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暴君:我在大衍打天下 > 第一百八十八章 晚朝

暴君:我在大衍打天下 第一百八十八章 晚朝

    但现如今,江南地区匪患频发,北边军队频频失利,整个大衍可谓是内忧外患。

    而纵观古今,这通常也正是主和派登场的时机。

    李承乾尚在返程的路上时,从都城发来的奏折便如同雨点半将其截住,都是抨击陈廷远所为、痛陈利弊之词。

    起初,李承乾对此一律置之不顾,意欲班师回朝后再行处置——当然,处置的方式自然是坚决站在陈廷远一边。

    然而,随着上奏的折子不断增多,反对的声音也逐渐扩大,李承乾又有些迟疑了起来。

    这些人,毕竟也都是朝中的中流砥柱,他们之中,并非没有忠君报国之人。若是自己一心支持陈廷远,同时打击其余所有反对的声音,在他们眼里,又与曾经那个独断专行的暴君有何区别呢?

    况且战乱时期,正需要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退强敌,若是此时激化内部矛盾,只怕原本就不大的胜算会更加渺茫。

    因此,李承乾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修书一封,令朝中百官停止议论此事,待到自己回朝后再做定夺。

    然而,就是这样一封看似普通的回信,却直接宣判了终局之战的胜负。

    回信落在主和派的手中,被当做制止陈廷远一切行动的利器,之后,凡是其下令进行的一切事宜,都被反对派以这封回信作为挡箭牌拦下。而北国则抓住这片刻的喘息之机,大肆向前线派兵。

    无奈之下,陈廷远只得自发进行募捐,同时大量变卖自己的家产,直至李承乾回都当日,其国公府也已然被变卖成了金银,充当军饷。

    此事一出,朝野震动,求和派也自知此事做的太过了些,主动前去求见皇上,争相表明自己愿与大衍共存亡的立场。

    用其中一位朝廷大员的话说。

    “臣等之举,绝非有投降之意。实乃我国库空虚,不堪重负,若是常年兴兵开仗,只怕百姓无力负担,届时若大获全胜,也只落得个两败俱伤,弱受不幸遇败,只怕是再无回天之日。”

    “眼下马上就要入冬,北国严寒,粮草不能远送,我军若坚守不占,其必不敢冒进。不如先行示弱,答应来年选定日期,割地赔款。”

    “来年之时,我国南方粮草丰盈,可与南边邻国结盟通好,用其粮草器械,借刀杀人,我国坐收渔利,何乐而不为呢?”

    “臣等欲将此理说于国公,只恐其不听劝解,反对我等生出厌烦之意。国公疏远我等事小,误了江山社稷事大,还请我主三思。”

    这一番话入情入理,李承乾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诚如其所言,李承乾曾翻阅过自己穿越前的历史,得知大衍自与北国开战以来,已历经数载。

    开兵见仗,时时都要花费大量钱财,而原主暴虐奢淫,每年征收上来的赋税之中,大约有七成都被其用来寻欢作乐,因此国家已经连续数年入不敷出。

    而以大衍军队目前的战斗力,要想对付北国,仍只能以将其击退为主要目的,连收复失地都十分困难,靠着兴兵反击争取时间,的确不是长久之计。

    无奈之下,李承乾只得再次搬出柳大仙曾经的预言来说服自己——大衍国运将衰,什么长计短计,都是败计。

    与其坐以待毙,受这番邦外国的窝囊气,倒不如放手一搏,杀它个尸横遍野,昏天暗地。

    于是,李承乾在当晚召开了大衍建国以来的第一场“晚朝”,除陈廷远忙于军务,没有到场外,身在都城的大小官员全部到场。

    殿上,李承乾高坐龙书案后,手中隐隐闪烁着一点银光——那是陈初环在临幸之前交给他的家主令牌。

    此时的金銮宝殿内,已然在暗处埋伏下了无数影门弟子,若是有人但敢对自己今晚提出的决定公然反对,便会马上成为影门成立以来第一个杀死在大庭广众之下的孤魂野鬼。

    眼看官员全都到齐,李承乾给一旁的李巍使了个眼色,李巍轻轻点头,上前一步高声喊道。

    “陛下有旨,令文武百官分两厢站立,静听圣旨。”

    殿内众人闻声而动,一齐向两边散开,左边是以杨荣、张希文和许忠为首的文臣,右边则是以褚方为代表的武将。两边的声音一强一弱,汇集在一处,形成响亮的一声“万岁”。

    望着下面的众人,李承乾不由得心生感慨——相比于自己刚刚穿越回来的时候,此时的朝堂内已然满都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且并非一心为了取悦自己,而是与自己一同竭尽全力延续这个国家的生命。

    皇帝做到这个份上,或许,就算是成功了吧?

    若是自己在那场距离现在越来越近的大战中身亡,会不会像神话小说中写的那样,见到列祖列宗以及各位先帝?

    与他们相见时,李家的列祖列宗又会如何评价自己这个半路出家的呢?

    自己要见的,是三流龙套李承乾的祖先,还是大衍皇帝的祖先呢?

    李承乾不觉又有些出神,知道李巍接连几声的咳嗽才将其思绪重新拽回到眼前。

    朝中不知何时已然跪出一人,手捧象牙笏板,光是看穿着就知道其官职定然不小。

    李承乾轻轻咳嗽一声,笑着问到。

    “爱卿,朕方才身体不适,直觉的头晕眼花,不曾听到你说了些什么,卿可重述一遍,也好让其他爱卿再听得明白些。”

    那人微微抬头,脸上的表情十分复杂——在他看来,皇上许是不满意自己方才所言,有意给自己一个改口的机会与台阶。

    但在他眼里,皇上心中装的是江山社稷,自己又何尝不是为了这大衍的苍生?

    因此,没有丝毫由于,对方再次正颜厉色开口道。

    “陛下,臣方才所奏,乃为晋国公陈廷远今日所为,国公乃是武将出身,杀伐果断,本是国家之幸事,然眼下敌国势强,我国势弱,强行相争,可谓是以卵击石,依臣之见,还是应当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