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 第八百九十五章 依附巴结,班底初成!
长安,这座承载着千年荣耀与沧桑的古都,在秋日的余辉中,愈发显得雄浑而深沉。
古老的城墙在夕阳的映照下,投下长长的影子,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城门口,车水马龙,行人如织,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
而此时,二皇子刘璿,正身处这座城市,开启了他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
自从拜见法正之后,刘璿便在长安开始了短暂却忙碌的逗留。
他深知,要在这远离洛阳权力核心的地方有所作为,必须先组建起自己的势力。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母亲关银屏给他的金银细软,全部兑换成了战马甲胄和兵器。
那些金银细软,在阳光的照耀下,曾闪烁着诱人的光芒,如今却变成了冰冷而坚硬的武器,承载着刘璿的希望与抱负。
在长安的一处宽阔校场,刘璿身着一袭黑色劲装,身姿挺拔,犹如一棵苍松。
他的脸庞英俊而坚毅,双眸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此时,他正站在校场中央,目光扫视着周围聚集的人群。
“各位!”刘璿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空旷的校场中回荡。
“如今我大汉虽表面太平,但边疆仍有忧患。西域之地,局势复杂,匈奴残余与羌胡时常侵扰。我身为大汉皇子,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今日在此,招募勇士,愿与我一同为大汉的安宁而战!届时,封妻荫子,不在话下!”
刘璿的话语,如同激昂的战歌,点燃了在场众人的热血。
人群中一阵骚动,许多年轻人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渴望的光芒。
他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可是大汉天子的血脉啊,能跟着他征战,那是何等的荣耀!”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人,满脸激动地说道。
他的脸庞因兴奋而涨得通红,肌肉紧绷,仿佛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是啊,而且听说二皇子要用最好的战马甲胄武装我们,这可比在地方当个普通兵强多了!”另一个稍显瘦弱的年轻人附和道,他的眼神中透着期待,瘦弱的身躯似乎也因这份期待而挺直了许多。
不一会儿,便有不少人纷纷报名。
刘璿看着这些踊跃报名的年轻人,心中感到一丝欣慰。
他亲自挑选着勇士,目光敏锐而坚定。每一个被选中的人,都能感受到刘璿那充满信任与期待的目光,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在招募勇士的同时,刘璿也没有忘记结交长安军中的军将。
他凭借着自己是关羽外孙以及皇子的双重身份,在军中天然便有了一种亲和力。
他时常穿梭于军营之中,与军将们交谈。
“张将军,久仰大名啊!”刘璿满脸微笑,走到一位身着铠甲的中年将领面前,拱手行礼道。
这位张将军身材高大,面容冷峻,眼神中透着一股久经沙场的坚毅。
“二皇子殿下客气了。”张将军连忙回礼,脸上虽带着微笑,但却隐隐透着一丝疏离。
刘璿似乎并未在意张将军的态度,他继续说道:“听闻张将军在战场上英勇无比,多次立下战功,本宫实在钦佩。日后还望张将军多多指教。”刘璿的语气诚恳而谦逊,让人无法拒绝。
“殿下说笑了,末将不过是尽自己的本分罢了。”张将军说道,言语间依旧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刘璿心中明白,军中的这些人虽然不疏离他,但也不过分亲近。
原因很简单,他的大哥是太子,还是张飞的外孙。
在这些军将眼中,巴结太子显然比巴结他更有前途。
然而,刘璿并不气馁,他相信,只要自己展现出足够的能力和诚意,总会有人愿意支持他。
果然,军中还是有部分人押宝在他身上。
一位年轻的校尉,名叫李勇,他主动找到刘璿。
“殿下,末将愿追随殿下左右,为殿下效犬马之劳!”李勇单膝跪地,眼神中充满了忠诚与坚定。
他的脸庞年轻而充满朝气,身姿矫健,一看便是个热血青年。
刘璿连忙扶起李勇,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李校尉,能得你相助,实乃本宫之幸。日后,我们定要携手为大汉建立功勋!”刘璿的声音中充满了热情,让李勇感受到了无比的尊重。
除了军中之人,关中各地的世家豪强闻听刘璿到了长安,也纷纷前来拜见。
一时间,刘璿的府邸前门庭若市,车轿往来不断。
这些世家豪强们,个个衣着华丽,神态傲慢,却在刘璿面前表现得极为恭敬。
“二皇子殿下,在下乃关中王氏家族族长,今日特来拜见殿下。”
一位身着绸缎长袍的中年男子,满脸堆笑地走进刘璿的会客厅,拱手行礼道。他的脸上肥肉堆积,眼睛眯成一条缝,笑起来仿佛一尊弥勒佛,但眼神中却透着精明与算计。
“王族长客气了,请坐。”刘璿微笑着说道,眼神中却透着一丝警惕。
王族长坐下后,拍了拍手,身后的仆人立刻抬上一个精美的箱子。
“殿下,这是在下家族珍藏的几件玩意,皆是稀世珍宝,今日特献给殿下,以表在下对殿下的敬意。”王族长一边说着,一边打开箱子,箱子内的古董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刘璿看着这些珍宝,心中明白,这不过是世家豪强们拉拢自己的手段。
但他并未拒绝,只是微笑着说道:“王族长有心了,本宫定会好好珍藏。”
随后,又有其他世家豪强前来,有的送上珍贵的礼物,有的甚至送来家族子弟,以供刘璿驱驰。
“殿下,这是犬子,自小熟读兵书,武艺也还算不错,望殿下能收留他在身边,为殿下效力。”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带着一个年轻的后生走进来,老者恭敬地说道。
后生身材修长,面容清秀,眼神中却透着一丝骄傲。
刘璿看着这对父子,微微点头:“令郎一表人才,日后若有机会,本宫定会好好栽培。”
在长安的这几日,刘璿几乎都在应酬之中。
酒宴办了一个又一个,觥筹交错之间,刘璿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但内心却疲惫不堪。
他深知,这些世家豪强们并非真心归附,他们不过是在为自己的家族谋求利益。
但他也明白,在这复杂的局势中,他需要利用这些势力,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基础。
在一次酒宴上,刘璿与几位世家豪强和军将们围坐在一起。
酒过三巡,众人的话也多了起来。“殿下,如今这天下局势,变幻莫测。太子虽贵为储君,但殿下您也有着非凡的才能。日后,这天下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啊。”
一位世家豪强,趁着酒劲,大胆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投机,仿佛在等待着刘璿的回应。
刘璿微微皱眉,心中对这句话极为反感,但脸上却依旧保持着微笑:“切莫乱说,太子乃国之储君,本宫自当全力辅佐。”
刘璿的声音平稳而坚定,让在场众人心中一凛。
然而,刘璿心中也清楚,自己的处境其实十分微妙。
在这远离洛阳的长安,他既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势力,又要避免引起他人的猜忌。
他知道,自己的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夜晚,刘璿独自一人站在府邸的庭院中,望着满天繁星,心中思绪万千。
他想起了远在洛阳的父母,想起了自己的使命。“母妃,父皇,孩儿定不会让你们失望。孩儿定要在这长安闯出一片天地。”
刘璿轻声说道,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飘散,仿佛带着他的决心,飘向远方。
。。。
长安的秋日,阳光依旧炽热,却已带着丝丝凉意。
城中的街巷热闹非凡,小贩的叫卖声、车马的喧嚣声交织在一起。
然而,在这繁华的表象之下,各方势力的暗流涌动却从未停歇。
法正,这位大汉的尚书令,听闻二皇子刘璿在长安的种种举动后,心中满是忧虑。
在一个难得的闲暇午后,他决定前往二皇子府邸,与刘璿好好谈一谈。
法正乘坐着一辆朴素的马车,缓缓驶向二皇子府邸。
他身着一袭黑色的长袍,头发整齐地束在头顶,几缕白发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面容清瘦而严肃,眼神中透着深深的忧虑。
马车停在府邸门前,法正下车,抬头望着府邸那高大的门楼,深吸一口气,稳步走了进去。
“尚书令法正求见二皇子殿下。”法正对着门口的侍卫说道,声音沉稳而有力。
不一会儿,侍卫便引领着法正来到了会客厅。
刘璿早已在此等候,他身着一袭白色的锦袍,身姿挺拔,面容英俊,眼神中透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与自信。
看到法正进来,刘璿连忙起身相迎。
“尚书,快请坐。”刘璿满脸微笑,热情地说道。
“不知尚书今日前来,有何要事相商?”
法正坐下后,目光紧紧盯着刘璿,神色凝重地说道:“殿下,老夫听闻殿下近日在长安的所作所为,心中甚是担忧啊。”
刘璿微微一愣,随即明白法正所指何事。
他脸上依旧挂着微笑,说道:“尚书但说无妨。”
“殿下可知道关中这些豪族,为何要巴结殿下?”法正问道,眼神中透着审视。
刘璿轻轻一笑,点头道:“他们一是投机,想在我身上下注,指望日后我能飞黄腾达,他们也好跟着沾光;二是想要依靠我,抵御朝廷度田。”
刘璿的声音平稳,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仿佛早已将这些看透。
法正闻言,不禁愣住了。
他没想到刘璿年纪轻轻,竟能将其中关节看得如此透彻。
他微微点头,说道:“殿下聪慧,既然知晓其中缘由,那殿下应该和他们保持距离啊。这些豪族,心思复杂,与他们走得太近,恐会惹来麻烦。”
法正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他真心为刘璿的前途担忧。
刘璿哈哈一笑,说道:“尚书,这些豪族的力量是可以借取的。我此番前往西域,困难重重,正需要各方助力。有了他们的资助,我便能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在西域建功立业。至于他们想借助我抵御朝廷度田,届时我到了西域,他们便是想要求救也不得。而我,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保住他们家族一些血脉,如此,他们定会对我感恩戴德。这有何不可呢?”
刘璿一边说着,一边站起身来,在厅内踱步,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法正看着刘璿,心中不禁感慨。毕竟是陛下的种,当真是聪慧过人。
他微微颔首,说道:“殿下深谋远虑,老夫倒是多虑了。如此,那我没什么好教你的了。”
法正的语气中,既有对刘璿的赞赏,也有一丝欣慰。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璿在关中豪强的资助下,开始紧锣密鼓地组建自己的骑兵队伍。
在长安城外的一处宽阔校场,每天都能看到刘璿忙碌的身影。
他身着黑色的劲装,腰间系着一条镶嵌着宝石的腰带,整个人显得英姿飒爽。
“大家听好了,从今日起,我们便要开始严格的训练。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铁骑,为大汉开疆拓土!”
刘璿站在校场中央,对着面前的士兵们大声喊道。
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空旷的校场中回荡,激起了士兵们心中的热血。
士兵们整齐地排列在校场,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刘璿的信任和对未来的期待。
“谨遵殿下命令!”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刘璿亲自挑选了三千名身强体壮、骑术精湛的士兵。
这些士兵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此刻,他们都怀着同一个梦想,那就是跟随刘璿,在西域立下赫赫战功。
刘璿为他们配备了最好的战马甲胄和兵器。
那些战马,高大健壮,毛色光亮,每一匹都仿佛是战场上的勇士。
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兵器锋利无比,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校场上,士兵们便开始了艰苦的训练。
他们练习骑射,在飞驰的马背上张弓搭箭,箭无虚发;他们练习冲锋,整齐的队伍如同一股钢铁洪流,势不可挡。
刘璿始终与士兵们在一起,他亲自示范,耐心指导,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他都不放过。
“张勇,你的骑射姿势还不够标准,这样会影响射箭的准确性。看好了,应该这样。”刘璿走到一个年轻的士兵面前,亲自为他纠正姿势。他的眼神专注而认真,让士兵们深受感动。
“多谢殿下教导。”张勇满脸感激地说道,他的脸上洋溢着对刘璿的崇敬之情。
在训练的间隙,刘璿也会与士兵们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想法。
他亲切的态度,让士兵们感受到了他的关怀,也更加坚定了他们追随刘璿的决心。
“殿下,俺们跟着您,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也绝不退缩!”一个身材魁梧的士兵,拍着胸脯说道。
他的声音粗犷而豪迈,代表了所有士兵的心声。
刘璿微笑着看着他们,说道:“好,有你们这句话,我便放心了。我们是一个团队,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我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骑兵队伍逐渐成长起来。
他们的骑术愈发精湛,配合愈发默契,已经具备了强大的战斗力。
刘璿看着自己亲手组建的这支队伍,心中充满了自豪。
是时候去西域了!
刘璿心中壮志满怀。
“殿下,此去西域,路途遥远,还望殿下保重。”法正走上前,满脸关切地说道。
刘璿微微点头,说道:“尚书放心,我定会在西域建立功勋,不辜负陛下和百姓的期望。”
言罢。
刘璿率领着他的三千骑兵,浩浩荡荡地朝着西域进发。
他们的身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壮观。
马蹄声、车轮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首激昂的战歌,奏响了刘璿在西域建功立业的篇章。
古老的城墙在夕阳的映照下,投下长长的影子,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城门口,车水马龙,行人如织,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
而此时,二皇子刘璿,正身处这座城市,开启了他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
自从拜见法正之后,刘璿便在长安开始了短暂却忙碌的逗留。
他深知,要在这远离洛阳权力核心的地方有所作为,必须先组建起自己的势力。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母亲关银屏给他的金银细软,全部兑换成了战马甲胄和兵器。
那些金银细软,在阳光的照耀下,曾闪烁着诱人的光芒,如今却变成了冰冷而坚硬的武器,承载着刘璿的希望与抱负。
在长安的一处宽阔校场,刘璿身着一袭黑色劲装,身姿挺拔,犹如一棵苍松。
他的脸庞英俊而坚毅,双眸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此时,他正站在校场中央,目光扫视着周围聚集的人群。
“各位!”刘璿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空旷的校场中回荡。
“如今我大汉虽表面太平,但边疆仍有忧患。西域之地,局势复杂,匈奴残余与羌胡时常侵扰。我身为大汉皇子,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今日在此,招募勇士,愿与我一同为大汉的安宁而战!届时,封妻荫子,不在话下!”
刘璿的话语,如同激昂的战歌,点燃了在场众人的热血。
人群中一阵骚动,许多年轻人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渴望的光芒。
他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可是大汉天子的血脉啊,能跟着他征战,那是何等的荣耀!”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人,满脸激动地说道。
他的脸庞因兴奋而涨得通红,肌肉紧绷,仿佛随时准备冲锋陷阵。
“是啊,而且听说二皇子要用最好的战马甲胄武装我们,这可比在地方当个普通兵强多了!”另一个稍显瘦弱的年轻人附和道,他的眼神中透着期待,瘦弱的身躯似乎也因这份期待而挺直了许多。
不一会儿,便有不少人纷纷报名。
刘璿看着这些踊跃报名的年轻人,心中感到一丝欣慰。
他亲自挑选着勇士,目光敏锐而坚定。每一个被选中的人,都能感受到刘璿那充满信任与期待的目光,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在招募勇士的同时,刘璿也没有忘记结交长安军中的军将。
他凭借着自己是关羽外孙以及皇子的双重身份,在军中天然便有了一种亲和力。
他时常穿梭于军营之中,与军将们交谈。
“张将军,久仰大名啊!”刘璿满脸微笑,走到一位身着铠甲的中年将领面前,拱手行礼道。
这位张将军身材高大,面容冷峻,眼神中透着一股久经沙场的坚毅。
“二皇子殿下客气了。”张将军连忙回礼,脸上虽带着微笑,但却隐隐透着一丝疏离。
刘璿似乎并未在意张将军的态度,他继续说道:“听闻张将军在战场上英勇无比,多次立下战功,本宫实在钦佩。日后还望张将军多多指教。”刘璿的语气诚恳而谦逊,让人无法拒绝。
“殿下说笑了,末将不过是尽自己的本分罢了。”张将军说道,言语间依旧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刘璿心中明白,军中的这些人虽然不疏离他,但也不过分亲近。
原因很简单,他的大哥是太子,还是张飞的外孙。
在这些军将眼中,巴结太子显然比巴结他更有前途。
然而,刘璿并不气馁,他相信,只要自己展现出足够的能力和诚意,总会有人愿意支持他。
果然,军中还是有部分人押宝在他身上。
一位年轻的校尉,名叫李勇,他主动找到刘璿。
“殿下,末将愿追随殿下左右,为殿下效犬马之劳!”李勇单膝跪地,眼神中充满了忠诚与坚定。
他的脸庞年轻而充满朝气,身姿矫健,一看便是个热血青年。
刘璿连忙扶起李勇,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李校尉,能得你相助,实乃本宫之幸。日后,我们定要携手为大汉建立功勋!”刘璿的声音中充满了热情,让李勇感受到了无比的尊重。
除了军中之人,关中各地的世家豪强闻听刘璿到了长安,也纷纷前来拜见。
一时间,刘璿的府邸前门庭若市,车轿往来不断。
这些世家豪强们,个个衣着华丽,神态傲慢,却在刘璿面前表现得极为恭敬。
“二皇子殿下,在下乃关中王氏家族族长,今日特来拜见殿下。”
一位身着绸缎长袍的中年男子,满脸堆笑地走进刘璿的会客厅,拱手行礼道。他的脸上肥肉堆积,眼睛眯成一条缝,笑起来仿佛一尊弥勒佛,但眼神中却透着精明与算计。
“王族长客气了,请坐。”刘璿微笑着说道,眼神中却透着一丝警惕。
王族长坐下后,拍了拍手,身后的仆人立刻抬上一个精美的箱子。
“殿下,这是在下家族珍藏的几件玩意,皆是稀世珍宝,今日特献给殿下,以表在下对殿下的敬意。”王族长一边说着,一边打开箱子,箱子内的古董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刘璿看着这些珍宝,心中明白,这不过是世家豪强们拉拢自己的手段。
但他并未拒绝,只是微笑着说道:“王族长有心了,本宫定会好好珍藏。”
随后,又有其他世家豪强前来,有的送上珍贵的礼物,有的甚至送来家族子弟,以供刘璿驱驰。
“殿下,这是犬子,自小熟读兵书,武艺也还算不错,望殿下能收留他在身边,为殿下效力。”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带着一个年轻的后生走进来,老者恭敬地说道。
后生身材修长,面容清秀,眼神中却透着一丝骄傲。
刘璿看着这对父子,微微点头:“令郎一表人才,日后若有机会,本宫定会好好栽培。”
在长安的这几日,刘璿几乎都在应酬之中。
酒宴办了一个又一个,觥筹交错之间,刘璿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但内心却疲惫不堪。
他深知,这些世家豪强们并非真心归附,他们不过是在为自己的家族谋求利益。
但他也明白,在这复杂的局势中,他需要利用这些势力,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基础。
在一次酒宴上,刘璿与几位世家豪强和军将们围坐在一起。
酒过三巡,众人的话也多了起来。“殿下,如今这天下局势,变幻莫测。太子虽贵为储君,但殿下您也有着非凡的才能。日后,这天下鹿死谁手,还未可知啊。”
一位世家豪强,趁着酒劲,大胆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投机,仿佛在等待着刘璿的回应。
刘璿微微皱眉,心中对这句话极为反感,但脸上却依旧保持着微笑:“切莫乱说,太子乃国之储君,本宫自当全力辅佐。”
刘璿的声音平稳而坚定,让在场众人心中一凛。
然而,刘璿心中也清楚,自己的处境其实十分微妙。
在这远离洛阳的长安,他既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势力,又要避免引起他人的猜忌。
他知道,自己的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夜晚,刘璿独自一人站在府邸的庭院中,望着满天繁星,心中思绪万千。
他想起了远在洛阳的父母,想起了自己的使命。“母妃,父皇,孩儿定不会让你们失望。孩儿定要在这长安闯出一片天地。”
刘璿轻声说道,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飘散,仿佛带着他的决心,飘向远方。
。。。
长安的秋日,阳光依旧炽热,却已带着丝丝凉意。
城中的街巷热闹非凡,小贩的叫卖声、车马的喧嚣声交织在一起。
然而,在这繁华的表象之下,各方势力的暗流涌动却从未停歇。
法正,这位大汉的尚书令,听闻二皇子刘璿在长安的种种举动后,心中满是忧虑。
在一个难得的闲暇午后,他决定前往二皇子府邸,与刘璿好好谈一谈。
法正乘坐着一辆朴素的马车,缓缓驶向二皇子府邸。
他身着一袭黑色的长袍,头发整齐地束在头顶,几缕白发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面容清瘦而严肃,眼神中透着深深的忧虑。
马车停在府邸门前,法正下车,抬头望着府邸那高大的门楼,深吸一口气,稳步走了进去。
“尚书令法正求见二皇子殿下。”法正对着门口的侍卫说道,声音沉稳而有力。
不一会儿,侍卫便引领着法正来到了会客厅。
刘璿早已在此等候,他身着一袭白色的锦袍,身姿挺拔,面容英俊,眼神中透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与自信。
看到法正进来,刘璿连忙起身相迎。
“尚书,快请坐。”刘璿满脸微笑,热情地说道。
“不知尚书今日前来,有何要事相商?”
法正坐下后,目光紧紧盯着刘璿,神色凝重地说道:“殿下,老夫听闻殿下近日在长安的所作所为,心中甚是担忧啊。”
刘璿微微一愣,随即明白法正所指何事。
他脸上依旧挂着微笑,说道:“尚书但说无妨。”
“殿下可知道关中这些豪族,为何要巴结殿下?”法正问道,眼神中透着审视。
刘璿轻轻一笑,点头道:“他们一是投机,想在我身上下注,指望日后我能飞黄腾达,他们也好跟着沾光;二是想要依靠我,抵御朝廷度田。”
刘璿的声音平稳,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仿佛早已将这些看透。
法正闻言,不禁愣住了。
他没想到刘璿年纪轻轻,竟能将其中关节看得如此透彻。
他微微点头,说道:“殿下聪慧,既然知晓其中缘由,那殿下应该和他们保持距离啊。这些豪族,心思复杂,与他们走得太近,恐会惹来麻烦。”
法正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他真心为刘璿的前途担忧。
刘璿哈哈一笑,说道:“尚书,这些豪族的力量是可以借取的。我此番前往西域,困难重重,正需要各方助力。有了他们的资助,我便能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在西域建功立业。至于他们想借助我抵御朝廷度田,届时我到了西域,他们便是想要求救也不得。而我,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保住他们家族一些血脉,如此,他们定会对我感恩戴德。这有何不可呢?”
刘璿一边说着,一边站起身来,在厅内踱步,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法正看着刘璿,心中不禁感慨。毕竟是陛下的种,当真是聪慧过人。
他微微颔首,说道:“殿下深谋远虑,老夫倒是多虑了。如此,那我没什么好教你的了。”
法正的语气中,既有对刘璿的赞赏,也有一丝欣慰。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璿在关中豪强的资助下,开始紧锣密鼓地组建自己的骑兵队伍。
在长安城外的一处宽阔校场,每天都能看到刘璿忙碌的身影。
他身着黑色的劲装,腰间系着一条镶嵌着宝石的腰带,整个人显得英姿飒爽。
“大家听好了,从今日起,我们便要开始严格的训练。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铁骑,为大汉开疆拓土!”
刘璿站在校场中央,对着面前的士兵们大声喊道。
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空旷的校场中回荡,激起了士兵们心中的热血。
士兵们整齐地排列在校场,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刘璿的信任和对未来的期待。
“谨遵殿下命令!”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刘璿亲自挑选了三千名身强体壮、骑术精湛的士兵。
这些士兵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此刻,他们都怀着同一个梦想,那就是跟随刘璿,在西域立下赫赫战功。
刘璿为他们配备了最好的战马甲胄和兵器。
那些战马,高大健壮,毛色光亮,每一匹都仿佛是战场上的勇士。
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兵器锋利无比,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校场上,士兵们便开始了艰苦的训练。
他们练习骑射,在飞驰的马背上张弓搭箭,箭无虚发;他们练习冲锋,整齐的队伍如同一股钢铁洪流,势不可挡。
刘璿始终与士兵们在一起,他亲自示范,耐心指导,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他都不放过。
“张勇,你的骑射姿势还不够标准,这样会影响射箭的准确性。看好了,应该这样。”刘璿走到一个年轻的士兵面前,亲自为他纠正姿势。他的眼神专注而认真,让士兵们深受感动。
“多谢殿下教导。”张勇满脸感激地说道,他的脸上洋溢着对刘璿的崇敬之情。
在训练的间隙,刘璿也会与士兵们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想法。
他亲切的态度,让士兵们感受到了他的关怀,也更加坚定了他们追随刘璿的决心。
“殿下,俺们跟着您,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也绝不退缩!”一个身材魁梧的士兵,拍着胸脯说道。
他的声音粗犷而豪迈,代表了所有士兵的心声。
刘璿微笑着看着他们,说道:“好,有你们这句话,我便放心了。我们是一个团队,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我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骑兵队伍逐渐成长起来。
他们的骑术愈发精湛,配合愈发默契,已经具备了强大的战斗力。
刘璿看着自己亲手组建的这支队伍,心中充满了自豪。
是时候去西域了!
刘璿心中壮志满怀。
“殿下,此去西域,路途遥远,还望殿下保重。”法正走上前,满脸关切地说道。
刘璿微微点头,说道:“尚书放心,我定会在西域建立功勋,不辜负陛下和百姓的期望。”
言罢。
刘璿率领着他的三千骑兵,浩浩荡荡地朝着西域进发。
他们的身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壮观。
马蹄声、车轮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首激昂的战歌,奏响了刘璿在西域建功立业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