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三侠五义 第二十三回 洪义赠金夫妻遭变 白雄打虎甥舅相逢
热门推荐:
店主,副本里不允许谈恋爱
一颗不变心
终末的十二神座
重生80:回到村里当首富
四合院:除了我,谁也别想得劲
在圣玛丽苏学院混学分的日子
砍树爆装备?我爆的全是修仙法宝
人间摄政王,横压天上仙
召唤系统:我以大汉铁骑霸天下
且说恩科的文书传到了湖广地区,这消息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惊动了一位饱读诗书的才子。这位才子姓甚名谁呢?他是湖广武昌府江夏县南安善村的居民,名叫范仲禹,妻子是白氏玉莲,儿子金哥年仅七岁,一家三口相依为命。范仲禹虽然学识渊博,是个远近闻名的名士,却家境贫寒,生活只能勉强维持温饱。
有一天,范仲禹参加文会回来,一路上唉声叹气,满脸的闷闷不乐。白氏见丈夫这般模样,心里十分担忧,猜想着是不是丈夫与人发生了不愉快,便走上前去关切地问道:“相公,今日从文会回来,为何如此不高兴呀?”范仲禹无奈地说道:“娘子,你有所不知。今日去和同窗们聚会,大家都没作课业,我却见他们一个个忙着收拾行李,像是要出远门的样子。我就好奇问他们:‘这么匆忙,是要去哪里呀?’同窗朋友就说:‘怎么,范兄你还不知道吗?如今圣上开了额外的恩典,增设了恩科,文书早就传到咱们本省了。我们都打算去京城赶考,范兄你更应该去呀!要是范兄到了京城,那必定能独占鳌头。’我听了这话,心里一下子就像被泼了冷水,扫兴而归。娘子你瞧瞧,咱们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哪有能力去京城参加考试呢?”说完,又深深地叹了口气。
白氏听了,心中也满是无奈,安慰道:“相公,原来是这样。依妾身看,发愁也没什么用。其实我心里也一直有个想法。我自从和母亲分别,到现在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原本想着相公进京赶考的时候,我能一同前去,一来可以陪着相公,二来我也能顺便探望母亲。可惜事与愿违,家里实在太困难,也只能把这想法抛到脑后了。”白氏又说了许多安慰丈夫的贴心话。范仲禹仔细想想,觉得发愁确实无济于事,便也只能暂且放下这件事。
到了第二天清晨,范仲禹夫妻正在洗漱,忽然听到有人敲门。范仲禹赶忙出去开门,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知己老友刘洪义,顿时满心欢喜。两人手挽着手,走进了简陋的茅屋。刘洪义年事已高,为人忠厚耿直,平日里白氏娘子也从不刻意回避他,此时便上前恭敬地与伯伯见礼,金哥也过来作揖问好。刘老者见此情景,心里十分欢喜。大家互相礼让着坐下,范仲禹赶忙烧水沏茶。
刘老者开口说道:“我今日特地为一件事来找贤弟商量。当今圣上开了额外恩典,增设恩科,贤弟你知道这件事吗?”范仲禹回答:“昨天去参加文会才知道的。”刘老者又问:“贤弟既然已经知晓,那有什么打算呢?”范仲禹长叹一声:“别人面前我或许能瞒一瞒,但在老兄你面前,小弟怎敢撒谎。你瞧瞧咱们这家里,就像悬挂着的磬一样,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叫我能有什么办法呢?”说完,不禁神色黯然。
刘老者见状,赶忙说道:“贤弟别这么灰心。我想问问,去京城赶考的费用大概得多少呢?”范仲禹无奈地说道:“这事说起来,更是让人犯难。”接着便把昨天白氏想顺便探望母亲的事说了一遍。刘老者听后,连连点头:“人生在世,没有比尽孝更重要的事了,这确实是应该的。这么算下来,大概需要多少钱呢?”范仲禹回答道:“昨天我仔细盘算过,如果我们一家三口一同去京城,所有的费用加起来,至少也得七八十两银子。可一时之间,到哪里去凑这么多钱呢?也只能放弃这个念头了。”
刘老者听了,沉思了好一会儿,说道:“既然这样,让我去帮你想想办法,筹划筹划。要是能办成,那岂不是一件大好事?”范仲禹听了,连连称谢。刘老者站起身来要走,范仲禹说什么也不肯放他走,非要留他吃饭。刘老者说道:“吃饭是小事,我就怕耽误了正事。你让我赶紧回去,抓紧时间去张罗这件事才是要紧的。”范仲禹见他如此坚持,便不再强留,将他送出柴门。分别时,刘老者说道:“就定在明天吧,贤弟你一定要在家中等我的消息。”说完,便告辞离开了。
范仲禹送走刘老者后,回到家中,心里既欢喜又感慨。欢喜的是,事情似乎有了转机,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感慨的是,自己生活如此艰难,却还要麻烦朋友帮忙。他又和白氏娘子你一言我一语,憧憬着未来,虽然只是望空扑影地猜测,但也给这艰难的生活增添了几分希望。
到了第二天,范仲禹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如坐针毡,坐立不安,时刻盼望着刘老者的到来。好不容易挨到了中午,终于听到有人敲门,范仲禹急忙跑去开门。只见刘老者牵着一头黑驴,气喘吁吁地走进来,一边擦着满脸的汗水,一边说道:“这头黑驴!好久没骑它,它就开始闹脾气了。一路上可把我累得够呛,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说着,两人一同走进屋内坐下。刘老者接着说道:“幸好事情办成了,这可真是贤弟你的好机遇啊!”说着,他从驴背上拿下钱革叉儿,放在屋内桌上,又从里面掏出两封银子,放在床上,说道:“这里有一百两银子,贤弟你和弟妇带着侄儿可以去京城了。”
范仲禹看到这一幕,简直喜出望外,说道:“哪能用得了这么多钱呢?再说了,老兄你是怎么借来的,还请明白告诉我。”刘老者笑着说:“贤弟你不必担心。这些银子是我向相好的朋友借来的,没有利息;就算有利息,也有我一力承担。而且银子多一点,你也宽绰些。俗话说得好:‘穷家富路。’我再讲句不太吉利的话,要是贤弟这次没考中,就留在京城居住,也不用来回奔波受累了。到了明年又是正科,这样岂不是更省事?总之,手头宽裕些总是好的。”
范仲禹听了,觉得刘老说得很有道理,他深知刘老为人豪爽仗义,也就不再多说感谢的话,只是将这份恩情深深地铭记在心里。刘老者又说道:“贤弟起身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也得赶紧着手办理。”范仲禹说:“如今有了银子,事情就好办多了。”刘老者说:“既然如此,贤弟你就好好筹划一下。我今天就不回去了,咱们一起上街去置办行装。明天可是个黄道吉日,最好明天就起身。”
于是,范仲禹便和刘老者牵着黑驴,走出柴门,直奔街市去购置行装。白氏则留在家里,收拾着起身要用的东西。到了晚上,刘老和范仲禹才一同回来,两人又一起收拾行李,一直忙活到深夜三鼓时分才停歇。家里那些粗笨的家具以及房屋,都托付给刘老者照看。刘老者年纪大了,本就睡眠浅,再加上心里记挂着这事,更是难以入眠;范仲禹则一心想着明天就要踏上行程,也是辗转反侧,无法安睡。两人便躺在床上闲聊,刘老者嘱咐了范仲禹许多出门在外的注意事项,范仲禹也都一一牢记在心。
天刚蒙蒙亮,雇好的车子就来了。他们急忙把行李装上,白氏流着泪,拜别了刘伯伯。母子二人登上了车。刘老者对范仲禹说道:“贤弟,我有句话要告诉你。”说着,他指着那头黑驴,“这头驴我已经养了好些年了,今天我把它送给你,贤弟你就骑着它去京城吧。”范仲禹感激地说:“既然兄长如此厚意,我就不敢推辞了。”范仲禹牵着黑驴,走出柴门。两人紧紧握住对方的手,难舍难分,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范仲禹哭得泣不成声,连话都说不出来。还是刘老者强忍着心中的不舍,硬着心肠说道:“贤弟,你快上车吧,恕我不能远送了。”说完,便转身走进柴门。范仲禹只好含着悲痛,踏上了行程。这边刘老者则关好门户,照看着范仲禹的家。暂且按下不表。
单说范仲禹这一路前往京城,每天都是天亮就出发,天黑了就找地方投宿,饿了就吃饭,渴了就喝水,一路上平平安安,终于顺利抵达了京都。他们找了一处住所,安顿好家小。范仲禹便想着要到万全山去寻找岳母,白氏却拦住他,说道:“相公,你先别急。咱们这次来主要是为了科考,不如等考完试,所有事情都结束了,再去也不迟。一来咱们和母亲分别了好几年,到了那儿,难免会有很多应酬,这样会分散你的精力。眼下你还是先养精蓄锐,等考完试,我和孩子陪你一起去。二来咱们都分别这么久了,也不在乎这一时半会儿。”范仲禹觉得白氏说得在理,便暂且放下这事,专心准备科考,忙着投文投卷。
很快,考试的日期临近了。这次科考,是奉旨钦派包公首相担任主考,包公为人至正无私,就像一面明镜,将科考中的弊端一扫而光。范仲禹顺利完成了三场考试,自我感觉十分良好。他心想:“妻子和我一同前来,本就是为了探望岳母。考试前,贤妻体谅我,怕我分心劳神。一直拖到现在,如果我还不体谅她,她和母亲分别了这么多年,如今近在咫尺,却不能让她们母女相见,那岂不是显得我太无情了吗?”
于是,范仲禹备好黑驴,又雇了一辆车,和车夫讲好,送到万全山后就返回。夫妻二人带着孩子,锁好寓所的门,一路朝着万全山出发。
到了万全山,范仲禹打发走了车子,便和妻子一同进山寻找白氏的娘家。他们满心以为,到了这儿就能轻易找到,可没想到,问了许多路人,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范仲禹不禁烦躁起来,心里懊悔不已,后悔不该这么早把车打发走。原本他想着,既然到了万全山,就算还有几里路,妻子可以骑着驴抱着孩子,自己也能步行前往,可他怎么也没料到,竟然会连地方都找不到。
无奈之下,他只好让妻子带着孩子在一块青石上休息,把黑驴放开,让它在一旁吃草,自己则迈开大步,一直走出东山口,逢人就打听白家的消息,可问了一圈,还是没有一个人知晓。他心里又气又闷,又担心妻子和孩子,再加上走了这么多路,两条腿酸疼得厉害,只能拖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地往回走。
等他好不容易回到那块青石所在的地方,却发现白氏娘子和金哥都不见了。这一惊,如同五雷轰顶,范仲禹顿时瞪大了眼睛,像两只铜铃一般,焦急地四处张望,可哪里还有他们的身影呢?此时此刻,他再也忍不住,放声高呼起来,那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可又有谁能回应他呢?喊了许久,他嗓子都喊哑了,口干舌燥,也没了力气,只能无力地坐在石头上,放声大哭起来。
范仲禹正处于极度悲恐之中,感觉自己仿佛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孤立无援。就在这时,他瞧见那边来了一位年老的樵夫,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赶忙快步上前,焦急地问道:“老丈,您有没有看见一个妇人带着一个小孩呀?”樵夫回答:“妇道人家倒是瞧见一个,可没看到小孩子。”范仲禹一听,急忙追问道:“那妇人在哪里呢?”樵夫摇了摇头,神色凝重地说:“说起来可凶险得很呐!足下,你不知道,离这儿五里远有个村子,叫独虎庄,庄里有个威烈侯,名叫葛登云。这人心狠手辣,凶悍得如同恶狼一般,经常抢掠民间妇女。刚才我见他打猎回来,马上驮着一个啼哭的妇人,径直往他庄里去了。”
范仲禹听闻,心急如焚,忙不迭地问道:“那庄子在山下的哪个方向呢?”樵夫抬手一指,说道:“就在东南方。你看那边远远的一丛树林,那儿就是。”范仲禹听了,瞧了一眼那个方向,也顾不上和樵夫道别,就像发了疯的野马一般,飞跑下山,朝着独虎庄奔去。
你知道金哥为什么不见了吗?原来,葛登云带着一群蛮横的家奴进山搜寻野兽。没想到,从深草丛中惊起了一只猛虎。老虎见人多势众,且个个手持兵刃,不敢肆意逞凶,便跑下山来。恰好从青石旁边经过,它猛地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就把金哥叼走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把白氏吓得当场昏死过去。
这时,葛登云正好追着老虎赶了过来,一眼瞧见昏在地上的白氏,顿时起了歹念,便让人把她驮在马上,带回了独虎庄。而那只老虎往西跑去,接连越过两座小山峰。巧的是,那边树上有个樵夫正在砍树,突然看见老虎叼着一个小孩,顿时急中生智,就像一名英勇的战士投出手中的武器一样,把手中的板斧朝着虎头奋力抛击过去。这一斧虽然没有击中虎头,却正好打在虎背上。老虎猛然被击中,腰部一塌,嘴巴一张,金哥便掉落在地。
樵夫见老虎受了伤,立刻跳下树来,身手敏捷得如同一只敏捷的猿猴,拉起扁担,照着老虎的后胯就是狠狠一下,这一扁担力量极大。只听老虎“吼”的一声,蹿过岭去了。
樵夫赶忙把小孩扶起,抱在怀里,发现他还有气息,查看了一下,虽然身上有伤痕,但伤势并不严重。樵夫呼唤了好一会儿,金哥才渐渐苏醒过来。樵夫不由得满心欢喜,就像久旱逢甘霖一般。他又担心再遇到野兽,那可就麻烦了,于是急忙紧紧搂住小孩,先找到板斧,插在腰间,然后提起扁担,快步下山,一直朝着西南方向走去,进了八宝村。
没走多久,就到了自己家门口,樵夫大声喊道:“母亲,开门,孩儿回来了。”只见里面走出一位头发半白的婆婆,打开门,不禁失声叫道:“哎哟!你从哪儿抱了个小孩回来呀?”樵夫说:“母亲,先进屋,我再详细跟您说。”婆婆接过扁担,关上了门。樵夫走进屋,把小孩轻轻放在床上,自己拔出板斧,对婆婆说:“母亲,有没有热水,取点来。”婆婆连忙拿来一盏热水。樵夫把小孩扶起,让他喝了点热水,金哥这才缓过神来,“哎哟”一声,说道:“吓死我了!”
这时,婆婆也过来查看,见金哥虽然满身尘土污垢,但眉目清秀,就像春日里初绽的花朵,惹人怜爱,心中喜欢得不得了。樵夫便把从虎口救出金哥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婆婆听了,又是惊恐又是心疼,轻轻抚摸着金哥,说道:“你这是虎口余生啊,将来肯定造化不小,富贵绵长。别害怕,慢慢把家乡住址告诉我。”金哥说:“我姓范,名叫金哥,今年七岁。”婆婆见他说话条理清晰,又问:“你有父母吗?”金哥回答:“父母都在。父亲叫范仲禹,母亲叫白氏。”婆婆听了,不禁感到十分诧异,追问道:“你家住在什么地方?”金哥说:“我不是京都人,是湖广武昌府江夏县安善村的。”婆婆听了,急忙又问:“你母亲的乳名是不是叫玉莲?”金哥说:“正是。”婆婆一听,一把将金哥搂进怀里,激动地说:“哎哟!我的乖乖呀!你可把我心疼死了!”说完,就哭了起来。金哥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懵了,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旁边的樵夫解释道:“我告诉你,你别发愣。我叫白雄。刚才提到的玉莲,是我的同胞姐姐。这位婆婆就是我的母亲。”金哥一听,恍然大悟道:“这么说来,你是我的舅舅,您就是我的外祖母了。”说完,用他那稚嫩的小手搂住婆婆,也跟着痛哭起来。
想知道后续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有一天,范仲禹参加文会回来,一路上唉声叹气,满脸的闷闷不乐。白氏见丈夫这般模样,心里十分担忧,猜想着是不是丈夫与人发生了不愉快,便走上前去关切地问道:“相公,今日从文会回来,为何如此不高兴呀?”范仲禹无奈地说道:“娘子,你有所不知。今日去和同窗们聚会,大家都没作课业,我却见他们一个个忙着收拾行李,像是要出远门的样子。我就好奇问他们:‘这么匆忙,是要去哪里呀?’同窗朋友就说:‘怎么,范兄你还不知道吗?如今圣上开了额外的恩典,增设了恩科,文书早就传到咱们本省了。我们都打算去京城赶考,范兄你更应该去呀!要是范兄到了京城,那必定能独占鳌头。’我听了这话,心里一下子就像被泼了冷水,扫兴而归。娘子你瞧瞧,咱们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哪有能力去京城参加考试呢?”说完,又深深地叹了口气。
白氏听了,心中也满是无奈,安慰道:“相公,原来是这样。依妾身看,发愁也没什么用。其实我心里也一直有个想法。我自从和母亲分别,到现在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原本想着相公进京赶考的时候,我能一同前去,一来可以陪着相公,二来我也能顺便探望母亲。可惜事与愿违,家里实在太困难,也只能把这想法抛到脑后了。”白氏又说了许多安慰丈夫的贴心话。范仲禹仔细想想,觉得发愁确实无济于事,便也只能暂且放下这件事。
到了第二天清晨,范仲禹夫妻正在洗漱,忽然听到有人敲门。范仲禹赶忙出去开门,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知己老友刘洪义,顿时满心欢喜。两人手挽着手,走进了简陋的茅屋。刘洪义年事已高,为人忠厚耿直,平日里白氏娘子也从不刻意回避他,此时便上前恭敬地与伯伯见礼,金哥也过来作揖问好。刘老者见此情景,心里十分欢喜。大家互相礼让着坐下,范仲禹赶忙烧水沏茶。
刘老者开口说道:“我今日特地为一件事来找贤弟商量。当今圣上开了额外恩典,增设恩科,贤弟你知道这件事吗?”范仲禹回答:“昨天去参加文会才知道的。”刘老者又问:“贤弟既然已经知晓,那有什么打算呢?”范仲禹长叹一声:“别人面前我或许能瞒一瞒,但在老兄你面前,小弟怎敢撒谎。你瞧瞧咱们这家里,就像悬挂着的磬一样,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叫我能有什么办法呢?”说完,不禁神色黯然。
刘老者见状,赶忙说道:“贤弟别这么灰心。我想问问,去京城赶考的费用大概得多少呢?”范仲禹无奈地说道:“这事说起来,更是让人犯难。”接着便把昨天白氏想顺便探望母亲的事说了一遍。刘老者听后,连连点头:“人生在世,没有比尽孝更重要的事了,这确实是应该的。这么算下来,大概需要多少钱呢?”范仲禹回答道:“昨天我仔细盘算过,如果我们一家三口一同去京城,所有的费用加起来,至少也得七八十两银子。可一时之间,到哪里去凑这么多钱呢?也只能放弃这个念头了。”
刘老者听了,沉思了好一会儿,说道:“既然这样,让我去帮你想想办法,筹划筹划。要是能办成,那岂不是一件大好事?”范仲禹听了,连连称谢。刘老者站起身来要走,范仲禹说什么也不肯放他走,非要留他吃饭。刘老者说道:“吃饭是小事,我就怕耽误了正事。你让我赶紧回去,抓紧时间去张罗这件事才是要紧的。”范仲禹见他如此坚持,便不再强留,将他送出柴门。分别时,刘老者说道:“就定在明天吧,贤弟你一定要在家中等我的消息。”说完,便告辞离开了。
范仲禹送走刘老者后,回到家中,心里既欢喜又感慨。欢喜的是,事情似乎有了转机,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感慨的是,自己生活如此艰难,却还要麻烦朋友帮忙。他又和白氏娘子你一言我一语,憧憬着未来,虽然只是望空扑影地猜测,但也给这艰难的生活增添了几分希望。
到了第二天,范仲禹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如坐针毡,坐立不安,时刻盼望着刘老者的到来。好不容易挨到了中午,终于听到有人敲门,范仲禹急忙跑去开门。只见刘老者牵着一头黑驴,气喘吁吁地走进来,一边擦着满脸的汗水,一边说道:“这头黑驴!好久没骑它,它就开始闹脾气了。一路上可把我累得够呛,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说着,两人一同走进屋内坐下。刘老者接着说道:“幸好事情办成了,这可真是贤弟你的好机遇啊!”说着,他从驴背上拿下钱革叉儿,放在屋内桌上,又从里面掏出两封银子,放在床上,说道:“这里有一百两银子,贤弟你和弟妇带着侄儿可以去京城了。”
范仲禹看到这一幕,简直喜出望外,说道:“哪能用得了这么多钱呢?再说了,老兄你是怎么借来的,还请明白告诉我。”刘老者笑着说:“贤弟你不必担心。这些银子是我向相好的朋友借来的,没有利息;就算有利息,也有我一力承担。而且银子多一点,你也宽绰些。俗话说得好:‘穷家富路。’我再讲句不太吉利的话,要是贤弟这次没考中,就留在京城居住,也不用来回奔波受累了。到了明年又是正科,这样岂不是更省事?总之,手头宽裕些总是好的。”
范仲禹听了,觉得刘老说得很有道理,他深知刘老为人豪爽仗义,也就不再多说感谢的话,只是将这份恩情深深地铭记在心里。刘老者又说道:“贤弟起身需要准备些什么东西,也得赶紧着手办理。”范仲禹说:“如今有了银子,事情就好办多了。”刘老者说:“既然如此,贤弟你就好好筹划一下。我今天就不回去了,咱们一起上街去置办行装。明天可是个黄道吉日,最好明天就起身。”
于是,范仲禹便和刘老者牵着黑驴,走出柴门,直奔街市去购置行装。白氏则留在家里,收拾着起身要用的东西。到了晚上,刘老和范仲禹才一同回来,两人又一起收拾行李,一直忙活到深夜三鼓时分才停歇。家里那些粗笨的家具以及房屋,都托付给刘老者照看。刘老者年纪大了,本就睡眠浅,再加上心里记挂着这事,更是难以入眠;范仲禹则一心想着明天就要踏上行程,也是辗转反侧,无法安睡。两人便躺在床上闲聊,刘老者嘱咐了范仲禹许多出门在外的注意事项,范仲禹也都一一牢记在心。
天刚蒙蒙亮,雇好的车子就来了。他们急忙把行李装上,白氏流着泪,拜别了刘伯伯。母子二人登上了车。刘老者对范仲禹说道:“贤弟,我有句话要告诉你。”说着,他指着那头黑驴,“这头驴我已经养了好些年了,今天我把它送给你,贤弟你就骑着它去京城吧。”范仲禹感激地说:“既然兄长如此厚意,我就不敢推辞了。”范仲禹牵着黑驴,走出柴门。两人紧紧握住对方的手,难舍难分,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范仲禹哭得泣不成声,连话都说不出来。还是刘老者强忍着心中的不舍,硬着心肠说道:“贤弟,你快上车吧,恕我不能远送了。”说完,便转身走进柴门。范仲禹只好含着悲痛,踏上了行程。这边刘老者则关好门户,照看着范仲禹的家。暂且按下不表。
单说范仲禹这一路前往京城,每天都是天亮就出发,天黑了就找地方投宿,饿了就吃饭,渴了就喝水,一路上平平安安,终于顺利抵达了京都。他们找了一处住所,安顿好家小。范仲禹便想着要到万全山去寻找岳母,白氏却拦住他,说道:“相公,你先别急。咱们这次来主要是为了科考,不如等考完试,所有事情都结束了,再去也不迟。一来咱们和母亲分别了好几年,到了那儿,难免会有很多应酬,这样会分散你的精力。眼下你还是先养精蓄锐,等考完试,我和孩子陪你一起去。二来咱们都分别这么久了,也不在乎这一时半会儿。”范仲禹觉得白氏说得在理,便暂且放下这事,专心准备科考,忙着投文投卷。
很快,考试的日期临近了。这次科考,是奉旨钦派包公首相担任主考,包公为人至正无私,就像一面明镜,将科考中的弊端一扫而光。范仲禹顺利完成了三场考试,自我感觉十分良好。他心想:“妻子和我一同前来,本就是为了探望岳母。考试前,贤妻体谅我,怕我分心劳神。一直拖到现在,如果我还不体谅她,她和母亲分别了这么多年,如今近在咫尺,却不能让她们母女相见,那岂不是显得我太无情了吗?”
于是,范仲禹备好黑驴,又雇了一辆车,和车夫讲好,送到万全山后就返回。夫妻二人带着孩子,锁好寓所的门,一路朝着万全山出发。
到了万全山,范仲禹打发走了车子,便和妻子一同进山寻找白氏的娘家。他们满心以为,到了这儿就能轻易找到,可没想到,问了许多路人,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范仲禹不禁烦躁起来,心里懊悔不已,后悔不该这么早把车打发走。原本他想着,既然到了万全山,就算还有几里路,妻子可以骑着驴抱着孩子,自己也能步行前往,可他怎么也没料到,竟然会连地方都找不到。
无奈之下,他只好让妻子带着孩子在一块青石上休息,把黑驴放开,让它在一旁吃草,自己则迈开大步,一直走出东山口,逢人就打听白家的消息,可问了一圈,还是没有一个人知晓。他心里又气又闷,又担心妻子和孩子,再加上走了这么多路,两条腿酸疼得厉害,只能拖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地往回走。
等他好不容易回到那块青石所在的地方,却发现白氏娘子和金哥都不见了。这一惊,如同五雷轰顶,范仲禹顿时瞪大了眼睛,像两只铜铃一般,焦急地四处张望,可哪里还有他们的身影呢?此时此刻,他再也忍不住,放声高呼起来,那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可又有谁能回应他呢?喊了许久,他嗓子都喊哑了,口干舌燥,也没了力气,只能无力地坐在石头上,放声大哭起来。
范仲禹正处于极度悲恐之中,感觉自己仿佛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孤立无援。就在这时,他瞧见那边来了一位年老的樵夫,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赶忙快步上前,焦急地问道:“老丈,您有没有看见一个妇人带着一个小孩呀?”樵夫回答:“妇道人家倒是瞧见一个,可没看到小孩子。”范仲禹一听,急忙追问道:“那妇人在哪里呢?”樵夫摇了摇头,神色凝重地说:“说起来可凶险得很呐!足下,你不知道,离这儿五里远有个村子,叫独虎庄,庄里有个威烈侯,名叫葛登云。这人心狠手辣,凶悍得如同恶狼一般,经常抢掠民间妇女。刚才我见他打猎回来,马上驮着一个啼哭的妇人,径直往他庄里去了。”
范仲禹听闻,心急如焚,忙不迭地问道:“那庄子在山下的哪个方向呢?”樵夫抬手一指,说道:“就在东南方。你看那边远远的一丛树林,那儿就是。”范仲禹听了,瞧了一眼那个方向,也顾不上和樵夫道别,就像发了疯的野马一般,飞跑下山,朝着独虎庄奔去。
你知道金哥为什么不见了吗?原来,葛登云带着一群蛮横的家奴进山搜寻野兽。没想到,从深草丛中惊起了一只猛虎。老虎见人多势众,且个个手持兵刃,不敢肆意逞凶,便跑下山来。恰好从青石旁边经过,它猛地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就把金哥叼走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把白氏吓得当场昏死过去。
这时,葛登云正好追着老虎赶了过来,一眼瞧见昏在地上的白氏,顿时起了歹念,便让人把她驮在马上,带回了独虎庄。而那只老虎往西跑去,接连越过两座小山峰。巧的是,那边树上有个樵夫正在砍树,突然看见老虎叼着一个小孩,顿时急中生智,就像一名英勇的战士投出手中的武器一样,把手中的板斧朝着虎头奋力抛击过去。这一斧虽然没有击中虎头,却正好打在虎背上。老虎猛然被击中,腰部一塌,嘴巴一张,金哥便掉落在地。
樵夫见老虎受了伤,立刻跳下树来,身手敏捷得如同一只敏捷的猿猴,拉起扁担,照着老虎的后胯就是狠狠一下,这一扁担力量极大。只听老虎“吼”的一声,蹿过岭去了。
樵夫赶忙把小孩扶起,抱在怀里,发现他还有气息,查看了一下,虽然身上有伤痕,但伤势并不严重。樵夫呼唤了好一会儿,金哥才渐渐苏醒过来。樵夫不由得满心欢喜,就像久旱逢甘霖一般。他又担心再遇到野兽,那可就麻烦了,于是急忙紧紧搂住小孩,先找到板斧,插在腰间,然后提起扁担,快步下山,一直朝着西南方向走去,进了八宝村。
没走多久,就到了自己家门口,樵夫大声喊道:“母亲,开门,孩儿回来了。”只见里面走出一位头发半白的婆婆,打开门,不禁失声叫道:“哎哟!你从哪儿抱了个小孩回来呀?”樵夫说:“母亲,先进屋,我再详细跟您说。”婆婆接过扁担,关上了门。樵夫走进屋,把小孩轻轻放在床上,自己拔出板斧,对婆婆说:“母亲,有没有热水,取点来。”婆婆连忙拿来一盏热水。樵夫把小孩扶起,让他喝了点热水,金哥这才缓过神来,“哎哟”一声,说道:“吓死我了!”
这时,婆婆也过来查看,见金哥虽然满身尘土污垢,但眉目清秀,就像春日里初绽的花朵,惹人怜爱,心中喜欢得不得了。樵夫便把从虎口救出金哥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婆婆听了,又是惊恐又是心疼,轻轻抚摸着金哥,说道:“你这是虎口余生啊,将来肯定造化不小,富贵绵长。别害怕,慢慢把家乡住址告诉我。”金哥说:“我姓范,名叫金哥,今年七岁。”婆婆见他说话条理清晰,又问:“你有父母吗?”金哥回答:“父母都在。父亲叫范仲禹,母亲叫白氏。”婆婆听了,不禁感到十分诧异,追问道:“你家住在什么地方?”金哥说:“我不是京都人,是湖广武昌府江夏县安善村的。”婆婆听了,急忙又问:“你母亲的乳名是不是叫玉莲?”金哥说:“正是。”婆婆一听,一把将金哥搂进怀里,激动地说:“哎哟!我的乖乖呀!你可把我心疼死了!”说完,就哭了起来。金哥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懵了,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旁边的樵夫解释道:“我告诉你,你别发愣。我叫白雄。刚才提到的玉莲,是我的同胞姐姐。这位婆婆就是我的母亲。”金哥一听,恍然大悟道:“这么说来,你是我的舅舅,您就是我的外祖母了。”说完,用他那稚嫩的小手搂住婆婆,也跟着痛哭起来。
想知道后续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