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87章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第87章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陈羽看了看朱棣,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老朱,这里面涉及了权力之间的博弈,看似永乐帝背信弃义,可是你要知道,皇帝那个位置可是很诱人的。”

    “包括宁王,只要是洪武帝的子嗣,心中不可能一点想法都没有,毕竟,做皇帝与做藩王可不一样。”

    “而永乐帝坐上帝王之后,所做的一切,可以说治理政务方面达到了一个明君该有的姿态,再加上永乐帝本就镇守北平十几年,行军打仗也没得说,可以说是妥妥的马上帝王。”

    “虽然靖难结束到现在也只有两年,可是在这两年的时间,足以验证永乐帝绝不是建文那种可以由藩王拿捏的角色,而是一位杀伐果断的狠人,所以这两年的时间,宁王被囚禁在南京城,其实防止了宁王犯错误。”

    “毕竟,宁王如果真的实行划江而至,到那时又会牵扯到许多利益、权贵博弈,现在倒好,永乐帝用自己所作所为向外界证明了他的能力,掐灭了宁王的小心思,磨灭了大明再来一场靖难之役的可能,相当于避免了一场悲剧。”

    朱棣琢磨了一会,认同的点了点头。

    当初招揽宁王,除了平分天下之外,还有一条:

    “事成之后,允宁王挑地方,作为他的‘封国’。”

    靖难之役,朱棣前方作战,朱权留守后方。

    即将打入南京城时,朱棣派人去北平送信,让宁王即刻南下与大军汇合。

    可宁王不仅不来,反而在北平开出了条件:

    ‘大宁就不待了,把弟弟的封国定在杭州,打了半辈子的仗,也该弟弟享受享受。’

    朱棣看见这回话,当即就炸毛了。

    意识到宁王若继续留在北平,很有可能是一点就着的火药桶。

    吹牛的时候捐一千万两不在话下。

    但现在真有一头牛了。

    而这头牛的名字叫做‘江山社稷’,可不能随便分。

    且封地杭州,那就是‘吴王’。

    那可是老爹朱元璋称帝前的封号。

    朱权想干什么?

    朱棣没有建文那样优柔寡断,为以防万一,不顾南京附近局势尚未稳定,直接让次子朱高煦率大军返回北平。

    明显要震慑宁王,让其速速南下。

    不久,被逼无奈的朱权抵达南京。

    而这两年的时间,朱棣虽将宁王软禁在身边,但对宁王的削弱就没有停过。

    不断着手瓦解宁王护卫的实力。

    可以说目前宁王已经没有什么话语权了。

    在此期间,宁王非常配合,每天舒舒服服的住着,没有表现出任何野心。

    如果按照陈羽的说法,没有这两年的缓冲,那么宁王回到封地之后,因当初朱棣违背承诺,为了皇位,再加上各方面势力的撺掇,还真的有可能再在大明掀起一场靖难之役。

    陈羽继续说道:“宁王善谋,足以说明他是一个聪明人,否则换做其他人,真有可能分不清局势,脑子一热,直接干起来了。”

    “说白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从这些事情中捋顺宁王的目的,也就是基本诉求,比如为何最近为何反常。”

    朱棣本来听的频频点头,但是陈羽说到这里,他直接懵逼了。

    掌柜的这话什么意思?

    满足宁王的诉求……

    不想被削藩;

    划江而至!

    这两个无论哪一个,自己都断然不能答应。

    还不等朱棣反驳,陈羽继续说道:

    “燕王当初对宁王的承诺,这件事情许多人知道,处理起来,确实有些棘手。”

    “毕竟一个处理不当的话,会直接让永乐帝言而无信,落得个失信于天下的境地。”

    “所以既然不想让上述事情发生,那就首先不能失信于自己的兄弟。”

    朱棣皱着眉头,将手中的茶杯放下,疑惑的问道:

    “永乐帝当时是答应过事成之后,一起共主天下,可是此一时彼一时啊。”

    “掌柜的之前也说过,永乐帝是一位合格的帝王,既然如此一个合格的帝王,怎能眼睁睁看着大明江山分疆裂土呢?”

    虽然自己可能会违背承诺,失信于天下。

    可让国家分裂,他做不到。

    然而下一秒,他就被陈羽说的话吸引住了。

    陈羽摊了摊手,轻松的说道:

    “对啊,永乐帝不同意,可靖难之后,宁王何时说过要将大明划江而治?”

    “啊?”

    朱棣闻言顿了顿,随后眼前一亮。

    他好像从这句话里,抓住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陈羽对宁王事件前因后果分析的如此透彻,甚至就连自己当时的小心思都猜得一清二楚。

    那么,按照陈羽之前的做事风格,这件事情一定有十拿九稳的处理办法,能化解自己与宁王之间的隔阂。

    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就与宁王交情不错。

    而且过几天就要推行新的削藩政策,明显极大的动了藩王的蛋糕。

    ‘财富’与‘权力’都不再是唾手可得,而需要用‘功绩’来换取。

    实行起来,必将困难重重。

    到时候藩王中话语权最重的宁王,就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实在的,宁王的能力确实很强。

    削去宁王兵权,让其当一个闲散王爷,恐怕不仅是宁王自己感到憋屈。

    就连朱棣都感到有些不值。

    这可是人才啊!

    想要打造永乐盛世,人才必不可少。

    但是,宁王这样的人才,就像陈羽先前的说的,牵扯到的利益太多了。

    在大明很难掌控。

    好在上次与郑和一起前来的时候,陈羽给出了‘海外建国’的办法。

    朝廷上利益牵扯复杂,可是海外那可就简单多了。

    这样的话,宁王又可以在战场上发光发热。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需要先解开他们兄弟之间面的矛盾。

    可朱棣绞尽脑汁想了两年,有办法削弱宁王的兵权,却没有办法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

    反而随着时间的堆积,他们之间越来越生分,矛盾也越来越沉重。

    沉重到直接被宁王上奏疏指着鼻子骂昏君!!!

    朱棣猜测,宁王如此,那么其他藩王估计也差不多。

    头都大了!

    好在陈羽自始至终都是一副淡定的样子,无异于就是有解决的办法。

    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从陈羽嘴中说出来的计策,那效果一定相当的好。

    毕竟,这段时间相处以来,陈羽的妖孽才能,他可是亲眼目睹。

    朱棣当即对着陈羽拱了拱手,笑着说道:

    “掌柜的,你到底有什么绝妙的计策,不妨说出来我听听,省得这几天提心吊胆,害怕大明又来一场靖难之役。”

    陈羽看着满脸期待看着自己的老朱,随后转过头去,长叹一声:

    “唉~~~”

    “可惜永乐帝不能站在我面前听我的计策,反倒要说给你这个大老粗听。”

    “也罢,今天精盐生意终于走向正轨,不久之后咱俩就可以坐等收钱,趁着兴致,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

    朱棣闻言一喜,赶紧给陈羽倒了一杯茶,随后将脑袋探了过来,笑着道:

    “陈兄,请。”

    陈羽点了点头,抿了一口茶之后,淡淡的开口道:

    “宁王与永乐帝之间的矛盾是国事,还是那句话,牵扯到的利益太多,想要化解很简单,就需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就是将国事变为家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