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讲易经 第25章 一本万殊
热门推荐:
海贼:开局幻兽种,修炼就能变强
红尘凡仙路
天降妖女:女主她又杀疯啦!
综影视:全世界只对你有感觉
空白人,今安在?一:冰中人
重生之红色巅峰
玄幻:开局混沌剑体,我无敌了!
夫君清心寡欲,我却连生三胎路蓁蓁傅知易
我靠技能混迹修真界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话现在大家都耳熟能详,因为听的太多了。但是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可以分成好几种层次来看。第一个就是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大家要好好的爱护我们的环境,这是一种说法。第二种说法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那全球的人他都应该相亲相爱,好像一家人一样,这就是不同的认知。
实际上啊,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不一样的看法,这才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大家看过巴比伦的文化,希腊的文化,你说它不同嘛,它又很相近,你说它相同嘛,它又差得很远。那到底是近还是远?到底是同还是不同?各位应该自己问一下。
同样是人类,为什么语言不一样,为什么风俗习惯不相同,而最主要的就是他的看法,他是相差很远。所以西方人老是不了解我们中国人,我们中国人看西方人,也好像雾里看花一样,猜不透他为什么会这样子。我们今天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就是一切一切都是四个字讲完了,叫做自然孕育。它是自自然然,然后慢慢演化而成的,所有的文化都不是有哪个人登高一呼,说我们要这样,他就会造成,不是,都是一点一滴,慢慢的大家都觉得这样比较好,然后就成为那个地区的主流,而这个地区的想法又跟他有一点差异。
可是我们刚才已经讲过了,你如果看他相同,你就会觉得彼此很接近。你如果看他不一样,那就觉得差得很远。
曾老想人是相当主观的,我们常常标榜自己很客观,我们真的要很小心,人是难免主观的的。中国人看外国人,多多少少有点奇怪,西方人看中国人,他就感觉到更不可思议,这就是主观。否则的话,人家都生活的好好的,有什么值得怪异的,但是这样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更拉高一点层次去了解,这样的不同跟环境完全有关系,那跟其他人是没有关系吗?如果人是环境的动物,当外国人到中国住一段时间,他就适应了。
我们中国人到全世界去,我们的适应力比较强。说难听一点,你把中国人丢在哪里,他都活得下去,而且活得好好的。可是相反呢?你把外国人弄到中国来,就算住了一长段时间,他还是觉得有很多东西他不能适应,他改不过来,这又是什么道理。如果我们把高度拉到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我们是只有一个地球,没有错。但是毕竟呢,西方人,他是从西方的角度来看这个地球。而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他是从东方的角度来看同一个地球。
你看看的目标,看的标的是一个,就叫地球。但是站的立场不一样,用的方法是一个,叫做观察法。
因为人有眼睛嘛,总喜欢东张西望,东看看西看看。这是老天给我们最好的工具,就是看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看出来结果还是不一样。
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说明,因为大家在书本上都可以看得到嘛。西方人看这个地球,看到最后就看出一个结果,他说啊我知道了,就是一分为二啊,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二分为四,两个细胞他一个人分两个一个人分两个,就分成四个,那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这样无穷无尽的就产生万物,你不能说他不对呀,他本来就是这样的。可是偏偏中国人他的看法不太一样,他认为是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下面他就不讲了,因为不需要讲嘛,万物都产生,你给他讲什么呢。
这两种都对,但是分析起来它就有很大的差异性。各位差异性在哪里?就是一怎么能生二,对不对,各位想想看,一怎么能生二。如果一生二解决的,那其他都解决的,一可以生二,二就可以生四,四就可以生八,八就可以生十六。一可以生二,二就可以生三,三就可以生万物。
所以全世界的思想家都在追究这个问题,一怎么能生二呢,因为它是最根本的问题。西方人说一,他会分裂成两个,是什么原因?因为一本来就是两个东西构成的嘛,你看这四个字,对他们文化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叫做二构成一。你看他们都是两个合成一个,所以很容易分成两个。你看西方的家庭,它是由丈夫跟妻子构成的,意见不合他就可以离开,这他们的观念。我们不是,我们认为一内含二,这个二构成一是以二为中心,一内含二是以一为中心。
一个家庭必须要夫跟妻才算家庭,只要分开,剩下一个都不算家庭。大家就慢慢知道说哎,我们基本的观念跟西方是有点不同。这样一来就产生很多后面的现象,它是越来差得越远,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叫做一本万殊。就是本来只有一个地球,本来只有一种现象,但是你看出不同的东西来,它就形成很多很多种变化。一本万殊,本只有一个,但是现象呢?是千变万化都有。
西方人的公司,它是由股东跟员工所构成。所以股东老是觉得员工偷懒,老想办法去管他,而员工总觉得你股东唯利是图,你只顾你自己,你剥削我的劳力。所以他们劳资经常起纠纷,甚至于冲突罢工对立都有。中国的公司,他有一种说法叫做以厂作家,这个公司就是个大家庭,这个工厂他就是自己的家,那还分什么呢?所以老板他很照顾员工,员工也把老板叫做什么叫做衣食父母,跟家里那个父母是一样的,那你怎么会冲突,怎么会对立。所以我们劳资很和谐,就是因为我们认为一内含二。
一家公司他必须要员工,他必须要有老板,否则就不成公司了。一个工厂如果只有老板,员工都跑掉了,你还能生产什么东西。那如果员工在,老板跑掉了,那你不知道要做什么了。所以大家不要小看这个最根本的那个,起源不同,就会产生后面越来越大的差异。
一分为二,这是事实,一生二也是事实。但是这两个字,我们真的要好好去想一下,一个叫做分,一个叫做生。分是什么?分就是分开,分开,分开。这样各位才知道,西方的家庭它是分,分,分,西方的国家为什么很小,就是他分,分,分,分出来的。而我们那个生呢,生跟分有什么不同,你看西方,他的所有的文明都是从神话开始。曾老想大家听了很多了,巴比伦有巴比伦的神话,希腊希腊的神话,那当然印度也是很多的神话。可是神话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吗,各位你问你自己就好了,你不必问别人,你能够生活在神话当中吗?曾老想不行的。
神话听听你总是将信将疑,到底这是在干什么?因此呢,神话没有办法满足人类求知的欲望。所以就产生一种叫做哲学,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哲学,而每个民族的哲学,实际上都是从神话里面提升出来的。神话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解答宇宙人生的问题,哲学也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解答宇宙人生的问题。但是哲学,大家总觉得好深好远,好像都在象牙塔里面。所以哲学家讲的话,我们好像似懂非懂,也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这里面就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我们非常误解的。西方的哲学家,他的确是生活在象牙塔里面,他可以说是不食人间烟火,所以很快就变成科学。而科学都是从哲学这个母亲,他所分出来的,哲学分成各式各样的科学。很不幸的,西方的科学出来以后,这位哲学妈妈好像死掉了,因为大家都听不懂啊,也不需要啊,我只要科学就够了。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我们的哲学家,从来没有生活在象牙塔里面。
你看孔子,他多半的贴近老百姓,老子他多么的深入我们的人心。因为什么?因为我们是不分的吧,我们是合在一起吧,我们把理想跟现实,合在一起,我们把高的跟低的拉在一起。所以神话他慢慢形成哲学,哲学就变成什么?变成所有学问的母亲,当所有学问都伸出来以后,母亲还在,妈妈不会因为生小孩她就去世的,她不会。
这是生的好处,你生了你自己还在,你分分光了自己没有了。
西方分大与合,他们当然也有合的观念,不可能没有。只是太重视分了,分到最后它会变成什么,这很重要哦。它会变成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就是个人。中国没有,中国是合中有分,我们怎么分,你都离不开要和。
合是最重要的,为了合而分,可以。为了分而分,我们认为不好。所以你看我们的观念跟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人认为,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是个人。我们呢,我们认为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是家庭。各位你问你自己哈,但是我们今天呢,不知不觉当中经常讲一句话,说这是我个人的意见,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一定讲,我们大家都是这样看法,我们不太会标榜,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但是现在我们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受了西方的影响。那曾仕强老师倒问各位,我们会不会就这样子,我们会变成西方人。我们先说结果,假定真的有一天,我们通通分大于和,我们通通个人为主。那我请问你中华文化到哪里去了?中华民族又到哪里去了?那种结局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好像不是。
这样各位就知道,到底是要以家为重,还是以个人为重。其实这个不必问了,每个人摸摸自己良心你就知道,家庭对我们来讲还是比个人重要。这就是当年我们的哲学思想家,他替我们打的那个很坚牢的基础。不但现在不会变,将来也不会变。现在因为什么呢?因为不知不觉当中你会学到一些,你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我们如果把自己的观念弄清楚,把自己的立场搞清楚,很快会恢复过来。
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个基本的观念,我们叫他什么?叫他根本,叫他原始,叫他本源。这就决定了我们中华文化为什么会源远流长。而西方有些文化他会断代,一段时间他就不见了,只剩下一个地理名词,那些文化都是在是在回忆里面,都是在博物馆里面,现实不见了。我们没有,我们几千年来,我们连续的不中断的,到今天还是这样,这是很珍贵很稀有的。
为什么有些文化会断代?会不连续?甚至一会不见了。而特别是我们中华文化,它是连续的,它是一直保持,它又能够生存,这不很奇怪吗?照理说保守是被淘汰的了。因为你记旧的东西,到最后都是不是坏的,就是破了,就是丢掉了嘛!我们又怎么有这个本领,我想这是我们应该好好去想想的。
西方人做学问,他是一点一滴一点一滴去做成的。我们常常讲西方人,他的方法其实都叫做尝试错误法,反正我试试看嘛,对的我再试,对过几次我就认为对了。我试试看,错了错了我去调整,我检讨我改进,最后不成就表示不能用,我再找其他的办法。他们是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所以他们有一句话叫做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很尊敬我的老师,但是我更重视真理,在真理面前,我是不认老师的。所以后浪推前浪,你看西方的书,大概5年就要丢掉了后面的学说,经常推翻前面的。
当然我们现在会觉得哎,这个太好了,这就是进步嘛。实际上我们如果深一层想,我们就知道,凡是常常被推翻的东西啊,就是不成熟的。
成熟你怎么推翻的掉?真理怎么推翻的掉?会被推翻就表示前面那个是不成熟的,那你这个过五年又被推翻了,就表示你还是不成熟的。
如果这样想象的话,诸位就可以知道,常常改变也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所以我就全力想要推翻我老师的理论,我自己建立一个。这样当然是断掉了,他不会连续的。我们中国不是这样,中国人他是重视师承,就是老师,永远是老师,那这样对吗?是不是?这是外国人经常问曾老的话嘛,你们中国人,同样是中国人,怎么差那么远?曾仕钱老师说什么差那么远呢?他说你看中国人要么像孔子简直是圣人,样样都高明,要么就是庸庸碌碌,差那么远。的确在我们历史上,只有少数值得我们仰望的圣人,其他好像都不行,是不是我们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笨,其实不是。
曾老想这一点呢,是非常关键的东西。我们中国人做学问,跟西方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并不是摸索着,一点一滴去建立起来,不是。我们是由,那么高明的祖先,他摸透了人体宇宙人生的奥秘,他掌握了全部的变化。然后他提出来一种学说,这种学说是经得起千古的考验,是经得起万方。就是不管你用到哪个国家,你都可以用得非常好的。
很可惜我们自己不了解,我们的学问是全盘了解,然后才开始展开。不像他们是一点一滴摸索着要去整合,到现在还整不齐。我们不是批评西方人,我们只是很认真的去看,西方人做学问,做到最后四个字支离破碎,但支离破碎不好听啊,所以把它叫做专业啊。只有这专业,有它的专门领域啊,彼此不相通。
曾老师请问各位,如果彼此不相通,那这个整全整全道理在哪里?中国没有,你看中国以前就读那几本书,他什么都通了。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就一辈子读那几本书,他什么都通了,我们现在读太多太多书,最后还是读不通。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是读西方的东西,我们没有去读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东西,这真是很大的遗憾。
伏羲氏不管他是谁,我们把他认为他是一个代表人物,就好像现在我们所讲的代言人这种可以吧,伏羲氏是中华文化最早的代言人。他一画开天,告诉我们,一切一切都是从这一画产生出来的,我们才讲过一本万殊,一就是这一画,这一画我们把它叫做太极。
你说太极是什么?那曾仕强老师就问你碗是什么?你说碗就吃饭的东西,那太极就是一切变化的根源了,你说碗我很熟悉,没有错你常常用碗嘛,你当然熟悉。那你如果常常去体会什么叫太极,常常去想这个事情,想通了,那他也跟碗一样,他就是个名词,就是这个东西的一个称呼吧,很容易的不难。
我们有了这一画,我们所有的系统都建立起来。今天人类都在讲系统,但是都是小系统,因为这个系统跟那个系统,没有办法融入。你看我们今天科学的产品,就是彼此不能相融,不能相融。同样一个大哥大,你的跟他的不一样,能不能相融,不能相融。太多的东西只好分道扬镳,你选用那个,你就不能用这个,你用这个,你不能用那个。
中华文化没有这样,我们是通的,样样都通。各位如果掌握到这点,你就可以知道,我们的祖宗他是全盘了解,然后才开始把学问做出来。那这样的话,你怎么去跟他推翻呢?你怎么去跟他闹别扭呢?那只有自己吃亏了。
那西方人就觉得,那孔子讲的话,跟现在都能合适吗?其实也不然。因为孔子告诉我们,你要与时俱进,你随着时代的不同你去发展。但是有一点,根本不能动,根本不能动。我们就是掌握了那个根本,所以你怎么变它都不会乱,西方人就是抓不上这个根本,所以一变就乱,一变就乱,就把以前统统推散掉。
我们重视老师,重视师承。但是孔子也告诉我们,当仁不让于师,你在仁的面前你是不要认老师的。那告诉我们什么?只有一样东西你是可以当仁不让的 ,就是仁嘛,你看当仁,你才可以不让。仁是什么?仁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个根本,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如果抓住了,你怎么变,都会万变不离其宗,你永远是个仁者。
当然我们讲的这个仁者,跟日本人讲那个忍者是不一样的啊。我们这个仁者,他就是说我是顶天立地,我是顺天应人,我是按照自然的规律在做人做事,这个根本绝对不能动,我们也从来没有动过。然后其他你怎么变都可以,因为我们都知道时空是万变的,一直在变,它永远不停止的。这样你就可以知道,我们的文化为什么会源远流长。
你看到今天我们所有出土的东西,都可以证明我们是一脉相承。但是每个地方出土的多少有点不一样,可是你说它不一样,它都是同一个系统。这样各位就可以了解,中国人做学问,不是我个人有什么创见,而是我们成一家之言,成一家之言跟个人的创建有什么不同?个人的创建,后人很容易把你推翻掉。成一家之言是什么意思?就是所有的学生,要把你的创建要当做是老师的延伸,而不是把它去掉,我取代你,不是。所以你看我们一个徒弟被赶出师门,曾仕强老师看所有人都看不起他。
为什么叫做师门?就是孔子,他所领导的是一个群体,他绝不是个人。因为我们不认为个人是一个单位了。老师带了一群学生,而这些人他的讲话是相同的,他思想是一致的,使外面的人一看就知道哎,这是一家。你看我们叫法家,我们叫儒家,叫道家,叫阴阳家,很多很多家。而这些家呢?他又是统治一一个大的太极的系统。所以整个都叫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个最大的家庭,里面有很多中型的家,大家相融不相排斥,互补。而且呢它可以使我们在方方面面,做到一句话,叫做万变不离其宗。那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办法细水长流,顺着那个地势啊,不断的流转,一点不费力,它就可以持续下去。
我们近四百年来,我们不能怪中国人。因为整个的历史使我们太伤心了,使我们丧失了我们的自尊,使我们对自己呀开始产生很大的怀疑,为什么西方人那么强盛,为什么我们这么衰弱。但是我们提醒各位,如果到了21世纪你还有这样想法的话,那就是不切实际的。你看我们近20年来,中国人在世界上的表现,各位要冷静想一想。连西方人都感觉很惊讶,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那么快呢?我们一直认为我们科学不发达,科学不发达,科学不发达,可现在呢?外国人觉得很奇怪,怎么一夜被你们赶上了。
中国人他怎么会进步这么快,难道是突然间我们一夜梦醒,都变成西方人了,没有。难道是我们整个都变了,全盘西化了,也没有。那我们怎么会有这样的一个成绩呢?就是当我们的思路开始现代化的时候,我们所表现的一定是很优越的,这句话就告诉我们,我们的思路只要清楚,我们的发展就是无穷的,当我们思路不清楚的时候,我们自己就遭殃了。
那我们的思路是什么?就是一本《易经》嘛。我们对《易经》的认识应该要很明确的,了解到《易经》他不是告诉我们什么知识不知识的,他不是。如果《易经》是一本讲知识的书,他老早就丢掉的。因为那么久了,什么都变了,你这留着有什么用、知识差不多只有二十年年,二十年年过后他就不管用了。各位想想看,二十年前你所学的知识,现在有太多的是已经不见了,因为他不停的翻新。《易经》所给我们的是思路,思路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走什么样的方向。一个人只要方向正确,然后你一努力,你就很快有成果。如果你方向根本就是错误的,你越努力就越糟糕。
你看我们上的高速公路,如果南北方向搞错了,那你越跑越远,而且你越快越倒霉。我们今天有这样的成果,我们应该回头想想自己,我们的方向真的正确吗,不知道哎,不知道哎,那怎么办?那只有回头整理我们的思路,要整理我们的思路,只有一条路走,就是把《易经》的道理搞搞清楚,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都是《易经》的思路。那为什么有时候很强,有时候很弱,有时候又好像表现的可圈可点,有时候又实在很丢人。就是有时候清醒,有时候迷糊,有时候清醒,有时候迷糊,这个也是《易经》的道理。
当你一个人很自大,很自满然后感觉自己了不起,你的思路就开始昏庸了。然后就开始没落了,所以为什么我们讲富不过三代。就是你一富有以后,然后就不重视小孩的教育了,然后小孩就可以为所欲为当小霸王了,那这样的一长大,他怎么能够维持你这个家庭呢,那很快整个就把你报销了。
所以你看我们的历史,它的确有时候新,有时候衰,有时候让我们感觉到很有面子,有时候就让我们感觉很丢脸。那不是《易经》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我们冷静下来,来找到我们自己的那个可长可久,可大可新的那个脉络,然后在现有的基础上面我们去发扬我们去光大。曾仕钱老师想这是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所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看到西方他也是有兴有衰,没有说一直兴的,如果一直兴的巴比伦还在呢,如果一直兴的古希腊还在呢。那这几个古文化里面大家应该去想到,那为什么印度现在还在,对不对。它印度也曾经这样,甚至于变成人家的殖民地,他又回来了。其实很简单,你看印度人不管跑到哪里,他头上那个包子,他始终就打着。曾仕强老师常常问印度人,曾老师说这个有什么意思,他说这就是印度人的象征,这就是我们的精神,我再穷我这个东西也绑在哪里,我再富有,我还绑在哪里,我告诉你,我永远是印度人,曾仕强老师说你了不起。只要印度人不会忘记他是印度人,印度文化他就会延续。
只要我们不忘记我们古代的圣贤,不忘记《易经》的道理,哪怕有一天我们再倒霉,我们还是会起来的。曾仕强老师常常想到,曾老师年轻时候最喜欢玩的一种游戏,就叫不倒翁啊。一个人在那里,你把他往这边压,他就往这边来,一放他就起来了,你往哪里压,他都随着你,他不抵抗,但是只要你一放手,他就起来,曾老师觉得那是典型的中国人。能屈能伸,永远不会认输永远不认输,只要机会有利的时候,我一定站起来。中华民族为什么会有这样特性,就是《易经》经的道理,深深的在我们的血液里面,变成我们文化的基因。
我们今天如果眼看全世界,已经慢慢要全球化。大家听到全球化,会不会想起孔子所讲的世界大同,会不会想起《易经》里面有一个大有卦,有一个同人卦,大有同人加起来就是大同。可见孔子的大同的理想,我们把它变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然后西方人把他叫出来说全球化,是不是慢慢又是一致的,就表示我们未来的方向,我们是没有办法再分。只要大家认识这样的一种状况,你就知道中华文化这个时候起来,有它的时代意义。因为有时候分比较有利,有时候和比较有利。
近四百年来,西方人在主导整个的地球,他们分分分分,问到最后已经知道非合不可了。可是要合要找谁呢,不是找中国人呢,要找《易经》呢。因为易经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一个最大的体系,最完整的思维,它可以包容一切,可以不破坏现有的各个民族的文化。换句话说,我们非常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但是我们只有用《易经》把它包容起来,互相尊重,彼此和谐相处。然后来达到和平发展,这个人类当前的总目标。
我们这一次要讲《易经》的道理,其实是为了全球化的需要,不完全是为我们自己。全球化是势在必行的,除此以外,人类没有路走了,你再分下去,最后利害关系一不对就打起来。以前打打,还无所谓,现在武器那么厉害,杀伤力那么强,我们还忍心战争吗?所以我们唯一的路就是和平相处。和平相处就是要彼此包容,互相尊重,那只有什么,只有《易经》。
而《易经》要怎么去认识他呢,那从一句话开始,就叫一画开天,把天地开出来,就是盘古所讲的开天辟地。开天辟地以后怎么走,一步一步的,《易经》都告诉我们,那我们只要照那样去走,曾仕强老师相信很快外国人也会来了解《易经》的道理,然后大家思维慢慢去调整,大家各自为共同的目标来共同努力。那我们的理想,也就是全人类的理想,很快就会完成。
实际上啊,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不一样的看法,这才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大家看过巴比伦的文化,希腊的文化,你说它不同嘛,它又很相近,你说它相同嘛,它又差得很远。那到底是近还是远?到底是同还是不同?各位应该自己问一下。
同样是人类,为什么语言不一样,为什么风俗习惯不相同,而最主要的就是他的看法,他是相差很远。所以西方人老是不了解我们中国人,我们中国人看西方人,也好像雾里看花一样,猜不透他为什么会这样子。我们今天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就是一切一切都是四个字讲完了,叫做自然孕育。它是自自然然,然后慢慢演化而成的,所有的文化都不是有哪个人登高一呼,说我们要这样,他就会造成,不是,都是一点一滴,慢慢的大家都觉得这样比较好,然后就成为那个地区的主流,而这个地区的想法又跟他有一点差异。
可是我们刚才已经讲过了,你如果看他相同,你就会觉得彼此很接近。你如果看他不一样,那就觉得差得很远。
曾老想人是相当主观的,我们常常标榜自己很客观,我们真的要很小心,人是难免主观的的。中国人看外国人,多多少少有点奇怪,西方人看中国人,他就感觉到更不可思议,这就是主观。否则的话,人家都生活的好好的,有什么值得怪异的,但是这样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更拉高一点层次去了解,这样的不同跟环境完全有关系,那跟其他人是没有关系吗?如果人是环境的动物,当外国人到中国住一段时间,他就适应了。
我们中国人到全世界去,我们的适应力比较强。说难听一点,你把中国人丢在哪里,他都活得下去,而且活得好好的。可是相反呢?你把外国人弄到中国来,就算住了一长段时间,他还是觉得有很多东西他不能适应,他改不过来,这又是什么道理。如果我们把高度拉到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我们是只有一个地球,没有错。但是毕竟呢,西方人,他是从西方的角度来看这个地球。而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他是从东方的角度来看同一个地球。
你看看的目标,看的标的是一个,就叫地球。但是站的立场不一样,用的方法是一个,叫做观察法。
因为人有眼睛嘛,总喜欢东张西望,东看看西看看。这是老天给我们最好的工具,就是看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看出来结果还是不一样。
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说明,因为大家在书本上都可以看得到嘛。西方人看这个地球,看到最后就看出一个结果,他说啊我知道了,就是一分为二啊,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二分为四,两个细胞他一个人分两个一个人分两个,就分成四个,那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这样无穷无尽的就产生万物,你不能说他不对呀,他本来就是这样的。可是偏偏中国人他的看法不太一样,他认为是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下面他就不讲了,因为不需要讲嘛,万物都产生,你给他讲什么呢。
这两种都对,但是分析起来它就有很大的差异性。各位差异性在哪里?就是一怎么能生二,对不对,各位想想看,一怎么能生二。如果一生二解决的,那其他都解决的,一可以生二,二就可以生四,四就可以生八,八就可以生十六。一可以生二,二就可以生三,三就可以生万物。
所以全世界的思想家都在追究这个问题,一怎么能生二呢,因为它是最根本的问题。西方人说一,他会分裂成两个,是什么原因?因为一本来就是两个东西构成的嘛,你看这四个字,对他们文化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叫做二构成一。你看他们都是两个合成一个,所以很容易分成两个。你看西方的家庭,它是由丈夫跟妻子构成的,意见不合他就可以离开,这他们的观念。我们不是,我们认为一内含二,这个二构成一是以二为中心,一内含二是以一为中心。
一个家庭必须要夫跟妻才算家庭,只要分开,剩下一个都不算家庭。大家就慢慢知道说哎,我们基本的观念跟西方是有点不同。这样一来就产生很多后面的现象,它是越来差得越远,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叫做一本万殊。就是本来只有一个地球,本来只有一种现象,但是你看出不同的东西来,它就形成很多很多种变化。一本万殊,本只有一个,但是现象呢?是千变万化都有。
西方人的公司,它是由股东跟员工所构成。所以股东老是觉得员工偷懒,老想办法去管他,而员工总觉得你股东唯利是图,你只顾你自己,你剥削我的劳力。所以他们劳资经常起纠纷,甚至于冲突罢工对立都有。中国的公司,他有一种说法叫做以厂作家,这个公司就是个大家庭,这个工厂他就是自己的家,那还分什么呢?所以老板他很照顾员工,员工也把老板叫做什么叫做衣食父母,跟家里那个父母是一样的,那你怎么会冲突,怎么会对立。所以我们劳资很和谐,就是因为我们认为一内含二。
一家公司他必须要员工,他必须要有老板,否则就不成公司了。一个工厂如果只有老板,员工都跑掉了,你还能生产什么东西。那如果员工在,老板跑掉了,那你不知道要做什么了。所以大家不要小看这个最根本的那个,起源不同,就会产生后面越来越大的差异。
一分为二,这是事实,一生二也是事实。但是这两个字,我们真的要好好去想一下,一个叫做分,一个叫做生。分是什么?分就是分开,分开,分开。这样各位才知道,西方的家庭它是分,分,分,西方的国家为什么很小,就是他分,分,分,分出来的。而我们那个生呢,生跟分有什么不同,你看西方,他的所有的文明都是从神话开始。曾老想大家听了很多了,巴比伦有巴比伦的神话,希腊希腊的神话,那当然印度也是很多的神话。可是神话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吗,各位你问你自己就好了,你不必问别人,你能够生活在神话当中吗?曾老想不行的。
神话听听你总是将信将疑,到底这是在干什么?因此呢,神话没有办法满足人类求知的欲望。所以就产生一种叫做哲学,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哲学,而每个民族的哲学,实际上都是从神话里面提升出来的。神话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解答宇宙人生的问题,哲学也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解答宇宙人生的问题。但是哲学,大家总觉得好深好远,好像都在象牙塔里面。所以哲学家讲的话,我们好像似懂非懂,也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这里面就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我们非常误解的。西方的哲学家,他的确是生活在象牙塔里面,他可以说是不食人间烟火,所以很快就变成科学。而科学都是从哲学这个母亲,他所分出来的,哲学分成各式各样的科学。很不幸的,西方的科学出来以后,这位哲学妈妈好像死掉了,因为大家都听不懂啊,也不需要啊,我只要科学就够了。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我们的哲学家,从来没有生活在象牙塔里面。
你看孔子,他多半的贴近老百姓,老子他多么的深入我们的人心。因为什么?因为我们是不分的吧,我们是合在一起吧,我们把理想跟现实,合在一起,我们把高的跟低的拉在一起。所以神话他慢慢形成哲学,哲学就变成什么?变成所有学问的母亲,当所有学问都伸出来以后,母亲还在,妈妈不会因为生小孩她就去世的,她不会。
这是生的好处,你生了你自己还在,你分分光了自己没有了。
西方分大与合,他们当然也有合的观念,不可能没有。只是太重视分了,分到最后它会变成什么,这很重要哦。它会变成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就是个人。中国没有,中国是合中有分,我们怎么分,你都离不开要和。
合是最重要的,为了合而分,可以。为了分而分,我们认为不好。所以你看我们的观念跟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人认为,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是个人。我们呢,我们认为社会人群最小的单位是家庭。各位你问你自己哈,但是我们今天呢,不知不觉当中经常讲一句话,说这是我个人的意见,其实这已经违反了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一定讲,我们大家都是这样看法,我们不太会标榜,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但是现在我们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受了西方的影响。那曾仕强老师倒问各位,我们会不会就这样子,我们会变成西方人。我们先说结果,假定真的有一天,我们通通分大于和,我们通通个人为主。那我请问你中华文化到哪里去了?中华民族又到哪里去了?那种结局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好像不是。
这样各位就知道,到底是要以家为重,还是以个人为重。其实这个不必问了,每个人摸摸自己良心你就知道,家庭对我们来讲还是比个人重要。这就是当年我们的哲学思想家,他替我们打的那个很坚牢的基础。不但现在不会变,将来也不会变。现在因为什么呢?因为不知不觉当中你会学到一些,你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我们如果把自己的观念弄清楚,把自己的立场搞清楚,很快会恢复过来。
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个基本的观念,我们叫他什么?叫他根本,叫他原始,叫他本源。这就决定了我们中华文化为什么会源远流长。而西方有些文化他会断代,一段时间他就不见了,只剩下一个地理名词,那些文化都是在是在回忆里面,都是在博物馆里面,现实不见了。我们没有,我们几千年来,我们连续的不中断的,到今天还是这样,这是很珍贵很稀有的。
为什么有些文化会断代?会不连续?甚至一会不见了。而特别是我们中华文化,它是连续的,它是一直保持,它又能够生存,这不很奇怪吗?照理说保守是被淘汰的了。因为你记旧的东西,到最后都是不是坏的,就是破了,就是丢掉了嘛!我们又怎么有这个本领,我想这是我们应该好好去想想的。
西方人做学问,他是一点一滴一点一滴去做成的。我们常常讲西方人,他的方法其实都叫做尝试错误法,反正我试试看嘛,对的我再试,对过几次我就认为对了。我试试看,错了错了我去调整,我检讨我改进,最后不成就表示不能用,我再找其他的办法。他们是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所以他们有一句话叫做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很尊敬我的老师,但是我更重视真理,在真理面前,我是不认老师的。所以后浪推前浪,你看西方的书,大概5年就要丢掉了后面的学说,经常推翻前面的。
当然我们现在会觉得哎,这个太好了,这就是进步嘛。实际上我们如果深一层想,我们就知道,凡是常常被推翻的东西啊,就是不成熟的。
成熟你怎么推翻的掉?真理怎么推翻的掉?会被推翻就表示前面那个是不成熟的,那你这个过五年又被推翻了,就表示你还是不成熟的。
如果这样想象的话,诸位就可以知道,常常改变也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所以我就全力想要推翻我老师的理论,我自己建立一个。这样当然是断掉了,他不会连续的。我们中国不是这样,中国人他是重视师承,就是老师,永远是老师,那这样对吗?是不是?这是外国人经常问曾老的话嘛,你们中国人,同样是中国人,怎么差那么远?曾仕钱老师说什么差那么远呢?他说你看中国人要么像孔子简直是圣人,样样都高明,要么就是庸庸碌碌,差那么远。的确在我们历史上,只有少数值得我们仰望的圣人,其他好像都不行,是不是我们一代不如一代,越来越笨,其实不是。
曾老想这一点呢,是非常关键的东西。我们中国人做学问,跟西方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并不是摸索着,一点一滴去建立起来,不是。我们是由,那么高明的祖先,他摸透了人体宇宙人生的奥秘,他掌握了全部的变化。然后他提出来一种学说,这种学说是经得起千古的考验,是经得起万方。就是不管你用到哪个国家,你都可以用得非常好的。
很可惜我们自己不了解,我们的学问是全盘了解,然后才开始展开。不像他们是一点一滴摸索着要去整合,到现在还整不齐。我们不是批评西方人,我们只是很认真的去看,西方人做学问,做到最后四个字支离破碎,但支离破碎不好听啊,所以把它叫做专业啊。只有这专业,有它的专门领域啊,彼此不相通。
曾老师请问各位,如果彼此不相通,那这个整全整全道理在哪里?中国没有,你看中国以前就读那几本书,他什么都通了。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就一辈子读那几本书,他什么都通了,我们现在读太多太多书,最后还是读不通。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是读西方的东西,我们没有去读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东西,这真是很大的遗憾。
伏羲氏不管他是谁,我们把他认为他是一个代表人物,就好像现在我们所讲的代言人这种可以吧,伏羲氏是中华文化最早的代言人。他一画开天,告诉我们,一切一切都是从这一画产生出来的,我们才讲过一本万殊,一就是这一画,这一画我们把它叫做太极。
你说太极是什么?那曾仕强老师就问你碗是什么?你说碗就吃饭的东西,那太极就是一切变化的根源了,你说碗我很熟悉,没有错你常常用碗嘛,你当然熟悉。那你如果常常去体会什么叫太极,常常去想这个事情,想通了,那他也跟碗一样,他就是个名词,就是这个东西的一个称呼吧,很容易的不难。
我们有了这一画,我们所有的系统都建立起来。今天人类都在讲系统,但是都是小系统,因为这个系统跟那个系统,没有办法融入。你看我们今天科学的产品,就是彼此不能相融,不能相融。同样一个大哥大,你的跟他的不一样,能不能相融,不能相融。太多的东西只好分道扬镳,你选用那个,你就不能用这个,你用这个,你不能用那个。
中华文化没有这样,我们是通的,样样都通。各位如果掌握到这点,你就可以知道,我们的祖宗他是全盘了解,然后才开始把学问做出来。那这样的话,你怎么去跟他推翻呢?你怎么去跟他闹别扭呢?那只有自己吃亏了。
那西方人就觉得,那孔子讲的话,跟现在都能合适吗?其实也不然。因为孔子告诉我们,你要与时俱进,你随着时代的不同你去发展。但是有一点,根本不能动,根本不能动。我们就是掌握了那个根本,所以你怎么变它都不会乱,西方人就是抓不上这个根本,所以一变就乱,一变就乱,就把以前统统推散掉。
我们重视老师,重视师承。但是孔子也告诉我们,当仁不让于师,你在仁的面前你是不要认老师的。那告诉我们什么?只有一样东西你是可以当仁不让的 ,就是仁嘛,你看当仁,你才可以不让。仁是什么?仁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个根本,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如果抓住了,你怎么变,都会万变不离其宗,你永远是个仁者。
当然我们讲的这个仁者,跟日本人讲那个忍者是不一样的啊。我们这个仁者,他就是说我是顶天立地,我是顺天应人,我是按照自然的规律在做人做事,这个根本绝对不能动,我们也从来没有动过。然后其他你怎么变都可以,因为我们都知道时空是万变的,一直在变,它永远不停止的。这样你就可以知道,我们的文化为什么会源远流长。
你看到今天我们所有出土的东西,都可以证明我们是一脉相承。但是每个地方出土的多少有点不一样,可是你说它不一样,它都是同一个系统。这样各位就可以了解,中国人做学问,不是我个人有什么创见,而是我们成一家之言,成一家之言跟个人的创建有什么不同?个人的创建,后人很容易把你推翻掉。成一家之言是什么意思?就是所有的学生,要把你的创建要当做是老师的延伸,而不是把它去掉,我取代你,不是。所以你看我们一个徒弟被赶出师门,曾仕强老师看所有人都看不起他。
为什么叫做师门?就是孔子,他所领导的是一个群体,他绝不是个人。因为我们不认为个人是一个单位了。老师带了一群学生,而这些人他的讲话是相同的,他思想是一致的,使外面的人一看就知道哎,这是一家。你看我们叫法家,我们叫儒家,叫道家,叫阴阳家,很多很多家。而这些家呢?他又是统治一一个大的太极的系统。所以整个都叫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个最大的家庭,里面有很多中型的家,大家相融不相排斥,互补。而且呢它可以使我们在方方面面,做到一句话,叫做万变不离其宗。那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办法细水长流,顺着那个地势啊,不断的流转,一点不费力,它就可以持续下去。
我们近四百年来,我们不能怪中国人。因为整个的历史使我们太伤心了,使我们丧失了我们的自尊,使我们对自己呀开始产生很大的怀疑,为什么西方人那么强盛,为什么我们这么衰弱。但是我们提醒各位,如果到了21世纪你还有这样想法的话,那就是不切实际的。你看我们近20年来,中国人在世界上的表现,各位要冷静想一想。连西方人都感觉很惊讶,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那么快呢?我们一直认为我们科学不发达,科学不发达,科学不发达,可现在呢?外国人觉得很奇怪,怎么一夜被你们赶上了。
中国人他怎么会进步这么快,难道是突然间我们一夜梦醒,都变成西方人了,没有。难道是我们整个都变了,全盘西化了,也没有。那我们怎么会有这样的一个成绩呢?就是当我们的思路开始现代化的时候,我们所表现的一定是很优越的,这句话就告诉我们,我们的思路只要清楚,我们的发展就是无穷的,当我们思路不清楚的时候,我们自己就遭殃了。
那我们的思路是什么?就是一本《易经》嘛。我们对《易经》的认识应该要很明确的,了解到《易经》他不是告诉我们什么知识不知识的,他不是。如果《易经》是一本讲知识的书,他老早就丢掉的。因为那么久了,什么都变了,你这留着有什么用、知识差不多只有二十年年,二十年年过后他就不管用了。各位想想看,二十年前你所学的知识,现在有太多的是已经不见了,因为他不停的翻新。《易经》所给我们的是思路,思路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走什么样的方向。一个人只要方向正确,然后你一努力,你就很快有成果。如果你方向根本就是错误的,你越努力就越糟糕。
你看我们上的高速公路,如果南北方向搞错了,那你越跑越远,而且你越快越倒霉。我们今天有这样的成果,我们应该回头想想自己,我们的方向真的正确吗,不知道哎,不知道哎,那怎么办?那只有回头整理我们的思路,要整理我们的思路,只有一条路走,就是把《易经》的道理搞搞清楚,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都是《易经》的思路。那为什么有时候很强,有时候很弱,有时候又好像表现的可圈可点,有时候又实在很丢人。就是有时候清醒,有时候迷糊,有时候清醒,有时候迷糊,这个也是《易经》的道理。
当你一个人很自大,很自满然后感觉自己了不起,你的思路就开始昏庸了。然后就开始没落了,所以为什么我们讲富不过三代。就是你一富有以后,然后就不重视小孩的教育了,然后小孩就可以为所欲为当小霸王了,那这样的一长大,他怎么能够维持你这个家庭呢,那很快整个就把你报销了。
所以你看我们的历史,它的确有时候新,有时候衰,有时候让我们感觉到很有面子,有时候就让我们感觉很丢脸。那不是《易经》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我们冷静下来,来找到我们自己的那个可长可久,可大可新的那个脉络,然后在现有的基础上面我们去发扬我们去光大。曾仕钱老师想这是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所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看到西方他也是有兴有衰,没有说一直兴的,如果一直兴的巴比伦还在呢,如果一直兴的古希腊还在呢。那这几个古文化里面大家应该去想到,那为什么印度现在还在,对不对。它印度也曾经这样,甚至于变成人家的殖民地,他又回来了。其实很简单,你看印度人不管跑到哪里,他头上那个包子,他始终就打着。曾仕强老师常常问印度人,曾老师说这个有什么意思,他说这就是印度人的象征,这就是我们的精神,我再穷我这个东西也绑在哪里,我再富有,我还绑在哪里,我告诉你,我永远是印度人,曾仕强老师说你了不起。只要印度人不会忘记他是印度人,印度文化他就会延续。
只要我们不忘记我们古代的圣贤,不忘记《易经》的道理,哪怕有一天我们再倒霉,我们还是会起来的。曾仕强老师常常想到,曾老师年轻时候最喜欢玩的一种游戏,就叫不倒翁啊。一个人在那里,你把他往这边压,他就往这边来,一放他就起来了,你往哪里压,他都随着你,他不抵抗,但是只要你一放手,他就起来,曾老师觉得那是典型的中国人。能屈能伸,永远不会认输永远不认输,只要机会有利的时候,我一定站起来。中华民族为什么会有这样特性,就是《易经》经的道理,深深的在我们的血液里面,变成我们文化的基因。
我们今天如果眼看全世界,已经慢慢要全球化。大家听到全球化,会不会想起孔子所讲的世界大同,会不会想起《易经》里面有一个大有卦,有一个同人卦,大有同人加起来就是大同。可见孔子的大同的理想,我们把它变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然后西方人把他叫出来说全球化,是不是慢慢又是一致的,就表示我们未来的方向,我们是没有办法再分。只要大家认识这样的一种状况,你就知道中华文化这个时候起来,有它的时代意义。因为有时候分比较有利,有时候和比较有利。
近四百年来,西方人在主导整个的地球,他们分分分分,问到最后已经知道非合不可了。可是要合要找谁呢,不是找中国人呢,要找《易经》呢。因为易经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一个最大的体系,最完整的思维,它可以包容一切,可以不破坏现有的各个民族的文化。换句话说,我们非常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但是我们只有用《易经》把它包容起来,互相尊重,彼此和谐相处。然后来达到和平发展,这个人类当前的总目标。
我们这一次要讲《易经》的道理,其实是为了全球化的需要,不完全是为我们自己。全球化是势在必行的,除此以外,人类没有路走了,你再分下去,最后利害关系一不对就打起来。以前打打,还无所谓,现在武器那么厉害,杀伤力那么强,我们还忍心战争吗?所以我们唯一的路就是和平相处。和平相处就是要彼此包容,互相尊重,那只有什么,只有《易经》。
而《易经》要怎么去认识他呢,那从一句话开始,就叫一画开天,把天地开出来,就是盘古所讲的开天辟地。开天辟地以后怎么走,一步一步的,《易经》都告诉我们,那我们只要照那样去走,曾仕强老师相信很快外国人也会来了解《易经》的道理,然后大家思维慢慢去调整,大家各自为共同的目标来共同努力。那我们的理想,也就是全人类的理想,很快就会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