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古代搞发明,养了12个宝宝 > 第247章 叶青女舌战群儒(4)

我在古代搞发明,养了12个宝宝 第247章 叶青女舌战群儒(4)

    说罢,他深深地叹了口气,脸上满是对过往求学经历的无奈与惋惜呀。

    一旁的梁文听到众人的议论后,身子稍稍前倾,迈着小碎步,缓缓地朝着人群中间挤了过去。

    嘴里不停说着 “劳驾,劳驾”。

    随后走到几个议论的学子旁询问道。

    “诸位可知,尔等所从之夫子,可曾悉心教导过你们应当如何去思考?

    思考之道,关乎学识之精进,关乎心智之启迪,乃求学问道中至为关键之所在。

    然不知夫子于平日授业解惑之时,可有传授那思考之法门?”

    这是最简单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忽视的问题。

    只会照本宣科地教那些死书,整日里让学生们摇头晃脑地死记硬背。

    却全然不懂得如何去灵活育人,引导学生们开启思维的大门,去真正理解学问背后的深刻道理。

    而大多数夫子都是这般,手里捧着书本,眼睛只盯着那上面的文字,机械地念着。

    仿佛只要把书本上的内容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就算是完成教学任务了。

    可教书育人本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二者相辅相成。

    缺了哪一个都不行。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育者,培养出来的学子,应当是既有才华,又有品德。

    若是空有一身才华,却品德败坏,那便只能被称作斯文败类,就像那外表光鲜亮丽,内里却早已腐朽的果子一样,让人鄙夷;

    而若仅有品德,却毫无才华学识,那也不过就是个庸常君子罢了。

    众人听了梁文的话,有些不太确定地说道:“额…… 有吧,夫子告知我等如何找方法背下这些知识点。”

    梁文一听这话,嘴角忍不住微微一抽。

    难怪这阳泉县怎么一直都没什么人能考中秀才呢,原来症结在这儿。

    他当初刚来这里的时候,想着这地方怎么也算一方水土,定能有不少可造之材。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于是便认认真真地做了一番调查。

    本以为是这地方的学子们不够聪慧努力,可如今看来,根本就不是学生的问题。

    而是这些私塾的教学理念出了大问题。

    如此刻板的教学,又怎能培养出能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的人才?

    想到这儿,他无奈地摇了摇头,重重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声里满是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惋惜。

    眼见着前面四位夫子都被怼得哑口无言,那脸色一个比一个精彩。

    平日里那夫子的威严早就丢到九霄云外去了,只剩下窘迫与尴尬交织的复杂神情。

    青山书院这边,就只剩下最后一位壬夫子了。

    此刻的他,就像是被众人推到了悬崖边上,进退两难。

    壬夫子心里也明白,经过这一番唇枪舌战,已然清楚地知晓了叶青女的文学底蕴可不差。

    要是再跟她在那些诗词文章、学问道理上争辩。

    那无疑是以己之短搏其之长。

    突然,他眼睛一亮,干脆决定拿事实来说话,企图以此来扳回一局。

    “你这妇人说的如此冠冕堂皇,我等生为学院夫子,一心全用在了如何教学上,自然是没法跟你一妇人说理。

    若是你真能教导有方,又有何证据证明?

    既没有事实可证明,那你又有何颜面开办学堂,广收学子?”

    叶青女听了这番话,暗道有意思,转换攻守位置吗?

    那我偏不让你得逞!

    “我不需要向你证明什么,可尔等五人生为学院夫子,开办这书院想来也不是三年两载了吧,我倒心生疑惑,且想向汝等问上一问。

    青山书院,自设立以来,可曾实实在在地为阳泉县贡献过些许力量?

    是助力县中子弟学识增长,使其才德兼备以报效桑梓呢(家乡),还是在地方建设、民生福祉等诸多方面有所建树?

    总不能徒有书院之名,却未对这一方水土、一方百姓尽到应尽之责吧,还望汝等能给个明白说法。”

    壬夫子一下子就愣住了,本以为自己这一招能让叶青女无话可说,却没想到被她这么一反问。

    壬夫子想着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一茬呢?

    这下可好了,又被将了一军。

    余青山见状,心里那叫一个着急。

    他梗着脖子,扯着嗓子大声说道。

    “如何没有,我等开办私塾十余载,目前有 5 名秀才夫子,15 名童生!”

    那语气里还透着一丝骄傲,仿佛这就是他们书院莫大的功绩一般。

    边说边用手指了指周围的夫子和那些童生,那模样就像是在炫耀自己的宝贝一样。

    闻言,叶青女先是微微一愣。

    随后像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一样,忍不住 “扑哧” 一声笑了出来。

    她赶忙用手捂住嘴唇,可那笑声还是从指缝间传了出来,清脆悦耳,却又透着几分嘲讽之意。

    “是吗?那真是好棒棒呀!”

    众人听着叶青女那哄小孩儿般的语气,心里都感觉怪怪。

    梁文站在一旁,眼睛微微眯起,视线从余青山等人身上一一扫过。

    脸上满是失望与不屑交织的神情。

    那表情就像看到了一堆扶不上墙的烂泥一般。

    真特么丢人!

    这都十多年了,才区区 5 名秀才、15 名童生,还好意思在这儿耀武扬威。

    也不撒泡尿照照,看看自己是什么妖魔鬼怪。

    这一刻,梁文突然觉得“子不语怪力乱神”是错的。

    “唉。” 梁文又重重地叹了口气。

    看来自己想改变阳泉县的教育格局,任重而道远啊。

    余青山等人也不是听不出叶青女那笑声里蕴含着的轻蔑之意。

    “无知妇人,莫要妄言!考取功名岂是易事?

    学子们十年寒窗,日夜苦读,熬坏双目,累弯腰背,耗尽心血,尚需几分运气方可。

    怎容你在此轻巧置喙、肆意嘲讽?

    你一介妇道人家,当守于家中,莫要在此多管闲事,搅扰书院诸事了!”

    叶青女两道好看的眉毛轻轻颤动了几下。

    “今日尔等无故来我这里挑起事端,试图蒙骗我村学子入你书院。

    那不如这样,我随你们一同前往县衙,让县令大人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到底是谁有理,谁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