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后,带全家致富 第125章 藏宝
热门推荐:
快穿:路人甲被男主缠上了
末世我被认定成了精神病
永劫,从坏桃开始的乱杀生涯!
军婚五年捂不热,不爱?那就离
离婚冷静期内,各大佬踏破我家门槛!
权力之巅
混账徒儿,你敢觊觎为师
崩坏原神,欢迎来到问答空间
狂仙出狱
大家在屋里忙活,明月一直呜呜哇哇地说着,根本没听到明玉的呼喊声。
看到黄山抱着明玉过来,又看到她脸上的指头印,黄母心疼得眼泪直掉。
“外婆,我打赢了,还抢回了东西,你们夸夸我呀!”
明玉眼睛亮晶晶的,期待着大家的夸奖。
一家人又围着明玉嘘寒问暖,她拼命抢回来的簪子就被人随手放到了一边上。
明月好奇地看着旁边的簪子,伸手去拿,一不小心就掉在了地上。
明玉正在重演刚才的场景,一脚踏了上去,把她摔得一咕噜坐到了地上。
地上簪子发出细微的声音,簪身破了条裂缝。
林宏明连忙把摔倒的明玉抱起来,又捡起簪子。
他忽然发觉簪身不对劲,举过头顶,对着阳光一照,发现里面好像有东西。
“簪子里有东西。”
林宏明这话把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黄丽一脸严肃地看着他,出门去叫黄父过来。
黄父刚把黄有才送走,正好奇屋里为什么没人时,就看到黄丽来喊他。
黄父到了屋里,第一眼就看到了明玉脸上的伤,心里顿时就愤怒了,难怪黄天赐支支吾吾的,原来是打明玉了呀!
他心里后悔得不行,早知道刚才就好生问问他,也好为明玉出口恶气。
林母把簪子拿到黄父眼前晃动,“老头子,你看,簪子里有东西。”
黄父把目光从明玉身上移到了黄母手里,他仔细端详着簪子,怀念地说道:“这是我妈的簪子,她临终前一直要我找到它,守住它,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找到,还以为它丢了。”
黄父接过簪子,研究了半天,最后小心翼翼地从簪头把它分为两部分,取出里面的东西。
那是一张写簪花小楷的纸条,是黄奶奶的字迹:
西山藏宝于林间, 泡桐古树根深埋,
三尺三寸地为界,深谷秘径待寻踪。
清风徐来枝叶动,巨石静卧岁月长。
若问珍宝何处觅,唯有智者识其详。
这纸条上的内容什么意思?
西山?泡桐树?巨石?
黄父和黄母对视一眼,想到了丰收村老家自留林——西山树林,里面确实有一棵一百多年的泡桐树,树下也确实有一块大石头。
黄父看到珍宝两个字心里忽然一动,脸上露出了激动的神色来。
“我知道妈为什么一再叮嘱我要收好簪子了。”
林母心里也是怦怦直跳,她的心激动得像要跳出胸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黄山他们几个互相看一眼,脸上都是满满的求知欲。
黄父见孩子们都一脸好奇地看着他,慢条斯理地把纸条收好,又把簪子恢复原样,招呼孩子们坐下,将簪子的来历娓娓道来。
黄有福的外祖家姓文,祖上原本是省城里富甲一方的大财主,不过到老太爷那一辈时已经家道中落。
后来因为各地军阀割据一方,相互攻伐,战乱频发,老太爷当机立断舍弃家财,带着一家四口搬来到双福镇生活。
后来战争范围越来越广,他又带着家人搬来了丰收村,那年黄有福的母亲文氏才十岁。
也正是因为这样,后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他家还因为穷划成了贫农。
不过老太爷受了那么多年的精英教育,做事从来都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他虽然号称散尽家财,其实手里还留了不少好东西。
文老太爷十分疼爱女儿,文氏出嫁时他就偷偷给了不少好东西给她。
而黄有福的父亲是正儿八经的贫农,虽然读了几年书,但着实没什么见识,对于岳父给的那些瓶瓶罐罐他看不上眼,不知其价值。
再后来,村里土匪横行,暴乱不断,文氏深知怀璧其罪的道理,把手里的好东西全都藏了起来,谁也没说,包括爱喝个小酒又特别耿直的黄祖父。
有道是财帛动人心,又有道是人心隔肚皮。
若是被人知道他们手里有好东西,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身首异处了。
黄祖父其实对文氏的做法不太满意,认为她连他都不说,是在防备着他。
不过,接下来的日子里,整个华夏局面动荡不安,匪患猖獗,城里许多富户被贼子烧杀掳掠,连丰收村这样的偏僻的村子也没能逃脱,黄祖父也就歇了找出这批东西的心思。
黄有福十岁那年,文氏身体就差了起来,吃了无数药也不见好,不到三个月竟然走到油尽灯枯的地步。
她自知大限将至,又知道丈夫肯定会再娶,于是在最后那几天反复叮嘱他一定要守住她的那根木头簪子,等他爸这一辈人死光了才能拿出来。
母亲去世后,悲年幼的黄有福大病一场,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醒来后忘记了很多事。
不过母亲临终前的遗言他一直记得,也一直在找这根簪子。
他长到十五岁时,国家安定了下来,家里生活慢慢好起来后,父亲就把后娘陈氏娶了回来,媒人竟然是他的亲外公文老太爷。
年少的黄有福不明白,为什么他的外公会给女婿做媒,直到中年时期的他才偶然得知后娘陈氏居然是外公的亲生女儿。
原来当年老太爷搬到丰收村时得到陈氏母亲的照拂,珠胎暗结有了陈氏,不过那时候已经不兴娶妾了,老太太便另嫁他人。
文氏过世后,陈氏一婚因为没生孩子被赶回娘家,他外公才做主,把陈氏嫁给黄祖父。
黄祖父还在的那些年,陈氏对黄父还是很不错的,相处也挺愉快。
黄祖父虽然不知道已逝妻子手里的东西到底价值几何,也不知道具体藏宝地点,但是他隐隐约约知道是跟山有关,只是并不确定哪一处。
他怕黄父不管陈氏和黄有才,临终前请了村长和族里长辈来做见证,要求他照顾好陈氏和黄有才,给陈氏养老送终后才能分到家里的柴山林。
陈氏也不是一直都这么刻薄,年轻时的她也还是善良大方的。
她的态度真正发生变化是黄祖父死后,有人嚼舌根子说黄父命硬克亲,任何跟他亲近的人都会被克死。
陈氏是个大字不识的愚昧妇人,听人这么一说也就相信了,再加上带着儿子守寡,性子也就越发古怪起来。
黄父对陈氏孝顺也是几方面博弈后的结果。
第一,因为陈氏毕竟精心照顾过他几年,没有她,可能在那些动荡年代里他就没了。
第二,因为她是父亲的遗孀,也是他的亲小姨。
第三,更是为了名正言顺、光明正大的找到母亲留下来的宝贝。
如今,他的父辈已然全部去世,国家安定,世道太平,黄父想该让母亲的遗物重见天日了。
几个孩子听完黄父的话后面面相觑,脸上带着一言难尽的表情。
这比故事会里的剧情还要曲折离奇的故事是真的?还真实的发生在他们身上,这怎么让人不敢相信呢!
黄父双手握拳,脸上带着坚毅,“今天,咱们就回丰收村,势必要拿回西山。”
有了目标,一家人就开始商量对策,黄父和黄母两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趁早解决问题。
黄丽、黄蓉和两个孩子都没去,这样剑拔弩张的场合不适合有孩子在场,也害怕争吵声会吓到两个孩子。
黄母特意换了身简洁的衣裳,摩拳擦掌地准备大干一场。
黄父提着年礼先去拜访了老村长,老村长今年都九十多了,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了,但还记得黄祖父临终前的交代。
他招呼他儿子来——他儿子是这一代的村长。
他把黄祖父亲手写的书信交给村长,让他跟黄父走一趟。
一家人到时,黄有才正在招待客人。
陈氏的死亡好像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变化,他脸上也找不出一星半点的悲伤来。
黄有才迎上来:“大哥,你们来了?”
黄父微不可察地点点头,对着他安慰道:“节哀顺变。”
黄有才:其实我并没有多少悲伤……
“我这次来是和商量陈姨后事的,她生你养你一场,也该好好办一场丧事。”
黄父都没提黄大发的事,既然他们一起去了,就多一副棺材的事,抬出去埋了就行。
黄父扫视一圈,对着他说道:“这里不是说的地,咱们进屋去说吧!”
黄有才其实挺畏惧这个大哥的,又看到人高马大的黄山和林宏明,吭吭呲呲地跟在身后进去了。
正在妇人堆里聊天的林点花看见几人进了屋里,也连忙跟了进去。
黄父缓缓地坐了下,他以一种不紧不慢、略带沧桑的语气开口说道:“想当年啊,爸临终前把你托付给我,要我照料着你长大成人,要我给陈姨养老送终。”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尽心尽力,不敢有丝毫懈怠,自问也算是尽到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吧。”
听到这话,坐在一旁的村长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毕竟,这些年来黄父对弟弟黄有才的关爱,对陈氏的孝顺那都是有目共睹,众人皆是有口皆碑。
稍稍停顿了一下之后,黄父接着又说:“关于陈姨的丧葬费用,我愿意承担其中的一半。不过呢,我有个要求。”
“当初分家时,我为了不让陈姨生气,退让了一步。如今陈姨已经去了,咱家这土地可得重新分配一下了,还有那座东山,也该归我所有!”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黄有才,似乎在等待对方的回应。
黄有才没想到他哥居然冲他提要求,脸上的微笑就卡住了:“啊?哥,你要什么?”
家里一共十二亩地,就分给了黄父两亩,剩下的十亩他租给了村里的药材大户,一年的地租就能剩下四五百块。
地,他舍不得给。
东山里全是成片的水桶粗的杉树,这眼看着又是一笔收入。
山,他还是舍不得给。
只见黄有才站在那里,嘴巴张了又合,合了又张,却始终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黄父则一脸严肃地看向村长,语气坚定地说道:“村长,我已经履行了我的承诺,现在我想拿到属于我的东西,这不过分吧!”
村长微微点头,表示理解黄父此刻的心情。
他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份泛黄的纸张——那正是黄祖父的临终手书。
村长慢慢地展开手书,仔细阅读上面的每一个字。
片刻后,他抬起头来,环视四周一圈,最后将目光停留在黄父身上,缓缓开口道:“按照黄老爷子生前留下的这封手书,确实应当如你所求,将一半土地和东山分给你。”
林点花听到这话心里可着急了,隔着厚厚的棉衣拧得黄有才龇牙咧嘴的。
黄有才一把拉住黄父,陪着笑:“哥,地能不能明年再分?到时候分……三亩给你。”
“山林嘛,东山远,你们去一趟也不方便,我把家门口的西山给你,行不行?”
黄母冷哼一声,垮下脸来:“今年还没开始种,现在分不是更好吗?西山就一些杂树,一根青杠树都没有,我拿它有什么用?”
林点花忙堆出笑脸来:“大嫂,你们又没住村里,要地要山林也没什么用啊!”
黄母不买账:“你们不也没住村里吗?你们就有用了?”
黄母怼完还待再说,黄父开口了:“羡君,我们家孩子都大了,也没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有才的两个孩子都没长大,需要钱的地方挺多的,咱们当哥嫂的就让让他,就按他说的那样分吧!”
黄母听后重重地哼一声,到底没再说出什么话来。
黄有才脸上蹦出惊喜来,欢欢喜喜地喊了一声:“大哥,咱们就这样分吧!村长,村长,麻烦你做个见证,写份文书。”
斗志昂扬的村长发现泼皮无赖一般的黄有才今天乖顺得紧,想象中的兄弟大打出手的场面并没有出现。
虽然很疑惑,但是不打架就能解决问题对他这个村长来说肯定更好。
村长帮忙写上文书,让兄弟两人签字盖手印。
黄父分到了西山,心里虽然激动,但是面无表情,他对黄有才说:“那行,我们就先回了,你把花费列个清单给我,我明天就带钱来。”
黄母本来是做戏,听到他这么说,想到陈氏干那些破事儿,此刻也是真的生气了,也不等黄父寒暄完,率先走了出去。
林宏明看岳母怒气冲冲地出去,连忙跟上去。
黄父清了清喉咙,和村长又说了几句才带黄山回到车上。
等人都上了车,黄母才露出笑容来,笑着对儿子和女婿说道:“怎么样?我演得还他不错吧?”
黄山和林宏明眼神交汇,都从对方眼里看出了惊心动魄。
这演技岂止是不错呀,简直就是影后!
第二天,天色未亮,大雾把整个丰收村笼罩在里面,影影绰绰的,带着神秘的色彩。
黄父带着林宏明和黄山向着丰收村出发。
西山离黄家也不近,走路要十几分钟,并且不通公路。
黄父指了另一条不经过黄家的公路,趁着天色尚未大亮,三人扛着锄头拿着砍柴刀提着口袋就进林子里了。
在山林里走了快十分钟,才找到了林子里那棵巨大的泡桐树,而树旁就有一块形似乌龟的巨石。
乌龟石很大,林宏明和黄山绕着转了一圈,不知该从哪里下手。
黄父仔细回想了临终前母亲对他说的话,指着乌龟脑袋就说:“挖这儿,往下挖三尺三。”
黄山提着锄头就开挖。
虽说这大冬天的没人来,不过为了掩人耳目,一人挖土,另外两人就砍柴,到时候也有个说辞。
这山地板结得厉害,黄祖母怕人发现埋着的宝贝,中间还放了好些石块。
父子三人硬是挖了半个小时才把匣子挖出来。
黄父看了眼匣子就知道是母亲的遗物,此时不是细看的好时机,匆忙装进背篓里,又盖上枯枝枯叶,把地恢复原样,又急匆匆地回家去了。
看到黄山抱着明玉过来,又看到她脸上的指头印,黄母心疼得眼泪直掉。
“外婆,我打赢了,还抢回了东西,你们夸夸我呀!”
明玉眼睛亮晶晶的,期待着大家的夸奖。
一家人又围着明玉嘘寒问暖,她拼命抢回来的簪子就被人随手放到了一边上。
明月好奇地看着旁边的簪子,伸手去拿,一不小心就掉在了地上。
明玉正在重演刚才的场景,一脚踏了上去,把她摔得一咕噜坐到了地上。
地上簪子发出细微的声音,簪身破了条裂缝。
林宏明连忙把摔倒的明玉抱起来,又捡起簪子。
他忽然发觉簪身不对劲,举过头顶,对着阳光一照,发现里面好像有东西。
“簪子里有东西。”
林宏明这话把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黄丽一脸严肃地看着他,出门去叫黄父过来。
黄父刚把黄有才送走,正好奇屋里为什么没人时,就看到黄丽来喊他。
黄父到了屋里,第一眼就看到了明玉脸上的伤,心里顿时就愤怒了,难怪黄天赐支支吾吾的,原来是打明玉了呀!
他心里后悔得不行,早知道刚才就好生问问他,也好为明玉出口恶气。
林母把簪子拿到黄父眼前晃动,“老头子,你看,簪子里有东西。”
黄父把目光从明玉身上移到了黄母手里,他仔细端详着簪子,怀念地说道:“这是我妈的簪子,她临终前一直要我找到它,守住它,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找到,还以为它丢了。”
黄父接过簪子,研究了半天,最后小心翼翼地从簪头把它分为两部分,取出里面的东西。
那是一张写簪花小楷的纸条,是黄奶奶的字迹:
西山藏宝于林间, 泡桐古树根深埋,
三尺三寸地为界,深谷秘径待寻踪。
清风徐来枝叶动,巨石静卧岁月长。
若问珍宝何处觅,唯有智者识其详。
这纸条上的内容什么意思?
西山?泡桐树?巨石?
黄父和黄母对视一眼,想到了丰收村老家自留林——西山树林,里面确实有一棵一百多年的泡桐树,树下也确实有一块大石头。
黄父看到珍宝两个字心里忽然一动,脸上露出了激动的神色来。
“我知道妈为什么一再叮嘱我要收好簪子了。”
林母心里也是怦怦直跳,她的心激动得像要跳出胸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黄山他们几个互相看一眼,脸上都是满满的求知欲。
黄父见孩子们都一脸好奇地看着他,慢条斯理地把纸条收好,又把簪子恢复原样,招呼孩子们坐下,将簪子的来历娓娓道来。
黄有福的外祖家姓文,祖上原本是省城里富甲一方的大财主,不过到老太爷那一辈时已经家道中落。
后来因为各地军阀割据一方,相互攻伐,战乱频发,老太爷当机立断舍弃家财,带着一家四口搬来到双福镇生活。
后来战争范围越来越广,他又带着家人搬来了丰收村,那年黄有福的母亲文氏才十岁。
也正是因为这样,后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他家还因为穷划成了贫农。
不过老太爷受了那么多年的精英教育,做事从来都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他虽然号称散尽家财,其实手里还留了不少好东西。
文老太爷十分疼爱女儿,文氏出嫁时他就偷偷给了不少好东西给她。
而黄有福的父亲是正儿八经的贫农,虽然读了几年书,但着实没什么见识,对于岳父给的那些瓶瓶罐罐他看不上眼,不知其价值。
再后来,村里土匪横行,暴乱不断,文氏深知怀璧其罪的道理,把手里的好东西全都藏了起来,谁也没说,包括爱喝个小酒又特别耿直的黄祖父。
有道是财帛动人心,又有道是人心隔肚皮。
若是被人知道他们手里有好东西,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身首异处了。
黄祖父其实对文氏的做法不太满意,认为她连他都不说,是在防备着他。
不过,接下来的日子里,整个华夏局面动荡不安,匪患猖獗,城里许多富户被贼子烧杀掳掠,连丰收村这样的偏僻的村子也没能逃脱,黄祖父也就歇了找出这批东西的心思。
黄有福十岁那年,文氏身体就差了起来,吃了无数药也不见好,不到三个月竟然走到油尽灯枯的地步。
她自知大限将至,又知道丈夫肯定会再娶,于是在最后那几天反复叮嘱他一定要守住她的那根木头簪子,等他爸这一辈人死光了才能拿出来。
母亲去世后,悲年幼的黄有福大病一场,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醒来后忘记了很多事。
不过母亲临终前的遗言他一直记得,也一直在找这根簪子。
他长到十五岁时,国家安定了下来,家里生活慢慢好起来后,父亲就把后娘陈氏娶了回来,媒人竟然是他的亲外公文老太爷。
年少的黄有福不明白,为什么他的外公会给女婿做媒,直到中年时期的他才偶然得知后娘陈氏居然是外公的亲生女儿。
原来当年老太爷搬到丰收村时得到陈氏母亲的照拂,珠胎暗结有了陈氏,不过那时候已经不兴娶妾了,老太太便另嫁他人。
文氏过世后,陈氏一婚因为没生孩子被赶回娘家,他外公才做主,把陈氏嫁给黄祖父。
黄祖父还在的那些年,陈氏对黄父还是很不错的,相处也挺愉快。
黄祖父虽然不知道已逝妻子手里的东西到底价值几何,也不知道具体藏宝地点,但是他隐隐约约知道是跟山有关,只是并不确定哪一处。
他怕黄父不管陈氏和黄有才,临终前请了村长和族里长辈来做见证,要求他照顾好陈氏和黄有才,给陈氏养老送终后才能分到家里的柴山林。
陈氏也不是一直都这么刻薄,年轻时的她也还是善良大方的。
她的态度真正发生变化是黄祖父死后,有人嚼舌根子说黄父命硬克亲,任何跟他亲近的人都会被克死。
陈氏是个大字不识的愚昧妇人,听人这么一说也就相信了,再加上带着儿子守寡,性子也就越发古怪起来。
黄父对陈氏孝顺也是几方面博弈后的结果。
第一,因为陈氏毕竟精心照顾过他几年,没有她,可能在那些动荡年代里他就没了。
第二,因为她是父亲的遗孀,也是他的亲小姨。
第三,更是为了名正言顺、光明正大的找到母亲留下来的宝贝。
如今,他的父辈已然全部去世,国家安定,世道太平,黄父想该让母亲的遗物重见天日了。
几个孩子听完黄父的话后面面相觑,脸上带着一言难尽的表情。
这比故事会里的剧情还要曲折离奇的故事是真的?还真实的发生在他们身上,这怎么让人不敢相信呢!
黄父双手握拳,脸上带着坚毅,“今天,咱们就回丰收村,势必要拿回西山。”
有了目标,一家人就开始商量对策,黄父和黄母两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趁早解决问题。
黄丽、黄蓉和两个孩子都没去,这样剑拔弩张的场合不适合有孩子在场,也害怕争吵声会吓到两个孩子。
黄母特意换了身简洁的衣裳,摩拳擦掌地准备大干一场。
黄父提着年礼先去拜访了老村长,老村长今年都九十多了,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了,但还记得黄祖父临终前的交代。
他招呼他儿子来——他儿子是这一代的村长。
他把黄祖父亲手写的书信交给村长,让他跟黄父走一趟。
一家人到时,黄有才正在招待客人。
陈氏的死亡好像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变化,他脸上也找不出一星半点的悲伤来。
黄有才迎上来:“大哥,你们来了?”
黄父微不可察地点点头,对着他安慰道:“节哀顺变。”
黄有才:其实我并没有多少悲伤……
“我这次来是和商量陈姨后事的,她生你养你一场,也该好好办一场丧事。”
黄父都没提黄大发的事,既然他们一起去了,就多一副棺材的事,抬出去埋了就行。
黄父扫视一圈,对着他说道:“这里不是说的地,咱们进屋去说吧!”
黄有才其实挺畏惧这个大哥的,又看到人高马大的黄山和林宏明,吭吭呲呲地跟在身后进去了。
正在妇人堆里聊天的林点花看见几人进了屋里,也连忙跟了进去。
黄父缓缓地坐了下,他以一种不紧不慢、略带沧桑的语气开口说道:“想当年啊,爸临终前把你托付给我,要我照料着你长大成人,要我给陈姨养老送终。”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尽心尽力,不敢有丝毫懈怠,自问也算是尽到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吧。”
听到这话,坐在一旁的村长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毕竟,这些年来黄父对弟弟黄有才的关爱,对陈氏的孝顺那都是有目共睹,众人皆是有口皆碑。
稍稍停顿了一下之后,黄父接着又说:“关于陈姨的丧葬费用,我愿意承担其中的一半。不过呢,我有个要求。”
“当初分家时,我为了不让陈姨生气,退让了一步。如今陈姨已经去了,咱家这土地可得重新分配一下了,还有那座东山,也该归我所有!”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黄有才,似乎在等待对方的回应。
黄有才没想到他哥居然冲他提要求,脸上的微笑就卡住了:“啊?哥,你要什么?”
家里一共十二亩地,就分给了黄父两亩,剩下的十亩他租给了村里的药材大户,一年的地租就能剩下四五百块。
地,他舍不得给。
东山里全是成片的水桶粗的杉树,这眼看着又是一笔收入。
山,他还是舍不得给。
只见黄有才站在那里,嘴巴张了又合,合了又张,却始终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黄父则一脸严肃地看向村长,语气坚定地说道:“村长,我已经履行了我的承诺,现在我想拿到属于我的东西,这不过分吧!”
村长微微点头,表示理解黄父此刻的心情。
他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份泛黄的纸张——那正是黄祖父的临终手书。
村长慢慢地展开手书,仔细阅读上面的每一个字。
片刻后,他抬起头来,环视四周一圈,最后将目光停留在黄父身上,缓缓开口道:“按照黄老爷子生前留下的这封手书,确实应当如你所求,将一半土地和东山分给你。”
林点花听到这话心里可着急了,隔着厚厚的棉衣拧得黄有才龇牙咧嘴的。
黄有才一把拉住黄父,陪着笑:“哥,地能不能明年再分?到时候分……三亩给你。”
“山林嘛,东山远,你们去一趟也不方便,我把家门口的西山给你,行不行?”
黄母冷哼一声,垮下脸来:“今年还没开始种,现在分不是更好吗?西山就一些杂树,一根青杠树都没有,我拿它有什么用?”
林点花忙堆出笑脸来:“大嫂,你们又没住村里,要地要山林也没什么用啊!”
黄母不买账:“你们不也没住村里吗?你们就有用了?”
黄母怼完还待再说,黄父开口了:“羡君,我们家孩子都大了,也没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有才的两个孩子都没长大,需要钱的地方挺多的,咱们当哥嫂的就让让他,就按他说的那样分吧!”
黄母听后重重地哼一声,到底没再说出什么话来。
黄有才脸上蹦出惊喜来,欢欢喜喜地喊了一声:“大哥,咱们就这样分吧!村长,村长,麻烦你做个见证,写份文书。”
斗志昂扬的村长发现泼皮无赖一般的黄有才今天乖顺得紧,想象中的兄弟大打出手的场面并没有出现。
虽然很疑惑,但是不打架就能解决问题对他这个村长来说肯定更好。
村长帮忙写上文书,让兄弟两人签字盖手印。
黄父分到了西山,心里虽然激动,但是面无表情,他对黄有才说:“那行,我们就先回了,你把花费列个清单给我,我明天就带钱来。”
黄母本来是做戏,听到他这么说,想到陈氏干那些破事儿,此刻也是真的生气了,也不等黄父寒暄完,率先走了出去。
林宏明看岳母怒气冲冲地出去,连忙跟上去。
黄父清了清喉咙,和村长又说了几句才带黄山回到车上。
等人都上了车,黄母才露出笑容来,笑着对儿子和女婿说道:“怎么样?我演得还他不错吧?”
黄山和林宏明眼神交汇,都从对方眼里看出了惊心动魄。
这演技岂止是不错呀,简直就是影后!
第二天,天色未亮,大雾把整个丰收村笼罩在里面,影影绰绰的,带着神秘的色彩。
黄父带着林宏明和黄山向着丰收村出发。
西山离黄家也不近,走路要十几分钟,并且不通公路。
黄父指了另一条不经过黄家的公路,趁着天色尚未大亮,三人扛着锄头拿着砍柴刀提着口袋就进林子里了。
在山林里走了快十分钟,才找到了林子里那棵巨大的泡桐树,而树旁就有一块形似乌龟的巨石。
乌龟石很大,林宏明和黄山绕着转了一圈,不知该从哪里下手。
黄父仔细回想了临终前母亲对他说的话,指着乌龟脑袋就说:“挖这儿,往下挖三尺三。”
黄山提着锄头就开挖。
虽说这大冬天的没人来,不过为了掩人耳目,一人挖土,另外两人就砍柴,到时候也有个说辞。
这山地板结得厉害,黄祖母怕人发现埋着的宝贝,中间还放了好些石块。
父子三人硬是挖了半个小时才把匣子挖出来。
黄父看了眼匣子就知道是母亲的遗物,此时不是细看的好时机,匆忙装进背篓里,又盖上枯枝枯叶,把地恢复原样,又急匆匆地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