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锦鲤小郎君 > 第273章 麦钐了解一下

大唐锦鲤小郎君 第273章 麦钐了解一下

    一夫不耕,天下必有受其饥者;一妇不织,天下必有受其寒者。

    前方打仗不知道打多久,定州的麦田里,农人忙碌地劳作。

    《齐民要术》说,冬小麦大体在八月中旬前后下种,次年四五月即可成熟。

    而粟大体在二月耕种,豆在四月下种,到七月皆可成熟,正好与小麦种植时间相接。

    唐代关中及北方已经形成粟、麦为主的冬夏作物轮种,冬小麦在轮作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此时,张川柏和李治在看定州的麦田。

    连绵的麦田,看着令人心旷神怡,张川柏却在走神。

    “你在想什么?”李治问。

    张川柏眺望远方:“我想到一句话‘春耕人不见,铁牛地头窜’。”

    “什么意思?”李治歪着头。

    又是什么暗语?

    张川柏笑道:“梦中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一千几百年后的定州,春耕不用人,铁机器满地劳作。”

    “你是说木牛流马?真的有这样的神器?”

    同行的人都看向张川柏。

    白日说梦话?

    张川柏说:“千年之后有嘛!不仅仅有铁牛,还有一种天上飞的机器,可以从空中喷药,整片整片的地,喷洒农药。”

    昨天夜里梦见《新闻联播》了,小小三郎大涨见识。

    遗憾的是,拖拉机、无人机……在此时都是天方夜谭,神童也别想做出来。

    众人想象了一下那个场面,都不禁向往……同一片土地,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

    可惜不能生活在一千几百年后!

    “你们江都也种小麦吧?”一个本地的官员问。

    “也有人种……主要看地的情况。如果种两季稻的水田,就不种冬小麦。我家种水稻、豆类为主,没怎么种小麦。”张川柏回答。

    扬州是个好地方,既适宜种植小麦也适宜种植水稻。

    视察了一会儿,李治走到一处开阔的地方,让地头劳作的农人上前,耐心询问这片麦田的情况。

    大约什么时候收割、产出能有多少,家里的劳动力情况等。

    张川柏留意到,被请上前的农人是真的老农,手脚和脸都很粗糙。

    只是衣服都比较新、且不怎么合身,像是偷穿他人的衣服。

    农人说:“种麦子,最忙的就是每年收割的季节,老人说‘收麦如救火’。阴雨天延误了麦子收割,就会烂麦场。那个时候全家老小,连三岁小儿都要劳作。”

    “今年的劳动力?我家大儿征高句丽服役,负责运送军需的。其他人家也都差不多,我们互相帮一帮。”

    很贵的贵人询问,农人回答得很谨慎。

    都是提前叮嘱过的,不许乱说话。

    过了一会儿,见贵人不再询问,其中一个年轻憨厚的忽然说:“这身衣裳,能送给我吗?不用还了?”

    “什么意思?”李治问。

    年轻人说:“里正连夜送来的衣裳,说是上边给的,今日有贵人来,让我们穿着好看。我好久没穿新衣裳了,可以给我吗?”

    李治:“……”

    我说随便走走,看看农事,结果你们提早安排……?

    当地官员捂脸,里正怎么办事的?

    哪里找的憨憨?

    李治沉默一瞬,笑着说:“衣裳发了下来,就是给你们的。穿着吧,不用还了!等收割的时候,我再来看收麦如救火。”

    他看向身边的人:“收麦的时候,能干活的人都一起干活,你们不能连三岁小儿都不如!”

    众人齐声应“是”。

    太监们对了对眼神,我们是可以一起干活,就不知殿下……

    哦,殿下也可以一起干活。

    皇室有一个传统,亲自动手种植庄稼。

    某年五月,一个和煦的日子的晨光中,皇家花圃里,皇帝亲自率领着皇子们,收割着去年播种的冬小麦。

    皇帝深情地对儿子们说:“这些麦粒,将用以祭拜祖先的圣庙,因此我们必须亲手收割,也让你们体会耕作的艰辛。”

    “派人探查民间庄稼实情难获真相,唯有亲自动手,方能深知收成的丰欠。”

    所以收割庄稼,李治也是干过的。

    ……

    张川柏忽然之间忙碌起来,接连几天没有去给李治讲故事。

    李治忍无可忍,找到张川柏住的小院子。

    定州这里,是临时的行营,连太子在内住的都不讲究,百官更不必说。

    像高士廉之类,当然是住本地豪强大族提供的深宅大院;张川柏就和其他属官,挤在一个小院子。

    唐人热衷养鸡,小院子里一群鸡飞过,留下一片鸡粪。

    张川柏头上粘着鸡毛,和随从奴仆一起,用竹子在编织着什么。

    “张侍读,你几天没有去轮值了!”李治大声说。

    张川柏连忙放下手里的活,上前行礼:“我跟殿下说了,我有一些事,要忙一忙。”

    “你在忙什么?编这个……要去捕鱼吗?”李治好奇地问。

    放在地上的竹编器具,看着就像一个捕鱼的鱼篓。

    张川柏乐了:“殿下居然还知道鱼篓!我这个若是用来捕鱼,孔就太大了……这是麦钐!”

    说到麦钐,张川柏简直想拍脑袋。

    因为他自己家这几年没种麦子,他竟然一直没想到麦钐。

    麦钐的发明时间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并在明清时期达到兴盛??。

    也有传说,麦钐是诸葛亮发明的。

    反正张川柏这些天在定州转了一圈,没看见,因此决定自己做出来。

    “一套完整的收麦器由麦钐、麦绰、麦笼三部分组合而成,配以木柄、滑框、拉绳等附件。”张川柏讲解新农具,“在铁机器收麦之前,麦钐就是手动收割机!”

    “把原本用的镰刀上面的刀片取下来,装到这个麦钐上面就可以了。农人本来有镰刀的,不用再去找铁匠打新刀片。”

    铁器是很贵。

    但唐代也是有镰刀、锄头这些铁制农具的。

    并不是还处于新石器时代。

    李治看完张川柏的新发明,还是没怎么看懂。

    “你的意思是说,这个像簸箕或鱼篓一样的器具,能够用来割小麦?”

    张川柏连连点头:“这个做起来容易,使用起来会需要一些技巧。到收麦子的时候,我亲自去示范!”

    “好!”李治高兴得昂首挺胸。

    父亲在前方攻城掠地,他在后方发明新农具,掠麦子!

    张川柏是太子侍读,张川柏发明的,四舍五入就是太子发明的!

    他有一种,跟父亲并肩作战的骄傲!

    张川柏也很高兴,搞发明这种事,比写文章还要有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