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 第123章 兖州荒凉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第123章 兖州荒凉

    曹操惨败啊。

    如果不是孙坚、刘备二人处置得当,整个兖州将成为一盘死棋。

    刘辩下了龙辇,随手把战报递给郭嘉。

    郭嘉翻看一翻,心里很是震惊。

    没想到陛下料事如神,青州兵百万,以及胡人都进入了兖州。

    看完以后,郭嘉将信递给刘表等人,朝刘辩拱手道:

    “臣认为,曹操应当问题不大,刘备既然派关羽入兖,必定走鱼台道,曹操极有可能在败逃的路上与关羽相遇。”

    刘辩点头,这话倒是不假,就是没遇上关羽,曹操也能顺利从鱼台道逃走。

    所以他并不着急。

    他关心的是另一件事,一边往前走,一边询问道:

    “奉孝认为,此战需要治曹卿的罪吗?”

    郭嘉跟上,思索一翻后摇头,“青州兵百万,胡骑两万,黑山军百万,还有白波军及兖州黄巾……如此局面下,曹操初期能在短时间内平定兖州半数郡县,已经是极为不易,此役罪不在他,首要之急,应当是巩固胜利果实。”

    “知朕者,奉孝也!”刘辩满意点头,吩咐道:

    “让于禁、刘表、曹昂、曹安民、刘繇五人领一万屯田军去救火吧。”

    “喏!”郭嘉立马安排。

    刘辩继续往前走,抬眼瞧向远处,一群官吏正往他这跑,似乎是来迎接他的。

    应当是地方郡守和县令之类的人物。

    为首的那人,或许是桥瑁。

    刘辩走着走着,脚下踩到一个东西。

    低头一看,居然是一枚半截被黄沙掩埋的头骨!

    往周围看,四周一片荒寂,寥寥几棵树木早就被剥完了皮,枯死在那里,不留一片叶子。

    说起来,下来半天,连乌鸦都没遇上,整个世界寂静的可怕,无处不在透着荒凉。

    桥瑁等人,总算赶了过来。

    不过他们刚要靠近,就被鲍信、典韦两人阻拦下来。

    只能就地行大礼。

    “臣参见陛下!”

    刘辩用脚扫开地面上那层薄薄的黄沙,弯腰抓起一把黄土,直起身子,另一只手从掌心撵起一撮,细细的揉搓着。

    多好的土地啊,兖州一片平坦,若是能兴修一些灌溉水渠,荒凉千里立马变为沃野千里。

    再多的百姓都养的起。

    兖州并不缺水,有多个大泽,虽然后世会干涸,但那都是多久之后的事了。

    刘辩丢掉泥土,随行宫女来帮他细细的擦手。

    完事以后,刘辩走到桥瑁等官吏面前,“卿等平身吧。”

    “谢陛下。”众人这才直起身子。

    桥瑁第一次见天子,经过之前跟曹操相处时的耳濡目染,他知道当今天子是个了不得的人物,此刻未免有些紧张。

    “陛下舟车劳顿,下官已在郡城安排妥当……”

    刘辩抬手制止他的话,询问道:

    “何人是燕县县令?”

    一个留着八字胡的官吏走了出来,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下官是本地县令。”

    “朕打算先去看看,你们这的百姓生活如何。”刘辨淡淡道。

    “这……”县令犹豫了。

    其他东郡官吏也都面面相觑。

    刘辩皱眉问道:“怎么?有何见不得人的不成?”

    “没,没有,陛下请!”

    县令硬着头皮挪开一步,还好他早有准备。

    刘辩往前走,众人护卫在一边。

    途中他一直在观察着四周的景象,同时询问了一下县令当地的基本情况。

    “燕县的百姓生活如何?”

    “回陛下,百姓生活安康,衣食无忧,家家户户无不感念陛下。”县令这么回。

    郭嘉指着那些枯树询问:“树皮和树上的叶子呢?都哪去了?”

    县令大脑飞速转动,很快有了说辞,“牲畜,让牲畜给吃了。”

    刘辩站定脚步,转身望向他,冷声质问:“牲畜也吃树皮?”

    “禀陛下……树皮……树皮让人剥回去当柴烧了,至于树叶,是……是羊吃的。”

    刘辩眉头皱的更紧,他没有第一时间发怒,打算自己去看看虚实。

    又走了一段路,在县令的带领下,前方终于出现了炊烟和茅草屋。

    有了人烟,总算让刘辩的表情缓和了一些。

    他又注意到,路边有几只野狗在啃食什么。

    仔细一瞧,倒像是肉块,那几只野狗吃的满嘴黑红黑红。

    郭嘉发话询问:“它们在吃什么?”

    县令抬眼一看,瞬间冷汗直冒。

    憋了半天,他回道:“百姓生活富足,吃不完的肉就拿来喂狗了。”

    刘辩呵了一声,这一声似乎是从他嗓子里直接发出的,渗人的很。

    他分明看到了人的脚。

    继续抬步往前走,进入茅屋的院子里。

    院子里虽然杂乱,但地上还算干净,院子中间有名老者,正在吃力的推着磨盘碾粮食。

    刘辩示意郭嘉去问问情况。

    仅仅一个眼神,郭嘉就明白了天子的意思,凑上前询问:

    “老人家,你们家里还有多余的粮食能做面粉不成?”

    老人家就像没听到,继续重复着他的动作。

    县令在一边解释道:“大人有所不知,此人是哑巴。”

    郭嘉只能作罢。

    县令又客气的请一行人进了里屋。

    刘辩被屋中的一口寿材吸引了目光。

    谁家把寿材摆在睡觉的地方?还占着中间位置。

    刘辩走了过去观察,不看还好,一看顿时呆住。

    寿材里满满的粮食,都快溢出来了。

    郭嘉同样惊讶非常,他让人拿来棍子,戳进去试探一番,发现竟然真的是满满一寿材的粮食。

    县令凑上来献殷勤,满口胡诌道:“看来百姓家里的粮食,多的都堆不下,只能堆到寿材里来了。”

    刘辩表情看不出喜怒,望着他,问道:

    “这户人家,我没看到一个年轻人,仅凭老人,如何能收获这么多粮食?”

    “这……这……陛下有所不知,燕县有一个陋习,每年四五月份,年轻人要出家门,到外地务工或者要饭。”

    郭嘉眯着眼追问:“全都出去了?一个在家的都没有?”

    县令犹豫一番,回道:“自然是有在家的,不过可能这会儿不在,下官马上让人找他回来。”

    于是,他令手下人去找,没过多久,还真找回来一个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