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锦鲤小郎君 第274章 麦收的喜悦
热门推荐:
我的棺材铺闯进个流放将军
万龙噬天诀
荒年福满仓,病娇侯爷缠不休
带崽种田:亡夫归来宠翻了
追爱成瘾:凌总追妻套路深
霍格沃茨之这个巫师不科学
重生回来:权势滔天
我环游诸天万界
铁甲兽大军来袭,马弓手请求出战
大儿牵衣镰在手,小儿携篝并畦走。
陌翁语妪切莫迟,梅风温云晴不久。
两手便熟镰无声,黄云卷地苍坡平。
……
酒沉飱冷未暇尝,腰骨酸辛一骧首。
——《刈麦行自灵岩归示赵丞》
到了小麦成熟的时节,“大儿”、“小儿”、“老翁”、“老妪”齐齐出动劳作。
太子提出要亲自收割小麦,这个要求不仅不过分,还很有正面意义。
一声令下,就有人妥善安排。
……讲真,太子殿下驻扎在定州,没有三天两头要求地方进献美女美男,已经非常通情达理。
只是体验干农活而已,太好安排了!
分给张川柏割的,比旁人的面积更大。
据说是李治的舅公高士廉亲自吩咐,要让农业神童张三郎割得更尽兴。
张川柏:“……高太傅这么够意思的。”
到河北定州这个地方,也算是到了老高家的大本营吧?
高士廉的祖父高岳,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堂弟。
一群东宫的属官、千牛备身围观张川柏使用新农具——麦钐。
“右手紧握木柄,左手拉绳子,朝着小麦的根部由右向左钐去,割下的麦子会倒在钐麦杆子面上,然后用‘羊角’作为支点顺势往左一翻,麦子就会从钐麦杆子箩筐里翻到地上?……”
张川柏大声讲解麦钐的使用技巧。
新农具做好之后,他先试了试,现在用起来似模似样。
简直就是熟手的农夫。
无论身上有多少个头衔,他本质上是农人,是一个对土地爱得深沉的农人。
麦钐攻城掠地,凡是划过的地方,麦子落入像簸箕一样的竹筐里。
很快,簸箕满了,倒入旁边的空地,那里就多了一堆麦子。
“张侍读干活真是利索!”李敬玄看着赞叹,“我像他这个年纪,没有他那么能干。”
比其他方面……比不过,没想到比干农活还是比不过。
“张侍读,你这是掠夺麦子,不是割麦子啊!”李敬玄夸夸。
张川柏一边干活,一边大声回答:“这种农具,还有一个名字就叫‘掠子’,形容的就是它收割快,一掠就是一片。”
“但是我看,这个农具也有一个问题。”有人走过来说。
张川柏望过去,原来是陪在李治身边,兼任太子左庶子的马周。
马周今日穿的是便于干活的衣服,刚刚陪太子体验了割小麦……体验了几刀,过来看张川柏。
他对众人说:“麦钐本身就是一个用竹木制作的半圆形大箩筐,在直边那一侧的筐沿上,还固定着铁刀,非常沉重,没有相当大的力气根本拿不起来。”
听他这么说,李敬玄等人看张川柏的目光更加诧异。
张川柏一出手就是一片,动作干净利落,根本不像是沉重的样子。
“我试试。”李敬玄上前。
紧接着,又有其他人试用。
一个个试用之后,才知道马周没有说错,这种农具确实沉重。
麦钐收割的优势:效率比镰刀收割快六七倍;
劣势:消耗力气,需要壮劳力才能使用。
张川柏挥了挥手臂,笑道:“我觉得还好,是因为从小,来叔就让我用铜胆练臂力,已经习惯了。”
……
田里干活的农人,都是经年累月干重活的,觉得麦钐简直太好用了。
“有这个好东西,我一天就能割四亩!五亩!”一个年轻人大声宣布。
另一个老人说:“明明看着也不复杂,怎么之前就想不到呢?”
太阳渐渐升起,火辣辣的阳光照耀大地时,农人也会先躲一躲烈日。
张川柏随着李治到一处树荫下休息。
李治隐约听到议论声,也好奇地问:“有很多东西,说穿了都不复杂,为何之前没有人想到?”
张川柏想了想,回答:“就像印刷术吧!印章和碑文早就有了,可是为什么就没有人想到刻雕版来印书呢?有些东西,就是到那一刻,才会出现的。”
听起来有些玄乎。
但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必然和偶然的结合。
“麦钐和秧马一样,都是简单容易上手的。趁我还在这里,谁家想制作,又有不懂的,都可以来问我。”
对于农具,张川柏是不藏私的。
麦钐这种农具,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从出现之后,就一直用了上千年。
一传十十传百,都不需要刻意去推广。
“趁你还在这里。”李治琢磨着这句话,笑道:“听你这么说,我觉得你应该多去各地走走,每到一个地方,就因地制宜发明新农具和新技术。”
张川柏:“……”
想法倒是不错。
但我怀疑你想我去琼州吃生蚝。
……
今年因为征高句丽的战事,定州的劳动力缺乏。
虽然还不至于“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也是需要老弱妇孺齐上阵。
当地人原本忧心忡忡。
但是横空出世的麦钐,让小麦的夏收忙碌中多了一份喜悦……沉甸甸的、收获的喜悦。
不用担心收不过来,烂麦地了!
最先学会做麦钐的人,收割完自家的地,又组队去别的村庄收割。
……多少收一点麦子做工钱。
这种自发组成的收割队,带着麦钐攻城掠地,一个个村庄扫过,一片片麦田倒下。
晒麦场上的麦粒堆成一座座小山。
张川柏带着李治穿过一片片麦田。
有小孩子在田里跑来跑去,捡散落在地上的麦穗;还有人拿着一根长长的棍子,驱赶偷吃麦子的鸟雀。
“殿下,你以前见过这样的场景吗?”
“没有。”李治望着热火朝天的麦田,“夏收时节,天气炎热。以前这个时候,我可能在读书。”
书里什么都有,也有收获的描写。
可看书的想象,和亲眼看到、亲自动手参与,是不同的感受。
“前方的战事如何了呢?”李治望向东北方向。
张川柏也顺着李治的目光望过去。
太子和皇帝之间的通信很频繁,对前线的情况也能第一时间知道。
李世积和江夏王李道宗攻打高句丽的盖牟城。
张亮率领水军从东莱出海,进攻卑沙城。
“我大兄此刻应该在卑沙城外吧!”张川柏计算着行军的路程,“这座城四面险峻,据说非常难攻。”
“我们能赢的,等好消息吧!”李治安慰。
张川柏的兄长在打高句丽,他的父亲在打高句丽。
不知道多少人的父兄,全力奔赴战场。
他们都在等待胜利的好消息!
陌翁语妪切莫迟,梅风温云晴不久。
两手便熟镰无声,黄云卷地苍坡平。
……
酒沉飱冷未暇尝,腰骨酸辛一骧首。
——《刈麦行自灵岩归示赵丞》
到了小麦成熟的时节,“大儿”、“小儿”、“老翁”、“老妪”齐齐出动劳作。
太子提出要亲自收割小麦,这个要求不仅不过分,还很有正面意义。
一声令下,就有人妥善安排。
……讲真,太子殿下驻扎在定州,没有三天两头要求地方进献美女美男,已经非常通情达理。
只是体验干农活而已,太好安排了!
分给张川柏割的,比旁人的面积更大。
据说是李治的舅公高士廉亲自吩咐,要让农业神童张三郎割得更尽兴。
张川柏:“……高太傅这么够意思的。”
到河北定州这个地方,也算是到了老高家的大本营吧?
高士廉的祖父高岳,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堂弟。
一群东宫的属官、千牛备身围观张川柏使用新农具——麦钐。
“右手紧握木柄,左手拉绳子,朝着小麦的根部由右向左钐去,割下的麦子会倒在钐麦杆子面上,然后用‘羊角’作为支点顺势往左一翻,麦子就会从钐麦杆子箩筐里翻到地上?……”
张川柏大声讲解麦钐的使用技巧。
新农具做好之后,他先试了试,现在用起来似模似样。
简直就是熟手的农夫。
无论身上有多少个头衔,他本质上是农人,是一个对土地爱得深沉的农人。
麦钐攻城掠地,凡是划过的地方,麦子落入像簸箕一样的竹筐里。
很快,簸箕满了,倒入旁边的空地,那里就多了一堆麦子。
“张侍读干活真是利索!”李敬玄看着赞叹,“我像他这个年纪,没有他那么能干。”
比其他方面……比不过,没想到比干农活还是比不过。
“张侍读,你这是掠夺麦子,不是割麦子啊!”李敬玄夸夸。
张川柏一边干活,一边大声回答:“这种农具,还有一个名字就叫‘掠子’,形容的就是它收割快,一掠就是一片。”
“但是我看,这个农具也有一个问题。”有人走过来说。
张川柏望过去,原来是陪在李治身边,兼任太子左庶子的马周。
马周今日穿的是便于干活的衣服,刚刚陪太子体验了割小麦……体验了几刀,过来看张川柏。
他对众人说:“麦钐本身就是一个用竹木制作的半圆形大箩筐,在直边那一侧的筐沿上,还固定着铁刀,非常沉重,没有相当大的力气根本拿不起来。”
听他这么说,李敬玄等人看张川柏的目光更加诧异。
张川柏一出手就是一片,动作干净利落,根本不像是沉重的样子。
“我试试。”李敬玄上前。
紧接着,又有其他人试用。
一个个试用之后,才知道马周没有说错,这种农具确实沉重。
麦钐收割的优势:效率比镰刀收割快六七倍;
劣势:消耗力气,需要壮劳力才能使用。
张川柏挥了挥手臂,笑道:“我觉得还好,是因为从小,来叔就让我用铜胆练臂力,已经习惯了。”
……
田里干活的农人,都是经年累月干重活的,觉得麦钐简直太好用了。
“有这个好东西,我一天就能割四亩!五亩!”一个年轻人大声宣布。
另一个老人说:“明明看着也不复杂,怎么之前就想不到呢?”
太阳渐渐升起,火辣辣的阳光照耀大地时,农人也会先躲一躲烈日。
张川柏随着李治到一处树荫下休息。
李治隐约听到议论声,也好奇地问:“有很多东西,说穿了都不复杂,为何之前没有人想到?”
张川柏想了想,回答:“就像印刷术吧!印章和碑文早就有了,可是为什么就没有人想到刻雕版来印书呢?有些东西,就是到那一刻,才会出现的。”
听起来有些玄乎。
但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必然和偶然的结合。
“麦钐和秧马一样,都是简单容易上手的。趁我还在这里,谁家想制作,又有不懂的,都可以来问我。”
对于农具,张川柏是不藏私的。
麦钐这种农具,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从出现之后,就一直用了上千年。
一传十十传百,都不需要刻意去推广。
“趁你还在这里。”李治琢磨着这句话,笑道:“听你这么说,我觉得你应该多去各地走走,每到一个地方,就因地制宜发明新农具和新技术。”
张川柏:“……”
想法倒是不错。
但我怀疑你想我去琼州吃生蚝。
……
今年因为征高句丽的战事,定州的劳动力缺乏。
虽然还不至于“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也是需要老弱妇孺齐上阵。
当地人原本忧心忡忡。
但是横空出世的麦钐,让小麦的夏收忙碌中多了一份喜悦……沉甸甸的、收获的喜悦。
不用担心收不过来,烂麦地了!
最先学会做麦钐的人,收割完自家的地,又组队去别的村庄收割。
……多少收一点麦子做工钱。
这种自发组成的收割队,带着麦钐攻城掠地,一个个村庄扫过,一片片麦田倒下。
晒麦场上的麦粒堆成一座座小山。
张川柏带着李治穿过一片片麦田。
有小孩子在田里跑来跑去,捡散落在地上的麦穗;还有人拿着一根长长的棍子,驱赶偷吃麦子的鸟雀。
“殿下,你以前见过这样的场景吗?”
“没有。”李治望着热火朝天的麦田,“夏收时节,天气炎热。以前这个时候,我可能在读书。”
书里什么都有,也有收获的描写。
可看书的想象,和亲眼看到、亲自动手参与,是不同的感受。
“前方的战事如何了呢?”李治望向东北方向。
张川柏也顺着李治的目光望过去。
太子和皇帝之间的通信很频繁,对前线的情况也能第一时间知道。
李世积和江夏王李道宗攻打高句丽的盖牟城。
张亮率领水军从东莱出海,进攻卑沙城。
“我大兄此刻应该在卑沙城外吧!”张川柏计算着行军的路程,“这座城四面险峻,据说非常难攻。”
“我们能赢的,等好消息吧!”李治安慰。
张川柏的兄长在打高句丽,他的父亲在打高句丽。
不知道多少人的父兄,全力奔赴战场。
他们都在等待胜利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