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121章 宝钞贬值潜规则,无法更改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第121章 宝钞贬值潜规则,无法更改

    如今已接近十一月份,天气渐渐凉了起来,此时吃火锅,非常的应景。

    又吃了一阵,推杯换盏间,朱棣撑着肚皮靠在椅子上,打了个饱嗝。

    这火锅与暖锅就是不一样,辣的恰到好处,很有味道。

    郑和也吃的差不多了,放下碗筷。

    果然远行之前来一趟陈羽这里吃顿好的,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饭后闲聊时,朱棣想要找个话题,脑海中突然想到了大明宝钞,于是对着陈羽问道:

    “陈兄弟,这大明宝钞由朝廷颁布,要求全国实行,可是私底下交易的时候,许多人很排斥。”

    “哪怕朝廷颁布圣旨惩罚,也无法将宝钞使用落实到位,这是为什么?”

    陈羽顿了顿之后说道: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朱棣喃喃自语的念叨着这句话,眼睛眯起,心中突然生起一股不知名的怒火。

    总结的精辟啊!

    这不就是典型的欺上瞒下吗?

    如今宝钞的效果,比在洪武时期的还差,价格在不断贬值。

    看来自己登基之后太仁慈了!

    导致下面的人执行起来阳奉阴违,所以宝钞才会不断贬值,导致许多人心中抗拒。

    朱棣越想越气,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大怒道:

    “真是混蛋,朝廷发行宝钞进展不下去,原来是有人欺上瞒下。”

    陈羽面对老朱这突如其来的一惊一乍,皱着眉头问道:

    “老朱,你实话告诉我,你家中是不是屯了许多宝钞?”

    面对陈羽的询问,朱棣顿了顿后说道:

    “不错,相较于白银,宝钞占比巨大。”

    “近乎九成左右。”朱棣补充道。

    “嘶~”

    陈羽听后倒吸了一口凉气。

    在他看来,资产到了一定的地步,手中的货币如果价格变动过大的话,盈利还好,可若是亏损,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就像后世,

    每一次国际重大战争期间,全球庞大的资金就要去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避险。

    可是大明宝钞不说在洪武时期,单单是在永乐时期贬值的速度,比后世战争来临的时候还要离谱。

    从永乐元年到永乐五年这短短几年间,宝钞贬值严重,一贯宝钞从洪武末年的100文左右进一步贬值到仅值钱10文左右。

    几年的时间,自身财富缩水十分之九,是个人都受不了。

    陈羽从与老朱接触的这段时间来看,老朱家应该不是一般的殷勤,毕竟无论哪个朝代,只要跟朝廷攀上关系,生意都不会差!

    而且还是太子那边。

    如果关系这样好的情况下,倒也有可能响应朝廷政策,坚决所有生意都采用宝钞交易。

    可这也太实诚了!

    假设老朱家的资产有个几万两,那么过几年可能就剩下几千两。

    这些都是次要的,毕竟再怎么亏欠都是人家的家事。

    可自己与老朱是精盐生意的合伙的啊!

    老朱亏钱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一份一同亏了出去。

    冤……

    不行,一定要给老朱普及一下里面的问道。

    让其养成使用白银交易的习惯。

    否则,自己成了做慈善的了。

    打定主意,陈羽沉吟片刻之后对着朱棣问道:

    “老朱,听我一句劝,趁着最近还有藩国使臣在大明境内,去找他们做生意,用宝钞买些丝绸、陶瓷,然后再便宜一些卖给藩国使臣。”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左手倒右手,叫宝钞换成白银。”

    “还有以后咱们的精盐生意,还真目前的目标用户还是富人阶级,那么只收白银,拒收宝钞。”

    话落,朱棣与郑和对视一眼,眼中满是不解。

    郑和坐直了身子,说道:“掌柜的,这是何意?”

    “要是我猜的不错的话,就在近期,时间越往后去宝钞的贬值速度越快。”陈羽道。

    郑和沉思着,前段时间他在民间购买物资时到海外贩卖时,小行生意贸易需要宝钞,可是大行生意必须需要白银。

    他也曾了解过,好像是近期宝钞贬值严重。

    朱棣感觉延续宝钞策略的自己,可不能被陈羽看扁了,于是出口说道:

    “陈兄弟你就放心吧,宝钞不会贬值太严重,永乐帝先前是太仁慈了,等过一段时间就会严查打击白银交易,让整个大明所有的贸易必须使用宝钞,到那时就不会有人贱卖宝钞换取白银了!”

    陈羽闻言痴笑一声:“老朱,你不要以为你姓朱就可以左右永乐帝的决定了,你虽然也姓朱,可跟人家永乐的朱不是一个朱。”

    “永乐帝是绝对不会严打,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朱棣听见这句话,加上方才的酒意,明前有些不服气的说道:

    “陈兄弟那你倒给我说说,宝钞是永乐帝发行,当宝钞如此大幅度贬值,为何不站出来颁布相应的政策制止!”

    陈羽拍了拍朱棣的肩膀,认真的说道:“老朱就这个破问题属于官场最基本的道理,你都不懂,还好你前半生不混迹于官场而是选择了战场,否则踏入官场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朱棣听后心中暗自咂舌,我不适合官场?

    他转头与郑和对视一眼,发现对方眼中也满是迷茫。

    陈羽顿了片刻,说道:

    “华夏自古以来官场都秉持着‘潜规则办事,明规则整人’,往后也莫不是如此!”

    潜规则办事是指不被官方或正式场合所承认,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行事‘方便’却被广泛遵循;

    明规则整人是指某些人利用正式的、公开的规则和制度,以看似合理合法的方式去打击、陷害他人。

    “老朱就像是我之前给你说的拿出七成收益去给官员好处费,就是潜规则办事,主要的目的就是一个方便,而方便的前提是有利可图!”

    “当一个人有利可图的时候,不是潜规则;可大部分人有利可图的时候就是默认的潜规则。就像是洪武时期的贪官,贿赂、贪污其实就是一条潜规则,你看洪武帝杀的完吗?”

    “同理,当大明大部分人放弃宝钞,这意味着人们在实际交易中已经根据经验和市场的反馈,默认宝钞的价值在不断下降,为了利益从而尽量避免使用宝钞,这种共识就形成了类似潜规则的情况。

    “永乐帝作为统治者,首要考虑的是政治稳定。如果采取暴力手段严查严打放弃宝钞,与大明大部分人的利益发生冲突,可能会引起社会的动荡。这样看来,你认为永乐帝会不会选择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