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镇压黑暗西游,本座昴日光明帝君 > 第150章 三年不举疑点重重

镇压黑暗西游,本座昴日光明帝君 第150章 三年不举疑点重重

    这人才泪滴腮边谈旧事,愁攒眉上诉前因,道:

    “师父啊,我家住在正西,离此只有四十里远近。

    那厢有座城池,便是兴基之处。

    朕当时创立家邦,改号乌鸡国。

    五年前,天年干旱,草子不生,民皆饥死,甚是伤情。

    我国中仓禀空虚,钱粮尽绝,文武两班停俸禄,寡人膳食亦无荤。

    仿效禹王治水,与万民同受甘苦,沐浴斋戒,昼夜焚香祈祷。

    如此三年,只干得河枯井涸。

    正都在危急之处,忽然锺南山来了一个全真,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

    先见我文武多官,后来见朕,当即请他登坛祈祷,果然有应,只见令牌响处,顷刻间大雨滂沱。

    寡人只望三尺雨足矣,他说久旱不能润泽,又多下了二寸。

    朕见他如此尚义,就与他八拜为交,以兄弟称之。”

    三藏听到此处,便已经知道这道士不简单了。

    能够成功登坛求雨,必定是在天庭有一个过硬的靠山或强大的师承。

    三藏道:

    “此陛下万千之喜也。”

    乌鸡国国王摇摇头道:

    “喜自何来?

    朕与他同寝食者,只得二年。

    又遇着阳春天气,朕与那全真携手缓步,至御花园里,忽行到八角琉璃井边,不知他抛下些甚么物件,井中有万道金光。

    哄朕到井边看甚么宝贝,他陡起凶心,扑通的把寡人推下井内,将石板盖住井口,拥上泥土,移一株芭蕉栽在上面。

    可怜我啊,已死去三年,是一个落井伤生的冤屈之鬼也!”

    三藏点点头,问道:

    “那文武多官,三宫皇后,遇三朝见驾殿上,怎么就不寻你?”

    乌鸡国国王道:

    “师父啊,说起他的本事,果然世间罕有!

    自从害了朕,他当时在花园内摇身一变,就变做朕的模样,更无差别。

    现今占了我的江山,暗侵了我的国土。

    他把我两班文武,四百朝官,三宫皇后,六院嫔妃,尽属了他矣。”

    三藏问道:

    “何不在阴司阎王处具告,把你的屈情伸诉伸诉?”

    乌鸡国国王道:

    “他的神通广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尽与他有亲,东岳天齐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

    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

    三藏闻言,有了一种熟悉的感觉。

    这就是接下来要面临的一难吗?

    乌鸡国国王继续道:

    “师父啊,我这一点冤魂,本不敢上你的门来。

    山门前有那护法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紧随鞍马。

    却才被夜游神一阵神风,把我送将进来。

    他说我三年水灾该满,着我来拜谒师父。

    他说你手下有一个大徒弟,是齐天大圣,极能斩怪降魔。

    没想到师父也是个有大能力的。

    今来志心拜恳,千乞到我国中,拿住妖魔,辨明邪正,朕当结草衔环,报酬师恩也!”

    三藏只觉无言以对,这又是安排好的?

    这是这乌鸡国国王听起来确实是受了无妄之灾,是非曲直只有以身入局才能真正了解了。

    三藏经过之前的那几难磋磨,不敢有所轻视,对那人说道:

    “陛下所说若是为真,我与几位徒弟自然会尽力相帮,匡扶社稷,除去妖邪。

    只是那怪既神通广大,变得与你相同。

    满朝文武,一个个言和心顺;

    三宫妃嫔,一个个意合情投。

    我与徒弟纵有手段,决不敢轻动干戈。

    倘被多官拿住,说我们欺邦灭国,问一款大逆之罪,困陷城中,却不是画虎刻鹄也?”

    乌鸡国国王交代道:

    “我本宫有个太子,是我亲生的储君。

    自此三年,禁太子不入皇宫,不能与娘娘相见。

    他想必早已疑窦丛生。

    那全真少变了这件宝贝,师父明日早朝将其带给出城采猎的太子,见时将我的言语说与他,他便信了。”

    三藏点头应下,接过乌鸡国国王递过来的金厢白玉圭。

    乌鸡国国王站起身来告辞。

    “我这去,还央求夜游神再使一阵神风,把我送进皇宫内院,托一梦与我那正宫皇后,教他母子们合意,你师徒们同心。”

    三藏点头应承道:

    “你去罢。”

    等到乌鸡国国王离去,三藏便唤醒了三位徒弟。

    不等八戒抱怨,三藏立马将刚刚发生之事说了。

    悟空接过金厢白玉圭看了看,心中已经有了妙计,说与众人听。

    等到东方发白,悟空便先跳到空中看去,准备引太子过来。

    悟空近了乌鸡国,果然见到怪雾愁云漠漠,妖风怨气纷纷。

    “若是真王登宝座,自有祥光五色云;

    只因妖怪侵龙位,腾腾黑气锁金门。”

    忽听得炮声响亮,又只见东门开处,闪出一路人马,正是采猎的太子。

    悟空变作一个白兔儿,假装被太子射中,将太子一路引到宝林寺山门之下。

    只留下箭矢插在门槛上。

    悟空见了师父,告诉太子将至,变做二寸长短的小和尚儿,钻在装金厢白玉圭的红匣之内。

    太子见箭矢插在宝林寺山门门槛之上,想要进去游玩。

    慌得那本寺众僧,都来叩头拜接。

    走至正殿,忽见正当中坐着一个和尚,太子大怒道:

    “这个和尚无礼!

    我今半朝銮驾进山,虽无旨意知会,不当远接,此时军马临门,也该起身,怎么还坐着不动?”

    太子便令军士拿下三藏。

    三藏佛力一震,在周身化作一道屏障挡住军士。

    太子见状震惊,问了来历,得知是来自东土上雷音寺拜佛求经进宝的和尚。

    太子道:

    “你那东土虽是中原,其穷无比,有甚宝贝,你说来我听。”

    三藏便将变小的悟空推出,说是上知五百年,中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共知一千五百年过去未来之事。

    悟空见了太子,说了乌鸡国王之事,又现出了金厢白玉圭。

    太子半信半疑,进退两难心问口,三思忍耐口问心。

    悟空见他疑惑不定,又上前道:

    “殿下不必心疑,请殿下驾回本国,问你国母娘娘一声,看他夫妻恩爱之情,比三年前如何。

    只此一问,便知真假矣。”

    那太子回心道:

    “正是!

    且待我问我母亲去来。”

    他跳起身,笼了玉圭就走。

    悟空叮嘱太子不要泄露消息,一人前去悄语低言问了母亲即可。

    太子去了,见正宫娘娘坐在锦香亭上倚雕栏儿流泪。

    太子请安,问了异常之处。

    娘娘喝退左右,泪眼低声道:

    “三载之前温又暖,三年之后冷如冰。

    枕边切切将言问,他说老迈身衰事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