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42章 谷贱伤农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第42章 谷贱伤农

    朱棣闻言,下意识的问道:

    “赋税不收粮食,那收什么?”

    “货币!”陈羽道。

    “粮食作为每一年的赋税,损耗太大。”

    “抛开官吏在收取粮食时对百姓的剥削,百姓上交的粮食数量与朝廷收到的,真的一样吗?”

    “还有贪污?”

    朱棣惊讶道。

    陈羽摇了摇头:“不是贪污,而是损耗。”

    “税粮需要从各地运往指定的仓库或京城,运输距离往往较长,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

    “就比如运输途中遇到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粮食容易被淋湿,进而发生霉变,无法食用。”

    “此外,高温天气也会加速粮食的变质,降低粮食的品质和数量。”

    “而对于江南等地,大部分采用水运的方式,船只在航行过程中可能会遭遇风浪,导致粮食受潮、发霉;”

    夏原吉点了点头,接着说道:

    “掌柜的说的不错,据记载,每年朝廷因为运输途中的粮食损耗,不低于百万石,折合白银十几万两。”

    朱棣顿时心中一惊,不由自主的皱起眉头。

    每一年都有这么多粮食损耗,是他没有想到的。

    朱棣沉声道:“真是……浪费!”

    陈羽点了点头道:

    “所以啊,粮食作为实物,会贬值,而且不好运输。”

    “既然如此,不使用粮食作为赋税不就好了,对朝廷来说,收钱就很符合利益。”

    “以前收上来的粮食在运输、储存、调配都很麻烦,还有损耗。现在收的都是钱,想要什么物资,直接买不就行了。”

    夏原吉听后摇了摇头,沉思片刻后道:

    “掌柜的,收钱对朝廷有利不假,但是收粮对老百姓有利。”

    “唐德宗时期就实行过掌柜所说的税收法,只要钱,不要粮。实施了一段时间,有人就反映以前一斗米200钱,现在一斗米不到40钱。老百姓为了凑足税钱,不得不卖掉五倍的粮食。赋税就等于提高了几倍。”

    朱棣听的有些不理解,他在打仗上的天赋极高,治国上也不逊色。

    但是对于国家收税,他往往只看结果,不问过程。

    如今听到夏原吉提起历史上帝王采用收货币不要粮的政策,可结果却导致了税收提高几倍的结果。

    那岂不是说陈羽的办法不行?

    可是陈羽在朱棣结交的这段时间以来,从未让他失望过。

    朱棣相信陈羽能想出一个好的办法,帮助每一年税收的时候,百姓不用再遭官吏剥削,朝廷不用在平白无故每一年损耗百万旦粮食的情况。

    但是目前难受的地方在于,朱棣没有听懂夏原吉所说陈羽提出的办法哪里不好。

    陈羽看着老朱皱眉思索,猜到他大概率没有想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

    毕竟之前老朱跟朱哥一起过来的时候,在数字上面,也就是经济问题上,明显不是老朱的强项。

    陈羽想想也对,看见老朱的第一眼,就猜出他是一个常年在战场杀敌的老兵,对于这些经济上的问题,让一个老兵去理解着实有些难。

    要知道,就算那些将领读书,读的也是兵书。

    陈羽对着老朱说道:

    “老朱,“百姓”说白了就是种地的,那我想要问一下,如果朝廷不收粮,只要钱,那么百姓去哪里搞钱?”

    正在沉思的朱棣听见陈羽的话,抬起头来,想了想道:

    “当然将一年收获的粮食卖掉换钱啊。”

    陈羽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就是啊,每年百姓都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卖掉这么多的粮食,一定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结果,粮价肯定下跌。”

    “但是国家要收取的税却却不会因此减少,那么百姓为了交税会做什么?”

    朱棣恍然大悟道:

    “百姓为了交税,只能卖出更多的粮食,但卖的粮食多了,粮价还会下跌,这样一来,赋税平白无故的就增加了几倍。”

    朱棣突然感觉这些问题朱高炽好像跟自己讲过,但是远远没有陈羽讲的时候听起来那样清晰。

    也没有陈羽循循善诱般让自己理解的这样透彻。

    现在,朱棣感觉自己强的可怕,他完全参悟了税收涨幅的知识。

    朱棣喝了一小口酒。

    不对啊,

    现在他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小时候先生为自己上课的场景。

    只不过,比起上课,朱棣更喜欢骑着汗血马,上前线杀敌。

    这一点老大跟自己一点也不像。

    反倒是朱高煦跟自己小时候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除了书不读,什么都干!

    只可惜,治天下单靠武力不行。

    就像朱棣现在也开始每天处理繁重的政务。

    当然其中他的老朋友姚广孝,提供了很多帮助。

    有什么政治上的难题,总是会找姚广孝参考。

    只可惜朱高煦平等的看不起任何文人,也理解不了拳头只能打天下,不能治天下的道理。

    夏原吉叹了一口气说道:“所以说啊,自古以来就是‘谷贱伤农’,如果出现这样的局面,那么到时候还有谁会去农田呢,估计用不了几年,大明将会遍地流民。”

    这些百姓不是因为没有土地成为流民,而是因为交付不起赋税而被迫卖地成为流民。

    谷贱伤农!

    陈羽没有想到这样的话,出自一个商人之口。

    看来老夏确实有点东西。

    “老夏,货币看似是一个交易体系,但是其实表现的是一个国家的信誉问题。”

    “之所以会出现‘谷贱伤农’的画面,那当然因为目前的货币主要以铜币为主,铜本来就廉价,如果进行大规模交易的时候,市场上一下子涌现出大量的铜币,必然导致贬值。”

    “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引入一个比较稳定的货币足矣。”

    “白银!”夏原吉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

    陈羽点了点头:“是是白银,当然金子也可以,历史千年以来,金银因为稀缺性,在流通市场上表现的足够稳定,无论是在各个权贵与商贾,甚至是百姓心中都占据着巨大份量。”

    夏原吉无奈的说道:

    “掌柜的,其实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但是白银稀缺到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国家的主流货币!”

    夏原吉本来对陈羽抱有很大的期待,现在看来他们之间虽然有些差距,但是在某些领域确实实力相当。

    想到这里,夏原吉甚至有些沾沾自喜。

    管理户部几十年没有一点实力,能成为主事?

    但是他对陈羽并没有丝毫的看轻。

    陈羽在治理国家方面确实一个难得的大才,而且在国家民生经济上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虽然比起那种提出划时代政策能力方面稍弱一些,但是这样几乎全能的人才,论起综合实力陈羽必是当世第一。

    陈羽看着老朱笑道:“这个更简单,我上次就跟老朱说过了,大明南边不就有几百万吨的银矿吗!”

    尼玛!

    百万吨的银矿!

    夏原吉眼珠子瞪的溜圆。

    永乐帝将陈羽的消息,都事无巨细的告诉了他。

    但这银矿的事儿,是真没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