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135章 申请(已补上内容)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第135章 申请(已补上内容)

    林向安打听了县学的主要四个收入来源:学费和捐款,土地和田产,相关书铺子,科举考试费用。

    小报肯定能增加县学收入,至于会不会被看重,那就另说。

    深思熟虑后,林向安觉得应该设计两种:对县学的学生版和对外的普通版。

    学生版展示县学的学术氛围,记录同窗们的学术讨论与个人成长,传播知识,促进交流,增强学子之间的互动与凝聚力。

    涵盖学术、文化、互动三大版块,可以为学子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

    而另一份针对大众的娱乐版本,可以涵盖民间趣闻与故事、娱乐活动、杂事新闻、招聘信息、寻物启事等。

    这些流行的故事,若遇到畅销,汇总下来,还能出书,也可以给说书人提供素材,亦或是改编成,戏剧演出,能大大丰富娱乐生活。

    定下思路后,先开始写策划学生版小报,主要突出学术性和文化性,具体可行的机制,以及有助于对县学的发展等等。

    写完后,觉得没问题了,林向安这才准备去找了周教谕申请。

    ......

    特意提前打听了周教谕的时间,林向安便选择下午过去。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古色古香的书房里,房内静谧,空气中弥漫着书墨香。

    周教谕正在案前书写,听到下人禀报,说林向安过来拜访他。

    这不免让周教谕想到那天喝的酒,但外面没有卖的,正好也能借机打听一下。

    看到林向安进来,轻轻放下了笔,周教谕目光温和地看着他。

    “学生林向安,拜见周教谕。”

    周教谕也没有多绕圈子,“嗯,有事吗?”

    林向安一脸坦然,恭敬地开口:“学生有一事请示。近日,我与几位同窗商议,欲在学堂中办一份小报。

    内容可以是我们学习中的心得体会、时事的讨论,也可以是些许的文艺趣事。

    学生以为,这样既能增进同窗之间的交流,也能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

    不过,办报之事,若无上级同意,学生不敢擅自行动,特写了一份规划手稿,还望周教谕过目。”

    说完,就将手稿双手捧上前,递给周教谕。

    周教谕的目光微微一沉,若有所思,便接过手稿,大致浏览了一遍。

    随即展现出一丝思考的神情,沉默片刻后,语气略显温和。

    “你们这些年轻人,倒是有心。办报一事,本无不可,但要考虑清楚几个方面。

    第一,所刊内容不可涉及不当言论,必须合乎学堂规矩;

    第二,报纸形式要简明,切忌浪费纸墨;

    第三,所有同学在参与时,必定要有明确的分工,不可因小报而耽误了学业。”

    林向安听后,心中一喜,连忙道:“周教谕,您放心,学生会谨记教诲。”

    周教谕点点头,迟疑片刻,“只是这涉及到费用,还需要商议。”

    林向安没有将娱乐办的小报想法写出来,就是为了给这个做铺垫。

    “周教谕,学生这里有一想法,想弄一份普通百姓也能看懂的小报。

    登录一些小故事,趣闻趣事,还可以寻物启事,招人的信息等,给百姓带来娱乐的同时,也可以带来便利。

    就用这其中的收益,来奖励投稿、写的好的学生,这样大家能够更好的交流。”

    “可这都需要资金,这从何而来?”

    “周教谕,这普通版的小报,投入资金全部由我林家出,有县学书局印刷,赚到的收益四六分成,县学占六成,林家四成,您看如何?”

    林家有钱,县学有书局和印刷伙计,背靠官学,稍微少赚一点,林家能够得到比利益更值得的东西。

    那就是林家在当地的声望,会无形中提升。

    手稿上的内容,条理清晰,很简洁,也不需要提供资金帮助。

    对于县学来说,这完全是不赔本的买卖,内容方面由学生管理,只要严格把控,就能额外多一份收入。

    而且学生写的文章,若被选中,还有相应的报酬。

    同时还能提供学生,一个交流的方式。

    周教谕越想,越觉得不错,嘴角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

    好,这想法不错。但我要提醒你们,办报不是儿戏,要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而且言论要有节,且不可过于浮躁。”

    见周教谕首肯,林向安心里一喜,“周教谕,您放心,学生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既然县学在利益上占了大头,周教谕想了一下,便温和地问道。

    “我看你手稿,已经有了清晰计划,除了印刷,还需要县学提供什么帮助?”

    林向安在脑海中过了一遍计划,觉得还缺一个办公的场所。

    “周教谕,可否提供一间屋子,这样大家就知道在哪里投递文章了。”

    “这没问题,过会我让下人带你去寻一间。”

    两人又上商量了一些细节,周教谕让林向安做好内容后,先拿过来他过目,确认没问题后,再去印刷。

    就在林向安觉得完事了,准备离开的时候,周教谕轻咳一声,不经意地开口,询问道。

    “你家酒楼可在县里开张了?”

    虽然能被周教谕记在心里,林向安觉得当时没白宣传,不过酒楼刚定下,还需要装修一下。

    “目前正在修整酒楼的布局,还得等一段时间。您若是喜欢林家酒肆的饭菜,我让店里的伙计打包送一份来。”

    一般不会无缘无故提起这事,想来是当天的吃食符合胃口。

    周教谕温和地拒绝,“这倒不用,那天你送的酒,可开始卖了?”

    林向安瞬间恍然大悟,“周教谕,您若喜欢,我让家里送一份过来就是。”

    平白无故,哪能收学生的礼,若让人知道了,他如何做人?

    “不必这么麻烦,告诉我哪有卖的,我派下人去买就是。”

    家里的酒,无法大量的卖,但能少量售卖,当初送出去的时候,林向安就想到了这一点,便和他爹商量过,暂时只卖给熟人,算是人情往来。

    “周教谕,这酒味道要好,得多存放些时间。

    目前没有公开售卖,您若是想买,可让下人去林家酒肆,

    对店里的伙计说是林家大公子让来买的,就可以买到了。

    对外售卖,大概还得等一两年才行。”

    酒密封好了,能够一直保存,时间越久,口感越香醇,不过酒也会挥发一部分。

    见还要等这么久,周教谕可等不了,知道这是林向安给是给他面子,便接受了这份心意,提醒他好好办学报,若遇到问题,可来寻他。

    走的时候,周教谕就让下人带他去寻一间喜欢的屋子。

    最终选择一间稍偏,阳光充足的小院,里面不大,有两间屋子,小院子里种着一株桃树,看着有些年头。

    离他们住的学舍,不到一盏茶的距离,过来也是方便。

    下人直接将钥匙递给了他,林向安觉得周教谕是真大方,既然是这样的院子,那得起个合适的名字才行,回头大家一起商量好了。