
“对于精锐士兵陛下不必操心,只需要将士兵不断的派往边疆进行历练,经过一番战场厮杀以后,必定能够锻炼出一支支强大的军队。”
“好了,既然确定了的事情,寡人也不会私自改变,那剩余士兵寡人也想听听你的意见,看你如何安排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