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71章 第二份国书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第71章 第二份国书

    话落,朝中大臣全部瞳孔放大,震惊的看向了间中闺密。

    藩属国与宗主国之间的关系,可不像两国邦交那么公平。

    宗主国对藩属国有一定的话语权,就好比国王的任命。

    如果日本成为了大明的藩属国,那么以后南洋的倭寇问题可以彻底解决。

    只要倭寇问题解决了,那么就可以减少海上力量的投入。

    毕竟朱棣最开始打造大明舰船的理由之一,就是保卫大明的沿海疆域。

    可在文官集团眼中,大明南边的海疆,简直就是天然的屏障。

    海上力量弱一些,也动摇不了大明的根基。

    所以应该将国家大部分的财政用于国内建设。

    朱棣眉毛一挑,郑重的看着间中闺密道:

    “两国邦交可无戏言,朕看你方才呈递上来的国书,并没有看到日本成为大明藩属国这件事情。”

    “朕可不可以理解为,这是在日本幕府不知情的情况下,你一个小小的使臣擅做主张?”

    间中闺密闻言,脸上依旧沉稳,没有任何慌张的迹象。

    随后,从怀中又掏出一份国书,将其举起。

    伺候在朱棣身旁的太监,恭敬的看了朱棣一眼。

    得到朱棣的眼神示意后,走下大殿,将间中闺密呈递的第二份国书拿与朱棣。

    朱棣接过,打开一看,上面没有日本幕府的国王印章,但是有南洋周遭数十个国家的联名印章。

    内容大致就是请求天朝上国出神兵剿灭海盗王陈祖义,事成之后,诸国每年向大明的朝贡增加一倍。

    朱棣皱着皱眉,看来南洋诸国真的是苦陈祖义久矣!

    但是南洋诸国的朝贡,朱棣是看不上的。

    要知道每年外邦对大明的朝贡,无论是洪武年间还是永乐年间,都会以更加优厚的回礼馈赠回去。

    毕竟大明在皇帝的心中,大明乃大国,怎么可能落了面子。

    看到了最后,还是没有见到代表日本幕府的印章。

    朱棣有些怒气的问道:

    “间中闺密,这份国书是你联名南洋诸国写的,可是为什么唯独没有你们日本的印章,朕可不可以认为你是在挑衅大明,又或者是日本在挑衅大明?!”

    第一份国书间中闺密的解释很生硬,但朱棣念在登基之时确实名不正言不顺,并没有计较。

    可第二份国书依然如此,与间中闺密先前说的如果如果大明剿灭了陈祖义,那么奉大明为宗主国的说法相违背。

    因为第二份国书没有日本幕府的印章,还是相当于一份假国书。

    在一不在二!

    间中闺密微微颔首,看着大明皇帝双眸中的怒火,赶紧低下了头。

    永乐帝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杀伐之气,让他下意识的打了一个冷颤。

    果然,大明这位皇帝的压迫感,跟建文完全不一样。

    刚刚与朱棣对上视线的那一刻,间中闺密感觉这位大明皇帝真会杀了他。

    他低着头,解释道:“陛下,这虽是下臣手写,但内容却是日本国王的意思。”

    “陛下应该知道,日本海域附近有神风,且路途遥远,下臣回去一次也不容易。”

    “所以,日本幕府联合了南洋周遭数十个国家之后,让下臣来传达这个意见,请大明出天兵,剿灭陈祖义。”

    “陛下,有南洋几乎全部国家做见证,日本不会言而无信!”

    话落,满堂哗然。

    日本神风的战绩,朝中大臣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了解。

    在他们看来,日本的体量与综合国力,虽远远不及大明,但是二者却可以站在同一个等级对话。

    完全就是因为日本神风的原因。

    毕竟,任凭大明海军再厉害,但是绕不开神风,打不到日本本土。

    那么这些国力就是‘假肌肉’。

    对日本形成不了有效的震慑。

    这也是洪武时期,大明海边倭寇泛滥的原因。

    但是大明也不能强行要求南洋周遭国家对日本形成封锁。

    还是那句话,国与国之间的邦交在于利益。

    南洋周遭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大明这么辽阔的土地,所以贸易成了一种常见现象。

    哪怕南洋周遭国家大部分都认大明为宗主国,成为了大明的藩属国,受大明的掣肘。

    日本也没有必要成为大明藩属国。

    但如果真的能让大明通过一场海上战争,就将日本倭寇问题解决,这样其实挺划算。

    朝中文官集团不支持大明下西洋,可并不代表着不知道大明如今海上军事力量的强悍。

    在他们的眼里,除大明以外的周遭国家,不仅是一群不同教化的蛮夷。

    更是一群垃圾。

    不是大明看不起它们,而是事实就是如此。

    这是来自天朝上国的自信。

    只不过后来的大清,也是在这样的自信中闭关锁国,渐渐落后于世界。

    朱棣听着南洋几乎全部的国家都来为日本做担保,心中欣喜。

    师出有名!

    到时候宗主国想去挖徐福在日本的陵墓,替始皇帝报仇,藩属国要是拒绝,那就是抗旨!

    在这种情况下,南洋诸国也不会认为大明仗势欺人,而是合情合理。

    “南洋诸国的请愿,朕已知晓,剿灭陈祖义的事情,朕准了!”

    间中闺密眼中狂喜之色一闪而过,语气恭敬的追问道:

    “不知陛下何时出兵?”

    朱棣看向殿下,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对郑和说道:

    “郑和,朕命你中元节之后启动下西洋计划,并在下西洋途中生擒陈祖义,押送回国。”

    “朕要亲自会一会这个海鲛龙。”

    “臣必不负皇恩!”郑和郑重的说道。

    郑和上次在陈羽那里吃了一顿饭后,认识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庞大市场。

    更认识到这不仅仅能为大明带来海量的钱财,也可以为他一个宦官带来青史留名的机会。

    所以,他一定会使出十二分的精力,将下西洋进行到底。

    打击海盗,还海上丝绸之路一个良好的贸易环境。

    听着朱棣下令活捉陈祖义,间中闺密认为这是害怕日本赖账。

    但是,间中闺密可是知道这里面的难度。

    日本幕府方面的分析认为,大明对陈祖义这样的海盗王,最多进行削弱。

    想要彻底剿灭,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日本认大明为宗主国的事情,自然也不可能发生。

    这对于日本来说,完全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到时候,陈祖义与大明两败俱伤的差不多了,那么日本的海上力量倒可以趁机捡漏。

    再次成为南洋的海上霸主!

    间中闺密态度异常恭敬,深深的弯下腰,对着朱棣躬身道:

    “大明万岁,皇帝万岁!”

    “下臣与南洋诸国就静等大明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