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校教师的奋斗史 第24章 当兵不成
返程路上,正赶上公社任社长从区里开会返回。艾书把这次“秋防”的安排边走边向社长讲了。社长说,明天公社召开有生产队长参加的三干会,他在会上安排一下。
第二天,社长在会上安排工作,讲到“秋防”工作时,强调:“这不能简单地看成打个猪牛针,防止牛病猪瘟鸡死,关于到国民经济计划的完成,是一个政治任务,必须高度重视!”
艾书一行开展工作很顺利,公社领导的号召再加上艾书搞选举时认得大队生产队领导,走到哪个队,队长亲自陪同并做宣传,大大减少了艾书们需要宣传动员的口舌。他深深感觉到政府的威力,任社长的威信。他们走村串户,每天注射牲畜高达6、70头(只),最多的一天达到121头(只)。龙河公社44天全面完成“秋防”任务,公社党委受到区委的表扬,艾书也得到奖状。只是天雨路滑,跌一跤打坏7个药瓶,赔了三角五分钱。
艾书也因表现好,加入了共青团。
成立公社团委,团委书记是党委胡书记兼任,艾书当了团委委员。艾书顺山顺水,心里乐滋滋的,脸上常挂着笑容。
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大力培养积极分子。艾书被抽调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开展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着作;要学习政策;要开展阶级斗争;要访贫问苦,开展忆苦思甜;要开展清工分、清账目、清物资、清多吃多占;要建立贫下中农协会;要抓好农村生产“四抓十查”,即抓水、肥、种、管、查水利、查肥料、查种子、种土地、查耕畜、查农具、查劳动力、查资金、查生活、查领导。”艾书认真的听,认真记录。不懂就问,准备好好地工作。培训后,等待出发通知。
不巧又巧,正直征兵,艾书去公社报名的事传到母亲耳里,她又哭又闹:“艾书做什么都可以,就是这件事不可以!”又逼艾书父亲到公社去把艾书的名消掉。艾书在门口站一会,母亲都要从窗子上或门缝里盯着,一旦有行动迹象,母亲就要跌跟跶斗的追过来;活路也不准艾书去做;晚上很少睡着;时不时都要起去看艾书是不是睡起的。艾书只得表态:“妈,我听你的,参军我不去了。”艾母知道儿子不说谎:“勉强听你的,反正如果你真要去,我就碰死给你看!”艾书整天睡了吃,吃了睡,火窝在心里。
家族里一位堂嫂来家对着艾书母亲耳朵说了一阵悄悄话。母亲笑颜逐开:“大嫂要去后家拜年,东西有些多,来请你去帮着背,我看要得。”这一段,艾书憋的慌,也想出去走走,并且还是踏乡过界,出省呢。
其实,“主礼”腊肉是堂哥背起,艾书背的水礼(副礼)桔子50多个,堂嫂说,腊肉一家一块,水礼是一家几个橘子。说是外省,其实就是30来里小路,一匹大石岩,岩下是贵州,岩上是云南,岩下陡峭,岩上比较平缓,站得高看得远。
第二天,嫂叔家请吃饭。进门,已有3个年龄相差不大的姑娘在那里等候。一个在纳袜垫,一个在包汤圆,一个在看书。三人都几乎同时起来让坐。三个姑娘都长的身材匀称,面目姣好,两根辫子垂在肩前。她们都盯着看艾书,艾书倒不好意思多看她们。一会,一个二个的都告辞,说:“要回家了。”
艾书似有醒悟:“三个都好,但看书的那个似乎要比包汤圆的和做针线活的要逊点,不过她识字呀。”
下午,堂嫂另一叔家请吃饭。进门时,也是那3个姑娘都在,也是同样的活计,也是过一会都告辞走了。
晚上的活动是“躲猫猫”(捉迷藏)。堂屋里烛灯灰暗,寨子里来了一些青年,男青年“打猫猫”,女青年除已来过的3个外,又增加 了几个,她们是来看热闹,吆喝逗笑的。打猫猫不几个回合,堂哥就被揪住,蒙上眼睛,你推我搡,拳头、巴掌挨了不少,堂哥抓不到人,一时笑声阵阵,热闹非常。突然“嘭”一声,不知从哪里摔来了一个洗脸用的木盆子打在堂哥头上。堂哥“哎呦”一声,手护着额头蹲了下去,满堂大笑呼喊“打得好,打得好!”活动散了。艾书随堂哥进客房休息。一会,堂哥额头上的青包看着看着越长越大,堂嫂进来看见丈夫被打成这个样子,“这些人些也是随便玩下就行了,打成这个样子!”她心痛地说。第二天上午,堂哥额头的包更大了,就像一个鸭蛋长在额头上。“好险啦,这一盆砸来,不偏不倚在额头上,额头是硬的。如果砸在鼻子上,如果砸在眼睛上,如果砸在太阳穴,如果往上砸到天灵盖,砸在百会,砸到后脑,不死也是重伤。这里也野蛮了!”艾书感到很可怕,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决心回家。堂嫂父母也来劝留,那劝不住。堂哥是不能同艾书同行了,送到门口止步。有来看的青年男子还指着堂哥打趣说:“人家女的转转(指发簪)是梳扎在 后脑壳,你是男的就梳扎在额颅上”。堂嫂责怪:“你们打玩打笑轻点嘛,下手够重的!”“还不是为了你在他家好过!”人群里有人回答。
堂嫂独送艾书出路口:“这几个姑娘都生的好哩,你瞧得起哪个?”“这里太野蛮了,我哪个都瞧得起,哪个都不敢瞧。我体单,怕挨打,反正我是再也不来了。”在艾书心里,这几个姑娘都不错。他回答的是实话。
父母本来是要叫艾书同堂哥嫂好好玩几天的,一来等新兵走了他再回来,二来给他看个媳妇,把他的脚栓住,让他死了当兵这条心。
艾书早早回来,父母有些诧异。问:“那个地方好玩不好玩?”“好玩”。“看见姑娘了没有?”“看见了,几个家的”。“是她们不喜欢你,还是你不喜欢她们?”“不晓得。”“有你大嫂生得好吗?”“有差不多的,有还比大嫂好的。”“那你为什么一个都不喜欢?”“不晓得。”艾书不把当新郎怕挨打的真实原因讲出来。
第二天,社长在会上安排工作,讲到“秋防”工作时,强调:“这不能简单地看成打个猪牛针,防止牛病猪瘟鸡死,关于到国民经济计划的完成,是一个政治任务,必须高度重视!”
艾书一行开展工作很顺利,公社领导的号召再加上艾书搞选举时认得大队生产队领导,走到哪个队,队长亲自陪同并做宣传,大大减少了艾书们需要宣传动员的口舌。他深深感觉到政府的威力,任社长的威信。他们走村串户,每天注射牲畜高达6、70头(只),最多的一天达到121头(只)。龙河公社44天全面完成“秋防”任务,公社党委受到区委的表扬,艾书也得到奖状。只是天雨路滑,跌一跤打坏7个药瓶,赔了三角五分钱。
艾书也因表现好,加入了共青团。
成立公社团委,团委书记是党委胡书记兼任,艾书当了团委委员。艾书顺山顺水,心里乐滋滋的,脸上常挂着笑容。
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大力培养积极分子。艾书被抽调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开展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着作;要学习政策;要开展阶级斗争;要访贫问苦,开展忆苦思甜;要开展清工分、清账目、清物资、清多吃多占;要建立贫下中农协会;要抓好农村生产“四抓十查”,即抓水、肥、种、管、查水利、查肥料、查种子、种土地、查耕畜、查农具、查劳动力、查资金、查生活、查领导。”艾书认真的听,认真记录。不懂就问,准备好好地工作。培训后,等待出发通知。
不巧又巧,正直征兵,艾书去公社报名的事传到母亲耳里,她又哭又闹:“艾书做什么都可以,就是这件事不可以!”又逼艾书父亲到公社去把艾书的名消掉。艾书在门口站一会,母亲都要从窗子上或门缝里盯着,一旦有行动迹象,母亲就要跌跟跶斗的追过来;活路也不准艾书去做;晚上很少睡着;时不时都要起去看艾书是不是睡起的。艾书只得表态:“妈,我听你的,参军我不去了。”艾母知道儿子不说谎:“勉强听你的,反正如果你真要去,我就碰死给你看!”艾书整天睡了吃,吃了睡,火窝在心里。
家族里一位堂嫂来家对着艾书母亲耳朵说了一阵悄悄话。母亲笑颜逐开:“大嫂要去后家拜年,东西有些多,来请你去帮着背,我看要得。”这一段,艾书憋的慌,也想出去走走,并且还是踏乡过界,出省呢。
其实,“主礼”腊肉是堂哥背起,艾书背的水礼(副礼)桔子50多个,堂嫂说,腊肉一家一块,水礼是一家几个橘子。说是外省,其实就是30来里小路,一匹大石岩,岩下是贵州,岩上是云南,岩下陡峭,岩上比较平缓,站得高看得远。
第二天,嫂叔家请吃饭。进门,已有3个年龄相差不大的姑娘在那里等候。一个在纳袜垫,一个在包汤圆,一个在看书。三人都几乎同时起来让坐。三个姑娘都长的身材匀称,面目姣好,两根辫子垂在肩前。她们都盯着看艾书,艾书倒不好意思多看她们。一会,一个二个的都告辞,说:“要回家了。”
艾书似有醒悟:“三个都好,但看书的那个似乎要比包汤圆的和做针线活的要逊点,不过她识字呀。”
下午,堂嫂另一叔家请吃饭。进门时,也是那3个姑娘都在,也是同样的活计,也是过一会都告辞走了。
晚上的活动是“躲猫猫”(捉迷藏)。堂屋里烛灯灰暗,寨子里来了一些青年,男青年“打猫猫”,女青年除已来过的3个外,又增加 了几个,她们是来看热闹,吆喝逗笑的。打猫猫不几个回合,堂哥就被揪住,蒙上眼睛,你推我搡,拳头、巴掌挨了不少,堂哥抓不到人,一时笑声阵阵,热闹非常。突然“嘭”一声,不知从哪里摔来了一个洗脸用的木盆子打在堂哥头上。堂哥“哎呦”一声,手护着额头蹲了下去,满堂大笑呼喊“打得好,打得好!”活动散了。艾书随堂哥进客房休息。一会,堂哥额头上的青包看着看着越长越大,堂嫂进来看见丈夫被打成这个样子,“这些人些也是随便玩下就行了,打成这个样子!”她心痛地说。第二天上午,堂哥额头的包更大了,就像一个鸭蛋长在额头上。“好险啦,这一盆砸来,不偏不倚在额头上,额头是硬的。如果砸在鼻子上,如果砸在眼睛上,如果砸在太阳穴,如果往上砸到天灵盖,砸在百会,砸到后脑,不死也是重伤。这里也野蛮了!”艾书感到很可怕,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决心回家。堂嫂父母也来劝留,那劝不住。堂哥是不能同艾书同行了,送到门口止步。有来看的青年男子还指着堂哥打趣说:“人家女的转转(指发簪)是梳扎在 后脑壳,你是男的就梳扎在额颅上”。堂嫂责怪:“你们打玩打笑轻点嘛,下手够重的!”“还不是为了你在他家好过!”人群里有人回答。
堂嫂独送艾书出路口:“这几个姑娘都生的好哩,你瞧得起哪个?”“这里太野蛮了,我哪个都瞧得起,哪个都不敢瞧。我体单,怕挨打,反正我是再也不来了。”在艾书心里,这几个姑娘都不错。他回答的是实话。
父母本来是要叫艾书同堂哥嫂好好玩几天的,一来等新兵走了他再回来,二来给他看个媳妇,把他的脚栓住,让他死了当兵这条心。
艾书早早回来,父母有些诧异。问:“那个地方好玩不好玩?”“好玩”。“看见姑娘了没有?”“看见了,几个家的”。“是她们不喜欢你,还是你不喜欢她们?”“不晓得。”“有你大嫂生得好吗?”“有差不多的,有还比大嫂好的。”“那你为什么一个都不喜欢?”“不晓得。”艾书不把当新郎怕挨打的真实原因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