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 第151章 我敬你一杯

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 第151章 我敬你一杯

    “这个是县饮食服务公司的旧车。”陈浩说道。

    “我认识里边的一个同志,他从中牵线搭桥,帮着联系,就买下了这辆卡车。”

    说的轻描淡写,但如果没有过硬的关系,肯定办不到。

    “到屋里去坐着说吧,菜都熟了,马上就端过来,一边吃一边说。”陈自强说道。

    他让媳妇儿炒了菜,这会儿差不多也熟了,会送到队委办公室这边。

    他手里已经拎着酒。

    几个人进了队委办公室。

    “这卡车多少钱买过来的?”坐下后,陈自强问了句。

    “16,000块钱。”陈浩说道。

    “这么贵,新车也就2万块钱左右吧。”杨治平吸了口气说道。

    其他几个人也很惊讶。

    超过了万元!

    这么大的手笔,就是公社也要肉疼好久。

    “这辆卡车的确使用了不少年,卖16,000是贵了些,但是数量少啊,要不是刚好现饮食服务公司的经营状况不行,卡车没多大的用处,放着也是放着,兴盛酒楼这边正好有需求,又有点关系,要不然别说16,000,就是26,000,想要买到一辆卡车,也没地方买。”陈浩说道。

    如今的市场,是好多人,单位,手上有钱,却买不到商品。

    “那倒是,卡车比自行车产量少的多,的确不好买。”杨治平点头。

    陈自强的媳妇端了菜进来,就放到屋里的一张旧桌子上,又把碗筷拿了过来。

    “菜有点简单,你们这临时过来的,准备不足,将就着吃点,下次要谈事提前说,我肯定多准备一些菜。”陈自强媳妇道。

    “每次过来谈事,都麻烦你了,这菜很好。”杨治平道。

    陈自强的媳妇又去端了两盘炒好的菜过来,这才出去,把门也给带上。

    “你这卡车买了是给兴盛酒楼用的?就送菜?”杨治平问道。

    这辆卡车他有点想法,但也仅仅只是有点想法,还得要看陈浩的意思。

    “花山饭店,兴盛酒楼都可以用,主要是为了从其他的酒厂把酒运过来,搞酒水运输,饭馆生意,酒水少不了,普通的酒水不太行,得要是省优质名酒,国家优质名酒才行。”陈浩说道。

    “我跟一个同志合作,他跟松江大曲那边搭上了联系,拿到了酒水批条,每个月有一吨的批额。”

    “运输却成了问题,不能老是让松江大曲那边帮着运酒,一个是时间不定,得看他们的时间,再一个就是费用也比较高。”

    “还有一点,每个月1吨的酒水量对兴盛酒楼来说是不够的,兴盛酒楼不可能只跟松江大曲合作,最好还是多与几家酒厂合作才行,所以必须得要有自己的卡车,才能更加方便些。”

    市场放开后,酒水价格会一路高涨,再多的优质名酒拿进来,都不会亏!

    “这辆卡车要是交公粮的时候,能回村里帮着拉公粮,会省不少事。”一名生产队的干部说道。

    “交公粮也没多远,就几里的路,用板车就能对付,哪用得着卡车,这卡车是要干正事的。”陈自强说道。

    陈自强拿起酒,一人倒了一杯。

    他喝了一口,“花山饭店,兴盛酒楼,这两家饭馆,只要一直从咱们生产队批发农产品,咱们生产队的工分值就会一直不错。”

    “比其他生产队一年份的钱要多多了,而且花生饭店每个月还分20%的利润给咱们生产队,这相当于是白得来的。”

    “人不能够太贪心,也不能够没有良心,哪些是自己的,哪些不是自己的,心里都要有数,不要老想着往兜里薅。”

    陈浩看了一眼陈自强。

    队长就是队长,替他说了心里想说,但是又不好说的话。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陈自强这是在向他示好。

    这样的人陈浩很喜欢。

    是聪明人,懂分寸的聪明人。

    “陈队长,我敬你一杯。”陈浩直接拿起酒杯,跟陈自强碰了一个。

    什么多余的话都没说,但是这个举动表明了陈自强说的话很符合他的心意,而且也正是他心里的想法。

    原本心里还有其他想法的几名干部也都不作声了,就是大队的队长杨治平,眼睛在陈自强和陈浩身上转了转后,也顺着陈自强的话道,“花山饭店和兴盛酒楼生意要是一直非常好,对生产队,对大队,对公社的确是非常有好处的。”

    “应该优先以花山饭店和兴盛酒楼为主。”

    喝了大半杯的酒,气氛比较热烈了,人也微微的有些醉意,话放开了不少。

    “听说关于高考要恢复的消息,你早就知道了,还特意提醒你们生产队里的一个小姑娘,让她提前看书?”杨治平看向陈浩。

    一般人不知道陈浩知晓这个消息意味着什么,但是身为大队长,跟政治方面稍微的有点接触,杨治平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代表陈浩有非常厉害的人脉关系,别说是他就是公社,也没听说谁知晓高考要恢复的消息,但是陈浩却知道。

    这岂不是说,陈浩比公社领导的人脉还要广?

    再加上这次卡车的事情,让他更加确信陈浩有非常厉害的人脉关系。

    “国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让百姓安家乐业,让百姓免于被外敌入侵。”陈浩说道。

    “而要达到这两样,都需要人才,需要精英,高考按照成绩选拔人才,是一个相对比较公平的方式,肯定会恢复。”

    “这个道理其实即便没有人说,自己只要稍微的分析分析也能够推测得出来。”

    陈浩是靠着前世的先知先觉,才得到了这些政策变化的信息。

    重生这个事肯定不能讲出来,只能从其他方面找理由。

    “说是这么说,但是有几个人能这么确定?”杨治平说道,“真要能提前知道政策有转变,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知青放下书本。”

    “咱们大队有一些知青,插队下乡的头两年一边干农活还一边看书,后面见高考恢复没有期望,就一心放在怎么填饱肚子上,带的书也都当了烧火纸。”

    “知道高考要恢复,这些知青一个个都很高兴,都想参加高考,但是我看大多数都是没什么希望的。”

    陈浩没有接话茬。

    杨治平的这个话实际上是很有道理的,高考停了这么些年,好多人的确都已经放弃了。

    哪怕机会重新打开了,大多数人其实是有心无力的。

    “跟你说个事,有人想从红旗生产队收农产品。”杨治平突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