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重生华夏 第548章 柏林爱乐之章 梦想与坚持的交响
热门推荐:
官道之庶子的逆袭
精灵:叫你高考,你掏出个修改器?
开在火影的便利店
杀尽倭寇
六年后,我携四个幼崽炸翻前夫家
重回1988:我成了全球外科第一
反派不好当,女主她们都不对劲
开局信仰负十,你让我当神父?
锦鲤小奶娃,帮娘亲种田成首富
《重生的贝多芬》第 548 话
柏林爱乐乐团业务本部部长伊莎贝尔·莫尔芬放下音乐教育院设立进度报告书,伸了个懒腰。
“啊……”
紧绷的肌肉发出一声低吟,可眼前仍有诸多事务亟待处理。
自去年起筹备的音乐教育院项目,预定于柏林与巴黎两座城市启动。
仅是购置土地、建筑设计、内部装修、聘请教师、制作课程、宣传推广、募集赞助等基础事宜,便需耗费一年以上的时光。
何况在日常业务之外,伊莎贝尔·莫尔芬还需核查各部门任务并向贝贝汇报,只觉分身乏术。
“几点了?”
窗外已然漆黑一片。
确认时钟指向晚上八点,伊莎贝尔·莫尔芬顿感饥肠辘辘。
“吃点什么好呢?”
她披上外套,走出办公室,在走廊上漫步,却因一阵隐约传来的管弦乐声止住了脚步。
怀着一丝好奇,她循声走向大排练室。
演奏声愈发清晰。
那激昂欢快的旋律,仿佛注入力量,让她原本疲惫的身躯为之一振。
“真棒。”
在这奇妙的吸引力驱使下,莫尔芬轻轻推开大排练室的门。
“啊。”
只见柏林爱乐乐团的全体演奏家们正依据贝贝的指挥,奏响各自的乐器。
为迎接柏林格兰披治大赛,他们为演奏梦寐以求的《大交响曲》,皆全力以赴,汗水如雨。
“从上午就开始了吗?”
伊莎贝尔·莫尔芬不禁为连日来高强度排练的团员们,尤其是贝贝,深感担忧。
然而,当看到他们即便汗水淋漓,嘴角却仍挂着一丝纯真的微笑时,她的话语戛然而止。
他们对音乐的热爱,透过表情与演奏展露无遗,莫尔芬默默伫立,静静聆听《大交响曲》。
此次演奏与以往不同,毫无间断。
往昔排练时,贝贝总是频繁停下指挥棒,修改指示,如今却指挥棒未歇,意味着演奏顺遂。
于音乐门外汉的莫尔芬而言,《大交响曲》亦似有一种无形之力,温暖人心。
“无论何时聆听,皆觉美妙。”
微微睁眼的莫尔芬视线中,出现了贝贝的身影。
他微微低头,奋力挥动指挥棒,早已汗流浃背。
其实他大可坐下指挥,可不知为何,他指挥时总是站在指挥台上。
考虑到漫长的排练时间,此举无疑消耗体力,可他执意站着指挥。
他曾言,唯有如此,方能在真正的舞台上听到相同的声音。
虽知晓位置不同,声音会有变化,可他竟连站在台上与坐下的差异都能分辨,令人心生疑惑。
因他们的指挥坚守执着,团员们愈发专注,一心盼望着能早日完美完成排练。
莫尔芬深知,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大家都很努力。”
她缓缓将目光投向其他演奏家。
酒桌上喧闹求酒的费舍尔·迪斯考此刻瞪大双眼,专注于长笛演奏。
马努埃尔·诺伊尔光秃的头顶满是汗珠,颗颗滚落。
总是笑容满面的简·马尔科此刻神情无比严肃。
初相识时如阔绰黑手党般夸夸其谈的高朗,如今虽被尊为史上最杰出的钢琴家之一,却也是团员中练习最为刻苦的。
平日总是带着甜美微笑,被团员们称为“甜心”的崔志勋,一旦坐在钢琴前,便面容冷峻,专注演奏。
极度厌恶运动的小索,此刻演奏却比任何人都热情洋溢。
心思细腻、头脑聪慧的罗允熙,以血红色的小提琴,奏响比任何乐器都更为深沉激昂的旋律。
平日给人刻板印象的查尔斯·布劳恩,手持“火鸟”,尽显优雅风范。
因外表凶狠而饱受误解的中村亮子,此刻脸上绽放出的美丽笑容,令人难以想象。
“真了不起。”
伊莎贝尔·莫尔芬将团员们的模样尽收眼底,心中满是欣慰,又为未能记录下这珍贵瞬间而深感遗憾。
她忽然转过头,与坐在角落的乔尔·韦恩目光交汇。
乔尔微微一笑,伊莎贝尔·莫尔芬明白,她亦有同感。
能支持他们,深感自豪。
能与他们并肩,无比幸福。
能将他们的音乐传递给更多人,实乃幸事。
## 格兰披治之路,极限突破之艰
2027 年 10 月 25 日。
柏林格兰披治大赛前夕,柏林爱乐乐团的排练依旧如火如荼。
他们取消了一周内包括定期演奏会在内的所有日程,全力提升《大交响曲》的完成度。
这部由贝贝倾尽心血创作的《大交响曲》,自 2026 年 3 月至 2027 年 10 月,历经约 20 个月,终由柏林爱乐乐团打磨完成。
即便柏林爱乐乐团人才济济,此过程亦充满艰辛。
失明的贝贝能给予的指示有限,团员们为理解他的意图,不得不以总谱替代分谱。
作为一部由 244 种乐器有机结合的大型交响曲,贝贝为让团员们充分领悟,常常对比同时演奏的其他乐器进行指示。
因此,对总谱尚不熟悉的团员们,仅遵循贝贝的指令便已疲惫不堪。
然而,即便艰难解决了乐谱修正与理解的难题,更大的挑战仍横亘在前。
乐曲结构多有创新,部分主要乐器的演奏难度极高。
即便身为世界顶级演奏家,他们亦曾怀疑其实际演奏的可行性。
个人练习时间远超以往任何曲目。
“我们能行。”
但贝贝坚信他们定能成功。
为 50 年后的钢琴家创作的《哈默克拉维尔奏鸣曲》,以及当时看似无法完美演奏的第九交响曲《合唱》,最终都在比预期更短的时间内被攻克。
与团员们携手数载,贝贝深信,只要与他们并肩,定能完成这部新时代的音乐巨作。
“你们一定可以。不,唯有你们方能成就此事。”
他的坚定信念与信任激励着团员们。
团员们对贝贝的信任,亦成为贝贝曾犹豫是否推迟发表日期时的强大动力。
虽为一首乐曲耗费 20 个月之久,然最终,他们成功了。
《大交响曲》的最后一个音符消散。
“太棒了!”
贝贝紧握拳头。
“哇啊啊啊!”
“没错!”
“呼呼呼呼,哈哈。”
244 名团员齐声欢呼,仿若呐喊。
他们自幼便展露音乐天赋,在小学与中学阶段,皆是各地同辈中的佼佼者。
无论是大学时期,还是国际舞台,柏林爱乐乐团的成员们皆屡获殊荣。
即便成为职业演奏家后,他们亦凭借卓越才能,经威廉·富尔特文格勒与贝贝的严格筛选,得以入团。
虽历经无数艰难困苦,然面对《大交响曲》,他们亦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排练深入,他们渐感进步艰难,每攻克一处难关,更艰难的段落便接踵而至。
虽曾心生放弃之念,然坚持的理由如泰山般沉重,最终他们成功跨越。
有人欢呼呐喊,有人因过往的内心煎熬而落泪,有人因喜悦而与同伴相拥,激动难抑。
贝贝鼓掌。
“大家辛苦了。”
沉浸于各自喜悦中的团员们,皆将目光聚焦于他们的指挥。
“明日安排个人休整时间,舒缓近日疲劳,后天再见。”
“是,指挥!”
团员们齐声响亮回应。
贝贝微笑着再次开口。
“乔尔。”
“在。”
乔尔·韦恩应贝贝召唤上前,团员们面面相觑,不知何事。
乔尔·韦恩开始宣布:“指挥为大家安排了充足的休息时间。准备下班前往大厅,司机们将引领各位乘车。您可在柏林市内五家餐厅中任选一家用餐,之后前往阿德隆酒店,入住两晚。”
乔尔·韦恩补充说明酒店内可享受水疗与按摩服务。
“若不想前往,可随时回家,尽情放松。后续指引可在两晚三日期间向各位司机咨询。完毕。”
乔尔·韦恩解说完毕,团员们只是瞪大双眼,并无过多反应。
“怎么回事?”
“阿德隆?是指位于菩提树下大街的那家酒店吗?”
“为何?”
众人疑惑之际,高朗率先开口。
“后天见。”
与贝贝道别后,高朗伸了个懒腰,起身离开,团员们亦收拾乐器,纷纷跟上。
待他们完成下班准备,来到大厅,眼前景象仿若电影场景,令众人惊叹不已。
数十位身着燕尾服的男士整齐列队,接过团员们的行李,送往车辆。
带着满心疑惑跟随司机前行的团员们,看到柏林爱乐乐团停车场内停满的豪华轿车,不禁瞠目结舌。
“这是什么情况?”
“哇,这里还有威士忌?可以喝吗?”
“您可随意享用。”
进入车内的团员们,或坐在宽敞的沙发上翻找冰箱,或品尝准备好的水果,或打开电视,或好奇打量车内装饰。
“我们要去哪里?”
面对司机的询问,团员们反问预订地点,随后惊讶地得知,他们将前往由德国名厨托马斯·布纳经营的餐厅。
接过被遮住价格的菜单,他们随意点餐,尽情享受美食,而后心满意足地前往在欧洲亦享有盛名的阿德隆酒店。
“这待遇简直太棒了。”
“我喜欢我们的指挥。不是因为这些才喜欢,原本就很喜欢。”
“我现在更喜欢了。”
踏入酒店大厅的团员们,对装饰着大象图案的柱子啧啧称奇,却又故作镇定。
进入套房,看到以浅米色与深酒红色双色搭配的高雅内饰,众人不禁惊叹。
“……听说明天可以享受水疗和按摩。”
“嗯。”
“我要好好享受。”
生平首次体验如此奢华待遇的团员们,兴奋地拍照留念,向旁人炫耀,却在十点前便沉沉睡去。
疲惫的身躯在干净柔软的床铺间,仿佛找到了归宿,再也无力支撑。
柏林爱乐乐团业务本部部长伊莎贝尔·莫尔芬放下音乐教育院设立进度报告书,伸了个懒腰。
“啊……”
紧绷的肌肉发出一声低吟,可眼前仍有诸多事务亟待处理。
自去年起筹备的音乐教育院项目,预定于柏林与巴黎两座城市启动。
仅是购置土地、建筑设计、内部装修、聘请教师、制作课程、宣传推广、募集赞助等基础事宜,便需耗费一年以上的时光。
何况在日常业务之外,伊莎贝尔·莫尔芬还需核查各部门任务并向贝贝汇报,只觉分身乏术。
“几点了?”
窗外已然漆黑一片。
确认时钟指向晚上八点,伊莎贝尔·莫尔芬顿感饥肠辘辘。
“吃点什么好呢?”
她披上外套,走出办公室,在走廊上漫步,却因一阵隐约传来的管弦乐声止住了脚步。
怀着一丝好奇,她循声走向大排练室。
演奏声愈发清晰。
那激昂欢快的旋律,仿佛注入力量,让她原本疲惫的身躯为之一振。
“真棒。”
在这奇妙的吸引力驱使下,莫尔芬轻轻推开大排练室的门。
“啊。”
只见柏林爱乐乐团的全体演奏家们正依据贝贝的指挥,奏响各自的乐器。
为迎接柏林格兰披治大赛,他们为演奏梦寐以求的《大交响曲》,皆全力以赴,汗水如雨。
“从上午就开始了吗?”
伊莎贝尔·莫尔芬不禁为连日来高强度排练的团员们,尤其是贝贝,深感担忧。
然而,当看到他们即便汗水淋漓,嘴角却仍挂着一丝纯真的微笑时,她的话语戛然而止。
他们对音乐的热爱,透过表情与演奏展露无遗,莫尔芬默默伫立,静静聆听《大交响曲》。
此次演奏与以往不同,毫无间断。
往昔排练时,贝贝总是频繁停下指挥棒,修改指示,如今却指挥棒未歇,意味着演奏顺遂。
于音乐门外汉的莫尔芬而言,《大交响曲》亦似有一种无形之力,温暖人心。
“无论何时聆听,皆觉美妙。”
微微睁眼的莫尔芬视线中,出现了贝贝的身影。
他微微低头,奋力挥动指挥棒,早已汗流浃背。
其实他大可坐下指挥,可不知为何,他指挥时总是站在指挥台上。
考虑到漫长的排练时间,此举无疑消耗体力,可他执意站着指挥。
他曾言,唯有如此,方能在真正的舞台上听到相同的声音。
虽知晓位置不同,声音会有变化,可他竟连站在台上与坐下的差异都能分辨,令人心生疑惑。
因他们的指挥坚守执着,团员们愈发专注,一心盼望着能早日完美完成排练。
莫尔芬深知,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大家都很努力。”
她缓缓将目光投向其他演奏家。
酒桌上喧闹求酒的费舍尔·迪斯考此刻瞪大双眼,专注于长笛演奏。
马努埃尔·诺伊尔光秃的头顶满是汗珠,颗颗滚落。
总是笑容满面的简·马尔科此刻神情无比严肃。
初相识时如阔绰黑手党般夸夸其谈的高朗,如今虽被尊为史上最杰出的钢琴家之一,却也是团员中练习最为刻苦的。
平日总是带着甜美微笑,被团员们称为“甜心”的崔志勋,一旦坐在钢琴前,便面容冷峻,专注演奏。
极度厌恶运动的小索,此刻演奏却比任何人都热情洋溢。
心思细腻、头脑聪慧的罗允熙,以血红色的小提琴,奏响比任何乐器都更为深沉激昂的旋律。
平日给人刻板印象的查尔斯·布劳恩,手持“火鸟”,尽显优雅风范。
因外表凶狠而饱受误解的中村亮子,此刻脸上绽放出的美丽笑容,令人难以想象。
“真了不起。”
伊莎贝尔·莫尔芬将团员们的模样尽收眼底,心中满是欣慰,又为未能记录下这珍贵瞬间而深感遗憾。
她忽然转过头,与坐在角落的乔尔·韦恩目光交汇。
乔尔微微一笑,伊莎贝尔·莫尔芬明白,她亦有同感。
能支持他们,深感自豪。
能与他们并肩,无比幸福。
能将他们的音乐传递给更多人,实乃幸事。
## 格兰披治之路,极限突破之艰
2027 年 10 月 25 日。
柏林格兰披治大赛前夕,柏林爱乐乐团的排练依旧如火如荼。
他们取消了一周内包括定期演奏会在内的所有日程,全力提升《大交响曲》的完成度。
这部由贝贝倾尽心血创作的《大交响曲》,自 2026 年 3 月至 2027 年 10 月,历经约 20 个月,终由柏林爱乐乐团打磨完成。
即便柏林爱乐乐团人才济济,此过程亦充满艰辛。
失明的贝贝能给予的指示有限,团员们为理解他的意图,不得不以总谱替代分谱。
作为一部由 244 种乐器有机结合的大型交响曲,贝贝为让团员们充分领悟,常常对比同时演奏的其他乐器进行指示。
因此,对总谱尚不熟悉的团员们,仅遵循贝贝的指令便已疲惫不堪。
然而,即便艰难解决了乐谱修正与理解的难题,更大的挑战仍横亘在前。
乐曲结构多有创新,部分主要乐器的演奏难度极高。
即便身为世界顶级演奏家,他们亦曾怀疑其实际演奏的可行性。
个人练习时间远超以往任何曲目。
“我们能行。”
但贝贝坚信他们定能成功。
为 50 年后的钢琴家创作的《哈默克拉维尔奏鸣曲》,以及当时看似无法完美演奏的第九交响曲《合唱》,最终都在比预期更短的时间内被攻克。
与团员们携手数载,贝贝深信,只要与他们并肩,定能完成这部新时代的音乐巨作。
“你们一定可以。不,唯有你们方能成就此事。”
他的坚定信念与信任激励着团员们。
团员们对贝贝的信任,亦成为贝贝曾犹豫是否推迟发表日期时的强大动力。
虽为一首乐曲耗费 20 个月之久,然最终,他们成功了。
《大交响曲》的最后一个音符消散。
“太棒了!”
贝贝紧握拳头。
“哇啊啊啊!”
“没错!”
“呼呼呼呼,哈哈。”
244 名团员齐声欢呼,仿若呐喊。
他们自幼便展露音乐天赋,在小学与中学阶段,皆是各地同辈中的佼佼者。
无论是大学时期,还是国际舞台,柏林爱乐乐团的成员们皆屡获殊荣。
即便成为职业演奏家后,他们亦凭借卓越才能,经威廉·富尔特文格勒与贝贝的严格筛选,得以入团。
虽历经无数艰难困苦,然面对《大交响曲》,他们亦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随着排练深入,他们渐感进步艰难,每攻克一处难关,更艰难的段落便接踵而至。
虽曾心生放弃之念,然坚持的理由如泰山般沉重,最终他们成功跨越。
有人欢呼呐喊,有人因过往的内心煎熬而落泪,有人因喜悦而与同伴相拥,激动难抑。
贝贝鼓掌。
“大家辛苦了。”
沉浸于各自喜悦中的团员们,皆将目光聚焦于他们的指挥。
“明日安排个人休整时间,舒缓近日疲劳,后天再见。”
“是,指挥!”
团员们齐声响亮回应。
贝贝微笑着再次开口。
“乔尔。”
“在。”
乔尔·韦恩应贝贝召唤上前,团员们面面相觑,不知何事。
乔尔·韦恩开始宣布:“指挥为大家安排了充足的休息时间。准备下班前往大厅,司机们将引领各位乘车。您可在柏林市内五家餐厅中任选一家用餐,之后前往阿德隆酒店,入住两晚。”
乔尔·韦恩补充说明酒店内可享受水疗与按摩服务。
“若不想前往,可随时回家,尽情放松。后续指引可在两晚三日期间向各位司机咨询。完毕。”
乔尔·韦恩解说完毕,团员们只是瞪大双眼,并无过多反应。
“怎么回事?”
“阿德隆?是指位于菩提树下大街的那家酒店吗?”
“为何?”
众人疑惑之际,高朗率先开口。
“后天见。”
与贝贝道别后,高朗伸了个懒腰,起身离开,团员们亦收拾乐器,纷纷跟上。
待他们完成下班准备,来到大厅,眼前景象仿若电影场景,令众人惊叹不已。
数十位身着燕尾服的男士整齐列队,接过团员们的行李,送往车辆。
带着满心疑惑跟随司机前行的团员们,看到柏林爱乐乐团停车场内停满的豪华轿车,不禁瞠目结舌。
“这是什么情况?”
“哇,这里还有威士忌?可以喝吗?”
“您可随意享用。”
进入车内的团员们,或坐在宽敞的沙发上翻找冰箱,或品尝准备好的水果,或打开电视,或好奇打量车内装饰。
“我们要去哪里?”
面对司机的询问,团员们反问预订地点,随后惊讶地得知,他们将前往由德国名厨托马斯·布纳经营的餐厅。
接过被遮住价格的菜单,他们随意点餐,尽情享受美食,而后心满意足地前往在欧洲亦享有盛名的阿德隆酒店。
“这待遇简直太棒了。”
“我喜欢我们的指挥。不是因为这些才喜欢,原本就很喜欢。”
“我现在更喜欢了。”
踏入酒店大厅的团员们,对装饰着大象图案的柱子啧啧称奇,却又故作镇定。
进入套房,看到以浅米色与深酒红色双色搭配的高雅内饰,众人不禁惊叹。
“……听说明天可以享受水疗和按摩。”
“嗯。”
“我要好好享受。”
生平首次体验如此奢华待遇的团员们,兴奋地拍照留念,向旁人炫耀,却在十点前便沉沉睡去。
疲惫的身躯在干净柔软的床铺间,仿佛找到了归宿,再也无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