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86章 心结的根源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第86章 心结的根源

    陈羽听见朱棣这句话,诧异的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洪武时期,朱权被封为宁王,就藩大宁。

    能被封在这么重要的边疆之地,也间接说明了朱权能力得到洪武帝朱元璋的认可,要不也不可能把这一战略要地给他镇守。

    要知道塞北自从秦汉时期,就是匈奴活跃的地方。

    大明建立以后,北方的威胁也一直没有解除。

    因需经常对垒塞北之敌,所以大宁边军的战力必须过关。

    朱权到任以后做得非常出色。

    根据记载,

    当时朱权的治下藩地有甲兵八万之众,且战力强悍,另有战车六千。

    着名的朵颜三卫都归属于朱权统领。

    可以说朱权当时的实力是诸位藩王之中最强。

    甚至超过了燕王朱棣。

    而且朱元璋时期,为了让儿孙这些藩王更好的镇守范地,要求诸位塞王之间要经常互相配合来协同作战。

    效果也是极其显着,藩王之间战斗默契迅速提高,成功将北方的部落,抵御在大明之外。

    可却坑惨了朱允炆。

    朱棣起义后,兵力与中央朝廷相差巨大,赢的唯一办法就是合兵。

    所以首先就将主意打到了宁王身上。

    利用计策与‘划江而治’大饼,将朵颜三卫纳入麾下。

    但朱棣是谁,那可是真正的马上皇帝,当然不可能做出分裂华夏的事情。

    所以事成之后,所有藩王原路回到封地,宁王被囚禁在京师。

    只是如果皇帝是朱允炆,宁王还有可能反。

    但现在的皇帝可是朱棣!

    在朱棣占据上风的时候,宁王一点机会都没有,也不可能傻到造反。

    陈羽摆了摆手说道:

    “老朱,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你造反,我都不信宁王会反。”

    “啊!”

    陈羽的话刚说完,朱棣猛地抬起头来。

    尼玛!

    自己还真造过反。

    不仅如此,我爹也是造反出身!

    但朱棣还是诧异,陈羽为何如此笃定宁王不会造反。

    他问道:

    “掌柜的,话不能这么说,我可听说最近诸地藩王进京,宁王作为最大的藩王,竟宴请诸位藩王到他的府上,不仅如此,还有朝中一些有权势的文武百官。”

    “他一个藩王这样做,显然居心叵测啊!甚至在府上醉酒之后,大声指责永乐帝为了一个虚名,不惜劳民伤财也要远下西洋,根本就是个沽名钓誉之徒。”

    “我怀疑他这很有可能是借着永乐帝犯的错,然后有样学样也来一场清君侧。”

    话落,

    陈羽一脸怪异的看着老朱,咂了咂嘴疑惑的问道:

    “老朱,你家老三不会是锦衣卫出身吧?”

    朱棣心中一惊,表面镇定的说道:

    “掌柜的,为何要这么问?”

    陈羽道:“据我所知,这样私密的谈话,除非是锦衣卫,否则不可能透露出来。”

    朱棣看着陈羽眼中的警惕,笑着说道:

    “掌柜的,想什么呢,我家老三怎么可能会是锦衣卫?而且本身没什么亮点,又本本分分,怎会做锦衣卫。”

    “掌柜的,你真会说笑,我对锦衣卫那也是避之不及。”

    朱棣继续说道:“这些都是宁王邀请我家老二,然后老二告诉我的。”

    这话确实没说谎,宁王真在宴会上邀请了朱高煦。

    “哦~”

    陈羽了然,一想起朱老二那副大傻春的样子,怎么也不可能是锦衣卫。

    宁王武将出身,朱老二在军营中身份不低,邀请朱老二也合情合理。

    陈羽点了点头之后,不再谈论锦衣卫的话题:

    “燕王当初发动奉天靖难前期,宁王中立,并没有加入战局,但是宁王的势力确到了可以左右战局的程度,所以建文与燕王对宁王不断画饼,试图将其拉拢到自己阵营。”

    “最后还是燕王棋胜一招,成功拉拢,并徐诺兄弟二人同享荣华,共主天下。”

    “可奉天靖难成功到永乐帝兑现承诺的时候,宁王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诺,竟连封地都回不去了,而且永乐帝还下旨特赐西宫为宁王府,宁王永驻京城。”

    朱棣默默听着,没有说话。

    当初跟徐诺朱高煦一样,他自己都不知道哪一天会死,当然是有什么说什么。

    直到坐上皇位,他也有些不敢相信。

    自己一个藩王,竟然真的成功了!

    朱高煦那个确实承诺好解决。

    毕竟自己这个做老子的,还活着。

    朱高煦哪怕再虎,也没踹窝子的可能。

    如果他这个当爹的连儿子都管不了,那这皇帝也不用当了。

    宁王那可不像朱高煦这样好解决。

    同意了,就是支持国家分裂。

    下到地底之后,朱元璋不得将他抽筋剥皮放血……

    不同意,就要背上言而无信的骂名。

    所以只能先将宁王控制在京师。

    陈羽继续说道:“建文帝削藩迎来了奉天靖难,可藩王的权力太大对国家来说,注定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哪怕因削藩‘清君侧’的燕王,登基之后也是一定会再行削藩之举。”

    “与其说宁王这一次是在谋逆,倒不如说宁王是被他的好四哥狠狠摆了一道,心中不甘,憋着气。”

    “太祖诸子,燕王善战,宁王善谋。以宁王的能力,不可能猜测不到削藩在即,这才借着众人的面,醉酒之后将满肚子的委屈,发泄出来罢了。”

    陈羽话音刚落,朱棣忍不住连连称赞道:

    “掌柜的,你真神了,我老朱佩服!”

    朱棣本来还想为陈羽讲解一下他与宁王之间的矛盾来源,然后在询问该如何化解。

    可是陈羽一番话下来,竟然将前因后果分析的丝毫不差。

    陈羽摆了摆手,淡然的说道:

    “老朱,咱俩都这么熟了,我的能力你应该了解,这些都是基本操作。”

    “以后该夸可以夸,但用不着这么惊讶。”

    “……”

    朱棣对陈羽时而跳脱的性格已经见怪不怪了,笑着问道:

    “掌柜的,如果事情是推论的这样,那圣上两兄弟的这份矛盾,该如何化解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