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 第120章 郑和送行宴,秘制火锅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第120章 郑和送行宴,秘制火锅

    “没钱啊,爹。”

    朱高煦梗着脖子说道。

    朱棣沉着脸,缓缓从座椅上站起身,随后将桌案上的奏疏随手抓起一本,朝中老二就扔了过去。

    朱高煦见状,身体本能地做出反应,闪避拉满,偏着身子躲过。

    “躲?”

    朱高煦心中‘咯噔’一声,顿感大事不妙,来不及多想,双膝一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低垂着头。

    爹疯了?

    十五万两,就是把曹国公李景隆家抄了,一个公国也没这么多钱啊!

    “与倭寇等南洋诸国贩卖大明军用物资?死罪!”

    朱棣沉声说道。

    朱高煦眼神瞬间清澈,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姥姥的!

    这都能知道?

    不应该啊!

    上一次在国宴上发生了那样的事情,南洋诸国还有胆量去与倭寇掺和?

    如果不是藩国使臣告密,那还能是谁?

    自己的管家柳明首先排斥。

    唯一知情的外人倭寇刺客松上户,已经死了。

    没人能再知晓其中的交易。

    四弟?

    陈羽以为就是一个玩笑,压根没有放在心上,更加不可能。

    见朱高煦沉默,朱棣冷哼一声:“老二,倭寇刺客……不会也是你安排的吧?”

    话落,朱高煦脑子轰的一声,像要炸开了似的!

    刺杀亲爹不尴尬,尴尬的是事后被亲爹当场戳穿。

    而且他们两人的身份一个是皇帝,一个是皇子!

    他急忙辩解道:

    “爹,哪能啊,就是给我一百个胆,也不敢做出这种事啊!”

    朱棣不想再与老二多说废话,命令道:

    “不是最好!”

    “我现在给你两个选择,要么交钱,要么发配凤阳!”

    “自己下去选,今天太阳落山之前,如果没有见到钱,就默认你选择就藩。”

    “滚回去。”

    “哎~”

    “对了,还有一件事:不要去打扰陈羽所在的小酒馆,上次你竟敢当街殴打锦衣卫……再有下次,后果自负!”

    …………

    朱高煦惊魂未定的离开了。

    走在出宫的路上,有些心不在焉。

    朱棣并没有在刺杀问题上纠结,应该是证据不足,又或者是气不过拿出来提一嘴。

    那就不成问题。

    只是这与倭寇诸国贩卖军用物资,到底谁他娘告的密?!

    十五万两!

    老子还要往里面倒贴一万两!

    造孽啊!

    朱高煦突然站立,脑海中浮现出李景隆那一张贱兮兮的表情。

    姥姥的!

    我就知道是你小子。

    最近看李景隆贩卖精盐不仅在大明内部,就连藩国使臣都经常拜访,看他的那个架势,势必要将精盐打入海外市场。

    都对上了!

    只有李景隆在事发之后与那些藩国使臣接触频繁。

    贩卖军用物资与贩卖精盐的本质都是做生意,交谈的时候,藩国使臣与李景隆失言抱怨几句也实属正常……

    朱高煦越想越觉得就是李景隆,他怒道:

    “这次不是在背后蝈蝈我了,改打小报告!等我下次见到你,管你是什么国公,非举起一口缸砸你不可!”

    …………

    朱高煦离开之后没一会,朱高燧推门而入,将一份奏疏呈递给了朱棣。

    “国宴日本使臣刺杀一事已经结案了,爹您过目。”

    朱棣接过之后,并没有打开看,好像并不是很关心,而是随意的丢放在桌子上。

    “老二有没有参与?”

    朱高燧想了想,随即严肃的说道:

    “肯定的,没有,二哥不敢。”

    朱棣点了点头:“那就好。”

    朱高燧想了想之后继续说道:

    “二哥不仅没参与,反而在日本使臣刺杀的时候有功,倒是大哥在一旁见爹被刺杀,却无动于衷……”

    朱棣摆了摆手,直接打断道:

    “不要挑拨。”

    朱高燧闻言脸色一变,顿时笑容满面的说道:

    “哪能啊,我不是这种人。”

    “爹,反正我都听您的。”

    …………

    “陈兄弟,出来接客了!”

    正趴在柜台上无精打采的陈羽听见外面熟悉的声音,顿时眼睛一亮。

    紧接着抬眼就见到了老朱,还有许久未见面的老马。

    “稀客啊,你们两个有一段时间没有一起过来了。”

    朱棣笑着说道:

    “这不是前段时间忙吗。”

    朱棣这段时间忙着做河南赈灾工作;郑和忙着在市舶司做制定下西洋针对剿灭陈祖义的最后任务部署。

    至于皇太孙朱瞻基,此时整天思索着陈羽留下的课后习题,就连玩蝈蝈都没有那么热情了。

    他认为这是老师给他的第一个考验,在没有得出一个答案之前,他都没有心思做其他的事情,更不好意思去找老师。

    陈羽赶紧起身,迎上前去,向着朱棣问道:

    “精盐生意推进的怎么样了?”

    朱棣想了想之后说道:

    “前段时间朝廷已经答应采用提炼精盐的以工代赈计策,这样一来,短时间内无法发放利润结算了,不仅如此,还要往里面添钱。”

    陈羽闻言一怔,啥意思?

    拿我的钱,去办你的事!

    尼玛!

    被白嫖了。

    朱棣见陈羽眼神中的质疑,赶紧从怀中掏出了一沓纸币,递给陈羽说道:

    “陈兄弟,这我也没有办法啊,目前提炼精盐,虽然赚取的钱财是咱们的,但是跟朝廷合作之后,需要查账,当着朝廷的面,出去的每一笔钱都清清楚楚,我也不能随意将用于赈灾的钱拿出来不是?”

    “这里有五百两银票,我个人自掏腰包,你先拿着,等到时候提炼精盐生意的账单一出,你的那一份,我一定一分不少的亲自给你送过来。”

    陈羽听着老朱说的话,他眼睛一亮。

    跟朝廷合作的生意,对外可以声称皇商!

    享有做生意的最高级别待遇。

    这样一来,

    在将精盐生意做到全国的时候,也会顺利许多。

    只是唯一的缺点就是账单必须干净。

    经得起查。

    每一笔利润可以不要求公布,但是去向必须明确。

    皇商的门槛可是很高的。

    一般只有像丝绸、瓷器、香料、军火等,那种级别才有。

    这也就意味着精盐生意,在大明彻底站住脚跟了。

    一顿饱与顿顿饱陈羽还是分得清的。

    陈羽笑着夸赞道:

    “行啊老朱,看来你在朝中关系挺硬啊。”

    朱棣听见陈羽夸他,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

    多久了,

    他来陈羽这间小酒馆那么长时间,陈羽还是第一次这样诚意十足的夸赞他。

    在朱棣一番谦虚中,陈羽接过了他手中递过去的纸币。

    陈羽将宝钞举到眼前,‘大明通行宝钞’六个大字横亘其中,字体雄浑有力。

    他眯起眼睛,左瞧瞧,右看看。

    其纸币质地坚韧厚实,却又不失细腻;宝钞的四周,环绕着精致的花纹边框,线条细腻流畅。

    好家伙,这就是大明宝钞。

    做工不错!

    朱棣看着陈羽这奇怪的举动,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好奇,疑惑的问道:

    “怎么了陈兄弟,这宝钞有什么问题吗?”

    ………………………………

    ………………………………

    陈羽笑着说道:

    “没有问题,就是下一次分发利润的时候,记得不要给我带宝钞。”

    朱棣面露疑惑,听着陈羽这特殊的要求,并没有放在心上。

    从洪武时期开始朝廷就以宝钞为主,对白银的流通有着严格的限制,并且禁止民间用金银进行交易。

    靖难刚刚结束的永乐初期,朱棣为了弥补国库空虚,也是大力推行大明宝钞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甚至试图通过朝廷颁布惩罚策略来保证宝钞的流通。

    但是效果极差,也不知道为什么。

    根据锦衣卫调查来看,无论百姓还是士绅阶级,都对大明宝钞非常排斥。

    他们无一例外选择避开宝钞,大明选择白银或者碎银进行交易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陈羽拒绝宝钞,那就是与其他人一样也选择白银了。

    朱棣心中虽然有些不愿意,但对待大才,他愿意给一些特权。

    “陈兄弟放心吧,这点要求我还是可以满足,等年底结算利润的时候,一定是白花花的白银。”

    听见老朱这样说,陈羽满意的点了点头。

    只因他知道宝钞这东西,价值极其不稳定。

    小额的几百两也就罢了。

    可若是大额,如几千两、一万两,随便一点波动都不稳妥。

    主打一个就是拿在手中不踏实。

    陈羽与朱棣说完精盐生意之后,才想起被晾在一旁的郑和,急忙笑着问道:

    “老马,我听说过几天大明舰队就要下西洋了,看来我们下次见面怎么着也要等个一两年啊。”

    郑和拱了拱手道:

    “所以我离开之前特意过来再品尝一下陈兄弟的手艺,以后在海上可吃不着了。”

    陈羽闻言也不啰嗦,直接招呼着朱棣与郑和进店。

    对于过几天下西洋,可身为舰队一员的老马能有时间往他这里跑,陈羽知道其中的原因。

    古代士卒打仗前,军队中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会放假让士卒回家一趟。

    而让士卒回去最主要目的并不是收拾东西与家人团聚,而是给机会延续香火。

    因为上阵厮杀,很大几率要面对马革裹尸的结局,而这些士兵又正当年轻,很多人还没有成亲,或者还没有孩子。

    如果一去不复返,那家族香火就断了。

    在古代的传统观念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所以在这一天的假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为家族留下绵延后世的香火。

    通俗点说,就是要留个种。

    回到家中的士卒会在这一天里努力耕耘。

    而下西洋可去的地方是未知的海面,自然也遵循了打仗前放假的规矩。

    只是让陈羽没有想到的是老马回来的关注点竟不在家中娇妻身上,反而热衷于自己的美食佳肴。

    出现这样的现象在陈羽看来只有两个原因:

    其一:看来是个吃货没;

    其二:家中已有子嗣,所以不担心。

    但不管哪一种,陈羽今天总得露一手,他笑着说道:

    “既然这顿饭是老马的送行宴,那我就带代你们吃点不一样的,保证老马走之前吃的痛快。”

    只见陈羽带着朱棣与郑和一起来到了后院,宽敞的院子中央摆放着一张特制的桌子,那桌子显然经过二次加工。

    桌面中央,一个圆形的大洞十分惹眼,而在这洞中,稳稳放置着一口自制的火锅。

    火锅下方,是一个专门放置炭火的火盆。

    随后,陈羽又手脚麻利地在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食材,羊肉片、生鱼片、自制的肉丸、还有许多蔬菜等。

    陈羽笑着招呼道:

    “老朱、老马,都过来,我这个火锅保证与你吃的不一样。”

    陈羽说话的同时,手上的活也没闲着,将秘制的火锅底料放了进去。

    朱棣与郑和看着有些似曾相识的吃法,心中好奇。

    只不过他们想法中似曾相识的吃法叫做‘暖锅’,字面意思即通过加热来保持食物温度,让人在食用时能够感受到温暖。

    有着对陈掌柜厨艺的认可,他们对‘火锅’充满了期待。

    不多时,

    锅底的水开了,底料也完全化开,一股浓郁醇厚的香气从锅中迸发,迅速弥漫。

    郑和闻道这样辛辣的香气,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

    陈羽将食材下入锅底之后,又分别拿了三碗特制酱料、几坛酒放在桌子上,解释道:

    “这个就跟你们先前暖锅的吃法一样,只不过在我秘制底料与酱料下,保证你们吃了还想吃。”

    陈羽在一旁解释着火锅的独特之处时,朱棣早已按捺不住,一把抄起筷子,开吃了。

    郑和见朱棣动筷之后,也不再含糊,同样快速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肉片刚从锅中捞出,还带着滚烫的热气,一边呼呼吹气,一边咀嚼,朱棣便直接送入口中。

    “嚯,这也太辣了!”

    “爽!”

    朱棣喝了一大口陈羽倒的酒,声音中透露出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