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太子,夺皇位,疯批兄妹重生啦 番外 陈钰笙05
热门推荐:
普通人的快穿学无止境
终结的炽天使我是第一号角
回到古代:种田养牛粮满仓
肥料天帝
奇葩神豪系统!kiss才给奖励
华娱,辉煌璀璨
新婚当天,未婚夫在国外陪养妹
别洗了,都说你是社会大哥
遭到停职,竟然被县委突击提拔
一众衙役兵分几路,去张家的邻居家里打听。
邻居说:“成没成亲不知道,但那几年里张大牛确实经常进出崔寡妇家。”
另一个邻居说:“早些年张母还活着的时候,崔寡妇整日与张母一起纳鞋底。”
又一个邻居说:“张大牛没了之后,张家就只剩张二牛和张瑞生,都是崔寡妇给他们洗衣做饭的。”
都没把话说死。
但等衙役提出让他们去堂上作证的时候,没人肯答应。
“我还要做农活呢!”
“家里的母猪这两日就要生了,离不开人。”
“我家那婆娘不叫我掺和这些。”
总之说来说去,就都是一个“说说可以,作证不行”的态度。
陈钰笙也跟着衙役们一起来了,衙役们问话时,她看到一旁的大树后,有几个小孩蹲在一起玩。
她走过去问:“你们在做什么呀?”
小孩们吓了一跳,抬头一看,是个漂亮姐姐,于是放下心来。
一个年纪大点的孩子指了指地上:“看蚂蚁!”
陈钰笙仔细看去,果然有一队蚂蚁在急匆匆地搬家。
她看了一眼天,天空万里无云,也不像是要下雨的样子啊!
她拿出几块糖,分给了小孩们。
这是和小言学的,她的荷包里常年备着生石灰、绳子、火石、碎银子和糖。
用小言的话说,就是有备无患,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用到。
比方说现在,就刚好派上了用处。
县里的百姓生活还算富足,但平常人家依旧是不会经常给孩子买糖吃的。逢年过节赶集的时候,能带回两块就已经不错了。
小孩们欢天喜地地接了,再和她说话就一口一个“姐姐”,叫得很甜。
“这儿的蚂蚁怎么大晴天的搬家?”陈钰笙问,“我记得只有下雨之前才能瞧见的。”
“不知道,”年纪最大的那个孩子满不在乎地说,“我以前听我娘说的也是,蚂蚁都是在下雨前搬家的,可这些蚂蚁来来回回都搬了好一阵了。”
“不单单是蚂蚁吧,”另一个小孩插嘴道,“前儿咱们不是还瞧见那么大一个蜘蛛吗?”
“对对,还有好多虫呢!”几个孩子里头唯一的女孩儿脆生生地说,“我娘说是因为张家家里头洒了硫磺,那些虫啊蛇啊的,就都从他家里爬出来了。”
听到“张家”,陈钰笙的眉头一挑。
“是那个张家么?”陈钰笙随手朝着张家的方向一指。
小孩们纷纷点头:“就是他家。”
好端端的,张家洒硫磺做什么?
她只知道硫磺能驱蛇,莫不是张家进了蛇?
陈钰笙暂时按下疑惑,又问:“张家不是也有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孩么?你们怎么不同他一起玩?”
几个孩子面面相觑,最大的那个迟疑着说:“我娘不让我同他玩。”
其他人纷纷附和:“是,家里让我们离他远些。”
这就更奇怪了。
就算张大牛掐死了黄慧儿,这些邻里都害怕他,可孩子才不管那些。
他们从不掺和大人间的恩恩怨怨,就算是家里严令禁止他们同张瑞生玩,他们也会偷偷寻到机会去找他。
除非眼前这些孩子都不喜欢张瑞生。
想到这里,陈钰笙叹了一口气:“不同他玩也好,我前些日子见过他一回,那孩子……挺不一般的。”
她也不知道这些孩子心中是怎么想的,所以说的有些含糊。
“是吧?”
没想到她这话让这群孩子立刻便寻到了共鸣,小女孩快言快语道:“姐姐,你们大人也觉得他吓人吗?”
吓人?
陈钰笙想起张瑞生在堂上一言不发的样子,不明白小女孩为什么会给出这样一个词来。
她点点头:“是啊,挺吓人的。”
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摆弄着手指头:“以前我们也和他一起玩的,但他下手总是没轻没重的,有一回把我推到水里去,回家我就病了一场,喝了许多苦药才好的。”
“我以前同他玩扮家家酒,他骑在我身上打我!”
“我往前跑的时候他伸腿绊我,我膝盖上现在还有好大一块疤呢!”
……
听起来张瑞生可不是什么纯良的孩子。
几个孩子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地细数张瑞生的罪过。
最后那年纪最大的孩子悄声说:“也不单单是这些,我娘还说张瑞生其实是张二……”
“说什么呢这么热闹!”
忽然一个妇人提着说话那孩子的耳朵便将他提了起来:“猪草割了吗?家里的鸡喂了吗?都这么大了,整日里还就只知道玩,连帮家里做点事都不肯!”
那孩子“哎呦哎呦”地被她拖着走了,其余的几个孩子见状,也一拥而散。
小女孩走得最晚,眼睛一直在陈钰笙的荷包上盯着。
“你还想吃糖?”陈钰笙把手探进去摸了摸,还剩下最后两块糖,她都给了小女孩。
小女孩说了声“谢谢姐姐”,随后摇了摇头:“姐姐这个荷包可真难看。”
陈钰笙:……
这可是小言亲手绣的呢!
她有点不高兴了,刚要反驳,又听小姑娘说:“我有一回见张瑞生用刀子把虫子切成一块一块的,可吓人了。”
陈钰笙顿了顿,说:“那是挺吓人的。”
等小姑娘也蹦蹦跳跳的走了,她站起身,走到了几个衙役身边。
大热天的,衙役们一无所获,都憋了一肚子的火。
见她过来,络腮胡衙役阴阳怪气地说:“果然是京城里出来的大小姐,和咱们这些人就是不一样。咱们在这边挨家挨户地盘问,你倒好,跑到树底下乘凉去了!”
陈钰笙没理他,问道:“你们有谁去张家看过么?”
一个衙役摇头道:“方才我敲门,门后就只有那孩子应了一声,说张二牛不在家里。依我看,咱们不如去找当年给黄慧儿做媒的媒人问问,若是张大牛当真与崔寡妇成了亲,媒人总该知道的。”
“就怕找到之后也依旧说是记不清了。”
络腮胡口中这样说着,可也没有别的法子,眼见着是什么都问不出来了,一行人只能悻悻离开。
临走之前,陈钰笙扭过头又看了一眼张家的院子,正巧瞥见门缝里有双眼睛一闪而过。
邻居说:“成没成亲不知道,但那几年里张大牛确实经常进出崔寡妇家。”
另一个邻居说:“早些年张母还活着的时候,崔寡妇整日与张母一起纳鞋底。”
又一个邻居说:“张大牛没了之后,张家就只剩张二牛和张瑞生,都是崔寡妇给他们洗衣做饭的。”
都没把话说死。
但等衙役提出让他们去堂上作证的时候,没人肯答应。
“我还要做农活呢!”
“家里的母猪这两日就要生了,离不开人。”
“我家那婆娘不叫我掺和这些。”
总之说来说去,就都是一个“说说可以,作证不行”的态度。
陈钰笙也跟着衙役们一起来了,衙役们问话时,她看到一旁的大树后,有几个小孩蹲在一起玩。
她走过去问:“你们在做什么呀?”
小孩们吓了一跳,抬头一看,是个漂亮姐姐,于是放下心来。
一个年纪大点的孩子指了指地上:“看蚂蚁!”
陈钰笙仔细看去,果然有一队蚂蚁在急匆匆地搬家。
她看了一眼天,天空万里无云,也不像是要下雨的样子啊!
她拿出几块糖,分给了小孩们。
这是和小言学的,她的荷包里常年备着生石灰、绳子、火石、碎银子和糖。
用小言的话说,就是有备无患,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用到。
比方说现在,就刚好派上了用处。
县里的百姓生活还算富足,但平常人家依旧是不会经常给孩子买糖吃的。逢年过节赶集的时候,能带回两块就已经不错了。
小孩们欢天喜地地接了,再和她说话就一口一个“姐姐”,叫得很甜。
“这儿的蚂蚁怎么大晴天的搬家?”陈钰笙问,“我记得只有下雨之前才能瞧见的。”
“不知道,”年纪最大的那个孩子满不在乎地说,“我以前听我娘说的也是,蚂蚁都是在下雨前搬家的,可这些蚂蚁来来回回都搬了好一阵了。”
“不单单是蚂蚁吧,”另一个小孩插嘴道,“前儿咱们不是还瞧见那么大一个蜘蛛吗?”
“对对,还有好多虫呢!”几个孩子里头唯一的女孩儿脆生生地说,“我娘说是因为张家家里头洒了硫磺,那些虫啊蛇啊的,就都从他家里爬出来了。”
听到“张家”,陈钰笙的眉头一挑。
“是那个张家么?”陈钰笙随手朝着张家的方向一指。
小孩们纷纷点头:“就是他家。”
好端端的,张家洒硫磺做什么?
她只知道硫磺能驱蛇,莫不是张家进了蛇?
陈钰笙暂时按下疑惑,又问:“张家不是也有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孩么?你们怎么不同他一起玩?”
几个孩子面面相觑,最大的那个迟疑着说:“我娘不让我同他玩。”
其他人纷纷附和:“是,家里让我们离他远些。”
这就更奇怪了。
就算张大牛掐死了黄慧儿,这些邻里都害怕他,可孩子才不管那些。
他们从不掺和大人间的恩恩怨怨,就算是家里严令禁止他们同张瑞生玩,他们也会偷偷寻到机会去找他。
除非眼前这些孩子都不喜欢张瑞生。
想到这里,陈钰笙叹了一口气:“不同他玩也好,我前些日子见过他一回,那孩子……挺不一般的。”
她也不知道这些孩子心中是怎么想的,所以说的有些含糊。
“是吧?”
没想到她这话让这群孩子立刻便寻到了共鸣,小女孩快言快语道:“姐姐,你们大人也觉得他吓人吗?”
吓人?
陈钰笙想起张瑞生在堂上一言不发的样子,不明白小女孩为什么会给出这样一个词来。
她点点头:“是啊,挺吓人的。”
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摆弄着手指头:“以前我们也和他一起玩的,但他下手总是没轻没重的,有一回把我推到水里去,回家我就病了一场,喝了许多苦药才好的。”
“我以前同他玩扮家家酒,他骑在我身上打我!”
“我往前跑的时候他伸腿绊我,我膝盖上现在还有好大一块疤呢!”
……
听起来张瑞生可不是什么纯良的孩子。
几个孩子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地细数张瑞生的罪过。
最后那年纪最大的孩子悄声说:“也不单单是这些,我娘还说张瑞生其实是张二……”
“说什么呢这么热闹!”
忽然一个妇人提着说话那孩子的耳朵便将他提了起来:“猪草割了吗?家里的鸡喂了吗?都这么大了,整日里还就只知道玩,连帮家里做点事都不肯!”
那孩子“哎呦哎呦”地被她拖着走了,其余的几个孩子见状,也一拥而散。
小女孩走得最晚,眼睛一直在陈钰笙的荷包上盯着。
“你还想吃糖?”陈钰笙把手探进去摸了摸,还剩下最后两块糖,她都给了小女孩。
小女孩说了声“谢谢姐姐”,随后摇了摇头:“姐姐这个荷包可真难看。”
陈钰笙:……
这可是小言亲手绣的呢!
她有点不高兴了,刚要反驳,又听小姑娘说:“我有一回见张瑞生用刀子把虫子切成一块一块的,可吓人了。”
陈钰笙顿了顿,说:“那是挺吓人的。”
等小姑娘也蹦蹦跳跳的走了,她站起身,走到了几个衙役身边。
大热天的,衙役们一无所获,都憋了一肚子的火。
见她过来,络腮胡衙役阴阳怪气地说:“果然是京城里出来的大小姐,和咱们这些人就是不一样。咱们在这边挨家挨户地盘问,你倒好,跑到树底下乘凉去了!”
陈钰笙没理他,问道:“你们有谁去张家看过么?”
一个衙役摇头道:“方才我敲门,门后就只有那孩子应了一声,说张二牛不在家里。依我看,咱们不如去找当年给黄慧儿做媒的媒人问问,若是张大牛当真与崔寡妇成了亲,媒人总该知道的。”
“就怕找到之后也依旧说是记不清了。”
络腮胡口中这样说着,可也没有别的法子,眼见着是什么都问不出来了,一行人只能悻悻离开。
临走之前,陈钰笙扭过头又看了一眼张家的院子,正巧瞥见门缝里有双眼睛一闪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